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lch008地块r2类居住用地开发项目幕墙工程热工设计计算书_第1页
3lch008地块r2类居住用地开发项目幕墙工程热工设计计算书_第2页
3lch008地块r2类居住用地开发项目幕墙工程热工设计计算书_第3页
3lch008地块r2类居住用地开发项目幕墙工程热工设计计算书_第4页
3lch008地块r2类居住用地开发项目幕墙工程热工设计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一、断桥铝合金窗热工性能计算书11.1 工程概况1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12 计算依据12.1 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12.2 计算. 13 计算边界条件23.1 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23.2 热工性能计算边界条件24 门窗设计概况34.1 门窗单元设计. 3点设计34.2 门窗4.3 门窗材料物理性能34.3.1 门窗. 34.3.2 铝型材34.3.3 遮阳措施3光学热工性能计算45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规定4光学热工性能计算原理45.2.1 单片光学热工性能45.2.2 多层光学热工性能65.15.2系统的热工参数85.2.3光学热工性能计算95.36 门窗框传热计算106.1 门窗框

2、节点选取106.2 框传热计算原理117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127.1 整樘窗热工计算原理137.2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147.2.1 幅面147.2.1.1 幅面_1 热工性能计算158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228.1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原理22规定228.1.18.1.2 结露性能计算228.2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238.2.1 幅面_1 结露性能计算(1 类计算条件)238.2.1.1 第 1 类环境条件239 门窗热工性能汇总25(1) 面板计算结果汇总表25(2) 各朝向门窗热工计算结果汇总表25(3) 门窗结露计算结果汇总表2610 结论26附件 A 框二维传热计算图26节点_926节点_82

3、7节点_1328节点_1130节点_1231节点_1432节点_1034附件 A-1 附件 A-2 附件 A-3 附件 A-4 附件 A-5 附件 A-6 附件 A-7二、铝包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371.1 工程概况37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372 计算依据372.1 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372.2 计算. 373 计算边界条件383.1 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383.2 热工性能计算边界条件384 门窗设计概况394.1 门窗单元设计. 39点设计394.2 门窗4.3 门窗材料物理性能394.3.1 门窗. 394.3.2 铝型材394.3.3 遮阳措施39光学热工性能计算405规定40光

4、学热工性能计算5.15.2光学热工性能计算原理40光学热工性能40光学热工性能42系统的热工参数445.2.1 单片5.2.2 多层5.2.3光学热工性能计算455.36 门窗框传热计算466.1 门窗框节点选取466.2 框传热计算原理477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487.1 整樘窗热工计算原理497.2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507.2.1 幅面507.2.1.1 幅面_1 热工性能计算518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588.1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原理58规定588.1.18.1.2 结露性能计算588.2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598.2.1 幅面_1 结露性能计算(1 类计算条件)598.2.1.1 第 1 类环

5、境条件599 门窗热工性能汇总61(1) 面板计算结果汇总表61(2) 各朝向门窗热工计算结果汇总表61(3) 门窗结露计算结果汇总表6210 结论62附件 A 框二维传热计算图62附件 A-1 附件 A-2 附件 A-3 附件 A-4 附件 A-5 附件 A-6 附件 A-7节点_462节点_163节点_564节点_266节点_767节点_668节点_370一、断桥铝合金窗热工性能计算书1.1 工程概况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1)系统光学热工性能计算;(2)框二维传热有限元分析计算;(3)门窗单元热工性能计算;(4)门窗结露性能计算。2 计算依据2.1 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门窗幕墙热工

6、计算规程 JGJ/T 151-2008;民用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等。2.2 计算粤建科MQMC幕墙门窗热工性能计算2012正式版1工程名称LCH-008地块R2类居住用地开发项目3计算边界条件3.1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表3.1-1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3.2热工性能计算边界条件表3.2-1 计算边界条件2冬季标准计算条件夏季标准计算条件室内空气温度Tin20.0室内空气温度Tin25.0室外空气温度Tout-16.0室外空气温度Tout30.2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c,in3.60W/(·K)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c,in2.50W/(·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c,out

