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论文_第1页
古典诗歌教学论文_第2页
古典诗歌教学论文_第3页
古典诗歌教学论文_第4页
古典诗歌教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读解析”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实效顺德区龙江镇龙山中学 李茂许摘要:目前,初中古典诗歌课堂教学由于重死记、轻理解、重应试、轻赏析等原因,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而“读解析”(即诵读理解赏析)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实效的模式之一。关键词:读解析 古典诗歌 教学模式一、古典诗歌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学习古典诗歌不仅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我们的思想精神情操。学习古典诗歌是如此重要,然而我们的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却普遍高耗低效。主要原因有以下二点。第一:重死记,

2、轻理解。在古诗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只注重学生对诗歌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有的把本该须2-3个课时教完的浓缩成一个课时教完,有的干脆不将诗歌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而是一股脑儿交给学生课后去背诵,有的虽然用足了课时,但也只是将诗歌硬生生地翻译出来了事。他们以学生能背诵默写作为诗歌知识过关的唯一标准。其后果是,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背诵,效果却很不理想。今天默了,明天忘了,反复默,反复错。而且在默写的过程中错漏百出,有的与诗歌本意大相径庭。如:有不少学生将“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杜牧的泊秦淮)写成“夜泊秦淮进酒家”,将“君问归期未有期”(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写成“问君归期未有期

3、”。久而久之,这种强压下的毫无生趣的古诗教学使学生怕了学古诗,视其为语文学习上的负担。第二:重应试,轻赏析。考试往往是教学的指挥棒。目前初一初二古诗知识的考试基本上囿于识记范畴,因此,很多老师是以应试的目的去教学古诗。近年来,中考诗歌内容增加了赏析题,初三老师因而加大了诗歌赏析教学力度,但其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由于初一初二时学生对学古诗视为畏途,厌了古诗,要想在繁忙的初三爱上古诗、学好古诗、提高古诗赏析能力则非常困难。据初三老师反映,初三学生考语文时最怕做的就是古诗赏析题,失分率最高的也是这类题。二、以“读解析”教学模式来提高初中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实效根据多年来的古诗教学经验,笔者摸索总结出一

4、套“读解析” 古典诗歌课堂教学模式,效果很好。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很浓,绝大部分学生在当堂课上就能成诵,无论是对诗歌的识记考试,还是理解赏析考试,得分率都很高。第一步:读诵读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格律声韵、平仄节奏,而要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独具魅力的韵律特点,是必须要大声诵读的,“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古人主要是通过吟诵来学习诗歌的。语文课程标准亦指出: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不是好的语文课。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的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方式有多种,如:老师范读、听

5、名家配音朗读、跟读、全班齐读、自我吟读等。诵读要力求做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意到、情到,要读出轻重徐疾、抑扬顿挫、诗味诗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也是理解诗歌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二步:解理解如果说诵读主要是以感性方式对诗歌外在美的初探的话,那么,理解则主要是以理性方式对诗歌内在美的深究。理解诗歌,我们要了解作者的重大经历、性情志趣、创作风格,了解作品的写作时代背景、与其密切相关的人和事,理解诗歌题目的含义、诗歌的内容和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力求将一位已逝几百年几千年的作者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走近作者,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里。例如,在讲授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

6、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本诗的。在学生充分诵读此诗后,由学生介绍李白的字号称谓以及其创作风格,(老师辅以适当点评)。接着由老师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简要讲述从李白得到唐玄宗召其入京的诏书后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踌躇满志,到李白醉酒戏权贵,而受权贵谗毁排挤出朝庭,到流浪于宣州壮志难酬的苦闷等重大经历。从中学生了解了李白的性情志趣和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接下来,对诗歌题目和内容的理解就容易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一环节的重点,可先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由师生共同来解答,老师对难点一定要讲解透彻。本诗最难理解的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一句,其中

7、,“蓬莱文章”、“建安骨”、“小谢”、“清发”这几个词语课本都有注释,稍作讲解,学生可以明白。但“中间”一词很难理解,课本上又没有注释,老师是一定要讲明确的。为什么说是“中间小谢”?原来这里是按历史时间先后顺序来说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小谢”(即谢朓)是南朝齐诗人,而作者李白是唐朝人,可见,小谢所处的年代是在“建安”和唐朝的中间,因此称为“中间小谢”。诗歌理解这一环节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功”,理解透了,记忆默写就轻松了,也便于对诗歌的赏析。第三步:析赏析赏析是在诵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欣赏和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中学生来说,文学作品欣赏的重点是作

8、品的形象、情境和语言,以引起读者共鸣。而对于古典诗歌来说,作品中的形象就是意象,作品中的情境就是意境。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最高标准,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时,重点是欣赏其意象和意境。”诗歌语言的欣赏,在诵读和理解这两个环节中已渗入进去。因此,在赏析诗歌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是赏析其意象和意境。意象,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具体局部的物象;意境,即感情与物象相交融的抽象整体的情境。那么,当如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呢?下面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的意象有“巴山”、“夜雨”、“涨秋池”、

9、“西窗烛”,这些物象都已不再是客观的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巴山”是一个让人倍感凄凉荒远的地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诗人刘禹锡对巴山这块凄凉苦楚之地的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对巴山蜀地路途崎岖险恶的惊呼。“夜雨”也不再是单纯的夜晚下雨的客观物象,“夜雨”一词是作者含蓄地告诉妻子,此时此地,窗外秋夜,冷雨淅沥,我孑然一身,孤寂凄凉,长夜漫漫,辗转难眠,又是一个难耐的痛苦的思君夜。“涨秋池”这一物象表面之意是,连绵不绝的秋夜雨水涨满了屋外池塘。其实是想对妻子说:“妻子啊,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就像这秋夜池塘的水越涨越满、越贮越深。”“西窗烛”这一物象虚构了一幅夫妻秉烛夜话、共叙离情别愁、亲昵温馨、伉俪情深的良宵美景图,与上文凄夜苦雨、孤寂清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巴山”、“夜雨”、“涨秋池”、“西窗烛”这些具体可感的物象中,情景交融,构建成一种羁旅飘泊、思妻心切、有家难归、孤苦无奈的凄美意境。“巴山夜雨”这一物象便抽象成一种永恒的凄婉楚恻的离情意境美。当然,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时,也应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要学习方式。当然,“读解析”教学模式只是提高初中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实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宜生搬硬套,也不是一定要对每一首古诗这样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