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 【摘要】 古代杭州及附近地区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品质纯良、品类百种,其中有些名贵药材如“”不仅呈贡朝廷、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而且药商辐辏、远销海内外,其势大有独领全国的风骚。 【关键词】 中药材;浙八味;杭十八味;古代;杭州 Abstract:It had fertile countryside land, rich
2、160;products, dense population and creeks and lakes in ancient Hangzhou and its neighbour area, where there is a good place for planting medicinal materials.It had long h
3、istory of planting medicinal materials with abundant output, pure and good nature, and much varieties;among which, some famous and costly medicinal materials, such as “eight Z
4、hes” and “eighteen Hangs”, were not only adopted broadly by court, royalty and doctors, but purchased by many businessmen and sold far to abroad as well;they seemed
5、to be in the leading place in China.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eight Zhes;eighteen Hangs;ancient;Hangzhou 秦汉时期,杭州医药商业开始兴起,大多是医药一体,中医一面行医,一面采药,自制自卖。东晋以来,中药商业逐渐增多。北宋中药材的采集和栽培技术有了提高,杭州人沈括指出采集
6、不可限于时日,要根据药用部位、地区、气候、种植条件等的不同区别对待。宋朝常用药物栽培品种约70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这与将药物作为重要经济作物进行栽培有关,一些外来药物也开始引种。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使临安成为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蛰居此地的南宋朝廷重视京城临安等地的药业发展,致使杭州药材种植面广,药材达70多种且大多分布在城郊、富阳、余杭、于潜、昌化等地。药市和药店鳞次栉比,城内有著名京师大药铺数10家,云集在御街中段的保佑坊、太平坊、中瓦子、市西坊和猫儿桥一带,有的专为皇室和富家豪门服务,朝廷旨办的太平惠民局特别彰显,专门按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配制熟药丸散发卖,并由此推行到各府州县,相沿
7、百年。制药工场规模较大、药膳风俗盛行,大有独领全国风骚的势头1。元明清时期,杭州的中药材生产更蒸蒸日上,现分述如下。 1 药材丰富 杭州四周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南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序言就记载钱塘有三建,即乌头、附子、天雄。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杭州的中草药材十分丰富,产地较广,品种较多。当时杭州盛产姜木瓜、蜜、干姜、芑、牛膝、黄连、杞、佛手草。杭州吴山的采芝岩,岩下有一丈多土地,可以种植黄精等药物,成为药圃。据名医别录记载:钱塘出产石膏,白沏为
8、佳。钱塘还出产鬼臼,近道者味甘,上长丛毛最佳。 北宋时期,杭州又增产了云母、白术、槀木、五味子、木鳖子等中药材,江干区笕桥镇一带频江临水,也盛产中药材2。如:961年,都城建在杭州的吴越国朝贡北宋香药15万斤。973年,朝贡乳香21000斤。975年,朝贡乳香、香药以万计。978年,吴越国被北宋统一,朝贡药物由此停顿。这说明当时杭州中药材生产和贸易十分红火。 南宋时杭州有7080种药材3。元朝时期,杭州兴礼坊内的佑圣观(公元1303年)重建药畦和洗药井,这
