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_第1页
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_第2页
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_第3页
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_第4页
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2-1交通方式与特征 2-2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22-33道路的类型与分级道路的类型与分级 2-4道路系统规划 2-1-1交通方式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 2-1-2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体能交通时间交通费用2-2-1交通组织人车混行人车分行 2-2-2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1 )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 )车行系统分级设置3 )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 4 )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 2-3-1道路的类型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道2-3-3道路的分级红线道路用

2、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界限叫做红线2-3-3道路的分级道路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界限叫做红线。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于解决居住区内、外的联系。车行道宽度10-14米,红线宽度20-30米。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车行道宽度6-9米,红线宽度10-14米。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3-5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8米(无供热管线区)或10米(需敷设供热管线区)以上。通向各户、各单元的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2.5米。2-4-1设计原则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2)使居住区内外联

3、系通而不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4)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5)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1 )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特殊需要;2 )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1 )路网设计结合各种设施的布局要求;2 )道路设计有利于编号、寻访、识别2-4-2设计规定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居住(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居住(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出口,设

4、置间距在150米以上;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2)无障碍设计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纵坡不应大于2.51 )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超过120米,尽端设12 x12米的回车场;2 )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超过120米,尽端设12 x12米的回车场;4)当道路坡度大于8%,应辅以台阶解决竖向交通;5)适当的停车场地;6)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7)纵坡设计要求;0.20.2 8.08.0 L 200m 5.05.0 L 600m 0.2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