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习题答案_第1页
财政学-习题答案_第2页
财政学-习题答案_第3页
财政学-习题答案_第4页
财政学-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总论一、复习题1选择题 (1)下述( D)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C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3)下述( A)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

2、是哪些群体?C降低关说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4)下述(C )研究不属于财政学的规范分析。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2判断题 (1)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是分配对象不同。错(2)公共商品最重要的标志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对(3)经济稳定增长指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宜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实质就是“熨平”经济周期。对(4)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错3简答

3、题(1)如何把握财政概念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围绕财政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作进一步阐释:1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3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4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6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2)简述公共财政的特性?答: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其基本特征如下:1、公共性2、非盈利性3、民主性与法治性

4、(3)财政学是如何产生、发展的?答:从财政现象上升为财政科学,从早期的财政学转变为现代公共财政学,这过程交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反映了政府与市场对人类理性认识财政分配功能的重要影响作用。1财政学形成的原因(1)、规范政府理财活动是财政学形成的基本动因(2)、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财政学研究走向成熟2公共财政学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公共财政学和20世纪30到50年代以来的现代公共财政学。(4)简述财政学的研究方法?答:关于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1、实证分析,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

5、基本结论。实证分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实质分析。理论实证分析是高度抽象的,它通过逻辑推理从一些基本假定前提推导出一些结论;一种是经验实证分析。经验实证分析是以观察到的事实来论证因果关系。2、规范分析,就是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二、案例应用分析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温家宝总理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任务。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

6、之大。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第五,财政负担沉重,金融不良资产比例较高。”(资料来源:)问题:(1)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财政学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政府看成一个实体,就如同个人、家庭和企业一样。它有收入,有支出,有自己的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活动。然而,政府实体的特点是:首先,它的规模巨大,这是一般的经济实体无法相提并论的;其次,它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可以强迫其他实体服从它的意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所拥有的资产,所取得的收入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而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财产和收入。政府的支出不应用于维护

7、一己或一方的利益,而应用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因此,财政学研究的则是治国之道,对政府的行为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公众利益的影响进行研究。(2) 财政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财政学的研究内容:1、财政活动,或者说财政运行,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部分、一个层次或一个侧面。归根结底,是国民经济的运行决定财政的运行,它决定了财政运行的范围、目标和方式;财政运行也反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直接影响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影响GDP的增长速度、质量和结构,影响收人分配和各阶层之间的收人差距,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总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财政学的一条根本线索。2、财政活动

8、主要具体化为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支均由若干项目构成,各收支项目得以成立的根据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如何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财政收支的平衡或不平衡怎样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如此等等都是财政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政府在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活动中,必然形成某些规则,并依据这些规则做出某些制度上的安排。3、财政学的一个重点是研究财政政策。财政学研究政策的逻辑,是关注那些深藏在形形色色、往往朝令夕改的财政政策背后的稳定的规律性的东西。简而言之,财政政策的目标、手段、传导机制、效果,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及同其他政策手段的配合等是财政学要研究的重点内容。(3)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答:财

9、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是有区别的。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发展规律。而研究内容要比对象范围宽泛得多,除对象范围外,尚包括对象范围之外的一些现象和事物。如果就温总理提出的五个问题来分析,在相当程度上都可以纳入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并从中表现出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第2章 市场与政府一、复习题1选择题(1)A (2)C (3)B (4) D(5)C (6) A (7)C (8)D2判断题(1)T (2)F(3)T(4)T(5)T(6)T(7)T3简答题(1)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

10、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即市场经济运行中客观存在的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给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带来了困难,导致现实中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市场无法解决“搭便车”问题,结果公共产品不能由私人企业按效率原则充分提供,导致市场失灵。(二)垄断某一个或几个厂商通过控制原料产地、销售渠道、进而通过减少或增加产品供应量来控制市场及市场价格,使购买原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边际成本,销售产品的价格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目的获得垄断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三)信息不对称在信息稀缺的情况下,投机的冲动使信息垄断者不会按竞争规则形式,

11、市场参与者也不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最优化决策,因此资源不能最有效的利用。(四)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经济活动的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不一致,因此,在存在外部性的条件下,不能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五)收入分配不公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厂商应由诸生产要素,必须使其边际产品价值在所有用途上都相等,才能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此时的要素收入由最优状态下的要素价格决定。因此个人的收入分配则取决于初始的要素禀赋分配,而这种初始禀赋的分配状况并不公平,长期累计的结果则更不公平。(2)外部性是如何影响资源配置的?答:(一)正外部性某一行为主体不能拥有或不完全拥有其经

