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OB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号:DBK xxxx- 2021 备案号:J xxxxx- 2021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ird party monitoringof construction project征求意见稿2021 xx xx发布2018 -xx-xx实施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地方标准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ird party monitoringof construction projectDBX xx 2021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
2、xxxxxxx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21年xx月xx日2021 北京根据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 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 2021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 订工程方案?的通知京质监发 20212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 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根底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那么; 2术语和符号; 3根本规定; 4工程结构及 岩土体第三方监测; 5工程周边环境第三方监测; 6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7监
3、测频率; 8监测工程控制值和报警; 9监测成果及信息反应。本规程 、8.1.3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XXXXXXX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XXXXXXXX?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规程?编制组地址:XXXXX ; :XXXXX。本规程主编单位:本规程参编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 那么 3.2术语和符号 4.2.1 术 语 42.2 符 号 63根本规定 7.3.1 根本要求 73.2 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 93.3 第三
4、方监测等级划分 104 工程结构及岩土体第三方监测 1.34.1 一般规定 134.2 基坑工程 134.3 暗挖工程 164.4 建筑边坡工程 204.5 桥梁工程 225 工程周边环境第三方监测 2.65.1 一般规定 265.2 建构筑物 265.3 桥梁 285.4 地下管线 295.5 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 305.6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315.7 铁路 345.8 地表水体及水利设施 365.9 地下构筑物 376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3.8.6.1 一般规定 386.2 竖向位移监测 396.3 水平位移监测 426.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66.5 收敛监测 476.6 倾斜监测
5、 496.7 地下水位监测 506.8 支撑内力、锚杆索拉力监测 516.9 结构应力监测 516.10 索力监测 516.11 温度监测 526.12 风力监测 526.13 裂缝监测 536.14 轨道静态几何形位监测 536.15 巡查 547 监测频率 5.4.7.1 一般规定 547.2 基坑工程 557.3 暗挖工程 557.4 建筑边坡工程 567.5 桥梁工程 578 监测工程控制值和报警 5.8.8.1 一般规定 588.2 监测工程控制值 589 监测成果与信息反应 6.1.9.1 一般规定 619.2 成果报告内容 619.3 信息反应 62附录 A现场巡视预警判定参考表
6、 6.3附录 B监测日报表 6.6.附录 C现场巡查报表 7.0.附录 D监测报警报告单 7.5.本标准用词说明 7.6.引用标准名录 7.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32 Terms and symbols 42.1 Terms 42.2 Symbols 63 Basic Provision.s7.3.1 Basic Requirements 73.2 Engineering influence zoning and monitoring scope 93.3 Third party measurement grade division 104 Engine
7、ering structure and third party monitoring of rock and soi.l134.1 Basic Requirements 134.2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134.3 Undercutting engineerin 164.4 Building side slope engineering 204.5 Bridge engineering 225 Around environment third party monitoring 2.65.1 Basic Requirements 265.2 Buildings 2
8、65.3 Bridges 285.4 Underground pipelines 295.5 Expressway and urban road 305.6 Urban rail transit facilities 315.7 Railways 345.8 Surface wat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365.9 Underground structures 376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3. 86.1 Basic Requirements 386.2 Vertical di
