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8 石库门的变迁一、上海市虹口区广灵四路小学董菁教学目标:1知道石库门是近代上海独特的民居,在石库门中浓缩着上海人传统的生活习俗。2了解石库门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发展。二、课前准备: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 在辅导员(家长)的带领下对上海的石库门做一次实地考察。主题石库门的今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 看一看上海的新旧石库门; 问一问石库门里的新老房客。地点虹口的“多伦路名人文化街” 、“新天地”以及石库门民居。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通过信息交流, 让学生了解石库门的光荣历史以及石库门的建筑特点。第二课时:从石库门的建筑特点中探究上海人的生活习俗。第三
2、课时:通过“石库门的这一建筑要不要保留?”辩论 ,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石库门。第一课时1 讲解石库门的骄傲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石库门)师小结:石库门建筑,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近代,它是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在石库门住宅中,曾经产生许多中国历史性的大事件、大人物。(看书 P37)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可以提供一些图片资料)亭子间文化指住在朝北、 冬冷夏热的亭子间的文人, 在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这样的文化名人吗?出示媒体:鲁迅的住宅(图片)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所提供的图片资料,力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讲解石库门建筑特点:过渡:石库
3、门的历史令我们骄傲, 它的建筑也别具风格, 谁能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石库门建筑特点呢?(可以提供一些图片资料)石库门建筑一般为两层或三层的楼房; 一般用花岗岩做门框, 正门为两扇乌漆的大门; 推门而入,就看见一个天井; 石库门建筑连排起来便形成了弄堂。为此它建筑用地少;建材省出示板书:门框花岗岩;正门两扇乌漆大门(出示媒体)结构讲解平面图 (出示平面图) 优点建筑用地少; 建材省第二教时1. 讲解石库门的变迁。通过看影片剪辑 72 家房客片段引入。2. 你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想法或感想?以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质疑。(看书 P36小组交流)3. 将学生的学生质疑归纳成这样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怎么会
4、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从对现象的分析中了解石库门的变迁情况;)他们该怎么生活呢? ( 引导学生从石库门的建筑特点展开思维, 归纳或想象人们的生活习俗。)4重点了解“ 72 家房客”现象石库门的变迁过程。演变原因 20 世纪初,由于人口的剧增, 原来一门一户的石库门住宅变为一门多户,后来竟出现石库门聚集着几十户人家的现象。演变过程最初的老式石库门改建后的新式石库门设施完善的新式里弄(有条件的可以出示一些相应的图片)P38生活习俗居住面积小, 人们常常在楼道里堆积杂物; 多家合用厨房;弄堂里洗衣、拣菜、到了夏天,房间闷热,人们会在弄堂里吃饭、纳凉、串门聊天,邻里之间距离近,接触多,关系比较融洽
5、,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生活用品从煤球炉到煤气、从老式马桶到抽水马桶、从竹壳热水瓶到热水器 儿童游戏 P40重点讲解 1 2 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4. 教师小结。弄堂文化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弄堂是一个档案,记录了上海市民曾有过的生活习俗。弄堂又是一种文化,反映了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侧面。第三课时1、石库门建筑要不要保留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对石库门认识的基础上,从它的优缺点、历史意义上加以考虑。)优点:建筑用地少;建材省;邻里之间相互照顾方便;具有历史意义。缺点:居住拥挤,生活不够方便;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符。但它是上海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上海人传统的生活习俗的一个缩影。2 、怎样兼顾改造
6、与保留呢?(经典的、改建过的、有代表性的、有深刻意义的 )一、 教学目标:1、了解石库门的光荣历史以及石库门的建筑特点。知道石库门是近代上海独特的民居,在石库门中浓缩着上海人传统的生活习俗。2、了解石库门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发展。二、课前准备:1、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以“石库门的今昔”为主题,在辅导员(家长)的带领下对上海的石库门做一次实地考察。2、方法通过实地考察,看一看上海的新旧石库门;问一问石库门里的新老房客。3、地点“多伦路名人文化街” 、“新天地”以及石库门民居三、教学重点:1、知道石库门中浓缩着上海人传统的生活习俗。2、石库门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发展。四、