7、15.20W/(·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c,out11.60W/(·K)城市名称北纬39°48东经116°28海拔31.20m冬季室外平均温度-16.0冬季室内平均温度20.0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80m/s夏季室外平均温度30.2夏季室内平均温度25.0夏季室外平均风速1.90m/s太阳平均辐射照度683.30W/门窗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以下“JGJ/T 151”)依据结露性能评价与计算,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工程实际边界条件计算结露性能。4 门窗设计概况4.1 门窗单元设计详见设计说明4.2 门窗点设计详见设计说明4.3 门窗

8、材料物理性能详见设计说明4.3.1 门窗详见设计说明4.3.2 铝型材详见设计说明4.3.3 遮阳措施3室内平均辐射温度Trm,in20.0室内平均辐射温度Trm,in25.0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rm,out-16.0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rm,out30.2太阳辐射照度Is0.00W/太阳辐射照度Is683.30W/无5光学热工性能计算5.1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规定单片(其他透明材料,下同)的光学、热工性能应根据测定的单片玻璃光谱数据进行计算。测定的单片光谱数据应其各个光谱段的透射率、前反射率和后反射率,光谱范围应至少覆盖 3002500nm 波长范围,不同波长范围的数据间隔应满足下列要求:(1) 波

9、长为 300400nm 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 5nm;(2) 波长为 4001000nm 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 10nm;(3) 波长为 10002500nm 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 50nm。5.2光学热工性能计算原理5.2.1 单片光学热工性能(1)单片的可见光透射比 应按下式计算:(5.2.1-1)式中D65 标准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 JGJ/T 151 附录 D;透射比的光谱数据;人眼的视见函数,见 JGJ/T 151 附录 D。(2)单片的可见光反射比应按下式计算:(5.2.1-2)式中反射比的光谱数据。(3)单片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 应按下式计算:4(5.2.1-3)式中透

10、射比的光谱;标准太阳光谱,见 JGJ/T 151 附录 D。(4)单片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 应按下式计算:(5.2.1-4)式中反射比的光谱。(5)单片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g 应按下式计算:(5.2.1-5)室内表面换热系数W/(m2 K);式中hinhout室外表面换热系数W/(m2 K);单片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6)单片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As 应按下式计算:(5.2.1-6)式中单片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单片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7) 单片的遮阳系数 SCcg 应按下式计算:(5.2.1-7)式中 g 单片的太阳光总透射比。55.2.2 多层光学热工性能(1)太阳光透过多层系统的计算应采用如

11、下通用计算模型(图 5.2.2-1):图 5.2.2-1层的吸收率和太阳光透射比一个具有n 层的系统,系统分为n1 个气体间层,最外层为室外环境(i=1),内层为室内环境(i=n+1)。对于波长的太阳光,系统的光学分析应以第 i-1 层和第i 层之间辐射能量和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其中“+”和“-”分别表示辐射流向室外和流向室内。图 5.2.2-2 多层体系中太阳辐射热的分析可设定室外只有太阳辐射,室外和室内环境的反射率为零。当 i=1 时:(5.2.2-1)(5.2.2-2)6当 i=n+1 时:(5.2.2-3)(5.2.2-4)当 i=2n 时:(5.2.2-5)i2n(5.2.2-6)i2

12、n利用线性方程组计算各个气体层的按下式计算:和值。传向室内的直接透射比应(5.2.2-7)反射到室外的直接反射比应按下式计算:(5.2.2-8)第 i 层的太阳辐射吸收比 Ai(?)应按下式计算:(5.2.2-9)(2)对整个太阳光谱进行数值积分,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到第 i 层太阳辐射热流密度 Si:吸收的(5.2.2-10)(5.2.2-11)Ai太阳辐射照射到系统时,第 i 层式中的太阳辐射吸收比。(3)多层的可见光透射比应按公式(5.2.1-1)计算,可见光反射比应按公7式(5.2.1-2)计计算。(4)多层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应按公式(5.2.1-3)计算,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应按公式(5.

