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的展开与生命的守护_第1页
对象的展开与生命的守护_第2页
对象的展开与生命的守护_第3页
对象的展开与生命的守护_第4页
对象的展开与生命的守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象的展开与生命的守护中西艺术表现的不同路向中西艺术表现的不同路向v刘承华刘承华v一、一个艺术史现象一、一个艺术史现象v二、对形象的展示二、对形象的展示v三、形象的意义三、形象的意义v四、美感效应四、美感效应v五、从哲学作出的解释五、从哲学作出的解释一、一个艺术史现象一、一个艺术史现象v中西艺术史的趋势:展示程度加深与活力(生命)程度加强。v西方:西方:v外貌(古希腊:静穆、安详)由外见内(性格、思想、情感)进入潜意识(梦境、本能动作)形象解体(抽象、立体、观念艺术)。 中国:中国:外形(先秦:象征、装饰)传神(魏晋:对象的精神、特征)写意(唐宋:对对象的理解和塑造,大于形象,即意境产生)韵律

2、化(元明:内容形式化:笔墨趣味、清微淡远) 二、对形象的展示二、对形象的展示v 1 1理解:结构的与程式的理解:结构的与程式的v西方文化对世界和事物的理解是元素组合型的,因而是结构的,分析-综合的;v 中国文化则是整体化生型的,因而是模式(程式)的,有机生成的。v 2 2表现方法表现方法v 中西艺术表现的不同方法:展开与生成v 音乐:西方是将对象的结构展示出来;中国是将对象的生命塑造出来。v 绘画:西方是分成局部处理;中国是整体一次性处理。v 3 3理论表述理论表述v 中西艺术表现理论:“模仿说”与“传神写意说”。v 就形象塑造方面说:西方是逼真地再现其形象;中国是赋予形象以生气。(画者,心也

3、)三、形象的意义三、形象的意义v 1 1形象本位与境象本位形象本位与境象本位v 西方:西方:模仿具体对象形象形象唯一(目的)。v 原因:哲学上的唯实论,注重实体。这意味着,实体是唯一的,实体之外就是无。故在艺术上,是注重实体形象的塑造。v 中国:中国:有形象,但形象是为意境服务的。v 哲学:“虚实结合”理论:实之为体,虚之为用。“体”最终是导向“用”的。v 故中国艺术的形象总是导向形象以外的“境”,是为“境象”。v 2 2突显与隐没突显与隐没v 西方:西方:专注形象,便会使形象突显,即突出形象本身(没有“空白”)。v 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的形象语言,连音乐都有“音乐形象”。v 中国:中国:注重境象

4、,形象便会得到淡化,获得退隐。意境生成即形象隐没。v 3 3理论表述:典型与意境理论表述:典型与意境v 西方:突出形象,便有“写实”的逼真,便有“典型”。v 中国:着眼境象,便必然采取“写意”的手法,其特点是:形象展示上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其结果是“意境”的出现。v 写意形象虚化(非逼真性)形象之意的出现(主体观照而生)意境形象隐没而导向“意”。(“意”是物之意与我之意的交融)v 由有限带出无限才有价值。所以,中国艺术也有形象,但更重要的是由形象所带出的东西。四、美感效应四、美感效应v 1 1气势与韵律气势与韵律v 西方:西方:突显张力使形象获得大于形象的力量。v 手段:块(立体);面(平面);

5、排斥线。v 结果:以“气势”胜(强、静态、突立)。v 中国:中国:隐没张力使形象变得小于自身,不张扬显露。v 手段:线。v 结果:以“韵律”胜(深、游走、动势)。v 2 2外放与内敛外放与内敛( (含蓄含蓄) )v 悲剧意识:毁灭与哀怨。如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v 绘画。梵高(非理性的狂)与朱耷(理性的狂);彩色(外向的)与墨(内敛的)。v 音乐。器乐(块面的与线条的);声乐(奔放的与低吟的);音形(盛开之花与花苞)。v 3 3推动、挤压与吸引、融化推动、挤压与吸引、融化v 西方:西方:

6、推动、挤压,有裹胁力。v 气势、外向、突显有冲击力获得强烈的激发促使人动起来。v 中国:中国:吸引、融化,有融解力。v 韵律、内发、退隐有吸引力引发深深的向往使人沉静、松弛下来。v 例:诗、音乐(蓝色多瑙河与春江花月夜)、绘画、雕塑、建筑。五、从哲学作出的解释五、从哲学作出的解释v 1 1存在者与存在存在者与存在对象对象v 西方:从存在转向存在者(海德格尔的发现)。v 存在:是对“事物怎么样”即“存在怎么样”的追问。v 存在者:是对“事物是什么”即“存在者是什么”的追问。v 中国:保留对存在的关注。(对“虚”、“空”、“关系”的重视;对“道”的守护;“格物”不能成功。)v 区别:“水中之鱼”与

7、“鱼之在水”。v 结果:v 对存在者的追问产生了西方以分析为基本手段的科学主义倾向,以关注物的内部结构为核心;v 对存在的追问则形成中国以直觉为基本手段的人文主义倾向,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为核心。v 2 2探究与关怀探究与关怀意向意向v 西方:西方:探究意识v 专注于存在者探究科学展开(客体的)渲泄(主体的)。v 中国:中国:关怀意识v 着眼于存在关怀、守护享受、审美(乐感)生成(整体创造)玩味韵律化(生命活力的)。v 3 3客居与栖居客居与栖居目的目的v 西方:西方:客居式生存v 着眼于在者(身外之物)游、找弃家客居(疏离状态)形象展示。v 中国:中国:栖居式生存v 着眼于存在(身之所在)筑居安、乐栖居意境(家。叶朗:对家乡的眺望)。v 现代人无“家”可归(被抛状态),是西方化的必然结果。v “亡命徒”式的生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