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1页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2页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3页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4页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讲 总论 第一章 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 :从狭义上讲,免疫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从广义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 A.   免疫耐受 B. 免疫自稳 C. 免疫监视 D. 免疫防御 E. 免疫调节 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D) A. Jenner B. Border C. Porter D. Burnet E. Pasteur 4最早用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D) A. Burn

2、et B. Border C. Porter D. Jenner E. Pasteur5免疫指(ABCDE) A. 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 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E. 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二章 免疫器官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即

3、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2骨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A.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E. 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 A.

4、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4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第三章 抗原1、 TD抗原和TI抗原有何本质的不同?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需有T细胞辅助 不需有T细胞辅助 决定簇种类多、排列无规律 决定簇数目多、排列有规律 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不能引起细胞免疫 可产生IgM、IgG型抗体 仅产生IgM型抗体 有免疫记忆 无免疫记忆2、名词解释: 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表位:又称抗原决定基,是抗原特异性的结

5、构基础,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3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D) A.自身抗原 B. 完全抗原 C. 胸腺依赖性抗原 D. 半抗原 E.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4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 A.异种抗原 B.隐蔽抗原 C.类属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同种异型抗原5既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又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B) A.自身抗原 B.完全抗原 C.胸腺依赖性抗原 D.半抗原 E.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第二讲 免疫球蛋白一、名词解释1、抗体(Antibody, Ab):是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6、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2、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靶细胞上的抗原决定簇结合抗体的Fab段,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3、单克隆抗体:一个B细胞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所产生的一 种特异性抗体。4、基因工程抗体(GeAb) 将抗体的基因按不同需要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装配,然后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中进行表达的抗体分子。 二、判断题1、因为Ab是化学结构描述,Ig是功能描述 所以Ab=Ig,IgAb(×)2、所有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是一“Y”字形的四肽链结构

7、(×)3、铰链区因富含脯氨酸和双巯键,故富有弹性和伸展性,并对蛋白酶敏感,易于水解。() 4、木瓜蛋白酶能将Ig分子水解成 F(ab)2段和1个Fc段。(×)三、填空题1、Ig 的互补决定区(CDR)是由(VL)区的HVR 和(VH)区的HVR共同组成。2、铰链区位于Ig的(CH1)和(CH2)之间3、分泌片是(sIgA)的一个辅助成分,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保护Ig的铰链区免受蛋白酶的水解破坏,介导(IgA二聚体)的转运。4、连接链(J链)由(浆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IgA和IgM含有J链,可稳定(Ig多聚体)的成份四、选择题1、IgM的重链是(A)链。A.

8、B. C. D. E. 2、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哪位科学家发明的(D) A.Ehrlich & Metchnikoff B. Edelman & Poter C.Yalow D. Koler,Milstein & Jerne E.Tonegawa3、Ig的血清型分为:(BDE)A.异种型 B.同种异型 C.自身型 D.同种型 E.独特型4、下列(ACD)是补体结合点,参与补体激活;A.IgG CH2 B.IgG CH3 C.IgM CH3 D.IgM CH3 E.IgE CH3五、简述题1、比较TI-Ag和TD-Ag的特点。答: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

9、产生抗体需有T细胞辅助,决定簇种类多、排列无规律,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产生IgM、IgG型抗体(以IgG为主),有免疫记忆。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决定簇数目多、排列有规律,只引起体液免疫,产生IgM,无免疫记忆。2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1)Ig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1/4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VH与VL

10、内还有高变区。(2)免疫球蛋白的肽链功能区:Ig的重链与轻链通过链内二硫键将肽链折叠,形成若干个球状结构,这些肽环与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学功能有关,称为功能区。IgG、JgA、J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为VH、CH1、CH2、CH3;IgM、IgE的 H 链有五个功能区,多一个CH4区。L链有二个功能区,分别为VL和CL。VL与VH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L与CH1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IgG的CH2、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的结合部位,IgG的CH3可与某些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 Fc受体结合。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

