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_第1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_第2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_第3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_第4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是构成农业发展的三要素,三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 农业推广是将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应用于农业生产上,使之变成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3、 我国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教稼、劝农、课桑。我国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最早记载是在宋代;国外使用推广一词最早见于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一词。4、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合作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同时也给农业推广赋予了新的意义,并成为现代农业推广的专用词。5、 我国农业推广一次的应用食欲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6、 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

2、于发展生产力7、 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渗透而形成的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农业推广学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传播学和行为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农业推广的涵义1、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收入。这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重心为产中指导,工作范围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为中心,

3、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以农村发展需要为依据,主要包括: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运销、加工、储藏的指导;市场信息价格指导;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指导;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对农村青年进行手、脑、身、心的四健教育。3、 现代农业推广:推广工作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更侧重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给农业、农民、农村提供信息的动态过程。二、 农业推广工作的特点1、 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农业推广是

4、促进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农业推广目标服从于农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决定了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一致性。2、 农业推广是扩散-接收系统;农业研究、农业推广和农民从整体上看形成了两个流程,即研究通过推广达到农民的技术流程和农民对研究通过推广达到需要的流程,以及直接加上农民-研究者的反馈。3、 农业推广可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农业推广是指上市组织与教育农民的过程,4、 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农业推广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其基本目的在于开发民智,其性质是教育性的。5、 农业推广是一种沟通过程综上所述,任何农业推广活动都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职业活动,以特定的内容、特殊的教育(或沟通)形

5、式,实现农业推广目标。三、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界定你哦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通过实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是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行为改变,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 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 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农业发展意味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以科学为基础的新的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教育和传播方面的投入。因此,不管农业推广以何种方式投入,其作用

6、是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2、 农业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推广并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要素,还有市场、价格、物质的投入、信贷、运销等。3、 农业推广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农民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农业推广的目标与上述目标是一致的。农业推广是促进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五、 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1、 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和目标团体之间活动的中介。2、 农业推广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3、 农业推广是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农业技术一般有两种形

7、态,即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知识形态的农业技术主要是农业信息、农业经营管理、新的栽培和耕作制度等。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主要是农用物资。4、 农业推广是完善的推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六、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第一层面,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如实证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第二层面,具体的研究方法与形式,如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第三层面,各种研究技术,如调查技术、抽样技术、统计方法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第二章、农业推广简史1、原始农业的传播和扩散:通过观察、模仿、言传身教;迁移、接触和战争等相互影响、传播、效仿的方式进行波浪式扩散。2、远古时代的教稼活动:4000年

8、前尧舜时代原始农业传播和扩散才有自发转为自觉地教稼活动。3、古代的劝农:自汉代开始采取劝农政策 西汉时期的劝农官赵过在改“漫田法”为“代田法”的过程中,首创了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跳跃式传播范例,是中国农业推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4、宋太宗首创农师制,推广一词开始应用于农业活动;元代【农田辑要】;明朝宰相徐光启【农政全书】是最早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著作;明末清初推广世家-陈振龙;清代江苏织造李煦创造了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一整套良种繁育程序,是推广史上的又一辉煌成就。5、美国农业推广的特点:建立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制度6、1862年2月通过莫里哀法,亦称赠地学院法。设立州立学院开展农村

9、职业教育 1877年通过哈奇法,即哈奇试验战法: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建立州农业试验站。试验站是美国农业部、州和州立大学农学院共同领导,以农学院为主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是农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1914年【史密斯-利弗法】(合作推广法)规定由联邦政府、州和县资助各州、县建立合作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服务工作由农业部和农学院合作领导,以农学院为主。这一法案的执行形成美国赠地学院、科学实验和农业推广三结合的体制。1903年纳伯-美国农业推广之父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推广体系的演变和发展1、1949-1957年,农业推广的基层网络建设阶段2、1958-1965年,中层推广组织的完善阶段3、1966

10、-1976年,重建专群结合的推广网络阶段4、1977-1991年,全国农业推广新体系再创阶段5、1992年以来,农业推广体系深化改革阶段二、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1、由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种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广工作;2、农业推广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归入政府不同部门,各自独立通过政府组织三农协作实施农业开发、农业推广和农业攻关项目;3、农业推广机构按照农业、畜牧业、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等分别组成,自成体系。4、推广机构职能以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同个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国家计划,提高农民经济收入。5、全国农业推广网络以县、乡两级推广机