13、2.1-4)计算。5.2.3系统的热工参数(1)计算系统的传热系数时,应采用简单的模拟环境条件,仅考虑室内外温差,没有太阳辐射,应按下式计算:(5.2.3-1)(5.2.3-2)(Is=0)没有太阳辐射热时,通过系统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式中室外环境温度(K);室内环境温度(K)。1)系统的传热阻 Rt 应为各层、气体间层、内外表面换热阻之和,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2.3-3)(5.2.3-4)i = 2n(5.2.3-5)Rg,i 第 i 层式中的固体热阻;Ri 第 i 层气体间层的热阻;、第 i 层气体间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温度;8qi第 i 层气体间层的热流密度。2)环境温度应是

14、周围空气温度 Tair 和平均辐射温度 Trm 的加权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5.2.3-6)式中和应按本规程第 10 章的规定计算。(2)系统的遮阳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层室外侧方向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5.2.3-7)式中Rg,i第 i 层的固体热阻(m2 K)/ W;Rg,k第 k 层的固体热阻(m2 K)/ W;Rk第 k 层气体间层的热阻(m2 K)/ W。2)各层向室内的二次传热应按下式计算:(5.2.3-8)3)系统的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5.2.3-9)4)系统的遮阳系数应公式(5.2.1-7)计算。5.3光学热工性能计算采用粤建科 MQMC幕墙门窗热工性能计

15、算2012 正式版中的光学热工计9算模块对本项目的所采用的系统进行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计算内容光谱分布、玻璃色系坐标参数、系统光学热工性能参数等。图5.3.2-1 6Low-e+12Ar+5+9Ar+5说明: U面板传热系数(W/(·K));面板的可见光透射比;SC面板遮阳系数;倾角:°;6 门窗框传热计算6.1 门窗框节点选取10编号名称USC倾角16Low-e+12Ar+5+9Ar+51.150.2920.470906.2 框传热计算原理(1)框的传热系数 Uf 应在计算窗的某一框截面的二维热传导的基础上获得;(2)在框的计算截面中,应用一块导热系数=0.03W/(m K

16、) 的板材替代实际的照实际(或其他镶嵌板),板材的厚度等于所替代面板的厚度,嵌入框的深度按,可见部分的板材宽度 bp 不应小于 200mm(图 6.2.1);图 6.2.1 框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3)在室内外计算条件下,用二维热传导计算qw,并应按下式整理:计算流过图示截面的热流(6.2-1)(6.2-2)(6.2-3)Uf框的传热系数/(m2 K);式中Lf2D 框截面整体的线传热系数/(m K);Up板材的传热系数/(m2 K);bf框的投影宽度(m);bp板材可见部分的宽度(m);Tn,in室内环境温度(K);11Tn,out 室外环境温度(K)。(4)用实际的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替

17、代导热系数=0.03 W/(m K)的板材,其他不改变(图 6.2.2);bg200mm图 6.2.2 框与面板接缝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5)用二维热传导计算程序,计算在室内外标准条件过图示截面的热流,应按下式整理:(6.2-4)(6.2-5)(6.2-6)式中框与(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W/(m K);框截面整体线传热系数W/(m K);的传热系数W/(m2 K);g bg 可见部分的宽度(m);Tn,in 室内环境温度(K);Tn,out室外环境温度(K)。7门窗热工性能计算127.1 整樘窗热工计算原理(1) 整樘窗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7.1.1)Ut整樘窗的传热系数W/

18、(m2 K);式中(或者其他镶嵌板)面积(m2);Ag窗Af窗框面积(m2);At窗面积(m2);区域(或者其他镶嵌板区域)的边缘长度(m);Ug窗(或者其他镶嵌板)的传热系数W/(m2 K);Uf窗框的传热系数W/(m2 K);窗框和窗(或者其他镶嵌板)之间的线传热系数W/(m K)。(2) 整樘窗的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7.1.2)式中gt整樘窗的太阳光总透射比;Ag窗(或其他镶嵌板)面积(m2);Af窗框面积(m2);gg窗(或其他镶嵌板)区域太阳光总透射比;gf窗框太阳光总透射比;At窗面积(m2)。(3) 整樘窗的遮阳系数应按下式计算:(7.1.3)式中SC整樘窗的遮阳系数;

