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共3页)_第1页
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共3页)_第2页
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共3页)_第3页
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共3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3章 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3.1分析并阐述古代泉州港从兴盛到没落的原因1、排外风潮 首先,元朝末年,泉州发生叛乱,当地的色目人互相攻杀,这场战乱,使泉州的社会经济更遭受到严重破坏。中断与海外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因为色目人是外国人,所以排外风潮盛行,直接影响泉州的对外交流。2、市舶司迁移 其次,泉州市舶司迁移亦跟泉州港的衰落有着密切关系。宋元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海外贸易,福建将市舶司设置在泉州,加强对出入港船舶和外商的管理。因此,市舶司促进了泉州港的发展,明代时市舶司隶于布政司,福建布政司设于福州,主管市舶司的官员常往福州。所以到了明成化八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

2、,市舶司的设立,见证了泉州港的繁荣昌盛,而它的迁移则标志着泉州港的衰落。3、倭寇为患 明代初年,由于东南沿海倭寇、海盗为患,明太祖一方面为维持治安,一方面想改变元代的重商政策、恢复为传统的重农政策,实施了海禁。至清初,清政府从经济上封销郑成功,下令迁界,强迫沿海居民内迁,规定片板不许下水,粒米不许越疆。明清实行上述政策,破坏了泉州的社会经济和海外交通。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贸易是泉州人生活所依。可是,到明清时,这个国际性贸易大港却变成私商贸易港,可见海禁政策对泉州港产生的负面的影响。到了十五世纪,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先后发展成为殖民主义国家。他们的东侵,使东西海上贸易

3、受到干扰,阻碍了泉州的海外交通发展,加上倭寇对泉州地区的骚扰及破坏,泉州港遂逐步走向衰落的道路。4、地理的变迁 最后,泉州港衰落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地理的变迁。由于晋江流域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到下流出海口,不断淤积。泉州港是快沉积区,每年平均沉积度为四点六毫米,使泉州港失去作为优良港口的天然条件。现今泉州沿海的部分地区,想当年便是万国旗帜飘扬的繁荣大商港。如今,港口依旧,却风光不再。想起来,真令人唏嘘不已。3.2分析并阐述现代泉州港发展存在的问题1. 周边港口竞争加剧,政策环境不具优势。 在泉州港周边有厦门港、莆田港及福州港等具有较大竞争力的港口。其中,厦门港2006年货

4、物吞吐量7792万吨,集装箱401.3万TEU,在省内优势明显,尤其是整合漳州部分港区资源后,拥有生产性泊位124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有40个,优越的港口条件和港口通关环境吸引着泉州、江西等周边地区货源,发展潜力及发展动力十分强大,是泉州港发展壮大需要直面的竞争对象。福州港近年来加大港口投资建设力度,港口保持着较快发展,外贸航线较多,辐射范围较广,也是泉州港外地货源的有力竞争者。而共处湄州湾的莆田港目前虽然总量较少,不过发展迅速,近年来加大港口码头建设,港口条件不断改善,尤其是即将建设的向莆铁路使莆田港的腹地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将改变目前湄州湾南北岸港口发展格局。由此可见,泉州港口发展面临着十分

5、激烈的竞争环境。此外,政策环境弱势加大了泉州港发展的难度。如厦门港拥有独立关区,争取港口政策、改善通关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是国家主要港口、拥有对台直航、特区税收等诸多政策。比如在税收方面,厦门港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享受特区政策仅为15%,而泉州港的税率为33%(2008年实行新税率也要25%),泉州港口企业的发展成本明显高于厦门。中海物流因企业税负问题于2003年初将福建总部从泉州迁往厦门就是一个例证。在通关环境方面,因泉州港不是独立关区,在改善通关环境方面往往落后于厦门,在港口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泉州大部分外贸经由厦门港进出口便可见一斑。5 从港口等级规模来看,福建形成以福州为核心港的北部港

6、群和以厦门为核心港的南部港群,整个港口地域空间分布呈“双核”结构。从港口的地域空间分布来看,福州港、厦门港分别位居福建沿海一线的南北两侧,分别比较靠近浙江、广东两省,这些条件对泉州港都是现实的威胁。62、 港口功能结构单一,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港口的功能一般包括三方面:一是货物装卸与转运功能,这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商业功能,即港口发挥着货物集散、转运及部分储存的作用;三是工业功能,突出表现在港口与临港工业的互动发展。目前,泉州港口功能大多停留在装卸、堆存上,港口功能结构较为低下。在工业功能方面,泉州主要是体现在石化产业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商业功能方面,尤其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远

7、洋航线较少、港口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泉州远洋航线专业报关行和从事外贸的船货代公司屈指可数,而厦门则拥有50家以上专业报关行、500家以上船货代公司。港口商业功能较差也是泉州港口外向度较低、大量外贸货物经由厦门出口的重要原因。3、 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网络缺乏纵深,港口经济腹地偏小。 虽然我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立体交通体系,为港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不过很难适应泉州亿吨大港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交通网络缺乏纵深,尤其是缺乏铁路干线,拓展西部省份港口经济腹地困难重重。在公路方面,泉三高速公路仍在建设中,这也将是泉州港口腹地向西拓展的渠道,而厦门高速公路发达,可快捷延伸至广东、江西等地。在铁路

8、方面,泉州目前仅有漳泉肖铁路,缺乏向西便捷通道,而厦门则拥有鹰厦、龙厦等铁路干线,拥有便捷的出省通道,在海铁联运方面具有泉州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厦门目前已拥有“赣州厦门”及“鹰潭厦门”两条海铁联运线路,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提升了厦门港对江西等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虽然我市也采取系列措施推介泉赣海铁联运,提升泉州港口的竞争力,但海铁联运的交通成本目前仍高于厦门,与厦门港争夺江西等中西部省份货源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从最新的(2009中国f福建)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福建省内9地市的竞争力排名来看,厦门各项指标领先全省,经济实力最强城市,泉州的整体竞争力明显处于下风。福建省交通厅重大项目(JY)

9、的研究人员,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福建6各港口的等级规模进行了分析。借以综合反映各港在地域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分析的结果如下:福建省港1:1体系可以分为4各等级,但是在截集水平0.79&1t;A<=0.83时,仅可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福州港、厦门港;第二层次包括泉州港、普田港、漳州港、宁德港。这一结论与2009中国(福建)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排名是今本符合。所以泉州市产业集群支撑能力和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64、 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港口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泉州港不是国家主要港口,港口建设资金得不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仅能依靠本市自有资金的有限投入。“十五”期间,全市港口建设资金额仅为9.4亿元,约为厦门港40亿元的23%、深圳港156亿元的6%,与两港的投入差距很大。2006年泉州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投入10亿元,超过“十五”期间投资总额,不过仅为厦门26.5亿元的37.7%。2007年泉州计划投资仍为10亿元,厦门高达30.6亿元。在“十一五”期间,泉州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0.6亿元,厦门港则为145亿元人民币,港口建设投入差距又被拉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且布局分散,导致了港口吞吐能力总体增长不快且运能分布不合理。据统计,泉州港2006年设计吞吐能力仅为3177万吨,而实际吞吐量已达5135万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