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7 年年度生产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质量控制科2008.1第一章、概述2007年生产运行稳定,无重大生产事故发生,2007年度运行时间为2006年12月16日0时到2007年12月15日0时,全年总运行时间为365天,除春季预防性试验停产半天以外,没有重大停产事故发生。全年累计处理水量24512275m 3,全年累计去除COD为10578.4吨,BOD为6159.14吨,SS为5836.77吨。2007年全年共处理泥量 97522 m3,平均含水率为 95.9%,产生含水率为 73.4 %的泥饼量为 14569.59 m3,折合纯干泥为3762.76 m3,年消耗絮凝剂为11.584吨,单耗为
2、3.21Kg/M 3干泥;年耗电总量为 5740412KW h ,其中动力耗电为5629696 KWh ,照明耗电为188532 KW h ,年吨水单耗为0.23 KW h/吨。以上数据均为年平均值。2007年继续对多项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细格栅加链条传动,主传动 机构由中部改为放置一侧,避免主传动链锈蚀。刮泥机、刮吸泥机加清扫 刷。鼓风机进风装置设置了滤尘装置,换滤布周期由一周延迟到二 三个月。污泥提升泵房前进泥管加污泥破碎机一台,以利污泥处置前的破碎,减 小了泥泵的堵塞。初沉池刮泥机运行改连续运行为间断运行,节能且降低轨 道磨损。在多个设备上加装了变频节能系统,降低了生产能耗,节约了处理
3、成本。2007年根据环保要求,公司新建了二氧化氯消毒系统,实现了污水消 毒,根据省疾控中心和市环保监测站的检测结果 ,粪大肠菌群指标达到了国 家排放标准。2007年污泥车间内的全部更新的污泥处置设备,虽然在不断的磨合, 但是从总体来说,污泥车间实现了稳定运行,污泥产量创下了新高,大大减 轻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排泥压力。安全工作在2007年也得到了继续深入的开展,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 度,通过各种安全措施,采取了多种安全管理手段,最终实现了全年生产安 全无事故。2007年还进行了污泥减量化的探索试验,在曝气池内投加了生物添加 剂,在某些指标上出现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第二章、污水处理一、污水处
4、理量2007年全年污水处理量为24512275M 3,其中16月份为前流量计统 计数值的98%统计计算,6月份以后流量计统计数值统计计算。平均日处理 水量为68392m 3,最大日处理量为97246m 3,日变化系数Kd为1.42。公司通水运行以后,污水处理量逐年上升,从2003年开始运行以来, 年度处理水量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污水处理量变化表表1年度日处理水量年度处理水量年增长水量年增长率(m3)(m3)(m3)(%)20035470119966015/2004600042190132519353109.692005631422304683911455145.2320066714824508
5、93714620986.342007687962451227533380.01公司处理水量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处理水量是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 。 公司污水处理水量增长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污水处理的服务区域内 的人口自然增长所造成的排放污水总量的增长;二是公司内部的处理设备、 设施经过改造和升级逐步发挥设计能力带来的污水处理量的提升;三是人为因素,人为的进行水量控制也会较大程度影响水量。三者比较来说服务区域内的人口增长速率所带来的污水处理量的提升量比较小,而且比较稳定;处理设备和处理设施的改造升级对处理量的提升有明显的增长作用,但会随着改造后的能力最终达到设计能力而逐步下降;而人为控制对水
6、量的增长的作 用比较复杂,受政策和调控因素较多。从表1的年增长率一栏可以看出,增长率从9%降到6%,最终趋于一 个平稳的状态,增长速率从在逐年下降并逐步趋于平缓,表明公司通过几年 的升级改造,处理能力已经逐步达到设计能力,处理污水量受到自身工艺条 件和设备的大幅度的提升影响开始减少,开始已不再受到公司内部能力的提 升的影响,逐步接近外管网的实际来水量,主要影响公司处理水量的因素从 公司自身能力的提升转变为外管网的水量的自然增长和人为调控因素。2007年的日进水量的变化受到季节的影响较大,冬季和春季的水量少,夏秋两季的水量大,这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特点经过 20042007年的 运行已经有了很明显
7、的表征,把20042007年的日处理水量综合做出图1 可以看到,20042007年日处理水量变化曲线图1四年来曲线基本在通一个区域内波动,对四年的每日的进水水量进行平均值计算,做出图2日平均处理水量的变化曲线,并设置15日移动平均线,可以看到四年来的全年水量的日变化趋势:对全年的日期根据季节划分开,可以比较明显看到各个季节的变化情况,春季的处理水量较小,为60000m3左右稳定,而且变化幅度小,是一个平 稳运行的情况,到了夏季,水量变化呈现一个非常明显的上升的变化趋势,从60000 m3变化到70000 m3以上,到了秋季整个处理水量保持在 70000 m3,和春季一样变化幅度不大,进入冬季以