12、济行为所产生的收益,而是由其他主体额外地分享了收益。既然经济活动的主体不能得到某一活动的全部收益,必然导致这一活动的产出不能达到最优水平,外部正效应导致生产供给不足。(二)负外部性某一经济行为主体只享有其行为所带来的收益,而将部分成本转移给其他主体承担。企业的实际的产量大于社会效益产量,负外部性导致生产供给过剩,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3)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与私人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答:私人物品的市场总需求量等于每个消费者在这一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之和,所以市场需求曲线是把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就可以得到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但公共物品并不适用。每个人的公共物品消费量是相

13、同的,即每个人的消费量都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曲线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公共物品所愿意提供的价格,对于公共物品来说,集体支付意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就可以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4)什么是政府失灵?政府失灵表现在什么哪些方面?答:政府失灵是指政府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政府失灵表现:(一)政府规制的副作用对于市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政府往往需要进行规制,其目的是使生产者不通过限制产量、提高商品价格的方法剥削消费者或者限制工人数,降低工人的工资剥削劳动者或其他生产要素。但这可能导致生产者通过降低商品质量的办法来减少成本,进而不进行技术革新。同

14、时,由于政府拥有自由裁量权导致寻租。(二)公共产品的低效率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但对其衡量缺乏准确的标准和可靠的估算方法及技术;同时要合理确定社会对某一类公共物品需求的数量,提供公共物品的政府机构的规模,以及对这些机构绩效进行评估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是独家垄断,很有可能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三)稳定经济的局限性政府采取相机抉择的政策,虽可以减少经济波动,但也有局限。因为这种政策的运用是以对经济景气趋势的预测为根据,但至今由经济学家们提供的预测技术都不是很准确。(5)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答:(一) 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15、(二)政治家(政党)选票最大化(三)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四)官僚体系无效率(五)利益集团与寻租4. 论述题(1)论述财政的四大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答:(一)财政的四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职能指的是为了解决收入不公平,政府可以根据社会要求的公平标准,通过征税和支出安排调整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财

16、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监督管理职能监督管理职能指政府在预算决策和资金筹集使用过程中,客观上具有的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活动情况和财政本身的运行进行反映和制约的功能。(二)财政的四大职能相互关系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监督管理职能这四大职能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为核心,以资源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职能为两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管理监督职能寓于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职能之中,辅助于这些职能并独立发挥作用。(2)论述财政

17、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答:(一)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资源配置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其中重要的是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帕累托标准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影响着社会资源在地区之间、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竞

18、争,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外部效应和解决信息不对称。(二)实现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范围,确定财政支出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并建立科学的财政投融资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3)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答:(一)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指的是为了解决收入不公平,政府可以根据社会要求的公平标准,通过征税和支出安

19、排调整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当前各国几乎公认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二)实现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市场和政府应各尽其职。规范工资制度,提高职工收入。完善分配领域的税收体系,通过调节税收增减来调节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4)论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答:(一)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实现经济增长、充分

20、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二)实现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为控制社会总需求水平,政府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情况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充分发挥财政制度本身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自动稳定器功能体现在经济处于不稳定功能时,财政制度有自动调节总需求维持经济平衡的作用。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供给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财政

21、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使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5)论述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失灵。答:(一)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僚)行为。它从与经济学同样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和“经济人”假设出发,对个人在政治环境中的行为,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公共选择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引导人们重新认识政府,从理论上解释了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二)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三)基

22、于公共选择对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政治家(政党)选票最大化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官僚体系无效率利益集团与寻租二、案例应用分析(1)请列举你身边所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答:市场失灵: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政府失灵:滞涨、环境污染问题、房产调控等。(2)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更严重的市场失灵?答:积极推进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服务型政府;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机构效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3)如果同时存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时,应该怎么办?答:大市场,小政府。第三章一、选择题:1、D

23、 2、C 3、B 4、D 二、填空题:1、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2、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3、社会效益社会成本4、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法、公共定价法三、简答题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以把公共支出分成两个大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而转移性支出恰好相反。安排购买性支出中等价交换原则,使得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安排转移性支出中,政府没有十分明确地原则可以遵循,且财政住处效益难以衡量,所以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与微观经济

24、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因此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瓦格纳法则: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即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3、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经济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是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是导致各国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不同体制国家对财政支出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计划经济