11、生物学活性(功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通称为免疫球蛋白。(1)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12、。4、试述IgG特性和功能1 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单体形式存在于血清和其它体液中,血清中含量最高,占血清Ig总量的3/4,半衰期最长2 结构式为g2k2或g2l23 结合补体,激活补体的传统途径4 穿过胎盘 介导新生儿抗感染免疫5 结合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参与调理吞噬和ADCC效应6 与葡萄球菌A蛋白(SPA)结合,可以纯化抗体,也可以用于免疫诊断7 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抗毒素抗体第三讲 补体系统一、名词解释1、补体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并具有酶活性而不耐热的球蛋白。正常情况下,补体在体内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须经激活后才能发挥其功能。2、

13、补体系统答: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补体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判断题1、IgG和抗原结合后,都有激活补体C1的能力。(×)2、补体对热不稳定,50度,30分即可灭活。(×)3、补体C1s具有丝氨酸蛋白酶。()4、所有的C5转化酶的形成都有C5b参与。()三、填空题1、免疫球蛋白(IgG1)(IgG2)(IgG3)(IgM)和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2、补体(C3a)和(C5a)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

14、3、(DAF)缺陷导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4、CI INH结合活化的(C1rC1s)和(MASP)影响了C4 和 C2的酶解。四、选择题1、首先发现补体的科学家是(A)。A.Bordet B.Metchnikoff C.Behring D.Ehrlich 2、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ABCE) A. 溶细胞作用 B. 调理作用 C. 引起炎症作用 D. ADCC E. 参与获得性免疫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依次顺序是(A) A.C142356789 B. C123456789 C. C124536789 D. C145236789 E. C1243567894、机体反复发作性细菌感染主要是缺少不提

15、成分(AB)。A. C3 B. I因子 C. CR1 D. C1 E. CI INH五、简述题1补体被激活后,可引起哪些生物学效应?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

16、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5)免疫调节作用: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主要的不同点: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MBL 激活物 抗原抗体 LPS、酵母多糖 MBL和N-氨基(IgG1-3、IgCaM) 凝集的IgG4和

17、半乳糖或甘露形成的复合物 凝集的IgA 糖结合起始分子 C1qrs C3 C4、C2参与成分C1-C9 C3、 C5-C9 C2-C9、MASP B、D、P因子所需离子Ca离子Mg离子 Mg离子 Ca离子C3转化酶C4b2a C3bBP C4b2aC5转化酶C4b2a3b C3bBP3b C4b2a3b 作用 参与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作用时间 感染后期或 感染早期或 感染早期或相同病原 病原初次感染 病原初次感染体再次感染对抗体 依赖 不依赖 不依赖的依赖性三者关系 独立 独立 对另外二者有促进第四讲 细胞因子一、名词解释1. 1、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

18、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 , 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2、类型转换:B细胞在IgV基因重排完成后,其子代细胞均表达同一个IgV基因,但IgC基因(恒定区基因)的表达,在子代细胞受抗原刺激而成熟并增殖的过程中是可变的。每个B细胞开始时均表达IgM,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即可表达和产生IgG、IgA或IgE,尽管其IgV不发生改变。这个变化即为类别转换。3、白细胞介素: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它细胞产生,介导白细胞间及参与其它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免疫调节、造血及炎症过程起调节作用

19、。有IL1至IL23。4、共同信号链:指不同细胞因子受体共用的一条相同的与信号转导有关的肽链。二、判断题1、IL-2R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表面和活化T细胞表面。(×)2、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的是高效性、自限性、多细胞来源 和MHC限制性。(×)三、选择题1.下列不是细胞因子的是:B A.淋巴毒素 B. 过敏毒素 C.白细胞介素 D.集落刺激因子 E.干扰素 2.属于集落刺激因子的是:ABDE A.EPO B. GM-CSF C. TGF D.M-CSF E. IL-33.IL-2主要有哪种细胞产生:B A.Tc细胞 B.TH细胞 C.M D. B细胞 E.Ts细胞4. 诱导产