8、后,水量波动的频次增加,波 动幅度加大。这说明处理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季节的变化对处理量的 影响因素主要有雨水量的变化,居民生活用水习惯等。秋季明显高于春季的 原因主要是由于降雨量的影响,冬季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是受到居民生活用 水和冬季取暖的影响。从全年的日处理水量的变化情况来看,水量的季节性变化是主要特征, 在今后的运行和计划中,对全年的水量的整体调控中应对这种明显的变化特 征加以引用。同时工艺调整上也应当注意这种季节变化 ,合理调配开低负荷 和高负荷之间的运行参数,注重冬季的水量负荷的频繁变化对生物处理的影 响情况,提前做出应对措施,避免出现工艺不稳定。二、进出水水质1、进水水质200
9、7年继续对影响进水水质的工艺系统排泥做出有效管理 ,系统排泥 避开了排水监测站取样时间,使排泥对进水水质的影响降到最小,进水水质 全年变化比较稳定。进水COD年平均值为511.55mg/L,BOD年平均值为 265.02mg/L,SS年平均值为 238.08mg/L。由于公司进水水质基本常年保持一致,利用2004年2007年的进水水 质数据,对进水BOD和COD进行统计计算,利用Ademoroti的计算公式, 一共分析平行样本1460组,最终可得出COD与BOD之间的关系公式为:COD = 1.70*BOD+50.77公式1可以看到数值比较接近2: 1的数据关系,利用这个公式可根据进水的 CO
10、D 大致的推算出进水 BOD值,从而更有效采取工艺调整措施,从而有效地进 行工艺管理。公司进水水质数据是由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做出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取样为一天一次的瞬时取样,而在取样期间的短时间进水水质的突然恶化,会影响到全天的进水水质数据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对进水水中COD超过 1000的数值去除,去除以后计算平均值 COD为442.43mg/L,对进水BOD 超过500的数值去除,计算平均值为243.02mg/L,对进水COD超过1000 的当天的SS数值去除以后,计算得出SS平均值为219.26mg/L。为了准确评估公司进水水质的变化情况,综合2004年2007年的进水 水质数据分析,同
11、样对进水水质COD超过1000的数值进行剔除,做出表 2:20042007年度进水COD取值情况表表2年度2004200520062007平均进水COD超过1000天数441064817/进水COD平均值653.96833.30679.92511.55669.68去除进水COD>1000后平均值445.68482.66461.38442.43458.041000以上值对平均值的影响46.7372.6547.3715.6246.21从表2中可以得出,进水COD超过1000的数值在2005年达到了最高 峰,达到了 106天,对平均值的影响也最大,达到了 72.65%,在2007年下 降到了
12、17天,对COD平均值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达到了 15.62%。而 COD在去除了 1000以上的数值以后,基本上都保持了一个很平均的情况, 都在450mg/L之间变化,年度平均值为458.04mg/L,与没有去除1000以 上数值的COD平均值之间相差了 200mg/L。从年度的COD取值情况表可以 看出,对工艺排泥的调整对进水水质的影响逐步降低,取样取值越来越接近真实进水水质,说明在对进水水质的影响程度上,工艺的调整逐年发挥了越 来越好的效果。对20042007年的各年度的变化情况经过15天移动平均取值以后做 出变化曲线图,如图3所示:从变化曲线来看,在去除了 1000以上的COD数值以后
13、,COD变化曲线 比较集中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域内,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度的每日COD的变化,对2004年2007年的每日的COD进行平均,作年度日平均变化 曲线,如图4所示,对曲线进行季节划分,可以看出COD值变化的季节性 变化也比较明显,春夏高,秋季低,冬季变化大。结合年度处理水量变化曲 线来看,秋季进水水量大,对进水COD有较大的稀释作用,春夏季节的 COD较高,而冬季的变化幅度较大与进水的水量的变化情况一致。从这种情况来看,进水的COD浓度与进水量也有较大关系。从图4的COD日平均值的年度变化曲线来看,年度的进水COD浓度的 变化存在稳定的规律,在今后的运行当中可以应用工艺调整实时应对进
14、水水 质的变化,来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2007年度进水的BOD与COD的关系符合推算公式1 ,变化幅度和趋势 基本一致,而SS基本与BOD 一致,在这里不再进行详细分析。为了更好的 分析公司的实际进水水质,对2004年2007年的BOD和SS进行无效值的 剔除计算,得出表3和表4:20042007年的BOD去除计算表3年度2004200520062007平均>1000的天数112110612>800的天数173816920>500的天数3893502251未去除的平均值299.14408.95340.37265.02328.37去除500以上平均值254.77292.9125
15、6.41243.02261.78其中BOD为了更加准确的统计计算,对20042007年的BOD不同范 围的数值进行统计和剔除,共分了 >1000 , >800 , >500的三个区间,可以 看到在>500的区间基本和 COD大于1000的区间一致,因此最终取>500 的区间为最终统计值。SS基本以剔除COD>1000的当天的SS进行统计计 算。通过这样的计算,可以得出,剔除了进水中的非正常值以后 2007年的 BOD 和 SS 的年平均值为 243.02mg/L 和 219.26m/L。去除COD>1000以上的SS值计算表4年度20042005200
