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生理特性的发生学诠释_第1页
肾脏生理特性的发生学诠释_第2页
肾脏生理特性的发生学诠释_第3页
肾脏生理特性的发生学诠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肾脏生理特性的发生学诠释        摘要认为“肾主蛰”理论的发生缘于:脏气法时理论,类比推理,同时,其所以延续至今,实践的作用始终发生着、检验并选择着;剖析了内经及钱乙在肾病虚实认识上的分歧及其根源;论证了“肾苦燥”乃“肾苦寒”之讹。关键词中医基础藏象学说肾生理特性发生学方法 Originological Explaination of Kidney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Li Ruhui(Teaching Office of

2、TCM Basis,Zhejiang College of TCM,Hangzhou310053)It's thought that the theory of “kidney is in charge of hibernation”comes from theory of zang,qi,fa,time;reasoning from analogy,at the same time,the reason that it lives up to today,the function of practice has been always happening,checking and c

3、hoosing.It also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cognition from “Internal Classic”and Qian Yi on the deficiency and excessiveness of kidney disease and their origin;testified that “kidney is intolerant of dryness”is the erroneous words of “kidney is intolerant of coldness”.Key words TCM basis,theor

4、y of organ picture,kidney,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 of originology肾脏生理特性即肾脏所具有的异于他脏的生理性质或特点。1“肾者主蛰”蛰是指自然界昆虫、兽类的冬眠现象,说文解字注云:“蛰,藏也;凡虫之伏为蛰”,即寓潜藏、封藏、闭藏等义。易传系辞下云:“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可见,蛰乃虫兽赖以存身的一种行为。“肾者主蛰”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意谓肾脏具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那么,肾脏何以称之为“主蛰”。对于这一问题,目前最具普遍意义的解释是“肾藏精,宜藏不宜泻”,故曰:“肾者主蛰”1。认为藏而不泻系肾脏“主

5、蛰”理论赖以发生的依据,对于这一解释,倘若孤立地加以看待,那是很难发现其中罅漏的,但是,一旦用联系的眼光进行考察,有关问题便会凸现出来。综观五脏,不难发现,“宜藏,宜守而不宜妄泻,不可耗伤”实乃“五脏的共同生理特性”,2而非肾脏所独有。考诸内经,如“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灵枢本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素问五脏别论),等等论述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说,则五脏当皆具“主蛰”之性,而不应独云“肾者主蛰”。综观肾脏之生理功能,也不难发现,肾脏并非只藏不泻,素问上古天真论便明言“丈夫二八,肾气盛精气溢泻”。因此,肾之不宜泻,实非只藏不泻,惟言其不可妄泄而已。以上

6、两点足证以“宜藏不宜泄”作为“主蛰”理论发生依据观点的谬误。我们认为,“肾者主蛰”理论的发生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脏气法时理论。就肾脏法时这一点上,内经前后各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皆以肾应冬;类比推理。由于肾应冬,而冬日“蛰虫周密”(素问脉要精微论)。天人一理,类比推理,则知“肾者主蛰”。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通于冬气”。这正是内经对“肾者主蛰”理论发生学原理的自白。到这里,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五脏皆藏而唯“肾者主蛰”了,盖五脏法时有异也。当然,由肾冬脏时配式类比推理而来的“肾主蛰”理论的延续至今,实践的作用始终发生着、检验并选择着。细究之,这种作用的结果,尽管并非完全证实着该理论,但至少在如

7、下环节对“肾主蛰”理论是认可的。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生之本也”。清姚止庵云:“精气至贵难实”。是知精贵其藏,其泻亦基于藏,而“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主蛰”无疑对肾脏的这一最基本的功能做出了较为合理的概括。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肾中相火唯乎潜藏方能守位以为常,不藏则失位妄动而为害矣。可见,“相火以位”亦“肾者主蛰”之一端。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类证治裁喘症,“其实,肾主纳气的功能,就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3换言之,纳气实主蛰特性的具体体现之一。2“肾主虚,无实也”