9、是继智凯之后又一条佛教寺院栽药的较早史料4。 随着明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杭州药材栽培的面积、品种均有扩大和增多。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杭州土贡蜜陀僧10觔、甜葶苈12觔、山栀子115觔。嘉靖仁和县志载:“堪以充贡一十三品:香白芷、紫苑、吴茱萸、麦门冬、千金子”等13种药材列为贡品。此时,市郊笕桥、彭埠、九堡和乔司一带早已形成颇具规模的药材产地,并在望仙桥附近有药船停舶处。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杭州产“藁本、野园荽、鸡儿头苗、*留行。”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载杭州产“云母、术、白芷、吴茱萸、常山、鬼臼、茗、元胡、木鳖子、白头翁、苧麻
10、。”万历钱塘县志又载杭产药材分:草部七十一种、木部有十、石部有二、虫部有十,大多与现代品种相近5。 1636年1840年间,杭州仍是全省产药最多的地区,新的品种有旱绯、玉白、缀露、千叶白等5。笕桥、彭埠、九堡和乔司一带出产荆芥、薄荷、玄参、麦冬、菊花、白芷、紫苏等药材数10种,产量丰富,品种纯良,至*初年最著名的有18种,俗称“杭十八”,并大量出口。据康熙仁和县志卷六·药之属·物产类载,清朝杭州药材有88种。仁和县志又载:“白芷:府土贡岁办香白芷六百斤,仁和贡办白芷六百斤,富阳、余杭各贡办白芷五十斤;吴茱
11、萸:仁和贡办”,有很多地产药材列为贡品。 康熙初年,尤其是浙贝已盛产杭州笕桥一带,后钱塘江坍塘,海水淹灌,才移植于宁波象山,改名“象贝”。清中叶,杭州郊区的家种药材不断发展,以品质优良而著称一时。据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吾杭西北山近留下小和山一带地方和南高峰翁家山等处皆产野术,味甜气香,切开无砂点,白如雪色者,名玉术、雪术。”比其它产地野术质量优等。清光绪杭州府志载:“艮山门外范浦,多种芍药,冠于诸邑者,有早绯、玉白、缀露等名,又有千口十白者,土人尤贵之”,“玄参出仁和者多,笕桥者佳”。清光绪末年,张万春在艮山门外打铁关等
12、处,租田1000多亩,种植浙贝,名为“万春农场”,直至*初年。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九月十日杭州白话报还刊登当朝电传谕旨:令浙江巡抚采办浙产药品,野术、杭白菊、大生地、金菊花等类,迅速齐京。这些都可说明杭州地产药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很多,品质纯良,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 2 主要药材的生产状况 杭菊花:以杭白菊的种植上溯年代来看,最早记载于乾道临安志,而唐朝杭州地区的菊花种植未见专业著述,至今所能见到的大多散见于诗赋杂记和药书一类文字中。杭州产菊从杜甫叹菊、沈竞正名、到汪灏总结的一系
13、列史料来看,唐代杭州已较普遍地人工种植黄菊花和白菊花。唐朝杭州地区种植甘菊、产菊、施菊于市场已可见肇端。以其发展而论,大多由庭院一隅的自需移植扦插,到较大面积的自觉园圃畦地种植;由自种自用(食、赏药)馈赠,到少量的市场交易,遂渐形成流通,集散于杭州港(钱塘)而流传于世。白芍:五代吴越国时期的日华子本草首先记载白芍:“此便是芍药花根,海盐、杭、越俱好”,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宋、元、明、清以来,杭州是重要白芍产地之一。明朝本草品汇精要也有“海盐、杭、越产白芍”的记载,并列为“地道”。万历年间“杭州土贡白芍二百斤。”白芷:杭白芷是“杭十八”之一,体圆而带方楞,外表灰色多疙瘩,内心方形,香气甚浓
14、,杭州种植历史悠久,明嘉靖年间已作贡品。清康熙仁和县志载:“白芷出笕桥,粗细不等,黄泽者为佳,四条并生者,名丧公膝,不可用”。秦皮:据北宋杭州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予家祖莹,在钱塘西溪,尝有一田家,忽病癞,通身溃烂,号呼欲绝。西溪寺僧识之曰:此天蛇毒耳,非癞也。取木皮煮汁,饮一斗许,令其恣饮,初日疾减半,两三日顿愈,验其木,乃今之秦皮也,就不知天蛇何物。或:云:草间黄花蜘蛛是也,人遭其蛰,仍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露涉者也当戒也。”根据孙显元编著的梦溪笔谈译注曰:“天蛇,可能是几内亚线虫。主要是通过喝生水时,吞入其尾蚴而感染,寄生于动物、人体为害。印度、非洲分布很广。西印度群岛、北美洲和中国也有
15、发现。我国南方得此病者不多见,家畜较多得病,沈括首次对此病作了记载。秦皮:中药,木犀科,梣的树皮。”白术、茯苓这二味药,自古以来就是浙江的道地药材。自南宋以后,杭州生产白术记载很多。南宋剡录记载:“剡山有术”。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临安志就有白术的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1505年)本草品汇精要,也在白术文中立“地道”一项,并曰“杭州於潜佳”。明万历钱塘县志载:“白术生杭越,以大块紫花为胜,产於潜者最佳,诸方并珍之”。明、清以来,於术和白术均列为贡品。荆芥:“杭十八”之一,在杭州种植的历史已近千年。南宋(咸淳)临安志载“杭荆芥以色绿穗农、茎细、性柔、香气浓郁而驰名”。明嘉靖年间列