19、13gt整樘窗的太阳光总透射比。(4) 整樘窗的可见光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7.1.4)式中整樘窗的可见光透射比;窗(或其他镶嵌板)的可见光透射比;Ag 窗(或其他镶嵌板)面积(m2);At窗面积(m2)。7.2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7.2.1 幅面说明: Ut门窗单元的传热系数(W/(·K));SC门窗单元的遮阳系数;t门窗单元的可见光透射比;At门窗单元的总面积();nAtn个门窗单元的总面积(); 该朝向的门窗单元传热系数为:14名称总数nUtSCtnAtUtAtSCAttAt幅面_111.780.2440.3582.6004.6050.6350.93112.6004.6050.6

20、350.931 4.605 / 2.600 1.78 W/(·K)该朝向的门窗单元遮阳系数为: 0.635 / 2.600 0.244该朝向的门窗单元可见光透射比为: 0.931 / 2.600 0.3587.2.1.1 幅面_1热工性能计算7.2.1.1.1 门窗单元设计157.2.1.1.1-1 门窗单元面板标记效果图7.2.1.1.2 透明面板()光学热工性能计算16编号名称AgUSC倾角16Low-e+12Ar+5+9Ar+50.5260.2541.150.2920.4709026Low-e+12Ar+5+9Ar+51.4540.2541.150.2920.47090说明:

21、A或透明面板面积();g或透明面板的太阳光总透射比;U或透明面板传热系数(W/(·K));SC或透明面板的遮阳系数;或透明面板的可见光透射比;倾角:°;7.2.1.1.3框传热计算结果177.2.1.1.1-2 门窗单元框标记效果图18编号名称AgUGDl1l2121节点_90.0260.1012.69840.4400.0000.0680.0682节点_80.1260.0903.71841.3010.0000.0600.0603节点_130.1100.0873.58911.1170.0000.0590.059说明: A框的面积();g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U框的传热系数(W/

22、(·K));l1、l2框的节点线传热长度1(m);1、2框的线传热系数(W/(m·K));GD重力方向:0为上,1为下,2为左,3为右,4为屏幕向里,5为屏幕向外;7.2.1.1.4 门窗单元的计算过程与结果(1) 透明面板()计算参数列表说明: Ug或透明面板传热系数(W/(·K));gg或透明面板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或透明面板的可见光透射比;Ag或透明面板面积();19编号UggggAgUgAgggAggAg倾角11.150.2540.4700.5260.5210.1330.2479021.150.2540.4701.4541.4380.3690.683901

23、.9801.9590.5020.9314节点_110.1260.0893.66341.3010.0000.0600.0605节点_120.0260.1012.68640.4400.0000.0690.0696节点_140.0650.0982.59811.1960.0000.0670.0677节点_100.1420.0453.72211.1961.1170.0540.054倾角:°;(2) 框计算参数列表说明: Af框的面积();gf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Uf框的传热系数(W/(·K));l1、l2框的节点线传热长度1(m);1、2框的线传热系数(W/(m·K));G

24、D重力方向:0为上,1为下,2为左,3为右,4为屏幕向里,5为屏幕向外;(3) 结果 传热系数20IDUfgfAfUfAfgfAfGD1l12l212.6980.1010.0260.0700.00340.0680.4400.0680.0000.03023.7180.0900.1260.4670.01140.0601.3010.0600.0000.07833.5890.0870.1100.3960.01010.0591.1170.0590.0000.06643.6630.0890.1260.4600.01140.0601.3010.0600.0000.07852.6860.1010.0260.0

25、690.00340.0690.4400.0690.0000.03062.5980.0980.0650.1690.00610.0671.1960.0670.0000.08073.7220.0450.1420.5300.00610.0541.1960.0541.1170.1240.6202.1600.0500.486 (1.959 + 2.160 + 0.486) / (1.980 + 0.620) 1.78W/(·K)透明部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0.502 + 0.050) / 2.600 0.212透明部分的遮阳系数 0.212 / 0.87 0.244透明部分的可见光透射比 0.9

