苏教版《升和毫升》最佳教学设计(共14页)_第1页
苏教版《升和毫升》最佳教学设计(共14页)_第2页
苏教版《升和毫升》最佳教学设计(共14页)_第3页
苏教版《升和毫升》最佳教学设计(共14页)_第4页
苏教版《升和毫升》最佳教学设计(共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升和毫升单元教材分析教材解读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

2、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1. 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2. 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要领指导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盛的水多”就是指容器的“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再将“容量”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回归到现实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体会“经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就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为学习“升和毫升”打下伏笔。在教学“升和毫升

3、”时都是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和用量器测量等教学活动。教学难点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要领指导教材通过介绍“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正好是1升”,帮助学生依据已有的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来建立“1升到底是多少”的认知表象;以及通过介绍量筒,然后观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让学生明白毫升是计量较少液体的单位。并通过滴水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十多滴水”大约1毫升。教材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实践活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4、要领指导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对后继学习的作用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

5、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要领指导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能采取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情境中观察、认识、感受、体会、初步应用。为以后继续学习体积方面的知识做好准备。课时设计1.认识容量和升2课时2.认识毫升1课时3.练习二1课时4.美妙的“杯琴”1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讲师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2.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

6、活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认知表象的建立。教学准备量杯、水壶、大小不一的玻璃杯、内空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学生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透明玻璃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说明:哪一个杯子能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能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2、出示两个水壶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两个水壶相差不大)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

7、,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验证。演示实验:将小一点的水壶中装满水,后倒入大一点的水壶中,发现大一点的水壶并没有装满,以此说明两个水壶容量的大小之分。你能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3、出示一个水壶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

8、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9、。想想做做1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3、指名生上台操作。想想做做2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想想做做31、指名读题2、指名口答。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想想做做4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2)继续认识升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操作活动再次加深对“升”的认识,加强对常见容器容量表象的建立。2.提高学生根据任务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提高估

10、计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教学重点在操作中加强对常见容器容量的表象建立教学难点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各种常见容器容量的大小往往不能够正确的区分、比较大小。教师在本节课的活动中必须提供较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猜测,并使用自制的容量是1升的容器验证猜测的结果。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前应做好数据的调查、记录。当学生对常见容器容量出现争议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作参考。教学准备大可乐瓶、纸杯、碗、盆、锅等及其它生活中常见容器图片。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制做量器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

11、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 升, 升, 升各是多少。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

12、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想想做做1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想想做做2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想想做做3(课前布置完成)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收获?您对升的认识有什么

13、提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3)认识毫升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理解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继续加强常见容器容量表象。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准备1升容器、500毫升和250毫升量杯、25毫升量筒、滴管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

14、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1)认识毫升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其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2)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

15、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想想

16、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你知道吗?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升和毫升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4)练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2.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难点深化认识升与毫升(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升与毫升的换算(比较容量大小、容量单位换算)估计容量。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教 学

17、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深化认识升与毫升练习二、11、指名读题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练习二、2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2、指名口答3、集体订正。三、对比练习、辨析异同。升与毫升的换算练习二、3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练习二、4投影出示第四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指名口答)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估计容量练习二、5出示第五题图如

18、果我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练习二、61、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计量液体的器具。(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小组汇报。五、课堂评价、拓展延伸。全课小结:你对升和毫升单元的学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课后作业:练习二、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5)美妙的“杯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制作“杯琴”的过程中加深对容量知识的体验。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增加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验活动

19、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制作“杯琴”。教学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教学准备量杯、筷子,不同质料的容器若干件,相同的玻璃杯7个。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音乐欣赏,引入新课1.播放老师事先录制的乐曲(用“杯琴”敲出的音乐),让学生利用乐理知识,辨别一下是什么乐器奏出的声音。2.在学生很难猜测的情况下,老师宣布答案,学生惊讶不已。3.谈话: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尝试着制作这样声音动听的“杯琴”呢?(出示课题:美妙的“杯琴”)二、实验操作,体验“琴声”1.小组合作,敲敲听听。(1)谈话:每个小组拿出几个质料不同的容器,用量杯量出同样多的水倒入容器中,用筷子敲击容器,听一听声音是否相同。(2)小组活动,汇报活动结果。(容器不同,即使倒入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