16、62007平均原值383.01514.41321.29238.08364.20去除COD>1000以上214.18195.48179.41219.26202.08对20042007年的统计计算以后,最后得出年度平均进水值为:COD =458.04mg/L ,BOD = 261.78mg/L , SS= 202.08mg/L。这样的进水水 质符合生活污水的进水水质,表明现阶段公司进水的进水水质主要以生活污 水为主,B/C值为0.57,适合于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2007年度进水水中的其他化验分析项目,主要包括周分析项目和月分 析项目,由于公司进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挥发酚、
17、氰 化物、硫化物、氟化物等的含量极低,基本上在0.1mg/L以下,而且全年的 含量基本没有大的浮动变化情况,因此在这里不做分析。主要对现阶段环保 提出的氨氮、总氮、总磷项目进行分析,为今后的除磷脱氮运行建立相关的 数据资料。由于公司现阶段的运行工艺为传统活性污泥法,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 中,没有缺氧段,不能完成完整的脱氮工艺,因此对氨氮和总氮没有去除效 果。根据20042007年进水的氨氮和总氮变化情况,做出年度变化曲线来 看进水氨氮和总氮的趋势,为今后的升级改造运行积累运行数据。20042007年氨氮与总氮平均值 (mg/L ) 表5年度2004200520062007平均NH3-N34.0
18、033.7247.5945.3140.16TN49.0754.0366.6760.4257.55对20042007年的年度进水的氨氮和总氮平均值进行列表统计,可最终得到的年度平均值为氨氮为40.16mg/L,总氮为57.55mg/L,年度周平均值变化曲线见图5:从进水的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值变化曲线来看 ,进水的总氮基本在60mg/L上下变化,进水氨氮在40mg/L上下变化,在总氮和氨氮 之间的20mg/L之间的差距主要是N03-N和N02-N以及有机氮,其中有机 氮可以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处理及转化为微生物的自身的营养物质。总氮中的氨氮部分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无法被去除,而氨氮在总氮所占的比例为70
19、%,因此在升级改造当中为了总氮达标,应该着重考虑对氨氮的去除。而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当中的氮所占的比例较小 ,在这里不做分析。磷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活性污泥法当中的聚磷菌 对进水当中的磷起到了强烈的聚集作用,进水的碳磷比(BOD5/TP)从20042007年的对比表(表6)中可以看到:年度进水TP对比表表6年度2004200520062007平均进水BOD年平均值299.14408.95340.37265.02328.37进水TP年平均值8.3115.5013.067.0110.97BOD5/TP35.9826.3826.0637.8029.93出水TP年度平均值2.602.7
20、61.790.982.03从对比表可以看到,进水TP年平均值在20052006年较高,大于 10mg/L,结合20052006年的工艺运行情况分析,在此期间,公司排泥 主要通过进水系统排出,对进水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进水TP偏 高。在生物除磷系统中,BOD/TP是影响去磷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比 值过低,污泥中的积磷微生物在好氧池中吸磷不足 ,从而使出水总磷升高。 从经验数值来说,进水水质的BOD/TP的值应大于20,才能保证出水TP在 1mg/L左右。通过20042007年的TP变化情况来看,进水BOD/TP的比值在30左右,符合这个经验数值,表明在二期工艺升级改造以后,仅靠生 物
21、除磷工艺就可以稳定去除进水中的 TP。2、出水水质2007年公司生产工艺运行稳定,经过处理后排放水的三项主要指标(COD,BOD,SS)基本都在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之内 ,全年出水的各项指 标情况列表如下:到平均值指标CODBODSS平均值38.8216.854.3最大值29416218最小值124.9922007年出水水质指标表(mg/L)表7表可以看均 在GB18918 2002的国家标准当中的一级 B标准,而最小值均在一级 A标准 之内,说明全年运行情况良好,工艺调整较好,出水水质保持了较好的状 态。而最大值当中COD和BOD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而且最大值出现在 5月9日一天,但是从5月9
22、日前后的出水水质来看,出水水质都保持了一 个较低的水平,因此5月9日这一天的出水水质属于一次独立的数据 ,孤立 的数据不能反映出实际的运行情况,分析原因可能属于取样时取到了出水中 的污物的或者水样受到污染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取移动平均以后,消除这个 数据以后,绘制了出水COD、BOD、SS的变化曲线,如图6图8所示:从2007年的出水水质的变化情况来看,出水水质的COD在40mg/L上 下变化,变化幅度在20mg/L之间,出水水质的变化受到进水水量、进水水 质,工艺调控几方面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进水水量、水质受季节变化 的影响程度较大,而从出水COD的移动平均值的变化情况来看,受季节的 影响
23、程度不是很大,表明工艺调控是出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特别是 在消毒系统运行以后,出水中投加的二氧化氯也对 COD出水的稳定也起到 了很大作用,但由于二氧化氯还在一个试运行阶段,没有一个比较完整运行 统计数据,在今后的运行当中要逐步收集并整理,逐渐得出消毒系统的运行 对出水COD的消减情况,为更有效地控制出水做出数据保证。从全年的变化情况来看,主要的波动出现在冬季,结合冬季进水水质的 变化,说明在2007年的冬季期间的工艺调控未能及时消除进水水质变化带 来的影响,在今后冬季的运行应该结合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幅度大的特点, 做出力度更大的工艺调控,可采取降低进水量,延长停留时间,增大曝气池 活