9、splacement monitoring 396.3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426.4 Deep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466.5 Convergen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476.6 Inclination monitoring 496.7 Groundwater level monitoring 506.8 Support internal force, anchor cable tension monitoring 516.9 Structural stress
10、monitoring 516.10 Cable stress monitoring 516.11 Temperature monitoring 526.12 Wind monitoring 526.13 Crack monitoring 536.14 Track Static Geometry Position Monitoring 536.15 Inspection 547 Monitoring frequency5.47.1 Basic Requirements 547.2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557.3 Undercutting engineering
11、557.4 Building side slope engineering 567.5 Bridge engineering 578 Monitor project control values and alarms5.88.1 Basic Requirements 58588.2 Monitor project control values 9 Monitoring results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6.1.9.1 Basic Requirements 619.2 Results report content 61629.3 Information feedb
12、ack Appendix A On-site inspection and early warning judgment reference tabl.e.63Appendix B Monitor day report format 6. 6Appendix C Site inspection report forma 7.0.Appendix D Monitoring and alarm report sheet 7.5Instructions for thi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7.6List of Quoted standards7.71 总那么1.0.1
13、为标准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适用、成果可靠,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根底设施工程施工期建设工程自身结构、 周 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的第三方监测工作。1.0.3 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应编制合理的第三方监测方案, 精心组织和实施, 为 建设工程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监测成果。1.0.4 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工作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 行业及北京 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建设工程 construction project 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建筑边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线、桥梁等房 建和市政根底设
14、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2.1.2 监测 monitoring measurement 施工过程中,采用测量测试仪器设备, 对工程支护结构、 主体结构、岩土体、 地下水和周边环境等的变化情况进行量测和巡查,并及时反应监测成果的活动。2.1.3 第三方监测 third party monitoring measurement 建设单位依法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工程结构、 岩土体及周边建 构筑物等进 行量测和巡查,并及时计算、分析量测巡查信息和反应监测成果的活动。2.1.4 基坑工程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为进行建构筑物根底、地下建构筑物施工所采取的支护、降水止 水和土方
15、开挖等而形成的地下空间,是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监 测检测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2.1.5 暗挖工程 undercutting engineering 不挖开地面而在地下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挖掘和推进施工的工程, 包括矿山 法、盾构法及顶管法等暗挖工程。2.1.6 建筑边坡工程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 在建筑场地及其周边, 为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而开挖或填筑所形成的人 工边坡工程。2.1.7 桥梁工程 bridge engineering 为使车辆行人等能跨越障碍、顺利通行而建造建构筑物的施工工程。2.1.8 周边环境 around environmen