26、31 / 2.600 0.35821整个门窗单元的总面积:2.60本门窗单元的框总面积:0.62本门窗单元的框窗比例:0.2%8门窗结露性能计算8.1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原理8.1.1规定(1)门窗的结露性能评价指标,应采用各个部件内表面温度最低的 10面积所对应的最高温度值(T10)。(2)在进行门窗结露计算时,计算节点应所有的框、面板边缘以及面板中部。(3)采用粤建科 MQMC幕墙门窗热工性能计算2012 正式版二态传热计算功能模块进行典型节点的内表面温度计算。门窗所有典型节点均应进行计算。8.1.2 结露性能计算(1)空气的温度可按下式计算:(8.1.2-1)Td空气的式中温度();22e

27、 空气的水蒸汽压(hPa);a、b参数,a=7.5,b237.3。(2)采用下式计算结露性能评价指标 T10,min:(8.1.2-2)式中 T10,min的结露性能评价指标();Tin,std结露性能计算时对应的室内标准温度();Tout,std结露性能计算时对应的室外标准温度();Tin实际工程对应的室内计算温度();Tout实际工程对应的室外计算温度();Td室内设计环境条件对应的温度()。8.2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8.2.1 幅面_1结露性能计算(1类计算条件)8.2.1.1 第1类环境条件(1)温度计算说明: t空气温度();f空气的相对湿度(%);Es空气的饱和水蒸气压(hPa);2

28、3tfEseTd20.030.023.397.021.9e空气的水蒸气压(hPa);Td空气的温度();(2)计算条件(3)框与面板边缘的结露评价(4)面板的结露评价24编号面板T10()湿度30.0%115.0不结露215.0不结露编号框T10()湿度30.0%边缘T10()湿度30.0%18.2不结露11.3不结露24.1不结露10.9不结露34.4不结露11.0不结露44.2不结露10.9不结露58.3不结露11.2不结露68.2不结露11.2不结露75.1不结露9.0不结露室内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室外对流换热系数20.0-16.015.2(5) 门窗单元结露评价9门窗热工性能汇总(1)

29、 面板计算结果汇总表说明: U面板传热系数(W/(·K));面板的可见光透射比;SC面板遮阳系数;倾角:°;(2) 各朝向门窗热工计算结果汇总表说明: U整个朝向的传热系数(W/(·K));A整个朝向的面积();25编号名称AUSC1东朝向幅面2.6001.780.2440.358编号名称USC倾角16Low-e+12Ar+5+9Ar+51.150.2920.47090门窗单元T10()门窗单元30.0%5.1不结露整个朝向的的可见光透射比;SC整个朝向的遮阳系数;(3) 门窗结露计算结果汇总表10结论附件A附件A-1框二维传热计算图节点_9节点_9温度线图26传

30、热系数UW/(·K)太阳光总透射比g重力方向框投影长度mm线传热系数W/(m·K)2.6980.101屏幕向里52.0970.068编号门窗单元名称计算条件门窗单元T10()湿度30.0%1幅面_1第1类5.1不结露节点_9温度场图附件A-2节点_8节点_8温度线图27传热系数UW/(·K)太阳光总透射比g重力方向框投影长度mm线传热系数W/(m·K)3.7180.090屏幕向里91.2960.060节点_8温度场图附件A-3节点_1328传热系数UW/(·K)太阳光总透射比g重力方向框投影长度mm线传热系数W/(m·K)3.5890

31、.087向下91.2960.059节点_13温度线图29节点_13温度场图附件A-4 节点_1130传热系数UW/(·K)太阳光总透射比g重力方向框投影长度mm线传热系数W/(m·K)3.6630.089屏幕向里91.2960.060节点_11温度线图节点_11温度场图附件A-5 节点_1231传热系数UW/(·K)太阳光总透射比g重力方向框投影长度mm线传热系数W/(m·K)2.6860.101屏幕向里52.0970.069节点_12温度线图节点_12温度场图附件A-6 节点_1432传热系数UW/(·K)太阳光总透射比g重力方向框投影长度m

32、m线传热系数W/(m·K)2.5980.098向下52.0970.067节点_14温度线图33节点_14温度场图附件A-7 节点_1034传热系数UW/(·K)太阳光总透射比g重力方向框投影长度mm线传热系数W/(m·K)3.7220.045向下115.8350.054节点_10温度线图35节点_10温度场图36二、铝包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1.1 工程概况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1)系统光学热工性能计算;(2)框二维传热有限元分析计算;(3)门窗单元热工性能计算;(4)门窗结露性能计算。2 计算依据2.1 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门窗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