24、性污泥浓度,增大曝气量等工艺措施,来避免在冬季的出水水质的波动, 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出水的BOD变化曲线与出水COD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在此不做具体 的分析,SS的曲线的变化受生物排泥和沉淀时间以及接触池的底泥的排放 的影响较大,与COD和BOD的关系不是很紧密,从全年的变化情况来看, SS波动的范围较小,SS出水保持了这么低的一个水平,分析认为一是进水 水量略低于设计水量,污水在构筑物内的停留时间比较长,沉淀效果较好; 二是工艺排泥及时,没有老化的浮泥带到接触池出水中;三是接触池的定期 排泥,使底部的沉泥得到了及时的排放 ,没有造成腐化上浮,影响出水水 质。以上的几方面原因,使2007年的出
25、水SS的保持这样一个较低水平现阶段的出水水质受到市排水监测站和市环保局两方面的监督性监测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全部以市排水监测站的分析数据为主,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分析出水水质,把环保局最后的内部通告数据与监测站的数据做对比,列表如下:环保与排水监测站数据对比表表8CODBODSS环保排水环保排水环保排水进水598.73491262259168.5263出水44.139.0218.55116.7613.294.27从环保与排水监测化验数据来看,环保和排水监测数据相差不大,总体 来看环保数据值略高。环保局的取样频次为每月三次,而排水监测站为每日 一次,从取样频次来看,排水监测站的数据更接近实际的进出水水质
26、。但是从最终的报告数据的计算方法(环保局化验数据占 70 %,监测站数据占30%),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所占的权重更大,因此最终每月报告数据也要比 实际的数字偏高。从这一点来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运行当中对工艺调控的 力度还要加大,以便使环保局在不定期和次数少的取样方式下,水质更加接 近于实际的水质数据,从而更好的回避开更多的行政与经济上的不必要的问 题。对于出水水质当中的其他指标,由于现阶段采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没有 脱氮的工艺要求得反硝化区域,出水中的NH3 N、TN的去除效果很不明 显,出水NH3-N和TN的年平均值为 34.74mg/L 和45.23mg/L,超过 GB18918 2002的国
27、家二级排放标准。因此对出水 NH3 N和TN的周变 化情况不在做具体的分析。TP的去除在上面的进水水质当中已经做过分析,也不再说明。在环保局的重点考核项目当中,粪大肠菌群数目也是一个重要考核指 标,这个指标在二氧化氯的消毒系统启用之后,有了明显的效果,在环保监 测站做出的数据从8月份开始,出水的粪大肠菌群在国家控制指标之内,表 明消毒系统的正常运转,使出水水质达标。而其他国标当中的有毒有害指标,在进水水质当中就含量极低,在整个 污水处理工艺当中也没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引入,所以在出水水质中的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也极低,均低于国家标准,不做分析。三、曝气池公司现阶段工艺为传统活性污泥法,主要的污水
28、处理段为B段曝气池, 曝气池的良好的运行是处理出水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7年曝气池的运行稳 定,无重大工艺事故出现,2007年8月份在曝气池内投加生物添加剂,由 于投加没有持续进行,对曝气池的总体运行未造成很明显变化,但某些指标 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下面的将作出重点分析。1、年度参数变化分析2007年曝气池各项年平均值指标如下表所示:曝气池工艺参数年度指标统计表表9项目SV%MLSS(g/L)MLVSS(g/L)DO(mg/L)MLVSS/MLSSPHSVI水温(C)平均825.1243.4001.8677.2516617.8最大值967.8305.1477.782.138.0727326
29、.2最小值121.1990.7510.144.896.42488.3从统计表9可以看到年度的活性污泥浓度各项指标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 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值,特别是高峰和低峰值相对偏离值都很大,表明2007年的曝气池运行情况虽然没有明显的工艺事故发生,但是在总体控制上还存在这不足,对各项参数调整控制力度不够,造成参数过高。曝气池的 过高的参数对提高处理水质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会增大鼓风机的 能量消耗,同时也增大了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的高风险性,易诱发活性污泥膨 胀等工艺事故发生。在今后的运行当中应当加大力度调整参数,逐步降低高 参数运行的风险。为了更好的分析曝气池的运行情况,对曝气池从200
