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习_第1页
信息技术学习_第2页
信息技术学习_第3页
信息技术学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感悟很多,了解到信息技术对于我们当下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决定多多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一下是我摘抄一位著名老师的研究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我们共同进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文章如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实践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学技术组 范诚【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整体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实践从教学的各个层面阐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调动、激发、保护和鼓励学生探新思维的重要性。【关键词】探究性思维 学习

2、情境 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的我们,历来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竭尽心机,探求最佳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他们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情境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帮助他们逐歨树立探究性思维,全方面发展他们的潜力,为掌握终身学习技能而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自身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发现、保护和鼓励学生探究性思维开展一些探讨。在新课程中明确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转换之一就在改变教师的课堂主导为引导,将教学的主体回归于学生。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由始至终的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引导学生思

3、考,引导学生发现、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有一个整体素养的提升。一、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前提良好的课堂引入是能否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精彩的课堂引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自觉进入自主探究学习,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教师预先设定的探究状态,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以及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例如在Excel图表的教学中,针对于图表的内容在操作技能难度上相对较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以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为本课的导入,学生被这样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互动。在情境中教师针对于学生

4、回答上网带给他们“利大于弊”时,故设悬疑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只相信“数据”。就是教师在制造一种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疑问”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教师没有简单地直接给出自己的意见,既没有附和学生们的意见也没有认为学生们的看法不全面,这时就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为什么老师只相信“数据”呢?这个“数据”从哪里来? 有了这样的前提作为铺垫,学生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认真的进行“上网情况调查问卷”的数据填写。学生也需要用自己的“数据”证实他们观点的正确性,此时教师与学生思维的“交锋”都集中了这些“数据”身上,“数据”如何呈现出“交锋”双方想要的结果?学

5、生在这些思维疑问的引导下会自觉关注和主动进入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在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中,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一旦进入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情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也就被激发。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是要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信息技术”在相互的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引导教学。不能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设置干扰,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图表的教学中我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摸索,告

6、诉他们求助“向导”达到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问题。这样就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在情境中以完成相应“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敢于尝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学习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课堂教学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发挥,我只是随时注意引导,适时加以指导。他们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尽量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可以请教小组其他成员,如果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时,还可以向其他小组请教。遇有重要问题时集体讨论,共同研究,这样不仅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了他们的潜能,促进了学生主体性探究的能力,也发挥了

7、集体的创造性。下图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在情境自主接受或形成任务主动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解惑多元任务评价激发更高层次要求形成良好循环 三、具体的多方位的评价标准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保障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探究达到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策略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不能忽略了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种种表现的评价。全面多方位的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评价的方式很多,但我以为课堂评价时应包括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与互评,小组的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对个人与小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从交互的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参与

8、性与协作性、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效率与效果、完成任务的情况、最终完成的作品质量、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这些我和学生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评价”系统,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评价。要注意有机的在评价体系中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高效结合,从而体现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注入新的活力。总之,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为了保护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并使之持续的一种有效机制,从而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有效评价努力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信息,维护探究性思维。四、教师灵活应对教学内容是保护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手段在进行图表的教学时,为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亮点,特地

9、的设计的一个投票系统,那么学生分析来源于自我的数据会更加感兴趣。事实证明效果的确不错,学生们基本上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进行的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就要下课时一个学生的提问引起我的思考“老师,这节课学的图表很有用,可我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明白,这两张图表上的数据真的时我们班同学自己投票的结果吗?您给我们的数据是不是您事先准备好的?如果真是我们自己投票的数据,为什么我自己的机器上看不到结果,而在教师机上能保存我们同学投票的结果呢?”面对这个学生突然冒出来的一堆问题,我确实没有预料到,已经下课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既能对学生有一个好的答复,又能完整的结束本堂课。我当时对学生的回答是:“为什么我可以通过投票系统

10、收集同学们的投票结果呢?这个问题即将引出我们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信息的管理和数据库知识。”实际上“信息的管理”是第四章的内容,也就是说学完Excel图表后至少还有45各课时才能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我当时之所以这么回答有一下几个原因:1、学习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有了他们的困惑,作为教师应当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解疑释惑。2、当这个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发现全班有部分同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对此感兴趣,保护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上尤为重要。如果半个月后我再来上“信息的管理”,那么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热情必然下降,于是趁热打铁既能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数据库部分的

11、知识又能使得这两节课有了连续性。3、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要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来安排自己的教学,同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情等众多的其它因素。“图表处理”后有三个小模块的内容是相对独立和图表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跳过这三块内容直接进行“信息的管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延续性,我认为灵活调整一下教学内容的顺序对于整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也是在允许范围内的。五、首尾呼应,完整教学情境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情境引入时的教师与学生的同一问题认识上的“矛盾”也得以解决,这样的情境教学既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和知识上的疑惑又能够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正面引导,可谓一举多得。在图表教学中如果仅仅是考虑到让学

12、生在45分钟内学会根据数据表制作图表是很容易完成的,那就没有必要大费精力让学生通过投票系统得到分析数据,可能采用其它的数据表更容易讲解图表建立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呆板的知识、技能模仿中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自主探究性,没有考虑的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需要,就必须考虑到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触动到学生的真实知识、技能的需求。考虑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网络,许多的学生还不能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网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及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上网态度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一堂课带给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正确的看待问题也是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上我从几个方面谈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应该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开始,从开放课堂发挥学生主动性入手,以科学评价来促进和维护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同时教师本身应该具备对教材的深层次的理解,以保护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出发点灵活的把握教材的教学尺度,从而达到保护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并能够使之持续的良性循环。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去引导、激发、保护学生的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