25、”和“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的不同上。当一国政局不稳定,出现内乱或外部冲突等突发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乎寻常扩大。政府工作的效率对财政支出规模也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工作效率高,则设置较少的政府职能机构就能完成政府职能,较少的支出就能办较多的事,因而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就会小一些;如果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则办同样的事就需要较多的支出,因而会加大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口状况和文化背景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的影响。4、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突出财政的公共的特征,解决财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位”问题。增加国防、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大

26、技术和教育投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如何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衡量公共支出的效益?所谓成本效益分析,就是针对国家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通过对所有方案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方案。使财政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它一般适用于政府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评价。这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情况,面对多种可供选择方案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方式计算出每种选择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并进行量化。通过计算成本和效益的比率,按所得比值大小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确定其优先采用的次序,摒弃那些社会边

27、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再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第四章一、选择题:1、D 2、A 3、A 二、填空题:1、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外交外事支出、对外援助支出2、国家的地域范围、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军事现代化的要求、国家的综合实力3、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和两重性、效益的间接性、运转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垄断性4、集中采购模式、分散采购模式、集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三、简答题1、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政府职能范围及相应的机构设置。经济增长水平。物价上涨。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国防支出的经济影响

28、保卫国家安全,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增加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产品的性质教育属于混合型公共产品。一方面,它们为直接投资人带来收益;同时,它们又具有正外部性,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收益。教育能使接受教育的人,无论从思想、学识还是技能方面都得到很大改善,从而为受教育者提升了人力资本,使得他们能在以后的就业中得到更多升迁的机会,直接增加了他们的投资收益。同时,这种好处还可能变现为会给个体所在的集体也带来收益。在古代,孟母择邻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说明。而教育产品本身所属的层次不同,他所具有的内部性收益程度和外部性收益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一般来说,

29、初等教育回避高等教育的外部性收益程度更大,而就内部性收益程度来说,后者要比前者强。鉴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初等教育的免费供给。政府投资的特征以公共部门为投资主体。政府投资是以公共部门为投资主体,私人部门投资则是以单位和个人为投资主体,政府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政府投资追求的效益不同于私人投资。私人投资追求微观的资金盈利,政府投资追求的效益是社会总体效益,包括物质效益和非物质效益。政府投资具有的乘数效应使得政府投资的政策调节性愈加明显。基础设施投资方式政府直接投资政府直接投资财政投融资方式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TOT方式,即移交经营移交。政府采购模式的比较集中采

30、购有以下优点:一是采购要求集中。二是采购集中化可以有利于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从而增加采购人员对采购活动的技术理解和专长。三是集中采购增加了战略、管理和作业层的直接控制。分散采购模式比较灵活,使用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自主确定采购的物品,尤其在紧急的情况下的采购效率较高。但分散采购难以形成规模购买上的价格优势,难以做到物美价廉。各使用单位的自行采购也容易造成重复采购,使社会公共物品难以达到资源共享。分散采购还要增加采购人员的数量,不仅加大了采购的资金耗损,还会人浮于事,使采购效率地下。集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购由一个部门同意负责,一部分采购由各需求单位自行负责的采购模式

31、。这种模式设有采购门槛,超过门槛部分由一个部门同意采购,低于门槛部分可以有需求部门自行采购。如果需求部门不愿自行采购,仍可参加统一采购。第五章一、选择题:1、A 2、C 3、C 4、C 5、B二、填空题:1、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2、统筹基金,个人账户3、税收扣除、税收豁免、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财政安排的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是财政转移性支出的主要部分。社会保障支出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与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转移性支出,主要体现收入再分配的职能,对优化资源配置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政

32、府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社会稳定和重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国家或政府以法律、法规形式形成或确定的社会保障措施、手段、事业的总和。2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每个公民在遇到各种不测事故时能得到救助。对于已经处于贫困境遇的人们,则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其目标是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的失业、年老、伤残及由于婚姻关系、生育或死亡而需要特别支出的情况下,得到经济补偿和保障。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比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实行

33、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保障形式,其目标在于“对于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病、灾害、年老、生育、死亡,及鳏、寡、孤、独、残疾人都给与安全保障”。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体制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依法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投资收益归职工个人所有。3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完全基金模式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现收现付模式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抽寂寞时,要求当年