16、t 工程建设中与工程相互影响、 位于地面或地下的既有或在建的建 构筑物 含 文物古建 、管线、桥梁、隧道、地下工程设施、轨道交通设施、铁路、高速公 路、城市道路、地表水体及树木等的统称。2.1.9 工程自身风险 engineering risk因工程结构自身特点、 地质条件复杂性或工程施工等可能导致的工程结构安全性受到影响或发生工程风险事件的风险。2.1.10 环境风险 surroundings risk因工程施工可能导致周边环境平安性受到影响或发生破坏的风险。2.1.11 工程结构 engineering structure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做的为保证围岩稳定和周边环境平安的临时结构或 永
17、久性主体结构。2.1.12 周围岩土体surro un di ng rock and soil建设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体、土体、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统称。2.1.13 工程影响分区in flue need zo ne due to con structio n根据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受工程施工影响程度的大小而划分的区域。2.1.14 工程监测等级 monitoring measurement grade根据建设工程自身、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风险大小的不同,对工程监测进行的等级划分。2.1.15 变形监测deformation mo nitori ng对工程结构、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等监
18、测对象的竖向、水平、倾斜等变化所进 行的量测工作。2.1.16 力学监测 mechanical monitoring对工程结构、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等监测对象所承受的拉力、压力等变化所进 行的量测工作。2.1.17 监测点 observation point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监测对象上,能够反映监测对象力学或变形特征的观测 点。2.1.18 监测工程控制值con trolled value for mon itori ng为保护工程自身平安及环境平安,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化状态,针对各监测项 目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允许值的限值。2.1.19 监测报警 observation alarm建设工程监测对象的受
19、力、变形到达或超出所设定的允许范围,施工状况出现异常时,向工程参建方和管理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的过程。2.2 符 号B矿山法隧道或导洞开挖宽度D 暗挖工程隧道开挖直径D' 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控制值f构件的承载能力设计值fy支撑、锚杆的预应力设计值H基坑设计深度、隧道底板埋深、边坡高度i 隧道地表沉降曲线 Peck 计算公式中的沉降槽宽度系数I 相邻根底的中心距离L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Lg地下管线管节长度Ls沿隧道轴向两监测点间距S累计变化量控制值4)内摩擦角Vd水平位移变化速率控制值Vs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控制值3 根本规定3.1 根本要求3.1.1 符合以下条件的建
20、设工程,应对工程结构、周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实施 第三方监测。1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 5m ,或开挖深度小于 5m 工程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 杂的基坑工程;2 暗挖工程;3 建筑边坡高度大于等于 10m ,或开挖高度小于 10m 工程地质条件和周围 环境复杂的边坡工程;4主跨大于等于100m的连续刚构桥、梁桥和主跨大于等于 80m的拱桥, 以及斜拉桥、悬索桥和其他需要监测的桥梁工程。3.1.2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括第三方监测的相关内容,并应对第三方 监测工程、监测点布设位置、监测频率及监测工程控制值等主要内容有明确要求。3.1.3 工程施工前, 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第三方监
21、测, 第三方 监测单位应根据委托内容、设计要求及标准规定等开展监测工作。3.1.4 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应遵循如图 所示的工作流程。3.1.5 第三方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特点, 分析工程自身风险及地质和 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编制,宜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2 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3 监测目的和依据;4 监测范围和工程监测等级;5 监测对象及工程;6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位置、数量及技术要求;7 监测、巡查方法及监测信息处理要求;8 监测频率、周期;9 监测工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10 监测信息成果形式及反应
22、制度;11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12质量、平安保证措施及其他管理制度;13监测点布设图、监测及巡查记录表格等附件。图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流程图基坑、暗挖及建筑边坡工程的监测工程应依据建设工程特点、 工程影响分 区、工程监测等级、设计施工要求及监测对象的特点等合理确定,并应能够反映 监测对象的变化特征和平安状态。桥梁工程监测工程应根据桥梁的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合理确定,并应能够反映桥梁控制性构件的平安状态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特 征。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规定:1监测点应布设在监测对象内力或变形的关键部位,并能反映其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2监测点埋设位置应便于观测作业,并且不