11、构为重点,分别作为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6、推广队伍由专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实行专群结合,分工合作的办法。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正在深化改革,原先局限于技术推广的狭义农业推广已开始向广义农业推广过度,多元推广体制终将取代一元推广体制。三、1993年7月,同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推广法】这些方针、政策、法规的主要精神如下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一靠政府,二靠科学、三靠投入。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国家从中央到省、县、乡设置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成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部门要紧密联系,形成合理分工、协调一致的整体,为农民提供有效

12、的服务,共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重点建设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适当提高第一线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采用优惠证擦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在农村积极发展集体性推广服务组织和群众性技术协会、研究会。通过这些组织联系并指导广大群众,组成专业推广人员与群众骨干相结合的推广队伍。向群众推广农业技术,要遵循因地制宜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事业费由国家拨款,农业发展基金和各项支农专项资金用于推广的部分应提足用好,根据需要与可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采用技物结合的办法开展经营性服务第三章、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1、80年代开始,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以及所导致的农

13、村进行新技术普及工作模式即进步农民策略。2、创新指的是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和观念,但是,创新并不一定是新的东西。3、创新扩散是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一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个人、家庭、集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位。4、农业创新是指应用于农业领域里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总称5、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纳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一般经历五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和采用阶段。6、农业创新的扩散是由少数人采用发展到多数人采用的过程。是农

14、业创新在农民中的扩散,也是农民心理、行为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随大流阶段四个阶段。7、农业穿心扩散的周期性:试验示范期、发展期、推广期、交替期。 一向农业创新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推广期,更新在交替期。8/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9、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是某种机构、组织和个人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现实中的AKIS过程,主要包括研究、推广和用户三个亚系统,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农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AKIS分为农业知识系统和农业信息系统 农业知识系统是指各种新年、

15、认识、模式、理论、概念和其他个人或群体所积累的生产方面经验所构成的精神产物的一个系统。 农业信息系统是指农业信息产生、传递、整理、接受和反馈的一个系统。10、农业技术管理系统(ATMS)是指试验、研究和管理系统。包括农作物制度研究试验和农作物管理研究试验。11、推广机构的一个重要运行机制是干预。干预是推广机构的一种运行机制,即制定推广目标、设计推广策略、资源配置、执行、检验、评估,目的在于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推广效果和对干预的社会效果做出准确地反映12、在推广中用于引发变革的手段是沟通。沟通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与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

16、各种各样的信息过程,并通过沟通影响别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13、沟通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个人沟通;另一类是非个人沟通。可用S-M-C-R表示沟通模式,其中M代表信息,S发信者(信息源),C表示途径,R表示收讯者。一、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从采用时间和采用者人数之间关系中得出,两者呈现两条曲线。钟型曲线表示一定时间内采用创新成员的百分比;S曲线表示在时间的任一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按采用时间先后:创新者 2.5% ,早期采用者 13.5% ,早期多数34%,后期多数34%,最后采用者16%。二、农民对创新特征的看法和创新的采用具有不同特征的农业

17、创新往往能很快被农民采用,这些特征不一定很重要,而是取决于农民对创新的看法和认识1、 农业创新比起旧事物有相当大的优越性,就会很快被采用。2、 如果一种农业创新与潜在采用者的价值观和需要相一致,就会很快地被采用。3、 农业创新实践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或者不用学习复杂的技术,就会很快地被采用。4、 农业创新可以在小范围内试验,农业创新可能采用的快。5、 农业创新的成果很容易看见,就会很快地被采用。三、 进步农民策略优缺点创新扩散理论对于推广实践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扩散过程已经成为一种农业推广策略,可称之为进步农民策略。优点:1、进步农民有较多的土地,因此推广机构确立的生产目标,可以通过进

