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理论(推荐文档)_第1页
认知行为理论(推荐文档)_第2页
认知行为理论(推荐文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整合而来的。 尽管行为主义和认知理 论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 但是,在实践中二者被整合在一起, 为人们提供了更有 效的服务手段。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在巴甫洛夫用狗做 的经典实验中, 狗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 铃声与食物的反复结合, 使 铃声具有了直接引起狗分泌唾液的作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行为主 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崛起,到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成为人格和智力的主要测量工具。 行为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将 心理与行为分离开来。 行为主义者认为, 除了些天生的反射

2、行为, 我们大多数行 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因此人类可以学习新的行为、 改变上旧的行为。 这种理 论成为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认为治疗的焦点在于弄清楚什么事情可以持续引起 人的行为发生转变, 而不去关注人的心理的内在变化。 行为主义所致力的临床行 为改变,在某种意义上所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引起行为的原因。认知学派源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派的分道扬镳。阿德勒认为,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过度强调被压抑 的潜意识,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 在阿德勒看来, 人类行为来自性方面的动力远 不如来自社会方面的动力。 而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

3、。 这包括 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信念、期待等。而在这个过程中,认 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 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 成。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是: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认 知学派认为, 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 不适宜的行为 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认 知学派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行为和认知是相伴而生的,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 为也可以改变认知。1、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 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

4、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 automatic thinking )机制的影响。所谓 自动化思考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行动发 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 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 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 思考与行动自动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假思索地行动。正因为行动是不假思索的, 个人的许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荒谬的信念、零散或错置的认知等,可 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或察觉之外。 因此,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将这些已经 可以不假思索发出的行动重新带回个人的思考范围之中, 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 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艾利

5、斯(Albert Ellis )提出了认知的“ ABC情绪理论框架”,即:真实发 生的事件,人们如何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其所遭遇的事件和人们思考、 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此事件的情绪结果。 他用这个框架来说明人们的思考、 信 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理性的, 则情绪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人们的思考、信念、 自我告知和评估是非理性的、 扭曲的, 则人们会逐渐发展出不正常的情绪、 情感 和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人们有正确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 如果他的认知是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为都可能是错误的。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 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

6、环境之间的互动。 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 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 其主要包括问题解决、 归因和认知治疗原则三 个方面。所谓问题解决是增强个体界定问题、 行动目标、 规划及评估不同行动策 略的认知能力。 达到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 能够从他人的角度 看待问题和行动目标。 所谓归因是指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 所谓认知治 疗原则, 指的是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的假定, 包括过度概括、 选择性认知或归 因、过度责任或个人肇因假定、自我认错或预罪、灾难化思考、两极化思考等。2、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 第一,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服务对象

7、的问题及其行为都是学习得来 的,所以也是可以由学习改变的。第二,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在认知行为理论看来,服务对象的问题不仅 是外在行为层面的问题, 更是认知的结果。 个人能力不足、 习惯性思维都可能造 成个人认知错误, 以致无法发出正确的行为。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 不仅要通过行 为训练修正行为,而且还要通过调整个人的认知来促进行为的改变。第三,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注意服务对象 问题及其处境的独特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其问题的前提。(2)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 第一,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认知行为学派主张,个人的知识经验的 形成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认知和

8、生活形态是通过正确解读外在环境事件的意 义,有效地自我调适来建构和调节的。第二,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 建立正确的认知。 认知行为学派认为, 帮助服务对象的关键是协助他(她)自助、自立,使其能够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 成为自己的咨询者和帮助者,以达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效果。第三,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 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3)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第一,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第二,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第三,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第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3、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

9、作中的应用 (1)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 认知行为学派在助人的过程中为了使服务对象改变,一方面要协助他(她) 做到自我了解、 自我控制; 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外在监督, 实现自我控制与外在控 制的结合。从专业的助人过程来讲,有三个方面:第一,确定评估重点。根据认知行为理论,评估的重点应该在于服务对象的 思想、情绪和行为,即思想如何推动情绪和行为,行为如何带动了思想和情绪, 情绪又如何影响思想和行为。第二,专业关系的建立。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 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 有期限的角色联系。 所谓结构性的和有 期限的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见面的次数、 每一次

10、见面的主题及目 标都是确定的。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是否与信 任。在接纳与信任的基础上,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学习改变错误的认知, 形成应对错误认知的行为。 在专业关系持续期间, 社会工作者要不断反省, 因为 服务对象可能会将他对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的期待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 这是处 理专业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社会工作者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帮助服务对象建立 正确的认知。第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有两个重要的角色:一 个是教育者的角色, 一个是伙伴的角色。 作为教育者, 社会工作者要做到教会服 务对象运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巧来检验自己的认知与行为的改

11、变。 作为伙伴, 社 会工作者要陪伴他 (她)一起探讨其思维方式, 讨论应对其认知错误进行修正的 目标与策略,并协助他(她)学习正确的行为,规划自己的生活方式。(2)社会工作的策略及步骤认知行为学派助人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帮助受助者改变错误的认知, 然后根据 社会学习原理用正强化、负强化和示范的方式帮助受助者逐渐形成想要的行为, 除去不想要的行为, 并使受助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一般包括以下几 个步骤:第一,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 绪和不良行为的。第二,要求受助者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 第三,探索受助者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 第四,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第五,检验受助者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 应环境上的有效性。认知行为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因此, 其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 认知行为理论由于 综合了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观点和方法, 因此,它能够做到从内在的认知和外 在的行为两方面着手帮助受助者实现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