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田阳县《新派作文基础理论》100道试题(1)_第1页
2015田阳县《新派作文基础理论》100道试题(1)_第2页
2015田阳县《新派作文基础理论》100道试题(1)_第3页
2015田阳县《新派作文基础理论》100道试题(1)_第4页
2015田阳县《新派作文基础理论》100道试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田阳县小学新派作文试题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一章1表达是将( )转换成语言。A想象 B. 思维2写作载体主要有四个构成要素:材料、主题、结构和()。A语言 B. 文体3写作需要激发情感,带着情感去( )、思考、表达。A观察 B. 感染4.写作活动分为准备、实施、完成、()四个阶段。A检验 B. 指正、5. 客观事物到写成文章要经历“双重转化”:第一重转化:客观事物反映观念(情感);第二重转化( )。A感知运思表述 B. 观念(情感)表现文字(文章)6. 总结近三十年来各地的作文教学改革模式,不难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亮点:一、重视“生本”,二、关注“生活”,三、追求“真情”,四、( )。A. 注重“过程

2、”。 B.讲究“技法”。7任何作品产生的过程,都是在主体心理和行为的操作下沿着( )的轨迹展开。A物感思文 B. 物思感文8.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风起云涌,涌现出不少作文教学改革思想和实践探索,如江苏李吉林的“情景作文”,广东( )的“读写结合训练”等。 A.常青 B.丁有宽。9. 在研讨活动心理学中,吴立岗教授找到了小学作文训练的三个基点:社会的需要、作文知识技能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 )的发展规律。A.活动能力 B.心理能力10. 30多年来,从训练文体到训练内容,从训练序列到训练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践与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序列作文、

3、( )、素描作文、读写结合作文、情景作文等。A.分格作文 B.想象作文答案:1. B ;2.A;3.A;4.A;5. B;6. B;7.A; 8.B;9.B;10.A。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二章1. 袁刚老师初创的图示快速作文法原名叫( )A.图解作文教学法 B.图形作文教学法2. 下列属于图示快速作文视觉上特征的是( )A.形象性 整体性 灵活性 B.形象性 整体性 建筑性3. 下列属于图示快速作文教学上特征的是( )A、反溯性 跨学科 阶梯性 灵活性B、反溯性 创造性 阶梯性 仿效性4. 下列关于新派作文发展循序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系统-储备系统-真情系统B.真情系统-图示系统-储备系统

4、5. 新派作文正式编写成教材并出版的时间是( )A、2014年2月26日 B、2014年2月27日6. 新派作文理论中突破传统作文的关键“利器”是( )A. 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训练体系B. 将情感、思维、语言融合起来,三位一体体系7. 新派作文句法训练可分为( )A.行为句法 修辞句法 描写句法B.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8. 从小学到高中,分别进行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到多级发散体现新派作文哪个理论?( )A.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训练体系. B.广泛借助核爆炸原理.9. 关于图示快速作文法的意义正确的是( )A.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方法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B.从根本上改变了作文教学中常见的

5、拖沓松散的写作习惯10. 真情快速作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以实际出发,从细微处观察。 B.写真话、实话、心里话答案:1. A ;2. B;3.A;4.A;5. A;6. B;7.A; 8.B;9. A;10. B。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三章1. ( )是最具有个性、最具有活力、最丰富多彩的因素,是写作的关键,却较少研究。 A语言 B.情感2. 以下哪句能指出写作的本质是“物情辞”的双重转化?A.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B.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3.情感、思维、语言三维一体的体系,核心思想将( )因素作为作文的基础。 A.语言 B.情感4.作文无法真正做到用情感来激发和引导的原因是

6、:对情感因素重视程度不够和( )。A对思维和语言训练不够 B.对情感的激发、引导和运用未形成体系和具体可行的方法5. 作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上,教师要擅于运用好“四情”。“四情”指( )、痴情、激情、煽情。A感情 B.真情6. “四情”是分别属于不同维度的概念。激情是作文的感觉和情绪。( )是作文的态度和前提,到后来逐渐成为一种积淀、一种境界,甚至一种本能。A.痴情 B.激情7. ( )是作文情感激发的方法和手段。 A.煽情 B.激情8.煽情常用方法分为三个类别,以下不属于新手的煽情方法的是( )。A.环境煽情 B.故事煽情法9. 新派指出作文需要进行“空海陆”式的训练模式,“空”、“海”、