23、应影响或阻碍监测对象的正常 受力和使用。3监测点应埋设稳固,标识清晰,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监测工程初始值应在监测点埋设稳定后至少连续独立进行2次采集,满足精度要求后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现场巡查除对工程结构、周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设施等平安状态巡查外, 还应巡查基准点、监测点及监测元器件的完好性。第三方监测工作应贯穿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满足以下条件时,可结束 监测工作:1基坑回填完成后,可结束支护结构的监测工作;2暗挖隧道完成贯穿、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可结束工程结构的监测工作;3工程主体结构监测结束后,且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设施变形趋于稳定, 满足相关产权单位要求,可结束监测工作。4建筑边坡、桥
24、梁工程结束建设期的监测工作条件,应符合?建筑边坡工 程技术标准?GB50330、?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标准?GB50982有关规定。3.2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基坑、暗挖及建筑边坡工程影响分区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和工程施 工对周围岩土体扰动程度及影响范围划分, 可分为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和一 般影响区。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宜根据基坑设计深度、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等划分,亦 可按表确定。表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工程影响分区区域范围主要影响区A基坑周边0. 7H范围内次要影响区B基坑周边0. 7H1 . 0H范围内一般影响区C基坑周边1. 0H范围外注:1 H为基坑设计深度;2当基坑所处地层较复杂时,
25、各影响区范围宜适当扩大。323暗挖工程影响分区宜根据隧道结构的底板埋深、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等划 分,亦可按表323确定表暗挖工程影响分区工程影响分区区域范围主要影响区A隧道正上方及周边 0 7H范围内次要影响区B隧道周边0. 7h1. 0H范围内一般影响区C隧道周边1. 0H范围外注:1 H为暗挖隧道底板的埋深。2当暗挖隧道所处地层较复杂时,各影响区范围宜适当扩大。建筑边坡工程影响分区宜根据边坡高度、坡角、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等划 分,亦可按表确定。表建筑边坡工程影响分区工程影响分区区域范围主要影响区A建筑边坡边缘外侧1.0H范围内次要影响区B建筑边坡边缘外侧1.0H1 . 5H范围内一般影响区
26、C建筑边坡边缘外侧1 . 5H范围外注:1 H为边坡高度2当边坡地层较复杂时,各影响区范围宜适当扩大。第三方监测范围应包括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工程影响区内存在既有轨道交通设施、铁路、重要建构筑物、重要管线、重要桥梁与隧道、地表水 体等风险等级较高的环境对象时,宜适当扩大监测范围,并应满足相应平安保护 区管理要求。3.3第三方监测等级划分基坑、暗挖及建筑边坡工程的监测等级宜根据其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周边 环境风险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进行划分,由高到低可分为一级、二级、 级。基坑、暗挖及建筑边坡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宜根据基坑设计深度、暗挖隧道 断面大小和埋深及相对位置关系、边坡高度等条件按表划分
27、。表3.3.2 基坑、暗挖及建筑边坡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基坑工程坑 基 的暗挖工程面断大浅道隧建 筑 边 坡 工 程度 高O1 度 高高注:1超大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大于100 m2的隧道;大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在50m2至100m2的隧道;一般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在10m2至50m2的隧道;2近距离隧道是指两隧道间净距在1.5倍开挖宽度或直径范围以内;3隧道深埋、浅埋和超浅埋的划分根据施工工法、围岩等级、隧道覆土厚度与开挖宽度或直径, 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4对于暗挖结构复杂、受力体系转换多、坡度大的隧道,风险等级应适当调高。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宜根据周边环境发生变形或破坏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 重程度
28、,采用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亦可根据周边环境的类型、重要性、与 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对工程的危害性等按表333划分。表3.3.3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等级划分标准一级主要影响区内存在既有轨道交通设施、铁路、重要建构筑物、重 要桥梁与隧道、河流或湖泊二级主要影响区内存在一般建构筑物、一般桥梁与隧道、咼速公路或 重要地下管线次要影响区内存在既有轨道交通设施、铁路、重要建构筑物、重 要桥梁与隧道、河流或湖泊隧道工程上穿既有轨道交通设施、铁路三级主要影响区内存在城市重要道路、一般地下管线或一般市政设施 次要影响区内存在一般建构筑物、一般桥梁与隧道、高速公路或 重要地下管线四级次要影响区内存