34、或近期内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部分基金模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此确定收费率。4、财政补贴的特征政策性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特点需要而实施的,在补贴对象、补贴数额、补贴期限上等都要体现政府的目标,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由于国家的政策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经济的,还有社会各方面的,所以财政补贴就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杠杆,而且也是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灵活性国家的经济情况、社会形势等是经常变化的,财政补贴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其方法、内容等也就要随

35、着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地进行修正,以便于适应客观实际的要求。所以,财政补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时效性财政补贴一般是根据国家一定政策实施的,当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后,财政补贴的适应性就会发生一定的失灵,其效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相应的政策失去效力时,财政补贴就应随之终止。财政补贴带有明显的时效性。5、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对外贸易增长,增进技术交流和合作财政补贴对总需求的影响财政补贴一般针对扭曲的社会价格体系。财政补贴的负面效应:扭曲价格体系,影响价格调节作用的发挥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加重了财政负担6、税式支出的形式:税收扣除、税收豁免、税收

36、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第6章 财政收入分析 一、复习题1选择题(1)B (2)C (3)A (4) A(5)A (6) B(7)B2判断题(1)F (2)F(3)T(4)F(5)F3问答题(1)简述财政收入的分类。答:(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国际标准分类和政府收入科目分类(二)按公共财政收入来源分类所有制来源和部门来源(三)按公共财政收入管理方式分类预算财政收入和预算外财政收入(四)按管理权限分类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2)组织财政收入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答:(一)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财政收入原则(二)利益兼顾原则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兼顾中

37、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三)合理负担原则所谓合理负担原则,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要坚持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对企业的税收还应保证机会均等。所谓机会均等是指基于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目标。(四)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指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不仅要讲求公平,同时还必须讲求效率。效率两层含义:一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即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调

38、节功能。(3)财政收入包括哪些形式?答:(一)税收收入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0%左右,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二)企业收入指国有企业上交国家财政的收入,包括上缴利润、租赁费、股利分红和资产占有费等形式形成的财政收入。(三)债务收入指国家以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四)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包括的项目多,政策性强。主要有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专项收入等。(4)思考收费不同于税收的性质和特殊作用。答:(一)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

39、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二)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三)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不同。特殊作用:首先是收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其次是收费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5)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答:(一)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即一国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二者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经济规模及结构性问题制约着财政收人的增

40、长。经济决定财政,经济的总量规模决定着财政收入的规模。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同一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便会相对稳定。(二)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为技术进步。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

41、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促进经济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6)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有哪些影响?答:(一)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不同原因引起价格总水平上升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持续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财政通过赤字从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在国民收入只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

42、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长就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如果通货膨胀不是由赤字引发的,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所失大于所得,即财政收入实际下降。 (二)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当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主要采用累进制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时,由于以货币计值的各种收入会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大,其纳税所得的税率也会随之升高,这就必然起到提高财政收入分配比率的作用,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其结果使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反之,价格水平的下降会使财政收入的下降幅度快于价格水平的下降幅度,起到降低财政收入分配比例的作用。(三)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还和

43、产品比价同时发生,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将以另外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一是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在企业、部门和个人等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使财政收入在各企业、各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成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交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收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最终影响财政收入规模。(7)如何评价“土地财政”问题?答:(一)土地财政的正面效应在中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形成,大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这十几年,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城市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大量建设资金。城市经济飞速发展,

44、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其正面效应不容否定。(二)土地财政的弊端土地财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产能过剩。更不能忽视的是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 。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4.论述题论述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答: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一国公共支出水平和财政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政府职能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财政收入规模越大,财政越充裕。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以及其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以及价格水平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其中最主

45、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二、案例应用分析问题:(1) 非税收入尽管也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但如果对其管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看看我国非税收入主要出现再哪些方面?答:(一)企业收入指国有企业上交国家财政的收入,包括上缴利润、租赁费、股利分红和资产占有费等形式形成的财政收入。(二)债务收入指国家以信用方

46、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三)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包括的项目多,政策性强。主要有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专项收入等。(2) 我国非税收入比重较大的原因是什么?答:我国非税收入增势迅猛,一些市县非税收入甚至超过税收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收益以及其他非税收入等。(3) 什么原因造成税收收入增幅与GDP增幅不一致? 答:(一)核算方法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二)加强征管提高税收收入增幅(三)新税收政策第7章 税收原理 一、复习题1选择题(1)A (2)D(3)A

47、 (4) B(5)D(6) C (7)C (8)D(9)A(10)B(11) B(12) C2判断题(1)T (2)F(3)F(4)T(1)简述税收的“三性”。答:(一)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二) 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三)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

