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_第1页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_第2页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_第3页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_第4页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摘 要 告状是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告状的特点和原因有所不同。本文运用事件取样法对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展观察,总结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分析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根据观察结果显示,小班幼儿以“求助型告状为主,告状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和原因提出指导策略。关键词 小班 幼儿 告状 研究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Children ComplainLI YushuCollege of Educ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2、Sichuan 635000Abstract Kindergarten complai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different age classes of children complain of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event sampling method complain to observe the behavior of small children,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havior of small

3、children complain, complain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behavior of small children.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 showed small children to quot;help typequot; complain main reason to complain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Finally, the guidance policy for small children complai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4、and causes.Key words small class; children; complain; research“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进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那么、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幼儿的告状行为发生在幼儿园的每个时刻、遍布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幼儿告状的类型繁多、原因多样,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原因。本文通过在幼儿园中的观察搜集到的多例小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总结出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及原因,从而提出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

5、略。以期能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开展、减轻小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保证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展。1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1.1 以“求助型告状为主幼儿告状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求助型告状。“求助型告状是幼儿为了得到教师的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告状行为中占得比例最大。根据观察结果显示,以“求助型告状为主的特点同样表达在小班幼儿身上。当小班幼儿受到同伴的攻击或打搅时,小班幼儿告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有权威的教师恳求帮助,以揭露同伴的不妥行为和寻求自我保护。几个幼儿在拿杯子准备喝水,突然A幼儿被身后的另一个幼儿挤了一下。另一个幼儿从后面伸手把A幼儿的杯子拿走了。A幼儿刚抬

6、起头好碰到教师的目光,于是仰起头说:“XXX推我,教师。 A幼儿告完状之后拿起杯子走出了洗手间。幼儿告状的内容繁多,有些是揭露同伴的攻击性行为,有些是揭露同伴的抢夺行为,有些是揭露同伴不守规那么的行为。小班幼儿更关注自身的活动,一旦他们的生活受到同伴的打搅时,他们会选择向教师告状。例如小班幼儿正在专心致志地玩游戏,假设同伴有意或无意地打搅了该幼儿的活动,那么该幼儿会立马向教师揭露同伴的打搅行为。B幼儿专心致志地在图书区翻看图书,他正拿起一本图书翻阅。另一个幼儿看了就把B幼儿的图书拿过来翻了翻又放回书架去了。B幼儿大声喊起来:“教师,XXX抢我的书! 告完状之后B幼儿看了看四周,又到建构区玩雪花

7、片去了。1.3 不太关注告状的结果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他们在告状时有着明确的目的:希望教师能严肃处理此事,以此来寻求自我保护或报复同伴损害自己的行为。而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太关注告状的结果。他们在同伴打搅自己的活动之后,往往会将同伴的打搅行为告诉教师,然后就转身离去,很少有小班幼儿关注告状行为的结果。在揭露同伴之后,大多数小班幼儿不会关注教师是否处理此事,同伴是否会如预期地受到惩罚,而是会直接转身离去,继续自己之前的活动。小班幼儿在建构区玩玩具,C幼儿正在拼凑篮筐里的雪花片,另一个幼儿因为雪花片不够,就伸手去拿C幼儿篮筐里的雪花片。C幼儿撅起嘴哭喊着说:“教师,XXX抢我的玩具! C幼儿

8、对抢玩具的幼儿说:“我已经告诉教师了!然后继续回到原地专心地玩玩具。2 小班幼儿告状的原因2.1 恳求教师帮助、寻求自我保护幼儿告状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幼儿告状的原因是为了寻求教师的奖励、报复同伴、试探教师的态度等。这些告状原因在小班幼儿身上表达得较少。根据幼儿告状的动机和原因,将幼儿告状划分为“求助型、“求赏型、“求罚型、“试探型和“陈述型几种类型。根据观察结果显示,小班幼儿以“求助型告状为主,他们告状的原因之一是恳求教师的帮助和寻求自我保护。当小班幼儿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同伴进犯时,他们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告状。可见小班幼儿告状的原因是恳求教师的帮助、寻求自我保护,以顺利完成自身的活动