30、4年到2007年的运 行参数进行统计列表,如表10所示。各项统计数值为年度平均值,以消除 取样的不稳定数值的影响。20042007年度曝气池参数表表10年度2004200520062007平均SV(%)42.7560.0473.4482.3264.64MLSS (g/l )3.414.334.755.124.41MLVSS(g/l)2.312.873.293.402.97MLVSS/MLSS67.8566.3369.1766.3567.43SVI132145161166151DO(mg/L)2.601.942.251.772.14从曝气池的各项参数来看,活性污泥的各项指标都是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
31、,增长的幅度也比较大,曝气池参数增长因素有进水量的逐步提高的部分 原因,同时污泥处理段不能完全及时处理曝气池的工艺排泥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为了保证出水水质而采取的人工措施调高运行参数是一个主要原因。曝气池的SV的增长每年以10 %的增长速度增加,而每年的SVI也有10 的增加量,到2006年到2007年增加才有所下降,MLSS的增长也以每年 0.5g/L的增长速度增加。曝气池的运行基本是一个全面增长的情况。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来说,公司现阶段的活性污泥参数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阶段,各项参数的这样逐年增加会增大运行调控的风险 性。在曝气池的参数较高的阶段,工艺调控所面对的基数也很大,曝气
32、池的 缓冲能力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控措施所起的作用力相对减弱,也就意 味着调控措施起作用的时间加长,同时调控力度也相应要增大,才能保证调 控目的的有效实现。在今后的运行要加大控制力度,调低曝气池各项参数, 以减轻污水处理的运行压力。随着公司进水水量的逐步接近设计处理能力,进水量的增加的对曝气池 的影响力度逐步下降,不再成为工艺调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另外一个主要 的因素是工艺排泥的影响,工艺排泥受到污泥处理能力的影响较大,提高污 泥处理能力也成为调低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的主要控制措施。在工艺运行当 中做好全面调控,使污水污泥处理逐步协调起来。对于曝气池高参数对出水保持良好水质是一个重要手段,但
33、是根据设计,当进水水量达到设计能力时,出水水质是二级标准,现阶段公司的出水 是一级B的水质,在今后的运行当中应适当的调低出水水质,控制在二级标 准以内,通过这样来调低曝气池各项参数,以降低运行风险性。2、MLSS、MLVSS曝气池的工艺运行主要是保持活性污泥浓度MLSS以及有机物MLVSS的浓度。2007年的MLSS和MLVSS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从2007年的活性污泥度的变化曲线是一个不断波动的情况,这样的一个波动趋势反映了 2007年年度对曝气池的工艺排泥速度落后于活性污泥增 长速度,根据年度参数所分析的原因,由于曝气池污泥浓度高,排泥对曝气 池的影响时效减缓,曝气池对工艺排泥的反应灵敏度
34、下降,从而使曝气池的 MLSS变化成为一个大波动趋势。只有当剩余污泥的排放速度逐步达到活性 污泥增长速度时,MLSS曲线的波动幅度会逐步减小,变化平稳,进入稳定 运行阶段。在今后的运行应向这个方向加大控制力度。MLVSS/MLSS反映了曝气池活性污泥当中的有机成分所占的比例情况,也间接反映了活性成分,从2004年到2007年度的MLVSS/MLSS变化情况 来看,这个比值变化不大,说明在运行以来,曝气池的有机组分基本保持不 变,微生物在曝气池中所占的比例很稳定,间接表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比较 稳定,没有较大的波动。根据2007年的曝气池测得数据作出 MLVSS/MLSS变化曲线图图10来 看,全
35、年的比值变化不大,基本上在6570之间波动变化,在9月到10月 期间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下降区间,最低点降到了 45,曝气池有机成分所 占比例下降到了很低的一个值。结合2007年的工艺调整,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1、进水受 到季节性雨水的影响。在年度进水水量的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到,在810月 份期间是公司进水水量受到雨水量的影响而明显增加的阶段 ,城市雨水的冲 刷作用,将带来大量的无机杂质进入到曝气池内 ,使曝气池的无机组分增 加,有机组份减少;2、投加生物制剂的影响,在8月下旬开始公司为了降 低曝气池的产泥量,向污水系统内投加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投加一直持续 到10月旬,由于没有达到预期效
36、果,没有持续投加生物制剂,但是对曝气 池也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曝气池有机组份的下降。根据20042006年的运行数据,雨水进入处理系统对曝气池有影响, 但影响不大,而2007年出现的这样低的比值,应该说是两方面的作用的叠 加作用,造成了今年的有机组份下降到这样低的一个比例 。随着季节的变化 和生物制剂的停止投加,曝气池的有机组份又重新回到65左右。生物制剂的投加对曝气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到合同约定等原因,没 有持续下去,因此所造成的影响持续的时间较短,影响范围较小,没有形成 定势。所以对生物制剂大量的投加对曝气池的影响不作深入性的讨论 。3、SVI曝气池的SVI的反映了活性污泥的沉