7、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库门的光荣历史以及石库门的建筑特点。活动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1、引入课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媒体出示:有关石库门图片,背景音乐:童谣石头剪子布 )2、结合你的实践考察, 谈谈你所知道的石库门的样子。 (建筑特点)(小组交流)3、板书石库门建筑特点(提供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供学生观察)4、教师小结: 石库门建筑, 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近代, 它是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在石库门住宅中,曾经产生许多中国历史性的大事件、历史名人。活动二:进行交流,激发自豪1、那么在石库门中究竟发生过哪些历史性的大事件,在那儿又居住过那些名人呢?谁能来说一
8、说?(出示照片)( 1)介绍一大会址( 2)介绍亭子间文化、名人故居(补充学生所提供的图片资料:名人故居等)2、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吗?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上海一座普通的石库门里诞生的,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石库门的变迁和上海人的生活习俗。活动一:了解石库门的变迁。1、观看影片剪辑 72 家房客片段。2、你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想法或感想?(引导学生质疑)3、并将学生的质疑归纳成这样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A、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从对现象的分析中了解石库门的变迁情况。)演变原因 20 世纪初,由于人口的剧增,原来一门一户的石库门住
9、宅变为一门多户,后来竟出现石库门聚集着几十户人家的现象。演变过程最初的老式石库门改建后的新式石库门设施完善的新式里弄(出示图片)B、人们在石库门中怎么生活呢? (引导学生从石库门的建筑特点展开思维,归纳或推理出人们的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居住面积小, 人们常常在楼道里堆积杂物;多家合用厨房; 弄堂里洗衣、拣菜、到了夏天,房间闷热,人们会在弄堂里吃饭、纳凉、串门聊天,邻里之间距离近,接触多,关系比较和睦 (1) 有时也会产生矛盾,人们会怎样解决呢?生活用品从煤球炉到煤气灶、从老式马桶到抽水马桶、 从竹壳热水瓶到热水器 活动二:玩儿童游戏体验石库门生活重点选择 1 2 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1)学
10、习 “滚铁环”播放讲解录像(2) 学生进行游戏体验活动三:进行小结,加深理解,透过“ 72 家房客”现象,我们了解了石库门的变迁过程,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 人们的生活用品以及儿童游戏。 弄堂文化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弄堂是一个档案, 记录了上海市区曾有过的生活习俗。 弄堂又是一种文化,反映了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侧面。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石库门的前景,激发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教学过程活动一:播放录像,提出问题1、同学们,在不久前的实地考察中(三阴路附近),我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居民们在议论他们所居住的石库门住房要否要拆除?2、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播放采访录像)活动二:开展辩论,提出方案1、石库门
11、该不该拆除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想法!2、引导学生在对石库门认识的基础上,从它的优缺点、历史意义上加以考虑,思考石库门建筑要不要保留?为什么? 如果要保留该怎么做?3、 学生讨论或辩论,提出可行的方案4、学习课文,加深认识:学习课文中石库门的保留和改造方案,说说各种方案的优缺点。5、小结:保留石库门,就是保留上海的历史文化,城市韵味,因此城市建设中要兼顾改造与保留。石库门的变迁是品德与社会这门新教材中的一课。新教材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二期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本着让学生“做中学” 、“活动中学”、“探究中学”、“体验中学
12、”的宗旨,我在教学设计中作了以下尝试:一、趣味导入课前让学生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 在辅导员(家长)的带领下对上海的石库门做一次实地考察。主题石库门的今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 看一看上海的新旧石库门; 问一问石库门里的新老房客。地点虹口的“多伦路名人文化街” 、“新天地”以及石库门民居。课堂上以童谣 “石头剪子布”为背景音乐,提出关于石库门这种建筑有谁了解的?这一问题, 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石库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兴趣。由于课前作了充分的考察,学生有话可说,交流踊跃,其间,学生们还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问,课堂气氛活跃。二、主动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尽量创造热烈民主的参与氛围,让学生有参与情感,使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真实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通过运用媒体石库门居民的生活照; 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石库门的看法等, 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乐于主动参与教学,学生主体在活动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如 通过“石库门的这一建筑要不要保留?” 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尊重他们的独立见解,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