29、在城市重要道路、一般地下管线或一般市政设施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按表334划分表3.3.4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复杂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3.地质构造复杂, 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中等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 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4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较差;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简单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简单,地貌类
30、型单一;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注:符合条件之一即为对应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从复杂开始,向中等、简单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工程监测等级可按表划分,并应根据工程经验结合地质条件复杂程 度进行调整。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的工程,监测等级应提高一个等级。表工程监测等级工程监测等级、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一级二级三级三级注: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的工程,监测等级应提高一个等级,调整后监测等级最高为一级。4工程结构及岩土体第
31、三方监测4.1 一般规定工程结构及岩土体第三方监测的对象选择应在满足工程结构平安和周边 环境保护要求的条件下,根据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及周边环境特点等综合确定。监测对象宜包括以下内容:1基坑工程中的支护桩墙、立柱、支撑、锚杆等支护结构;2矿山法工程中的初期支护、临时支撑、二次衬砌及盾构法工程中的管片、顶管法工程中的管节等结构;3建筑边坡工程中的支护桩墙、锚杆索等支护结构;4桥梁工程中的墩柱、主梁、主拱、吊杆、索塔、拉索等主体结构、构件 及临时结构;5工程周围岩土体、地下水及地表;6其他应监测的对象。工程结构及岩土体第三方监测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及施工要求、监测对象
32、的特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特征和平安状态。工程结构及周围岩土体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施工方法、监测对象及工程特点、工程地质及周边环境条件、监测方法的要求等综合确定,并应满 足反映监测对象实际状态、位移或内力变化规律,及分析监测对象平安状态的要 求。4.2基坑工程I 仪器监测工程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及岩土体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421进行确定表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及岩土体仪器监测工程序号监测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桩墙顶部水平位移应测应测应测2桩墙顶部竖向位移应测宜测可测3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应测应测宜测4立柱竖向位移应测宜测可测5支撑内力应测宜测可测6:锚索拉力应测宜测可测
33、7地下水位应测应测应测8地表沉降应测应测应测n 监测点布设422桩墙顶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监测点沿基坑周边桩墙顶布设,基坑中部、阳角处、深度变化部位、 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重要环境部位、地质条件复杂部位等应布设监测 占;八、2监测点沿基坑周边桩墙顶布设间距宜为 20m40m;3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结构冠梁 顶上。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监测孔应沿基坑周边桩墙体布设,孔间距宜为 20m40m,在基坑周 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应布设监测孔;2监测孔的布设位置宜与支护桩墙顶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
34、处 于同一竖向断面上;3设置在围护结构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应小于围护结构的深度。立柱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监测点宜布设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或地质条件复杂等部位的立 柱上。2监测点的数量应不少于立柱总根数的 5%,且不应少于3根;当基底受承 压水影响较大或采用逆作法施工时,应适当增加监测点的数量。支撑内力及锚索拉力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监测点宜选择基坑各边中间部位、阳角处、深度变化部位及支护结构受 力、地质条件和周边条件复杂等部位的支撑或锚索;2监测点应沿竖向布设监测断面,每层支撑或锚索均应布设监测点,每层 监测点的数量应不少于3根;3监测断面的布设位置宜与支护桩墙体水平