37、降性能,在2002007年度的SVI 变化可以看到,SVI在逐步升高,一般说活性污泥法的SVI的100左右,而 公司曝气池的SVI逐步上升到150以上,在经验数值中,传统活性污泥法的 SVI达到200表明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为污泥膨胀阶段,因此着力控制SVI也 是今后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图11的2007年的SVI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到,在310月期间SVI曲 线在200上下波动,但从微生物镜检上没有发现明显的丝状菌出现,较高的SVI没有反映出曝气池的污泥膨胀,这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经验数值有所不 符,不符的原因主要受到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较高的影响。说明曝气池的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导致活性污泥的各项参数均有
38、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高浓度 所造成的影响究竟是多大,现阶段还没有经验的数值。但是认为这种高浓度 的活性污泥会造成运行的风险性提高,运行成本的增加,所以降低曝气池活 性污泥浓度还是在将来的工艺调控中主要的控制方向 。4、DO曝气池的溶解氧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的生长的重要影响参数,为了保持曝气池内微生物的活性,维持稳定的曝气池生存条件,应对曝气池DO进行 有效地控制。DO的检测使用溶解氧仪测定,DO的测定值受到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其中仪器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如取样不固定,回实验室 测定等可以归结为系统误差,会对DO有影响,这种影响是一个比较固定的 值,在曲线分析里增加了浮动值,但是还是反映了
39、变化趋势。而溶解氧仪的 设备精度对曝气池的DO影响是一种偶然误差,这对DO数值的变化造成了 不确定的因素。2007年的曝气池的DO全年变化幅度较大,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DO的变化在上半年达到 4.0mg/L ,而到了下半年全 部都在1.0mg/L左右变化,年度平均值为1.8mg/L。一般来说,曝气池的 MLSS浓度突然增大会大量消耗曝气池的 DO,导致DO下降。但是从2007 年的MLSS曲线来看,没有这种前后相差这么大的情况,所以MLSS不是造 成DO出现这样的变化曲线的主要因素。在前面的分析中,DO在曝气池这 种突然的下降也会受到了溶解氧仪的影响,在2007年末,经厂家维修人员
40、检测,认为溶解氧仪已经不能校正,金银电极已完全电解,不能有效地检测 出DO数据。结合这种情况,分析是由于溶解氧仪检测失效是导致 DO出现 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由于检测设备的故障,因此2007年的DO值失真,没有指导意义,不作 具体分析。5、微生物曝气池的微生物经过几年的连续观察,微生物的基本组成情况已经完全确定下来,指示性微生物仍为钟虫、楯纤虫、盖枝虫、管叶虫四种,四种微生 物年平均值之和占全年微生物总数平均值的百分比为98.17%。从历年的曝气池数据可以看到微生物组分没有较大的变化,表明曝气池的环境变化不大,也说明了在工艺没有较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曝气池的微生物种群不会发 生较大的变化。对曝气
41、池的微生物总数和种群组成情况作出变化曲线,如图13和图14所示:2007年微生物总数年平均值为17729个/ml,从图13可以看到年总数变 化不大,基本在1000020000个/ml之间变化,恒定的微生物数量使污水 中的有机物得到了充分的分解反应,达到处理效果。在指示性微生物的所占 百分比变化曲线当中,可以看到四种微生物的变化相互间规律性不强,没有很明显的牵制性变化情况。需要关注的是楯纤虫的变化与其他三种微生物有 区别,有一些此涨彼消的情况出现,但也不具有特别明显的规律性,在今后 的运行中应特别加以注意,积累更多数据来总结相应的规律性。第三章、污泥处置2007年污泥处置车间抛去春节停产,设备故
42、障停产等27天,统计车间运行338天,共处置污水系统产生的污泥量97522m3,年平均含水率为95.9%,产生泥饼量为14569m3,年平均含水率为 73.4%,折合纯干泥为 3762m 3,共消耗絮凝剂为11584Kg,平均单耗为3.21kg/M 3。全年生产较 前些年来说,产量继续创新高,泥饼含水率下降到新的低点,表明2007年 的污泥处置段生产状况较好。一、污泥处置量污泥处置车间在经过几年的升级改造,设备更新,污泥处置量逐步提 高,在2007年共处置系统产生的污泥量达到 97522m3,从20042007年 的年处理泥量的变化情况如图15所示:为了更清楚的反映污泥处置车间的运行情况 ,对
43、20042007年的污泥 产量进行统计列表11 :20042007年污泥车间处置量统计表 (m3) 表11年度2004200520062007年处理污泥总量52776715938721597522年产生泥饼量6986125181387814569年干泥饼量2383262334483763从表11可以看到,20042007年年处理污泥总量每年以10000m 3左 右的增长速度增加,年产生泥饼量除了在20042005年增加量比较大,在 20052007年每年以1000m3量增加,干泥饼量每年的增加速度在 200m 3 左右,在2005年到2006年的增加量为800m3,增加量较大。这种年度处理 增
44、加量恒定,而年处理泥饼量和干泥饼量的年增加量不均衡,主要受产出泥 饼的含水率的变化的影响,年度含水率变化不均,导致产量增长不一致。污泥处置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污泥处理量的增加对污水系统所产生 的泥量能否完全处理还需要进行统计计算 。把2007年的污泥日处理量和污 水日处理量进行绘图,如图16所示:在图16中双轴曲线图中可以看到,污水日处理量变化幅度较小,比较 平稳,而污泥日处理曲线变化幅度较大。出现这种处理污水的量恒定而污泥 处理量不恒定的原因,表明污泥处置受到污泥车间的设备运行和其他因素影 响较大,也间接说明在污泥处置车间的整体运行比污水处理车间整体运行的 稳定性差。2007年污水日处理量