7、“陆”分别对应什么?( )A.思远 情动 辞发B情动 思远 辞发10. 通过“四情”可以使学生达到“四效”,即( )。A.愿写 有得写 会写 写得好 B.想写 随意写 乐写 写精彩答案:1. B ;2. A;3. B;4. B;5. B;6. A;7.A; 8. A;9. A;10. A。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四章1. 导致学生“无内容可写”的主要原因是( )A.学生缺乏生活体验。 B.学生思维受限。2.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 )A.增加生活体验。 B.打开思维。3.作文之关键在于( )A.解决辞和意(物)之间的矛盾。 B.收集素材。4.思维操作的首要问题是( )A.如何引起思维。 B.如何发

8、散思维。5.引起思维的关键因素是( )A.新奇的事物,或者对常见事物的新形式、新内容、新角度、新层次、新联系的感受和理解产生的具刺激特性的信息。B.对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产生的刺激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思维发散应尽量从一级、二级发散就到具体事物。B.思维发散尽量不要从一级、二级发散就到具体事物。7.陆机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会意”如何才能“尚巧”?( )A打开思维,做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B.增加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8.思维发散的角度是否符合一般思维习惯方面,可以分为( )A.正向发散和逆向发散。 B.常规发散和非常规发散。9. 关于思维的一级发散,下

9、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稍微抽象一些、涵盖面广一些。 B. 应当稍微形象一些、涵盖面广一些。10.思维发散的角度从发散对象的关联性,可以分为( )A.常规发散和非常规发散。 B.共性发散和个性发散。答案:1. B ;2. B;3. A;4. A;5. A;6. B;7.A; 8. B;9. A;10. B。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五章1.作文的关键是(   )A思维    B教学2.(    )是建立在精神之上的情感和思维的表达过程。A教学    B写作3.表达是(  

10、;  )性的,而思维是(    )性的。要想用语言把思维表达出来,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转换。A线性    B非线性4.作文的基础是(   )A思维    B情感5.(    )是由动力系统、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三大系统整合的协调过程。A写作思维    B写作情感6.(    )与结构图,是作文思维转化为表达的重要工具。A思维形象化    B思维发散图7.(

11、0; )是写作的本体。A.表达   B.思维8.写作的(  ) 是“物-情-辞”的双重转化。A 关键   B.本质9. 写作的本质是(           )的双重转化。A物-情-辞 B.物-思-辞10.下面新派作文的符号名称按顺序是( ) 人; ; ; ; ; ; ; A. 开头、比喻、拟人、排比、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想象描写、夸张B开头、拟人、比喻、排比、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12、、外貌描写、夸张答案:1. A;2. B;3.A、B;4. B;5. A;6. B;7.A; 8.B;9.A;10.A。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六章1. 中国古代文章结构范式为:( )、承、转、合。A.起 B.节 2.( )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A.美学 B. 文赋 3.作文是( )的一部分。A.生命 B.社会 4.以情感、( )、语言作为作文的三维坐标,其三维必须同步发展,才能形成好的作文。A.主题 B.思维 5.写文章要讲究( )和韵律的和谐、起伏。A.节奏的变化 B.语言变化 6.在写作教学指导中,我们要运用具有( )的思维发散图这种符号形式。A.逻辑性 B.合理性 7.

13、在新派作文中,( )具有很强的符号美学价值。A.效果图 B.思维发散图 8.( )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A.写作 B.演戏 9.当代生态美学就是基于( )基础上的美学思考。A.生态哲学 B.语言哲学 10.( ),关注群体的生命,关注所有的生命,是生命化写作的重要标志。A.关注自我的生命 B.关注他人的生命 答案:1. A;2. A;3. A;4. B;5. A;6. A;7.B; 8.A;9.A;10.A。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七章1. ( )的理论,就是对写作学理论在中小学的具化、补充。A、创新作文 B、新派作文2. ( )是新派作文的三位一体论?A、语言、思维、情感 B、语言、思维、情境