35、位移监测共同组成监测断面或相临近;4 支撑内力采用轴力计监测时,监测点应布设在支撑的端部;采用钢筋计 或应变计监测时, 可布设在支撑中部或两支点间 1/3 部位,当支撑长度较大时也 可布设在 1/4 点处,并应避开节点位置;5 锚索拉力的监测点宜设置在锚头附近或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4.2.6 地下水位监测孔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孔宜布设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 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降水时, 水位监测孔宜布设在基坑中央和周 边拐角处,监测孔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2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3m-5m对于需要降低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
36、程,水位监测管的埋设深度应满足降水设计要 求;3 回灌井点地下水位监测孔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4 在降水深度内存在 2 个以上含 2 个含水层时,宜分层布设地下水位 监测孔。4.2.7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沿平行基坑周边边线布设的地表沉降监测点不应少于 2 排,排距宜为3m8m,第一排监测点距基坑边缘不宜大于 2m,每排监测点间距宜为10m20m;2 应根据基坑规模和周边环境条件,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布设垂直于基坑 边线的横向监测断面, 每个横向监测断面监测点的数量和布设位置应满足对基坑 工程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的控制,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 5个;3
37、监测点及监测断面的布设位置应与围护结构监测点和周边环境监测点布 设相结合。4.2.8 明挖法竖井支护结构及岩土体监测工程的选择及布点要求, 可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适当调整。川现场巡查4.2.9 基坑工程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坡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超堆荷载情况。2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支撑、围檩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桩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
38、土、流砂、管涌;7锚杆、锚索张拉及时性,有无松弛;8钢支撑架设及时性,防坠落措施。3根据设计要求或巡查经验确定的其他巡查内容。4.3暗挖工程I 仪器监测工程暗挖工程支护结构及岩土体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431进行确定表暗挖工程支护结构及岩土体仪器监测工程序号监测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盾构法管片结构竖向位移宜测可测可测2管片结构水平位移宜测可测可测3管片结构净空收敛宜测可测可测4地表沉降应测应测应测5矿山法初期支护结构拱顶沉降宜测可测可测6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敛宜测可测可测7地下水位应测宜测可测8地表沉降应测应测应测9顶管法管节竖向位移可测可测可测10地下水位可测可测可测11地表沉降应测应测应测
39、n 监测点布设盾构法工程管片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及净空收敛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1 在盾构始发与接收段 50m100m 范围内、联络通道附近、左右线交叠或 邻近段、小半径曲线段等区段布设监测断面;2 存在地层偏压、围岩软硬不均、地下水位较高等地质条件复杂区段布设 监测断面;3 下穿或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河流湖泊等周边环境条件复 杂区段布设监测断面;4 监测断面沿隧道轴线纵向设置,间距宜为 10m20m;5 每个监测断面宜在拱顶、拱底、两侧拱腰处布设管片结构监测点。4.3.3 盾构法工程地表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监测点应沿盾构隧道轴线上方地表布设,在始发和接收段点间距宜为 5
40、m10m,其它位置的监测点间距宜为 10m30m;2 在始发和接收段、联络通道等部位及环境条件复杂、地质条件不良等部 位应布设垂直于隧道轴线的横向监测断面;3 横向监测断面的监测点布设范围和间距应根据影响区划分确定,主要影 响区监测点间距宜为3m5m,次要影响区间距宜为5m10m,监测点数量宜为7 个 11 个。4.3.4 矿山法工程初期支护结构拱顶沉降、 净空收敛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 定:1 应沿隧道轴线布设横向监测断面,断面间距为 10m15m;2 分部开挖施工的隧道,每个导洞均应布设横向监测断面;3 每个监测断面宜在拱顶、两侧拱脚处全断面开挖时或拱腰处半断 面开挖时布设监测点。4.3
41、.5 矿山法工程地表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应根据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布设垂直于隧道轴线的横向监测断面,监 测断面间距宜为 10m50m;2 在车站与区间、车站与附属结构、明暗挖等的分界部位,洞口、隧道断 面变化、联络通道、施工通道等部位及地质条件不良易产生开挖面坍塌和地表过 大变形的部位,应布设横向监测断面;3 横向监测断面的监测点布设范围和间距应根据影响区划分确定,主要影响区监测点间距宜为3m5m,次要影响区间距宜为5m10m,监测点数量宜为7个11个;4 其它部位监测点应沿每个隧道或分部开挖导洞的轴线上方地表布设,点 间距宜为 5m15m;5 地表沉降测点宜与隧道结构监测点布