9、。 2.2 规那么意识开始萌芽告状形成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幼儿规那么意识的形成,它标志着幼儿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正在逐渐形成和开展。部分小班幼儿告状的原因并非是自己的行为受到了同伴的攻击或打搅,而是他们认为其他幼儿表现出了不合理的行为,因此采取告状的方式来维护规那么。从小班下学期开始,幼儿的规那么意识开始萌芽,部分幼儿会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来判别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合理。小班幼儿采取告状的方式来维护规那么,也标志着他们的规那么意识开始萌芽。吃晚饭时,D幼儿拿着玩具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看见另一幼儿把碗里的菜挑到了垃圾盘里。于是D幼儿大声地告诉教师:“教师,XXX挑食,把菜扔到盘子里。 说完,D幼儿继

10、续拿着玩具到别处玩耍去了。2.3 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其他幼儿的行为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幼儿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状态。他们的观念和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很多时候不能理解其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去除自我中心。这种“自我中心在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只专注于自身的活动,常常会把同伴的友好行为误认为是攻击性行为。因此当同伴表现出一些友好的社交行为打搅到小班幼儿的活动时,小班幼儿也会向教师揭露同伴的“打搅行为。三个幼儿在一起玩玩具,其中E幼儿拍了另一个幼儿的腿示意他看她做的玩具,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幼儿笑着抓着E幼儿的头示意她看他做的玩具。被

11、抓完头的E幼儿突然起身从座位上站起来告诉教师:“教师,XXX抓我的头。 E幼儿说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玩玩具。3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幼儿教师的工作较为繁忙,时常处理琐碎的事务。而小班幼儿告状的频率较高,教师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针对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和原因,教师和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幼儿,从而减少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为幼儿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保障。3.1 引导幼儿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当小班幼儿受到同伴的攻击或打搅时,很少有幼儿能自己协调与同伴之间的冲突,所以转而用告状的方式向教师寻求帮助。因此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之

12、一就是引导幼儿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家长和教师应让幼儿明白,当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时,告状并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同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幼儿之间的常事,这些矛盾与冲突也是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去自我中心的教育契机。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家长会告诉幼儿,假设被同伴打了就向教师告状,却很少有家长教给幼儿自己解决矛盾的方法。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受到攻击和打搅时,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与协调来解决,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矛盾与冲突,而不是每次都通过告状的方式向教师或家长寻求帮助。3.2 教师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针对幼儿不同类型的告状,教师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有些幼儿连续不断告状的原因是为了

13、表现自己、吸引教师的注意力,表现为“求赏型告状。由于幼儿教师的工作繁忙、精力有限,面对很多幼儿的告状行为都不能及时地处理,又导致了幼儿再一次地告状来寻求教师的关注和奖励。针对这类告状行为,教师首先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给予一定程度的鼓励,并且及时处理该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小班幼儿中,还有一类告状是“检举型告状,即幼儿告状的目的是为了检举其他幼儿的不当行为,试图矫正其他幼儿的不当行为。当幼儿出现这一类告状行为时,正说明幼儿的规那么意识萌芽,是幼儿道德责任感开展到一定阶段的表达。教师应正确对待幼儿的“检举型告状,不应把幼儿的告状视为扰乱课堂纪律或干扰别人活动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幼儿能自觉维护规那

14、么的告状行为。3.3 改变幼儿的自我中心思想,培养幼儿换位考虑的才能“自我中心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经阶段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地理解别人的思想与行为,逐渐“去自我中心。部分小班幼儿告状的原因之一是不能理解同伴的友好行为,误把同伴的友好行为当成了打搅行为从而向教师告状。部分小班幼儿专注于自身活动时,只要一受到同伴的“打搅,便会向教师告状,即使同伴并不是有意打搅该幼儿的活动。因此,减少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根源在于逐渐去除幼儿的自我中心,让幼儿学会换位考虑。教师可通过移情训练的方法引导幼儿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正确区分同伴是不是有意地打搅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向教师告状。综上所述,由于受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开展特点的影响,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应首先明确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分析幼儿告状的详细原因。从而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程度和思维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