18、步农民花较少的力气实现;2、进步农民在控制环境方面有较成功的经验;3、进步农民主动要求推广者帮助,有些进步农民有足够的经营能力去主动要求当地推广人员的帮助;4、进步农民有经济实力去实现新的目标;5、进步农民通常是农村中的科技示范户,对推广工作者即是挑战者,又是学习者;6、进步农民经常与推广机构、推广工作者利益相关,容易沟通,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缺点:1、有的创新对每个农民并不具有共同意义;2、造成不平等和社会分化;3、信息失真;4、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见。四、 农业推广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 、机构及其所处

19、的生存空间;目标团体系统是指农民、农民家庭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沟通与互助是这两个子系统的联系方式;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条件。五、 改革推广战略依靠新技术替代现有技术来发展农业,牵涉到农民行为的改变,改变程度的深浅取决于所要推广的技术和措施以及农民目前的行为同这些技术和措施相差程度。因此促进实现改革的推广战略一般着眼于改革农业生产环境,或者直接改革农民本身。1、 着眼于农民个人的战略,基于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阻碍农民行为改革的主要因素在于农民本身及传统文化,因此推广人员大多着眼于通过教育和培训试图改变农民的行为。2、 着眼于农业发展环境的战略,基于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物质条件或

20、环境改变,那么农民个人也会改变。国家应变革政策和法律、采取引进新形势的社会服务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第四章、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一、农业推广的特点1、生产性: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以便通过农民采用新的技术和信息,是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农业推广是农业生产的直接推动力。2、教育性:3、 综合性:4、 社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大,因此,农业推广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二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发挥农业推广体系内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外,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5、 周期性:二、农业推广的原则1、 因地制宜原

21、则:指农业创新的引进、推广项目的选择、推广方法的使用等都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推广活动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推广工作的成败。2、 试验示范原则:是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3、 智力开发原则:指农业推广工作必须着眼于开发农民群众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对科技知识的吸收、运用能力4、 合作推广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二是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三方面的合作;三是农业推广部门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合作。5、 服务配套原则:6、 综合效益原则:坚持综合效益原则是指农业推广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使他们协调发展,做到整体效益最佳。

22、三、农业推广程序: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 程序七步骤: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评价四、项目信息主要来源:1、引进外来技术2、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3、农民群众先进的生产经验4、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成果。五、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1、 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内容是农业推广的基本要素。选择项目必须十分注重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应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市场。2、 综合效益显著3、 适用范围广4、 选择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充分考虑到环境和生态问题,确保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生产能力得到维护和提高。六、 小区试验一般在科研部门进行,中区试验可在县农业

23、推广站的基点进行,也可以在示范户和技术人员承包的试验田进行。中区试验可进一步验证新技术的可靠性。七、 示范:是进一步验证技术适应性和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树立样板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吸引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的过程。目前我国多采用科技示范户和建立示范田的方式进行示范。八、 推广:常采用宣传、培训、讲座、技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手段。九、 农业推广活动的灵活运用1、 同一自然条件下,由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思想观念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某项新技术已在发达地区大面积推广开来,而欠发达地区尚未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农民到发达地区参观,运用示范等各种推广手段直接进行推广。2、 农民自身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

24、有效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推广部门在及时总结关键技术要点的同时,采用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宣传,不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以在同类地区直接大力推广。3、 科研部门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培育的某些新品种等成果,由于在本地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和一定面积的示范,在农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品种一经审定后,就可直接进入推广领域,不必重复试验。4、 由于科研单位研究的某项技术就是针对某一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当研究成功后,就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5、 由于综合组装的技术多数是在当地进行多年摸索的单学科的各项技术或是正在推广应用的技术,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所以组装起来后不

25、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以推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第六章、农业推广计划1、农业推广计划:是从客观规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农业推广工作作出科学预见和安排。2、农业推广计划的特点:(1) 农业推广计划必须切合实际,理论色彩不宜太浓,应该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能有强制因素。(2) 推广计划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必须是综合的,以适应农村人民广泛的需求。(3) 推广计划必须很好的设计,以便为农村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4、 指令性推广计划:指国家农业推广机构,根据政府和农业发展计划,用行政办法启发教育农民采用农业先进技术和成果的计划5、 指导性推广计划:指农业推广机构和人员