42、设在同一断面上。4.3.6 矿山法工程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地下水位监测孔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降水深度、降水的影 响范围和周边环境保护要求, 在降水区域及影响范围内分别布设, 监测孔数量应 满足掌握降水区域和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要求;2 当降水深度内存在 2 个及以上水层时,应分层布设地下水位监测孔;3 降水区靠近地表水体时,应在地表水体附近增设地下水位监测孔。4.3.7 顶管法工程管节竖向位移监测布点宜根据施工特点、 结构型式、地质条件 及周边环境条件等要求布设。4.3.8 顶管法工程地表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根据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布设横向
43、监测断面;2 工程施工对岩土体扰动较大或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地段 布设横向监测断面;3监测等级为一级时,监测断面间距宜为 10m50m;监测等级为二级、三级时,间距宜为 50m100m;4 其余部位按 520m 间距在管上方布设测点。川现场巡查4.3.9 盾构法工程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工况1 盾构始发端、接收端土体加固情况;2盾构掘进位置环号;3盾构出土量;4盾构停机、开仓等的时间和位置。2 盾构机掘进施工1 盾尾漏浆情况;2同步注浆量;3土压力;4盾构姿态。3 管片结构及岩土体1地面沉陷或隆起、开裂、冒浆情况;2管片破损、开裂、错台、渗漏水情况;3联络通道开洞口前对既有管片的
44、保护措施,地层情况、渗漏水情况、 管片破除情况、加固效果。4.3.10 矿山法工程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工况1施工进尺;2开挖步序、步长、核心土尺寸等情况;3各导洞施工间距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马头门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2 开挖面1开挖面岩土体的类型、特征、自稳性,地下水渗漏及开展情况;2开挖面岩土体有无坍塌及坍塌的位置、规模;3降水或止水等地下水控制效果及降水设施运转情况。3 支护结构及岩土体1地面沉陷或隆起、开裂、冒浆情况;2超前支护施作情况、钢拱架架设、挂网及喷射混凝土的及时性;3格栅间距情况;4初期支护结构渗漏水情况;5初期支护结构开裂、剥离、掉块情况;6临时支撑结构有无明显变位;
45、7二衬结构施作时临时支撑结构分段撤除情况。4.3.11 顶管法工程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工况1顶管施工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的一致性;2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放状况;3周边地面超载情况;4顶管施工过程中涌土、流沙、管流情况。2顶进施工1施工进度;2设备是否运行正常。3支护结构及周边岩土体1地面沉陷或隆起、开裂、冒浆情况;2支护结构破损、开裂、错台、渗漏水情况4.4建筑边坡工程I仪器监测建筑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及岩土体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441进行确定表建筑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及岩土体仪器监测工程序号监测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坡顶水平位移应测应测应测2坡顶竖向位移应测应测应测3支护结构变形
46、应测宜测可测4锚杆索拉力应测宜测可测5地表沉降应测应测宜测6地表裂缝应测应测应测7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应测宜测可测n 监测点布设建筑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及岩土体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支护结构顶部布设,在每一典型坡 段均不应少于2个监测点。在坡顶长边中部、阳角及高度变化处、地质条件复杂 及邻近建构筑物等部位应布设监测点;2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桩板式挡墙和锚杆挡墙监 测点宜设置在对应的桩顶或立柱顶部,重力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监测点宜设置在 伸缩缝或沉降缝两侧;3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应选择坡顶长边中部、阳角及高度变化处、地质条件 复杂及邻近建构筑物
47、等部位的支护结构布设监测点。4锚杆索拉力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部位的锚杆索。非预应力锚杆的监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 3%,预应力锚索的监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 5%,且均不应少于 3 根;5 坡顶地表沉降监测点应沿平行坡顶边线布设,且不宜少于 2 排,排距宜 为3m8m,第一排监测点距边坡边缘不宜大于 2m,每排地表监测点与对应的坡 顶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构成垂直于边坡边线的监测断面;6 应根据边坡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及支护型式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布设 垂直于边坡边线的地表沉降监测断面, 每个监测断面监测点的数量和布设位置应 满足对边坡工程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的控制,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 5 个;7 边坡地