45、年平均值为 68392m3,污泥日处理量年平均值为 290 m3,日平均产生干泥量为11.2 m3,污泥产生量的经验数值是0.30.5%左右,(以含水率为97 %计算),由于公司在2007年的曝气池一直维 持了一个较高的浓度,因此产泥量也取经验数值的高值计算,可以得出年平 均日产生污泥量为341m3,2007年度进泥含水率为95.9%,将2007年日平均 处理泥量折合为97%的含水率为374M3,两者相比,说明现阶段污泥处置 车间的处理泥量超过了活性污泥法的经验产泥量。但是在前面曝气池的MLSS变化分析当中可以看到污泥处置的量还是不 能完全满足曝气池MLSS的增长速度。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现阶段
46、的曝气池 维持的活性污泥浓度过高,远远超过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2g/L的经验数值,而经验数值的排泥量是根据 2g/L的经验数值得出的,因此根据数值运 算,得出的值偏低。而现阶段的公司这样的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法每日排泥比 例应该为多少合适,应该在今后的运行当中继续考察。从污泥处置车间来说,继续开发生产潜力是维持污水污泥系统协调的一 个解决方法,但是继续开发潜力意味着生产成本的提高,设备满负荷的运转 带来的设备运行的风险性的提高,电耗药耗的提高,同时污泥泥饼产量的提 高,也增加了运输成本等经济因素。这样说来无限制的增加污泥车间的生产 能力从总体运行的角度来看是不经济的。综上所述,为了合理解决污水污泥的
47、运行匹配,最终要回到污水处理的 曝气池的运行参数的调低上,今后合理降低曝气池的运行参数是主要的调整 方向。二、污泥含水率污泥处置段主要是通过絮凝和脱水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从而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公司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这个目标 ,在污水处理正常以 后,几年来对污泥处置段的设备进行了不断的更新改造,污泥脱水设备从带式压滤机改造成为卧螺离心机后,脱水效果大大提高,将20042007年的 泥饼年平均值含水率列表12:20042007年含水率统计表()表12年度2004200520062007平均脱水前含水率95.6296.3095.7695.8995.89泥饼含水率76.7878.8874.8373
48、.4475.98从20042007年进泥年度平均值来看的进泥的含水率变化不大 ,基本 在96%上下变化,平均值为95.89%,与2007年的进泥含水率一致,也说明 了 2007年的进泥含水率已经接近了平均值,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对污水系统 的排泥体系的探索和尝试,最终污水系统排出的污泥逐步进入到一个稳定的 状态,排泥的含水率稳定,对污泥处置系统的运行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脱水后的泥饼的含水率在各年的变化不均,总体是一个逐步下降的趋势。从泥饼的后续处理来说,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越低越好,体积更小,运 输压力和处置压力都会下降。脱水机从带式压滤机更换为卧螺式离心机后,泥饼含水率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
49、20042005年同样在使用带式压滤机,但是2005年度含水率明显高于2004年,分析原因认为在污泥处置量 上, 2005年的处置量高出2004年10000m3,但是在污泥处置段脱水设备没 有更新,只是原有设备处理能力的深入挖掘。因此从实际的运行情况分析, 是2005年污泥处置产量的提高,造成了带式压滤机设备的运行负荷增加, 致使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有所上升。而在2005年底更换了脱水机以后,在 2006年的泥饼含水率有了明显下降,从78.8%下降到74.83 %,下降了 4个 百分点,从数据来看脱水机的更换对泥饼含水率的下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泥饼含水率越低,对后续处理的压力越小,含水率下降,体
50、积缩小,运输压 力下降,人员劳动压力也得到了降低。从这方面来说卧螺式离心脱水机替代 带式压滤机对污泥处置段的全负荷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脱水设备的更换是一次成功的设备更新改造工作。2007年是卧螺式脱水机经过安装调试以后,正常运行的一年,全年脱 水机运行比较稳定,全年的污泥含水率的变化曲线如图17所示:100图172007年污泥含水率变化曲线从年含水率变化曲线来看,进泥含水率变化比较稳定,基本在96 %上 下浮动变化,而相对来说泥饼的含水率变化频次多,幅度大,在70 %上下 波动,从曲线来看,泥饼和进泥含水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联系并不是 很紧密,从前几年的分析来看,泥饼含水率受到进泥的有机
