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学校教案分享_第1页
创建绿色学校教案分享_第2页
创建绿色学校教案分享_第3页
创建绿色学校教案分享_第4页
创建绿色学校教案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森林是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益,理解雨林的脆弱性(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和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二、教学重点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 2.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三、教学难点亚马孙热带雨

2、林的开发和保护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运用图片和有关数据,增强学生对热带雨林特点和功能的感性认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教师的总结归纳,增强学生对保护热带雨林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设计活动,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地理知识,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环境教育渗透于地理教育之中,使之认识到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五、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点拨法: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学会换位思考,把问题引向深处

3、3.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谈切身感受,直接导入新课,即植被数量越多,局部环境的湿度越大,对局部气候的改善越显著。(二)进入新课第一环节师生互动1.教师活动: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1)世界森林覆盖率减少的原因(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森林分布的成因是什么?(3)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2.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小组合作完成各问题3.设计意图:(1)通过自学、合作、完成所列各项要求,使学生掌握原因了解分布状况(2)培养合作意识 第二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活动:一些沿海

4、低地的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它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了解起来,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请你代表这些国家说出你的理由并绘制一幅了解框图加以说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2.学生活动:学生得出结论: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砍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3.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各地理现象之间的了解。第三环节承转过渡1.教师活动:视频展示 环保影片后天相关片断:热带雨林作为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的生态环境效益尤其显著。2.

5、学生活动:学生观赏并思考3.设计意图: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恶果有更为形象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保护雨林刻不容缓。第四个环节师生活动(探讨雨林的环境效应)1. 教师活动:播放介绍热带雨林的录像并读图思考:(1)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2)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位置(3)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分析介绍雨林的环境效益:2.学生活动:第一组:介绍亚马孙雨林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地球之肺第二组:介绍雨林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第三组:介绍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基因宝库第四组:介绍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3.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互助合作,多方搜

6、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用信息的技能。4.小结:亚马孙雨林对人类和其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影响至关重要。某种意义上说,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第五个环节师生活动(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雨林破坏、消失的状况。设计思考题:雨林的前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你对雨林的前途持何种态度?为什么?2.教师活动:阅读内容、学生探究分析问题3.设计意图:增强对于雨林开发的感性认识、深刻了解雨林保护的重要性。4.教师展示:图热带雨林的保护图西双版纳地区人工多层热带经济林(1)提出一种协调雨林开发和保护这一

7、矛盾的可行办法(2)我们可以为保护森林做些什么?5.学生活动:掌握保护措施、热带雨林的综合利用6.设计意图:(1)培养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2)培养知识迁移能力(3)学生在反思个人行为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从自身着手,关注全球环境,并积极落实在行动上,培养了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第六环节布置学生探究作业搜集资料,写一篇题为:保护森林资源,共建绿色家园的小论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后探究,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八、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增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但是仅仅利用这45分钟,还不能更好的培养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后学校和教师都应继续

8、组织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讲座和公益活动等。“创建绿色校园环保我先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并明白大气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2.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污染大气,被污染了的大气又会反过来危害人类;并能够说出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些措施;教学重点:1.大气污染指数;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二、教学方法:角色扮演等参与式;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教学过程及说明:(一)课前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让绿色听得见,烘托气氛。(二)教学过程:1.“合格地球人”考查的由来“方舟计划”:使学生认

9、识如果人类再不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将失去自己的家园,强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使长期以来的“合格地球人”考查更引起学生的关注;2.“合格地球人”的考查:三个题目一步步将话题引向主题,同时从大处着眼,使学生明白目前人类面临的严峻局势;3.两次著名的大气污染事件(录像):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出大气污染指数的教学;4.大气污染指数:通过读图及图例了解大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及怎样阅读空气质量预报(总结规律以便记忆),了解不同质量的空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时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各城市某一天空气质量情况,认识到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读图找规律分

10、析、查资料写论文;5.我国污染现状:学生合理推理后,老师用材料引出,引起学生生成对我国大气质量的了解和忧虑;6.活动:根据课下收集到的资料,按老师提供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使全体学生明白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同时增强演员学生对收集资料的处理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7.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提出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最后通过观看录像总结措施,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总结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四)作业:任选其一:1.绘制宣传画: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为主题,绘制一幅广告宣传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人类赖以

11、生存的大气,将课堂所学发展到课外;2.分析我国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的原因,并形成小论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并整理成文的能力。环保教案:节约用电活动要求:1、了解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生活中一些节约用电的好方法。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表现节约用电的好办法,争当节约用电小卫士。3、增强小朋友的环保意识,乐意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1、幼儿家中的电费单。2、节约用电的调查表(用图片表示)。活动过程:一、交流分享:电的作用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电?(电视机、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灯等)2、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夏天空调能给我们带来凉爽的风、洗衣机能把脏衣服变干净)二、电会用完吗?观看山区、农村等贫困地区缺电少电的录像,激发幼儿节约用电的意识。现在还有许多地方的人用不上电,连照亮都很困难,更别说看电视、吹空调了,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节约用电)三、我是节约用电的小标兵1、比一比,谁的家里用电最少?(出示电费单,帮助幼儿进行比较)2、为家里用电最少的幼儿颁发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