48、表裂缝监测应选择典型部位的新增裂缝和原有裂缝进行监测,每 一条裂缝宜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各布设 1 组监测点;8 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监测点位宜选取典型出水点处布设。川现场巡查4.4.3 建筑边坡工程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工况1边坡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边坡开挖步序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边坡顶部地面堆载情况;4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2 边坡工程主体1边坡主体剥落、开裂情况;2边坡顶部及底部的开裂、渗流;3坡体滑移;4坡体渗漏水、涌砂、塌陷。3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边坡面有无裂缝出现;3边坡面有无开裂、渗漏;4边坡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5边坡坡
49、脚有无涌土、流砂、管涌。4.5桥梁工程I 仪器监测工程梁桥工程结构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进行确定表梁桥工程结构仪器监测工程序号监测工程监测类别1墩台竖向位移应测2墩柱竖向位移应测3垂直度r宜测4临时支架竖向位移应测5水平位移应测6主梁线形标咼应测7索力宜测8应力宜测9温度宜测注:垂直度仅对高度大于 15m的墩柱实施监测。拱桥工程结构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进行确定表拱桥工程结构仪器监测工程序号监测工程监测类别i墩台、墩柱、拱座竖向位移应测2水平位移应测3索塔竖向位移应测4轴线应测5应力宜测6临时支架、拱架竖向位移应测7水平位移应测8主拱圈片、纵梁、 横梁、立柱线形标咼应测9应力宜测10温度宜测11吊
50、杆、锚索索力宜测斜拉桥工程结构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进行确定表斜拉桥工程结构仪器监测工程序号监测工程监测类别1索塔竖向位移r应测2轴线应测3应力宜测4主梁线形标咼应测5应力宜测6温度宜测7斜拉索索力应测8环境及效应风力宜测悬索桥工程结构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进行确定表悬索桥工程结构仪器监测工程序号监测工程监测类别1锚锭竖向位移应测2滑移应测3:转动应测4索塔竖向位移应测5:轴线应测6应力宜测7主揽线形应测8温度宜测9索股、吊索杆索力宜测10 :索鞍偏位宜测11索夹位置宜测12主梁标高应测13应力宜测14环境及效应风力应测n 监测点布设轴线、位置、偏位、水平位移、滑移、转动等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
51、疋:1桥梁墩柱、索塔轴线倾斜监测应在分段施工的自然顶面设置监测断面, 并沿断面纵、横向轴线端部各设置1个监测点;2临时支架、拱架的水平位移监测应在每跨跨中、1/4梁长位置布设监测 断面,其他断面间距不宜大于 5m,每个断面应在左、右侧各设置 1个监测点;3锚碇滑移、转动监测在其纵、横向轴线端部各布设1个监测点;4拱脚水平位移监测宜在拱脚的上下游两侧各布设1个监测点;5索夹位置监测在索夹处设置1个监测点。竖向位移、线形、标高等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个桥梁墩柱、索塔、锚碇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1个,当截面积较大时,应沿截面纵、横向分别布设监测点;2临时支架、拱架竖向位移监测断面宜
52、与水平位移监测断面一致,每个 断面在两侧及中部应各布设1个监测点;3悬臂现浇和节段拼装施工主梁标高监测点应布设在各梁段上外表的前 端,每个截面在两侧及中部应各布设1个监测点;立模标高监测点应设置在各梁 板模板的前端,每个截面在上外表两侧及中部应各布设 1个监测点,下外表两侧各布设 1 个监测点;4 支架现浇施工的主梁标高监测断面宜布设在墩顶、跨中及 1/4 跨处, 每个截面在两侧及中部应各布设 1 个监测点;5 桥面线形监测断面应沿桥梁纵向在每孔跨中、 1/4 跨处、支点处等选择 不少于 5 个位置布设,每个断面在两侧及中部应各布设 1 个监测点;6 悬索桥主揽线形监测点应布设在主揽最大垂度截面的基准索股上。4.5.7 应力、索力、温度等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墩柱、索塔应力监测断面宜选择在应力较大的截面,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BS-Corey-lactone-aldehyde-生命科学试剂-MCE-2452
- Anti-Mouse-CD3E-Antibody-1E11-D-生命科学试剂-MCE-1878
- 8-Amino-7-oxononano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9983
- 3-O-Methylguanosine-5-O-triphosphate-sodium-3-O-Methyl-GTP-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9300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数据分析技术顾问聘请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游乐园场地租赁与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标准制定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贷款房屋买卖合同范本(含家具)
-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化
- 施工方案对篮球场材料的要求与选择
- 高净值人群海外税务筹划与财富保护策略
- Unit6AtthesnackbarStorytimeDiningwithdragons(课件)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压轴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原卷版)
- 雨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正式版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2024尼尔森IQ中国本土快消企业调研报告
- 2024年印度辣椒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骨科医院感染控制操作流程
-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 铸铝焊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