20、生IgE的主要细胞因子是:C A.IL-1 B. IL-2 C.IL-4 D.IFN E.TNF5. IL-2的作用有:ABCD A.活化CD4+细胞 B.活化CD8+细胞 C.刺激NK细胞增殖 D.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E.所有T细胞均可产生四、简答题1、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活性、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肽或蛋白质。细胞因子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1530kD)的分泌性糖蛋白;天然的细胞因子是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可为双体或三体形式;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也无MHC

21、限制性;细胞因子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效应,极微量的细胞因子就可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多源性和多向性;细胞因子作用时具有多效性、重叠性以及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形成复杂的网络;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及内分泌形式在局部或远处发挥作用。2、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按功能分六大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其生物学活性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 如IFN、TNF等。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2、IL-5、IFN等。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IL-1、IL6、TNF等细胞

22、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第五讲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与抗原提呈一、名词解释1、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2、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并与MHC分子结合为多肽:MHC分子复合 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成为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再被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同时,APC表达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结合,进而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3、抗原提呈细胞:

23、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获得的抗原肽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4、共显性表达:两条染色体同一基因座每一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基因,均能编码特异性抗原。二、判断题1、APC与TH细胞间作用受MHC-类分子限制(×)4、LAK杀靶细胞特点是广谱抗肿瘤作用、无抗原预先致敏、无MHC限制性、无抗体依赖性和具有IL-2依赖性。()3、连锁不平衡是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4、活化B细胞的命运是转变为记忆性T细胞,参与再次免疫应答或发生凋亡,及时终止免疫应答。(×)三、选择

24、题1、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 A. TH1和TH2细胞 B. 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E.TH2和TH0细胞2、关于HLA-类抗原分子,正确的是(ACE)A.由链和链组成B.呈递外源性抗原C.分布在各种淋巴细胞的表面D.由HLA DP、DQ、DR等基因编码E.可与CD8分子结合3.IL-2主要有哪种细胞产生(B) A.Tc细胞 B.TH细胞 C.M D. B细胞 E.Ts细胞4. HLA高度多态性的原因是:(BD) A. 单元型遗传 B. 基因结构的变异 C. 连锁不平衡 D. 共显性表达 E. 递呈不同抗原有关5、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

25、结合的部位是(E) A. MHC-I类分子轻链   B. MHC-类分子11功能区  C. MHC-类分子22功能区 D. MHC-类分子重链12功能区   E. MHC-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四、填空题1、HLA-类抗原分子是由()链和(2m)链组成。2、MHC-类限制性是指( CD8+T )细胞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需识别( MHC-类分子 )。3、在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时,( Th1 )细胞介导炎症反应,( Th2 )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4、(CD4+T)细胞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需识别MHC-类分子,此为MHC-类限制性。五、简答题1、HL

26、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叫组织相容性抗原,也称移植抗原。在众多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抗原分子)。人的MHC抗原分子又称为HLA分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有:(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器官或组织细胞移植时,同种异体内MHC抗原可作为异己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2) 抗原提呈作用。在抗原提呈细胞内,MHC分子通过抗原肽结合区与胞浆内加工处理过的抗原肽结合,形成MHC-抗原肽复合体,经转运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可被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识别结合,完成抗原呈递,启动免疫应答。(3) 制约免

27、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即MHC限制性。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时,只有当二者MHC分子一致时, T细胞才能被激活,即细胞间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CD4Th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类分子的制约,CD8Tc细胞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MHC I类分子的制约。(4)诱导胸腺细胞分化。MHC分子参与胸腺细胞(前T细胞) 在胸腺中的分化和发育。通过阴、阳性选择后,胸腺产生对自身抗原无反应性的T细胞,形成天然自身免疫耐受;同时亦产生对非己抗原具有应答作用的T细胞,T细胞对非已抗原的应答作用受MHC分子制约。2、单核巨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1)吞噬杀伤功能,参与机体的非特异免疫