33、151-2008;民用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等。2.2 计算粤建科MQMC幕墙门窗热工性能计算2012正式版37工程名称LCH-008地块R2类居住用地开发项目3计算边界条件3.1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表3.1-1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3.2热工性能计算边界条件表3.2-1 计算边界条件38冬季标准计算条件夏季标准计算条件室内空气温度Tin20.0室内空气温度Tin25.0室外空气温度Tout-16.0室外空气温度Tout30.2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c,in3.60W/(·K)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c,in2.50W/(·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c,out15.20W/(&

34、#183;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c,out11.60W/(·K)城市名称北纬39°48东经116°28海拔31.20m冬季室外平均温度-16.0冬季室内平均温度20.0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80m/s夏季室外平均温度30.2夏季室内平均温度25.0夏季室外平均风速1.90m/s太阳平均辐射照度683.30W/门窗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以下“JGJ/T 151”)依据结露性能评价与计算,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工程实际边界条件计算结露性能。4 门窗设计概况4.1 门窗单元设计详见设计说明4.2 门窗点设计详见设计说明4.3 门窗材料物理性能详见设

35、计说明4.3.1 门窗详见设计说明4.3.2 铝型材详见设计说明4.3.3 遮阳措施39室内平均辐射温度Trm,in20.0室内平均辐射温度Trm,in25.0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rm,out-16.0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rm,out30.2太阳辐射照度Is0.00W/太阳辐射照度Is683.30W/无5光学热工性能计算5.1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规定单片(其他透明材料,下同)的光学、热工性能应根据测定的单片玻璃光谱数据进行计算。测定的单片光谱数据应其各个光谱段的透射率、前反射率和后反射率,光谱范围应至少覆盖 3002500nm 波长范围,不同波长范围的数据间隔应满足下列要求:(1) 波长为 30040

36、0nm 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 5nm;(2) 波长为 4001000nm 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 10nm;(3) 波长为 10002500nm 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 50nm。5.2光学热工性能计算原理5.2.1 单片光学热工性能(1)单片的可见光透射比 应按下式计算:(5.2.1-1)式中D65 标准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 JGJ/T 151 附录 D;透射比的光谱数据;人眼的视见函数,见 JGJ/T 151 附录 D。(2)单片的可见光反射比应按下式计算:(5.2.1-2)式中反射比的光谱数据。(3)单片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 应按下式计算:40(5.2.1-3)式中透射比的光谱;标

37、准太阳光谱,见 JGJ/T 151 附录 D。(4)单片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 应按下式计算:(5.2.1-4)式中反射比的光谱。(5)单片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g 应按下式计算:(5.2.1-5)室内表面换热系数W/(m2 K);式中hinhout室外表面换热系数W/(m2 K);单片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6)单片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As 应按下式计算:(5.2.1-6)式中单片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单片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7) 单片的遮阳系数 SCcg 应按下式计算:(5.2.1-7)式中 g 单片的太阳光总透射比。415.2.2 多层光学热工性能(1)太阳光透过多层系统的计算应采用如下通用计算模

38、型(图 5.2.2-1):图 5.2.2-1层的吸收率和太阳光透射比一个具有n 层的系统,系统分为n1 个气体间层,最外层为室外环境(i=1),内层为室内环境(i=n+1)。对于波长的太阳光,系统的光学分析应以第 i-1 层和第i 层之间辐射能量和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其中“+”和“-”分别表示辐射流向室外和流向室内。图 5.2.2-2 多层体系中太阳辐射热的分析可设定室外只有太阳辐射,室外和室内环境的反射率为零。当 i=1 时:(5.2.2-1)(5.2.2-2)42当 i=n+1 时:(5.2.2-3)(5.2.2-4)当 i=2n 时:(5.2.2-5)i2n(5.2.2-6)i2n利用线性