26、,根据国家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计划和发展目标,采用技术、经济和行政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计划。 主要依靠优良的技术服务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启发调动农民采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6、 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1)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 与地区性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3) 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的原则;(4) 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5) 有助于提高农民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及自助能力的原则。7、 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任务(1)、确定推广目标,确定推广目标是推广人员在制定计划时的首要任务。(2)、确定推广对象,推广对象的规模,一般比推广工作这

27、个人所接触到的农民群体大。(3)、确定推广内容,推广内容主要取决于目标、推广对象和推广策略。(4)、确定推广方式、方法,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推广对象的目标、水平、规模和教育水平,推广对象和推广人员之间的信任程度,推广工作者的技巧以及可利用的人力资源。8、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程序(1)确定农业推广计划的目标体系(2)开展调查研究(3)拟定农业推广计划方案(4)论证并检验多种方案(5)确定农业推广计划。9、比较分析法:即把资源、物质、技术、劳动力等的拥有量、质量要求,全面比较分析;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现状,找出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展望未来,拓宽发展前景,未指定农业推广计划提供科学依据。10、农业

28、推广计划的拟定方式 (1)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原因a、农民的需要简单;b、农业生产为中心的指导目标c、农民的文化水平低d、职业性农业人员比农民能力强e、农民独立自尊的人格未被重视。 (2)自下而上的计划拟定方式:原则:a、农民更了解自己的需要b、农民对于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乐于只支持c、农民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联合拟定方式:11、农业推广计划验收的主要内容(1) 项目合同中确定的目标与技术指标达到情况。(2) 项目合同中确定的生产规模、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实际完成情况。(3)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情况(4) 项目承担单位履行合同情况,经费开支与偿还情况(5) 项目是否具备示

29、范扩散条件,是否提出了示范扩散计划(6) 项目牵涉到的各部门、各单位的配合、协作情况,人力、财力、物力的结合情况(7) 提交的验收数据资料和档案是否齐全、详实、完整、真实可靠,事实记录和报告是否系统、有用。12、农业推广计划验收方式(1) 现场验收(2) 专家通讯验收(3) 农民社会验收第七章、农业推广教育1、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农村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工程。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成年农民、青年农民和农村妇女2、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面向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教育。只以农民为对象,以农村开发和农民需要为教材,以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素质、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为目

30、标的一种农民教育形式。3、农业推广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宣传、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方法,使农民理解接受和采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改变农民行为,从而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革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活。4、农业推广教育的内涵:农业推广教育是对农民的业余教育,机箱农民提供新知识,传授新技能、帮助农民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是传播,把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技术知识传播给农民; 是咨询,根据农民需要,提供有关信息、建议和方案,帮助农民在生产、管理和销售上获得正确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农民自己做出抉择; 是宣传,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农村开发计划及政策向

31、农民宣传,总结先进经验 ; 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发展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是开发,开发农村的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5、农业推广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性质,但推广过程是学员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普及型、实用性、预期性、实践性、时效性、场所刑事手段的多样性、综合性。6、农村家政:是进行农家记账、家庭工副业生产管理、粮食保管、防鼠、食物营养、食品卫生、环境美化、子女教育、庭院经济等为内容的教育称为农村家庭管理,也叫农村家政。7、农民学习的特点、心理期望及影响因素 (1)特点:目的明确、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精神分散并影响记忆力;负担重,学习时间少;农民之间经常互相学习。 (2)心理期望:

32、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成;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是生产劳动者,有实践经验,期望平等相待。采用新技术的一半心理过程为反应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因素:年龄;教育程度;心理背景;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学习条件的好坏)8、定点咨询:这教育对象对于较为固定的推广教育场所的推广人员的意欲取得技术信息、技术资料或帮助的走访。9、现场参观教学法:指组织农民到先进的地点或单位进行现场考察、访问,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10、大众教学法:是通过报纸书刊、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手段,较快的伟大范围地区的农民群体提供信息,使农民迅速获得新观念、新技术、新