28、防御巨噬细胞表面有IgG Fc受体,可诱导ADCC效应,巨噬细胞表面有CR1受体能增强吞噬杀菌能力,所以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具有免疫自稳作用。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单核巨噬细胞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TD抗原都须经巨噬细胞捕获、加工、处理后,才能以膜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由巨噬细胞提呈给T细胞。 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第六讲免疫细胞一、名词解释1、TCR: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MHC分子的分子结构, 通常与CD3分子呈复合物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大多数T细胞的TCR由和肽

29、链组成,少数T细胞的TCR由和肽链组成。2、阳性选择:表达TCR-ba的CD4CD8双阳性细胞与胸腺皮质的上皮细胞直接接触,能够识别MHC类或I类分子的双阳性细胞被选择而继续发育为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反之,则发生细胞凋亡(95),阳性选择,使T细胞获得了MHC的限制性。3、阴性选择:经过阳性选择的单阳性细胞与皮、髓质交界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则导致克隆消除,或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 反之则顺利地穿过胸腺髓质并发育为CD4+或CD8+单阳性的成熟T细胞。阴性选择,使T细胞获得了对自身抗原耐受、对非己抗原识别的能力。4、TCR

30、-CD3 complex:是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是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TCR有、四种肽链,根据TCR异H聚体的不同组成,可将其分为TCR和TCR两种类型。CD3是T细胞的重要分子,它有五种肽链,即、和,五种肽链均能转导TCR的信号。 二、判断题1、巨噬细胞、B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表达MHC类分子,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 )2、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活化受体可识别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复合物。( )3、LAK杀靶细胞特点是广谱抗肿瘤作用、无抗原预先致敏、无MHC限制性、无抗体依赖性和具有IL-2依赖性。()4、嗜酸性粒

31、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都具有IgE的Fc受体,能参与型超敏反应。 ( ) 三、填空题1、T细胞表面分子中,(CD8 )的配体是MHC-I类分子,( CD4)的配体是MHC-II类分子。 2、T细胞为(CD4-)、(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3、固有免疫细胞不增殖,应答迅速,不产生(免疫记忆)和不形成(免疫耐受)。4、MHC-类限制性是指(CD8+T)细胞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需识别MHC-类分子。 四、选择题1、关于T细胞的阴性选择,正确的是D A使T细胞表达功能性的TCR B 使T细胞表达CD3分子 C 使T细胞获得MHC限制性 D 使T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性 E

32、使T细胞只表达一种TCR 2、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 A.TH1和TH2细胞 B. 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E.TH2和TH0细胞3、树突状细胞有别于其他APC的特点是B A.刺激活化的T细胞增殖 B.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 C.刺激记忆性T细胞增殖 D.刺激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 E.刺激活化的CD8+T细胞增殖4、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CD A.ADCC作用 B.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分泌细胞毒素 E.分泌溶菌酶5. 辅助BCR转导抗原信号的CD分子是 B ACD3和CD2 BCD79和CD79 CCD19和CD21

33、 DCD40和 CD40L ECD28和 CD86 6.固有免疫细胞包括(ABE) A.吞噬细胞 B.自然杀伤性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肥大细胞五、简答题1、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及主要生物学功能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1、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溶解;2、通过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3、释放细胞因子,如NK细胞毒因子和TNF等,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杀伤靶细胞;4、NK细胞表达Fc受体,可通过ADCC杀伤相应靶细胞。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 抗感染和抗肿瘤 NK细胞浆丰富,含有较大的嗜天青颗粒,也称大颗粒淋巴细胞。颗粒的含量与NK细