51、物比例、脱水设 备、絮凝药剂的絮凝性能影响程度要远远大于进泥含水率的影响。如何控制泥饼的最终含水率,是一个很全面的控制工作,在污泥处置区域设备逐步达 到设计处理能力以后,合理有效地利用设备的处理能力来降低泥饼含水率是 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三、污泥有机物污泥处置段主要处理的是生物处理段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曝气池的剩 余活性污泥当中活性成分即有机物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而较高的有机比例对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有消弱作用,因此进泥的有机物比例也是泥饼含水 率下降的主要控制因素。从20042007年的运行数据统计来看,见表13 :20042007年污泥有机物含量统计 ()表13年度200420052006
52、2007平均脱水前有机物含量57.5560.1062.7058.7059.76泥饼有机物含量57.5860.5262.9359.3360.09进泥有机物在这几年的变化是一个升降的过程,从20042006年逐步上升,在2006年达到了 62.70% ,而2007年又下降到58.70% ,由于污泥 是曝气池的排除的剩余污泥,因此污泥有机物受曝气池有机物的影响较大。对20042007年曝气池有机物进行统计列表,见表14:20042007年度曝气池有机物统计表表14年度2004200520062007平均MLSS (g/l )3.414.334.755.124.41MLVSS(g/l)2.312.87
53、3.293.402.97MLVSS/MLSS67.8566.3369.1766.3567.43从列表看到,20042007年的曝气池有机物统计表中 MLVSS/MLSS 比例值变化与污泥有机物含量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在2006年出现了一个峰 值,因此曝气池的有机物的变化是污泥处置段有机物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 素。对曝气池和污泥的有机物绘制曲线如图18 :在曲线图中看到曝气池和进泥的有机物变化的趋势基本完全一致,但是含量比例并不完全一致,中间有78%的差距,综合工艺运行排泥的渠道,这个差距是初沉污泥进入到曝气池剩余污泥混合后,对排泥有机物的比例的改变。从年平均值来看,曝气池和进泥有机物的比例之间的
54、差值为 7.67%,说明初沉池沉泥对排泥有机物的改变的贡献有7%。这个数值在今后的运行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利用,从而调整进泥的有机物的比例,最终降 低泥饼含水率。2007年的污泥有机物含量变化曲线如图19所示:从图线上看到,有机物含量从年初到年底是一个跳跃式的下降过程,有机物含量在10月份下降到谷底,这与曝气池有机物图11比例变化是一致 的。可以看到有机物比例基本在70%以下,这与通过厂区污水系统排泥的工艺控制有关,在经过几年的摸索以后,曝气池的排泥有了比较稳定的渠 道,通过和初沉污泥混合,利用曝气池的微生物作为生物絮凝剂,可进一步 降低进泥含水率和有机物,利于污泥处理段的处理。曲线图中看到10
55、月份出现的谷底,根据对曝气池的分析,认为污泥有 机物在10月份下降到40 %以下也是受到生物添加剂的投加影响。但是出现 这种有机物比例过低的情况,在今后的运行还是要注意尽可能避免,卧螺式 离心机的分离作用是依靠污泥和水的比重不同实现分离,达到脱水效果的。当污泥的有机物比例逐步下降,无机物的比例增大,污泥的比重会增大,对 卧螺离心机设备会造成一定的损坏。从2007年的设备运行情况来看,2007 年的运行不是很好,设备维修造成的停产天数有 20天,新设备的维修天数 有20天,说明在运行当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有机物比例的变化对设 备造成的损害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考查,但是损坏应该是确实存在的,所以 在今后的运行当中要加以注意,积极调整工艺,避免对设备的损害,造成污 泥处置段的停运。四、污泥药耗污泥脱水的絮凝剂消耗量是污泥处置段运行的经济指标,有效地控制药 品消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邮电大学《美术鉴赏与批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理工大学《木材工业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品牌形象专项设计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证券从业资格证券投资顾问胜任能力考试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真题1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辆环境感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辽宁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数据科学的语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省邮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血透室停电停水应急预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测试
- 《零售药店实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案例解析
- 《病理科(中心)建设与配置标准》
- 《校园廉洁教育》主题班会课件全文
- 北京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下册单词默写表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单词默写册
- 《直列式两缸发动机曲轴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26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