48、续收入。(2)简述税收的分类。答:(一)按课税对象性质分类按课税对象来分,税收可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将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三)按课税标准的性质分类按课税标准性质分类,可以将税收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四)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来分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来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分类,可以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六)按是否有单独的课税对象和独立征收为标准分类按照此类标准可以分为正税和附加税。(3)简述税收的效益类原则。答:税收的效率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

49、证收费、便利的征收方法等等;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效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功能。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再分配工具,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作用,就是有效率的。税收是否有效率必须结合经济运行本身的效率考察,假如经济运行本身已经是高效率的,税收活动就应以不干扰经济运行为有效率,假如经济运行本身已经是低效率乃至无效率的。税收效率则体现在它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干预上。在市场经济国家,总是存在所谓市场失灵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国家,也会有计划失误和生产者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而税收干预总是大有可为的。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50、,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调节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化。并在实践中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4)简述税收的公平类原则。答: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税收公平是指国家征税应使各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亦即应以同等的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相同的人;从向公平是制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亦即应以不同的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不同的人。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必须普遍课征和平等课征。税收公平原则通常被认为是税

51、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原则,并被推为当代税收的基本原则。税收公平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因为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和干预国民收入分配和在分配的手段,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密切相关,对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对税收公平的判断还必须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考察。(5)简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答:(一)税收中性税收中性(neutrality)是指既定税收收入下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二)税收超额负担又称为税收的福利成本或无谓损失 ,是指征税引起市场相对价格的改变,干扰了私人部门的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变形,而产生的经济福利损失。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

52、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6)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及其手段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税收之所以具有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它的乘数效应,即税收乘数。从宏观角度看,税收可促进经济增长,也可阻碍经济增长,但主要是通过宏观税负水平和税收结构等方面实现。(7)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一)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

53、效应(二)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三)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四)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五)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8)如何根据税收的收入效应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要明显些。因为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直接涉及纳税人收入,税率又是累进的,并规定费用扣除标准等,税后个人收入改变较大。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以筹集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要比以直接税为主的模式弱化。因间接税采用比例税率,课税对象是商品劳务,间接影响个人收入。(9)试说明“

54、拉弗曲线”及其原理。答:“拉弗曲线”是确定宏观税负的主要理论。该曲线阐明了税率、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税收为零;当税率为100%时,由于人们将停止生产,政府税收也为零。A点代表一个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产出,B点代表一个很低的税率和很高的产出,然而两者为政府提供同等的税收收入。若税率从A点下降到C点,产出和税收收入均增加;若税率从B点上升到D点,税收收入将增加,但产出可能减少,C点与D点也提供同等的税收收入。E点代表的税率,是与生产相结合能提供最大税收收入的税率。在E点上,如果政府再降低税率,产出将增加,但税收收入将下降;如果提高税率,产出和税收收入都会下降。供给学派

55、把图中的斜线部分称为“禁区”,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减少;税率降低,税收收入反而增加。拉弗曲线4.论述题(1)论述税收的储蓄效应与政策选择。答:(一)税收的储蓄效应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也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因政府课税降低了纳税人的实际收入,造成纳税人以消费代替储蓄,税收对私人储蓄就发生了替代效应。在征税后,储蓄的收益下降了,这也意味着不鼓励人们储蓄。替代效应是由边际税率决定的,因此,考虑替代效应时,主要考虑边际税率的影响。一般来讲,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征税会使人们减

56、少储蓄量,增加现期消费量。税收储蓄替代效应,常常可以作为所得税对储蓄的重复征税的问题来讨论。某人取得收入要课征所得税,而他将收入储蓄取得利息后,又必须缴纳所得税,这就是储蓄重复征税。从支出税角度看,则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因为它只对储蓄征一次税,即当这笔收入用于支出时方予征税。在支出税条件下,个人储蓄的利息收入全部归个人所得,因而他的储蓄报酬就比征收所得税要高。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以后,人们的收入减少了,由于收入水平下降,人们在作消费决策时,现期的消费量要下降,今后的消费量也要减少。这样,消费下降,相对来说,储蓄增加了。决定储蓄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税后利息率,若因征税压低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促使其减少消费,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而增加储蓄,税收对私人储蓄就发生了收入效应。(二)政策选择上述两个作用对储蓄的作用方向是不一致的。孤立地分析税收对储蓄产生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影响个人储蓄的可能因素很多。但不同税收的累进程度大小是决定其收入效应的重要的因素。累进程度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