8、“肾主虚,无实也”语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严格地说,这是肾脏的病理特性,但病理特性总是取决于生理特性并体现着生理特性,因此,为了完整系统地揭示肾脏的生理特性,笔者仍将其放在生理特性中讨论。稽之中国古代哲学,虚实乃“两一”观念的具体体现之一,“两一即对待合一,亦即对立统一。”4吴子料敌云:“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战国策西周云:“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孙子中则有“虚实”专篇。正蒙太和云:“两体者,虚实也”。说明虚实是作为阴阳对立统一的一个具体类别而应用的。而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则一如阴阳系“抽象的哲学概念的嫁接”5。内经认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素问调经论)。在程国彭医学心悟的八纲辨证中,

9、虚实作为具体的二要并明确地统属于阴阳,这无疑是符合内经及中国古代哲学的要求的。既然百病“皆有虚实”,肾病亦当不能例外也有虚实之分,于此,内经所载甚丰,鉴于后学已有详论,67这里恕不赘述。内经论肾病分虚实两端,何以钱乙却谓“肾主虚,无实也”呢?我们认为两者分歧的根源乃在于视角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方法,由于着眼点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便形成不同的结论。内经是着眼于虚实的一般原则及肾病证型的临床实际;而钱乙却着眼于五脏的病理传变过程,在他看来,肾意味着五脏病变的“最后阶段”,小儿药证直诀云:“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无实也”。“疱疹始出之时,五脏之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耳,若疱里陷而身?反

10、热者,为逆也”。这些论述无不以肾为五脏病变的最后阶段。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为先天之本,五脏病变终将损及肾中精气,故有“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之说,而久病多虚,较之其他四脏(五脏病的初中阶段),无疑多见虚证,故曰:“肾主虚”。所谓“无实也”,实为强调不同病理阶段之间(最后阶段与初中阶段之间)的区别而已,应当活用。3“肾苦燥”“肾苦燥”这一关于肾脏喜恶特性的论述,寥寥三字,却是千古以降一直困扰中医学术界的一大难题。张介宾注云:“肾为水脏,藏精者也,阴病者苦燥”。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阴病”,可知阴病所苦乃阳胜也,非燥也。就临床所见,阴虚虽也可见干燥失润之象,但其特征却是阴虚内热。张琦注云:“肾主

11、水而苦燥者,肺郁不降,水乏化源,肝郁不升,温气留于下焦故燥也”。如此纡曲作解足见不得其秘之窘态。所以,喜多村直宽认为“寒燥二字”当为“互错”。是否果真如此?遗憾的是建国以来中医学术界于此一直未予深究。参照内经前后各篇,“肾恶燥”凡三见,素问藏气法时论“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肾苦燥”。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脏所恶,肾恶燥”。灵枢九针论“五恶,肾恶燥”。从“合四时五行”、“五脏所恶”、“五恶”这些表述上进行判断,三篇均是从五脏配五行法四时的角度,并在应用“同气相求”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肾恶燥”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寒暑燥湿风”。春风、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乃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

12、规律,据此,从“同气相求”原理出发,“肾苦燥”这一命题便只能在“肾应秋”的前提下才能成立。那么,内经之中关于五脏法时理论是否存在着“肾应秋”的观点?前文有关论述原则上业已回答了这一问题内经前后各篇皆以肾应冬。王玉川先生的研究表明,内经五脏配四时五行说存在如下五大类型:四时四脏论(见素问水热穴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时五脏论(见素问玉机真脏论、素问刺要论),五时五脏论(见素问六节藏象论),六时六脏论(见素问诊要经终论),八风八脏论(见灵枢九宫八风)8。五大类别中,皆以肾应冬而不见肾秋之配式,因此,笔者认为喜多村直宽的观点是正确的,即“肾苦燥”为“肾苦寒”之讹。浙江省教委资助项目(编号9811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