34、胞的杀伤活性呈正相关。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杀伤作用出现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NK细胞的靶细胞主要有某些肿瘤细胞(包括部分细胞系)、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如血细胞)、寄生虫等,因此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2 免疫调节: 释放细胞因子IFN-g、TNF-b2、Tc细胞 、NK细胞、LAK细胞三种细胞的杀靶细胞特点有何不同?细胞毒作用特点 Tc细胞 NK细胞 LAK细胞 抗原预先致敏 作用特异性 MHC限制性 抗体(IgG)依赖性 / IL2依赖性 第七讲免疫应答一、名词解释1.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指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

35、和结合的一类分子的统称,大多属于糖蛋白,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及肿瘤的进展与转移等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 抗体亲和力成熟:表达高亲和力BCR的细胞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原结合,摄取并把抗原加工成多肽片段,再把抗原肽HC II 分子复合物提呈给生发中心周围的或“侵入”生发中心的活化的Th细胞。在此过程中,活化Th藉细胞表面的CD154(CD40L)与B 细胞表面的CD40分子间的作用,向B细胞提供必不可少的辅助刺激信号。只有那些表达高亲和力抗原受体的B细胞,才能有效地结合抗原,并在抗原特异的Th细胞的辅助下增殖,产生高亲

36、和力的抗体。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亲和力成熟。3. 再次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机体经初次免疫后,在抗体下降期再用相同抗原进行免疫,则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含量大幅度上升,维持时间长久;抗体以IgG分子为主,为高亲和性抗体。这种现象称为再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 4. 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5.二、判断题1、IL-2R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表面和活化T细胞表面。(×)2母婴Rh血型不符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属于II型超敏反应。()排斥反应 3型超敏反应特点是在接触抗原24

37、小时后发生;属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最终效应细胞是活化的单个核细胞 ;可通过致敏的淋巴细胞被动转移。() 4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填空题1、固有免疫细胞不增殖,应答迅速,不产生(免疫记忆)和不形成(免疫耐受)。2、TI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无需(TH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也不能引起免疫记忆和发生再次免疫应答。3、超敏反应的特点是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可转移性)。 4.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包括(Tc)细胞的直接杀伤和(Th1)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的免疫作用。 四、选择题1、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C)。 A.吞噬作用 B.胞饮作

38、用 C.抗原特异性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F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补体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2、过敏性鼻炎为(A) A.型超敏反应 B.型超敏反应 C. 型超敏反应 D. 型超敏反应3、参与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是( B )A. IgM/IgDB. IgM/IgGC. IgA/IgED. IgM/IgAE. IgE/IgD4、TCR-CD3复合物的主要功能是(D)A. CD3是T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 B. TCR直接识别抗原 C. CD3分子转导TCR识别抗原产生的活化信号D. TCR特异性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E. 作为协调刺激分子与配体作用后促进淋巴细胞活化 5、T

39、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CD A.ADCC作用 B.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分泌细胞毒素 E.分泌溶菌酶6、CD4+TH1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ACD A.表达CD40L,激活M细胞 B.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 C.分泌TN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D.分泌IFN-,激活M细胞 E.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五、简答题1简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型超敏反应是以IgE介导,导致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 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反应发生快, 几秒至几十分钟内出现症状, 恢复也较

40、迅速;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上的IgE抗体所介导;通常反应发生后效应器官出现功能紊乱, 而没有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补体不参与该反应。2、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感应阶段的基本过程。TD抗原又称胸腺依赖性抗原,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感应阶段的基本过程: 此阶段系指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以及Th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后启动活化的阶段。TD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 以抗原肽 - 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Th细胞通过表面TCR-CD3复合受体与APC表面抗原肽 - 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并在CD4分子与APC表面相应配体(MHC II 类分子的Ig样区)相互作用下,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第一信号。进而通过细胞表面协同剌激分子与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7与CD28、ICAM-l与LFA-1、LFA-3与LFA-2)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 即Th细胞活化第二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