33、经验和新的信息。11、农业科技展览时将某一地区成功的技术或优良品种以实物或图片定期公开的展出。怎样提高科技展览效果:一般应把展览安排在交通方便、较为宽敞的地方,并设置明显的标记;展前,要广为宣传,使群众知道展览的时间和内容;展中,陈列主题要突出,已明显的对比,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调,配合讲解,示范表演。最好在介绍技术是,富有资料或有关配套的生产资料。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1、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把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并通过农业生产环节在生产中应用。 其过程包括成果产出系统-成果扩散系统-成果采纳系统。转化的基本模式是直线转化模式和交叉循环模式。2、农业

34、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a、转化系统是否健全,转化系统管理体制是否合理;b、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联系是否紧密,反馈回路是否畅通;c、技术设备是否雄厚;d、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还包括科学文化因素、政策法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农业开发研究,包括联合股份开发、独立企业性开发、综合基地型开发、区域治理性开发;农业推广机构推广;大众传播途径,大众传播媒介;农业技术市场,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技术转移的过程和组织形式,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出口等技术贸易活动;中试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中试生产基地,把试验、示范和推广相结合,进行高产、稳产、高效的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4、农

35、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A、经营服务方式,把物化形态和技术商品结合起来,一起转移给农民,把良种良法、良方良药送到农民手中。B、技术承包方式,以合同的方式把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的经济交换方式。C、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式,是技术成果与生产结合,把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转化为物化形态的技术商品,共担风险、攻占利益的一种上屏交换服务方式。5、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态:A、物化产品,这类产品是有形的,可以商品化B、技术性产品,以非物化信息形态存在C、技巧和技能,即难物化,也难信息化 D服务型的知识性产品技术上限:是指不计成本取得的每亩的最高产量。经济上线:指在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

36、自然资源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况下,取得每年每亩增值的产值。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成果分布的策略:积极引进适用技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配置生产力新的增长点;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价格体系和有效农业信贷计划;加快农业推广计划和体系建设;强化党对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第九章 农业推广人员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作用: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传播中的纽带作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促进作用;在新科技成果推广中的创造作用;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教育作用;在制定农业方针、政策和农业发展计划中的参谋作用。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学

37、科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科技示范户的职责:在试验示范中起带头作用;在技术推广上其纽带和宣传作用;在科技活动中其桥梁作用;在信息请报上起传递辐射作用;在专业联合中起组织骨干作用。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1农业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来解决。2培养农村基层为生产、农业推广贡献自己精力的思想。3了解推广工作的目的、推广组织及推广人员的职责。4培养推广人员的推广教学方法和技能,掌握各种试验方法、推广方法的优缺点。5培养拟定推广计划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实施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宣传的知识和技能。6培养推

38、广人员示范、说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7了解和熟悉当地乡俗文化和社会组织8熟悉消息的来源与获得的方法职前培训的必要性:推广人员只受过一些有限的农业科学训练,需扩大知识面。推广人员需要温故而知新。技术经常处于不断更新之中,推广人员需要不断更新技能,掌握捕捉,利用信息服务于推广工作的能力。世界农业推广方式:一般推广方式;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群众性推广方式;项目推广方式;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教育机构推广方式;技术承包责任制推广方式。第十章 农业推广方式方法大众传播法的特点:1信息传播具有权威性和号召性2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块3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益高4接受者对信息接受是被动的5信息单向沟

39、通,不易获得反馈信息。成果示范应当遵循的原则:1成果示范要有计划的进行,计划要点包括示范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主要技术措施;2示范目标要与农民的目标相一致,要做到花钱少,收益高3示范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选择交通便利、具备示范条件的地块作为示范点,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示范户。4要取得当地领导的合作与支持,以便动员和组织农民参观示范点;5示范内容在技术上必须经过当地中间试验证明是正确的6要考虑与示范有关的配套条件;包括生产资料的供应、生产资金,农产品的运销、加工等问题,这些条件得到解决才能得到推广。成果示范的步骤:1示范布局及示范地块的的选择布点方式在平原地区一般采用“梅花布点”山区一般采用条状布点;地力要均匀,设置对照区,立示范碑2确定示范户。一般选择有经验的农民或科技示范户承担,并对他们进行培训3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要真实全面4组织示范参观。要及时组织农民到示范田参观学习5做好示范的总结评价工作。及时总结,宣传报道,以扩大影响。方法示范的实施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