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29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29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29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29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 术 语1.1 钻孔灌注桩: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1.2 低应变法: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式。1.3 大直径桩:直径大于等于2.5m的钻孔灌注桩界定为大直径桩。2 施工准备2.1 在旱地上,应清除杂物,平整场地;遇软土换除,夯打密实。2.2 在浅水中,宜用筑岛法施工。筑岛高度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0.51.0m。 2.3 在深水中,宜搭设平台。如

2、水流平稳,钻机可设在船上,船必须锚固稳定。2.4 制浆池、储浆池、沉淀池,宜设在桥的下游,也可设在船上或平台上。3 孔口护筒3.1 护筒埋设原则:保证孔口不坍塌及不使地表水进入钻孔,并保持钻孔内泥浆表面高程。3.2 护筒采用钢护筒,应坚实不漏水,内径比桩孔大200400mm。3.3 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重合,平面允许偏差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3.4 护筒顶端高度应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1.02.0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护筒的埋置深度在旱地或筑岛处宜为24m。3.5 在砂类土中挖埋护筒时,先在桩位处挖出比护筒外径大80100cm的圆坑,然后在坑底填筑50cm左右厚的粘土,分

3、层夯实,以备安装护筒。在粘性土中挖埋时,坑的直径与上述相同,坑底标高与护筒底标高相同。坑底应平整,然后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放样,把钻孔的中心位置标于坑底,再把护筒吊放进坑内,找出护筒的圆心位置,用十字线定在护筒顶部或底部,然后移动护筒,使护筒中心与钻孔中心重合,同时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使护筒竖直。此后即在护筒周围对称的、均匀的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要分层夯实,达到最佳密实度,夯填时要防止护筒倾斜。4 泥浆的调制4.1 钻孔泥浆一般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按适当配合比配制而成,当采用正循环回旋钻机时,其泥浆性能指标见表4.1。 泥浆性能指标 表4.1 地层情况泥浆性能指标相对密度粘度(Pa.s

4、)含砂率(%)胶体率(%)失水率(ml/30min)泥皮厚(mm/30min)静压力(Pa)酸碱度(PH)一般地层1.051.20162284962521.02.5810易坍地层1.201.451928849615235810注:(1) 地下水位高或流速大时,指标取高限,反之取低限。 (2) 地质状态好,孔径或孔深较小时取低限,反之取高限。4.2 直径大于2.5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对泥浆的要求较高,泥浆的选择应根据钻孔的工程地质情况、孔位、钻机性能、泥浆材料条件等确定,在地质复杂、覆盖层较厚,护筒下沉不到岩层的情况下,宜使用丙烯酰胺即PHP泥浆,此泥浆的特点是不分散、低固相、高粘度。5 钻 孔

5、5.1 钻孔施工前,应对钻机及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5.2 钻孔施工时,应按设计资料绘制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钻机和泥浆,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和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5.3 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出护筒底脚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m。5.4 钻孔时,起落钻头速度应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孔内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5.5 钻孔应一次成孔,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应经常注意地质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本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5.6 采用正、反循环回旋钻机时,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

6、受部分钻具的重力,而钻孔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5.7 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6 试 桩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大、中桥,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桥位现场试桩,以验证桩的设计参数及承载力,并根据地层情况、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在试桩中发现地质情况(如有地下水、地层对混凝土有腐蚀作用、有较大的承压水等)与原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并提出处理意见。7 清 孔7.1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表7.1的要求后方可清孔。钻(

7、挖)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标准 表7.1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钻(挖)孔桩孔的中心位置(mm)群桩:100;单排桩:50孔径(mm)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钻孔:1;挖孔:0.5孔深(m)摩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支承桩: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0.05钻孔桩沉淀厚度(mm)摩擦桩: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对于直径1.5m的桩,200;对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300支承桩:不大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50清孔后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31.10;黏度:1720 Pa·s;含砂率:2;胶体率:987.2 采用换浆法清孔,终孔后,停止进尺,稍提钻锥离孔底1020cm定转,并保

8、持泥浆正常循环,以中速压入比重为1.031.10的较纯泥浆,把钻孔内悬浮钻渣较多的泥浆换出,对大直径桩清孔后泥浆的含砂率降到2%以下,粘度1720 Pa·s,相对密度为1.031.10,且孔底沉淀土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即可以停止清孔;普通桩径的灌注桩只对相对密度进行检测,应在1.031.10之间。根据钻孔直径和深度,换浆时间约为48h。7.3 在清孔排渣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7.4 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8 钢筋骨架的制作安装8.1 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8.2 钢筋骨架内应有强劲的内撑架,防止钢筋骨架在

9、运输和就位时变形,在顶面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固定,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骨架的上升。支承系统应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倾斜和移动。8.3 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周围不得小于4处,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8.4 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见表8.4。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表8.4 项目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主筋间距±10mm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底面高程±50mm9 灌注水下混凝土9.1

10、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9.2 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003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9.3 水下灌注混凝土应连续供应。桩的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9.4 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和易性和坍落度(180220mm),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9.5 首批灌注的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的混凝土量见下公式: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

11、m3);D桩孔直径(m);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30.4m;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d 导管内径(m);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w/c; 图9.5 首批混凝土数量计算Hw井孔内水或泥浆深度(m);w 井孔内水或泥浆重度(KN/m3); c 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9.6 进行混凝土灌注时,在料斗底部用球胆封堵,混凝土达到首批混凝土量时,才允许灌注。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

12、整导管埋深。9.7 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宜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顶面上升到骨架底部4m以上时,宜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9.8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无松散层。9.9 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10 灌注桩冬期施工10.1 灌注桩混凝土的冬期施工主要是保证混凝土在灌注时不冻结,能顺利灌注,一般情况不需要养护,只有在混凝土在冰冻范围之内时,才进行桩头混凝土的覆盖保温养护,覆盖的厚度应考虑到钢筋的导热影响。10.2 灌注时,混凝土的温度要求不低于5。混凝土不准掺防冻剂、抗冻剂。11 质量检验标准11.1 桩身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每桩试件组数应根据桩长确定。11.2 桩身的检测在设计无规定时,采用低应变法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设计有具体规定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