16、为贡品,历史产地是笕桥、乔司一带。麦冬:麦冬又称麦门冬,生产历史悠久,是“杭十八”之一。杭州地方志上曾提到出产多种麦冬,最早在南宋乾道临安志中即有记载。浙江通志称麦冬为“笕桥所产,以肥大者为佳”。杭州府志并称“亦出笕桥”,均与上述本草文献相符。至明后期,产地逐步移向笕桥,缪希雍炮炙*曰:“麦门冬:产杭州笕桥细白而皱者。良水洗去芯,大抵一斤减去五、六量,凡入汤液,或以水润去心,或以瓦焙乘热去芯,若入丸散,须瓦焙熟,即于风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汤浸捣膏和药亦可。滋补药则以酒浸,擂之。”在增订伪药条辨中也说:“出杭州笕桥者为最佳;余姚出者为花园子”。笕桥麦冬,明、清时代均是岁贡
17、药材。如明朝仁和县岁贡麦冬150公斤,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贡50斤,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贡50斤。所以中药大辞典在药材项下首列杭麦冬,又称笕麦冬、浙麦冬,至于所谓“笕桥十八味”药材,其中也有麦冬。笕桥麦冬个大色白,体肥肉厚,嚼之发粘,味甜微苦,寸冬为最好。千金子:“杭十八”之一,正名为续随子。明万历钱塘县志载:主产杭州笕桥,杭州岁贡续随子50斤。玄参:杭州玄参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已有种植,主要产地在笕桥、艮山门及乔司等地,以笕桥产者最为有名。笕桥玄参品种有二:羊角种与萝卜种。羊角种产量不如萝卜种高,晒干后折率亦低于萝卜种。清朝因避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讳,曾改称元
18、参,又名黑参、乌云参、玄台、重台等,以笕桥产者为最佳,枝大肉厚,汁多力足,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延胡索:最早提到杭州生产延胡索的应推本草述:“仁和笕桥亦种之”。所述形态、生态、亦与今日所知的延胡索较一致,即“春后生苗,高三四寸,延蔓布地,叶必三之,宛如竹叶是也。”薄荷:“杭十八”之一,品种甚多,“赤丸”是最佳的洋种。笕桥种植的薄荷为本地种。薄荷的繁殖方法有种子、扦插、分株、根茎繁育等4种,杭州采取根茎繁育法。地黄:“杭十八”之一,又名鲜生地,与河南地黄品种不同。笕桥地黄栽种已有900多年历史。清康熙仁和县志载:“地黄种有粗细不同,以水浸之,浮者曰天黄,不可用;半沉者名大黄,次之;下沉者始名地黄。艮山门外多种此”。鲜生地长尺许,粗细均匀如笔杆,历史上药农多担售至望仙桥一带药行及大药店,再由药行运销至上海,分销全国。私商视到货量而定价,多则削,少则抬,故产量不稳定,时多时少。 浙贝:“浙八味”之一,清康熙初年,盛产杭州笕桥一带。后钱塘江坍塘,海水淹灌,移植于象山,故又名“象贝”。苏罗子:主要分布在灵隐、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乡学院《微观计量与Stata操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工业大学《数据仓库与挖掘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开封大学《学前卫生与保育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邮电大学《流行音乐经典作品分析(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融媒体技术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萍乡学院《飞机构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工程入股合作协议合同
- 土工材料合同协议书
- 三人出资合伙协议合同
- 2025-2030年中国CAE软件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5江西南昌市江铜产融社会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二统)昆明市2025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Unit 3 Keep Fit Section A 2a-2e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购物卡采购合同
- 2025徽县辅警考试题库
- 国开电大软件工程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 王阳明心学课件
- 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安装施工方案
- 柴油发电机组油耗参考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