39、方程组计算各个气体层的按下式计算:和值。传向室内的直接透射比应(5.2.2-7)反射到室外的直接反射比应按下式计算:(5.2.2-8)第 i 层的太阳辐射吸收比 Ai(?)应按下式计算:(5.2.2-9)(2)对整个太阳光谱进行数值积分,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到第 i 层太阳辐射热流密度 Si:吸收的(5.2.2-10)(5.2.2-11)Ai太阳辐射照射到系统时,第 i 层式中的太阳辐射吸收比。(3)多层的可见光透射比应按公式(5.2.1-1)计算,可见光反射比应按公43式(5.2.1-2)计计算。(4)多层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应按公式(5.2.1-3)计算,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应按公式(5.2.1-

40、4)计算。5.2.3系统的热工参数(1)计算系统的传热系数时,应采用简单的模拟环境条件,仅考虑室内外温差,没有太阳辐射,应按下式计算:(5.2.3-1)(5.2.3-2)(Is=0)没有太阳辐射热时,通过系统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式中室外环境温度(K);室内环境温度(K)。1)系统的传热阻 Rt 应为各层、气体间层、内外表面换热阻之和,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2.3-3)(5.2.3-4)i = 2n(5.2.3-5)Rg,i 第 i 层式中的固体热阻;Ri 第 i 层气体间层的热阻;、第 i 层气体间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温度;44qi第 i 层气体间层的热流密度。2)环境温度应是周围空

41、气温度 Tair 和平均辐射温度 Trm 的加权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5.2.3-6)式中和应按本规程第 10 章的规定计算。(2)系统的遮阳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层室外侧方向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5.2.3-7)式中Rg,i第 i 层的固体热阻(m2 K)/ W;Rg,k第 k 层的固体热阻(m2 K)/ W;Rk第 k 层气体间层的热阻(m2 K)/ W。2)各层向室内的二次传热应按下式计算:(5.2.3-8)3)系统的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5.2.3-9)4)系统的遮阳系数应公式(5.2.1-7)计算。5.3光学热工性能计算采用粤建科 MQMC幕墙门窗热工性能计算20

42、12 正式版中的光学热工计45算模块对本项目的所采用的系统进行光学热工性能计算,计算内容光谱分布、玻璃色系坐标参数、系统光学热工性能参数等。图5.3.2-1 6Low-e+12Ar+5+9Ar+5说明: U面板传热系数(W/(·K));面板的可见光透射比;SC面板遮阳系数;倾角:°;6 门窗框传热计算6.1 门窗框节点选取46编号名称USC倾角16Low-e+12Ar+5+9Ar+51.20.2920.470906.2 框传热计算原理(1)框的传热系数 Uf 应在计算窗的某一框截面的二维热传导的基础上获得;(2)在框的计算截面中,应用一块导热系数=0.03W/(m K) 的

43、板材替代实际的照实际(或其他镶嵌板),板材的厚度等于所替代面板的厚度,嵌入框的深度按,可见部分的板材宽度 bp 不应小于 200mm(图 6.2.1);图 6.2.1 框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3)在室内外计算条件下,用二维热传导计算qw,并应按下式整理:计算流过图示截面的热流(6.2-1)(6.2-2)(6.2-3)Uf框的传热系数/(m2 K);式中Lf2D 框截面整体的线传热系数/(m K);Up板材的传热系数/(m2 K);bf框的投影宽度(m);bp板材可见部分的宽度(m);Tn,in室内环境温度(K);47Tn,out 室外环境温度(K)。(4)用实际的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替代导热

44、系数=0.03 W/(m K)的板材,其他不改变(图 6.2.2);bg200mm图 6.2.2 框与面板接缝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意图(5)用二维热传导计算程序,计算在室内外标准条件过图示截面的热流,应按下式整理:(6.2-4)(6.2-5)(6.2-6)式中框与(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W/(m K);框截面整体线传热系数W/(m K);的传热系数W/(m2 K);g bg 可见部分的宽度(m);Tn,in 室内环境温度(K);Tn,out室外环境温度(K)。7门窗热工性能计算487.1 整樘窗热工计算原理(1) 整樘窗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7.1.1)Ut整樘窗的传热系数W/(m2 K);式中(或者其他镶嵌板)面积(m2);Ag窗Af窗框面积(m2);At窗面积(m2);区域(或者其他镶嵌板区域)的边缘长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