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阴晴》教学设计_第1页
《画里阴晴》教学设计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画里阴晴教学设计画里阴晴篇幅短小,文字浅白,虽然文中涉及一些美术理论,但却并不深奥。且本 文为自读课文,故可采用自主阅读法教学。*教学过程建议:1 从生活体验引入。 对于文章涉及的美术理论也许不是人人都有深切体会, 而对阴与 晴的生活体验则人人都有, 且因人而异。 梅雨季节的南方人可能讨厌雨, 干旱季节的北方人 可能又盼雨如甘霖。 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对阴与晴的感觉, 谈谈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 的理 由,再从生活美引入艺术美。2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艺 术观点;反复诵读其中精彩段落,体会语言之妙。3苏轼评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家吴

2、冠中先生也是画中有诗情,文中有画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品味文中写景的语言, 体会文章的诗情画意。 也可补 充吴冠中其他写景的文字,让学生比较着阅读,更深地体会其语言的色彩感、画面感; 还可 以给学生展示吴冠中的画作,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其中的诗情。4借由此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西画派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风格的美,激发学 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示例:一、课前准备 分组查阅有关作者的文字资料、收集印象派、中国画和吴冠中的画作,进行欣赏比较。二、课堂学习(一)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教师引导, 对中西画派的不同风格有个直观的、感性的认 识。1先分别请学生展示几幅印象派画作和中国传统

3、的水墨山水画,请大家欣赏比较,说 说二者各自的特点。(学生只需从感觉上说说即可,不必涉及绘画技法。 )2学生展示吴冠中的画作,与前二者比较,说说吴冠中的画作,更接近哪一种画的风 格。3请学生简介吴冠中的生平。4提出问题: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的吴冠中,为什么画作却更接近中国画的风格?请学 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文中去寻求答案。(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艺术观点。1作者喜欢画什么题材?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2西洋画派对风雨题材的态度与作者有何不同?3作者选取表现对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作者画作的表现技法又有什么特点 呢?4作者在文中说 “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

4、对象时,永远需要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合用。 ”为什么“不很合用”?“相适应的技法”指 什么?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什么主张?5结合全文说说, “阴”与“晴”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审美趣味?(三)诵读精彩段落,品味语言。1诵读第1、2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体会语言的色彩感、画面感。“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句中的“浓酣”一词可以改为 “浓重”吗?看到雨中美景,作者“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那么, 你会立即记起哪些关于“雨”或“桃花”或“柳丝”的诗句呢?作者在这两段文字中引用了哪些古诗词?有何作用?身为画家的作者对大自然的

5、缤纷色彩有着敏锐的感知力, 写景之中大量运用表现色彩 的词,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补充阅读吴冠中的另外一段写景的文字, 进一步体会其充满色彩感和画面感的语言特 色喜以画为喻、侧重色彩的表达和画面的描述。我们住到龙潭湖边的工作室, 清静, 远离社会活动, 每天相扶着在龙潭湖边漫步, 养病。 可雨和于静从新加坡给我们两人各买了一件红色外衣,白发、 红装, 加上老伴的手杖,这一 对红袖老人朝暮出现在青山绿水间, 长长的垂柳拂年轻的情侣, 也拂白发的老伴, 我想起“钗 头凤”中“满园春色宫墙柳”,及陆游晚年的“沈园柳老不吹绵”,不无沧桑之感。龙潭湖边, 隔着时空回顾自己逝去的岁月, 算来已入垂暮之年,

6、 犹如路边那些高大的杨 树,树皮干裂皱折, 布满杂乱的疮疤和乌黑的洞。 布满杂乱的疮疤和乌黑的洞的老树面对着 微红的高空, 那是春天的微红, 微红的天空上飞满各色鲜艳的风筝, 老树年年看惯了风筝的 飞扬和跌落。 我画老树的瘢痕和窟窿, 黑白交错构成悲怆的画面, 将飘摇的彩点风筝作为苍 黑的树之脸的背景, 题名又见风筝 ;又试将老树占领画幅正中, 一边是晨, 另一边是暮, 想表现昼与夜,老树确乎见过不计其数的日日夜夜,但永远看不到昼夜的终结。春天的荷塘里浮出田田之叶,那是苗圃,很快,田田之叶升出水面,出落得亭亭玉立, 开出了嫣红的荷花, 荷花开闭, 秋风乍起,残荷启迪画家们的笔飞墨舞。当只剩下一

7、些折断 了的枯枝时, 在镜面般宁静的水面上, 各式各样的干枝的线的形与倒影合组成一幅幅几何抽 象绘画。我读了一遍荷之生命历程, 想表现荷塘里的春秋,其实想画的已非荷或荷塘, 而着 意在春与秋了,怎样用画面表现春秋呢!(吴冠中我负丹青序)2“画家们投靠阳光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一句中, 是什么?这里意思是什么?“一味”一词有何表达作用?3.“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中的“大概” 、“或者”有什么表达作用? 为什么?三、课后拓展1.欣赏吴冠中的一幅画,用诗意的语言对画面加以描述。2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景物描写,试试画一幅“江南微雨图”。

8、建议二采用研究性学习法画里阴晴篇幅短小,文字浅白,观点明确,学生没有大的阅读障碍。文中涉及的艺 术理论,不但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文学创作。学习本课,不必局限于文本,可以从文章涉 及的知识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文学、 美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 激发 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建议:1.建议运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围绕文本,浏览、诵读,把握作者艺术观点, 品味作者含蓄蕴藉又色彩明朗、 极具画面感的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进行研究性学习, 组织学 生开展专题探讨,如中西画派的比较赏析、中西“风雨”题材画之异同、中西“风雨”题材 诗歌之异同、文学中的阴晴等等。2

9、.教师要视学生的实际水平、 客观条件和主观兴趣来确定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深广度。活动不一定求深求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教师要充分监控学生活动的过程,注意方法的指导。投靠”一词原意或者他那油画技对付”一词能否换成 “画”,*示例:一、导入二、解读文章(一)浏览文章,把握作者艺术观点。(二)诵读精彩段落,品味语言之妙。三、小组合作,拓展研究。1了解中西画派不同的风格,感受艺术之美。 学生查阅相关赏析文字资料, 了解印象派油画和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不同风格; 收集相关 作品图片欣赏比较,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简评画作风格。2比较身为画家的作者与其他作家在写景上的异同。如:

10、比较几段写荷塘的文字春天的荷塘里浮出田田之叶, 那是苗圃, 很快, 田田之叶升出水面, 出落得亭亭玉立, 开出了嫣红的荷花, 荷花开闭, 秋风乍起,残荷启迪画家们的笔飞墨舞。当只剩下一些折断 了的枯枝时, 在镜面般宁静的水面上, 各式各样的干枝的线的形与倒影合组成一幅幅几何抽 象绘画。我读了一遍荷之生命历程, 想表现荷塘里的春秋,其实想画的已非荷或荷塘, 而着 意在春与秋了,怎样用画面表现春秋呢!(吴冠中我负丹青序)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

11、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 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前年和去年, 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 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 坐在石头上, 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 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 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 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 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季羡林清塘荷韵

12、)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 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 天”、“水佩风裳无数” 、“冷香飞上诗句” 、“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似乎凉意 顿生,溽暑已消。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 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 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 “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 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 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 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 对平生初见的 “奇景”, 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 “花儿开啦” 、 “蜻蜓来啦!”两条小腿, 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 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 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