14、3. 新派作文体系的理论包含:( )、立体化、多层次、跨学科、可持续、跨学段等多个方面。A、 序列化 B.单一化4. ( )运用,就是运用学过的词语运用不同的词语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词采韵律文采。A、词语 B、语言5. ( )表达,就是把句子写清楚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写深刻。 A、语言 B、词语6. 行为句包括:人动句、人看句、人说句、人想句、人听句、( )。 A、人感句 B、人为句7. 观察序列包括:看图说话、学会观察、有顺序观察、连续观察、观察与思考、( )。A、观察与描述 B、观察与想象8. 想象能力序列包括:大胆想象、( )、合理想象。A、无拘的想象 B、无限的想象9. 从文体和训练要求来

15、看,小学一、二年级以( )、写话为主。A、思维训练 B、口语交际10. 新派作文的理论创新价值在于:将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打通,将高校写作与中小学作文打通,将体制( )打通。 A、全面 B、内外答案:1. B;2. A;3. A;4. A;5. A;6. A;7.B; 8.A;9.B;10.B。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八章1少年儿童对待事物具有( )的特点。A.好玩性、好奇性、非功利性 B.新颖性、兴趣性、好奇性2.行为衔接法适用于以下哪类文章( )。A.叙事散文 B.记叙日常生活文章3. 切割相连法的过渡方法主要有( )A.用段落、用句子、用词语过渡 B.用句子、用字、用词、用段落过渡4.行为

16、衔接法的操作有哪几个个环节?( )A. 想环节、描细节、巧连接、说结果 B.想环节、描细节、巧连接 5.联想法的定义是?( )A.在对人和事物的感受基础上,联想到其他人或事物的方法 B.凭空想象出来的事物6.椰子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汁”,教师的作用在于给椰子开一个口子,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对 B.错7. 教师平时作文训练应该更多的注重( )?A.更多的知识和材料 B.培养学生感悟生活、整合信息、开启思路的8. 用以下哪个方法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 )A.大转盘 B.火球图9. 信息生论里面提到,作文的引导和指导是指( )A.信息收集、整理、组合 B.信息调用、

17、选择、组合10. 行为衔接法一般确定几个中心?( )A.一个 B.一个或者两个答案:1. A;2.B;3. A;4. B;5. A;6. A;7.B; 8.A;9.B;10.A。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九章1.教学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是( )A.老师和学生 B.学生和学生 C.家长和孩子 D.社会与学生2.作文的关键是( )A.话题 B.题材 C.素材 D.训练3.以下不属于自主习作要素的是( )A.自主确定习作的目标 B.自主控制习作的时间C.自主选择习作的方法 D.自主调控习作的过程4.李守仁认为;学作文是( )的需要。A.做人 B.做事 C.做工 D.做官5.自主习作指的是学生主动积累( ),调

18、动( )运用( )和能力,通过( )的载体进行表达、交流或丰富自我、感悟自我、发展自我的学习行为。A.情感体验 B.生活素材 C.语言文学 D.语文知识6.作文的过程是( )的过程?.学习的过程 B.写的过程 C.特定环境下思维与表达的过程7.教师要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的预设?( )A.训练要素 B.学生 C.作文的内容 D.文章结构8.学生的自主习作包括哪些要素?( ) A.习作的目的 B.生活要素 C.习作的目标、方法、过程、自我反馈等等 9.教师怎么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 )A.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B.学生自由发挥C.结合生活事例,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规定写作内容10.习作教学不能忽

19、视什么?( )A.兴趣 B.主题与客体的关系 C.能力 D.表达答案:1. A;2.D;3.B;4. A;5. BADC;6. C;7.A; 8.C;9.C;10.B。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第十章1. 新派作文“三维”评价系统包括( )A 情感 思维 语言 B 情感 态度 语言2. 新派作文评价系统中的思维具有( )A 拓展型(广度) 层次性(深度) 过程性(发展) 创造性(个性)B 拓展型(广度) 层次性(深度) 过程性(发展) 跳跃性(个性)3. 新派作文评价系统中的情感包括( )A喜欢、热爱生活;用情感观察、感受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情感温度高、持续时间长B喜欢、热爱作文;用情感观察、感受生活;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