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案例_第1页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_第2页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_第3页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_第4页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怀念母亲教学案例怀念母亲一课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编排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训练要求,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对母亲,尤其是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影响学生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引入相关资料,就可以充实学生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教学目的1. 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起母亲,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母亲,让我们感到幸福;母亲,让我们感到温暖;母亲,更是占据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所以说,母亲是谁也无法代替的。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

3、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二、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2、初读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可以是一句话或是一个词语。( 、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三、品析感悟师:文章处处向我们传递着季老对两位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请同学们用心走进课

4、文,走进季老的内心,找出对祖国对母亲思念的语句。(一)思念母亲师: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师: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生: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生:我觉得还有一点,

5、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生: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生: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蠕,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

6、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生:“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慕,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失去了母爱,成了一个灵魂不全的孩子。师:的确,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品味的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生:我觉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的灵魂才是完全的。生:失去了母亲,作者感到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觉得

7、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快乐。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作者因为无法迎养母亲而更加感到遗憾。生:我明白了文中提到的“我的愿望没能实现”这句话,我想这个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二)思念祖国师:

8、对母亲季老既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同时更多的是遗憾和悔恨。那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生: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师: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生:(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师: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生: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师: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生: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

9、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师: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生: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有感情地朗读。生: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师: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生:交流。四、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

10、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五、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1 .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2 .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3 .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4 .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教学反思:一、引用赋得永久的悔,做好理解铺垫。新课开始,课件出示: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默读,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二、理解

11、词句,感悟文章思想。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围绕“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问题,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等句子,在读中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三、不同感情基调的

12、文章教师在讲课时,应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不同的表情,这也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显而易见,怀念母亲文章,应该说非常到位。这篇文章,教师应带着忧伤、深沉的语气去读文章、讲文章,让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怀念母亲教学案例背景:课堂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本学年里,我们着重探讨了“以读代讲”的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片断: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读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第一,这段当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第二在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生读第二自然段。师:(评价)书读得很熟练。我这么想,书越读,思考越深入,我们的感受

13、就越深。我们再次用心来读这段文字,看你能不能捕捉到季羡林内心的感受。用心来读每一个文字。生读。师:刚才我们同学听别人读了,自己读了。现在老师请同学认真地再读,迅速地浏览一遍课文。假如老师让你把这段文字读成一个字,你能把它读成?有没有同学感觉读着读着字就跳到了你的眼前,有没有字让你感觉到它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生:我认为有悔,我认为有恨。师:他用了书上的一个字,“恨”,很有很多种,请你把目光再次锁定到这段文字当中,你从哪些语句当中看到了这个“恨”。生默读。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从这句话看出作者自责和悔恨。生: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他想报答母

14、亲。师:季羡林是个特别看重母爱的人,想尽孝,此时,母亲却再也不能醒来了。生答。师:此刻,他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撕心裂肺。从此失去了叫妈妈的权利,怎能不恨呢?生: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看出他很长的时间没有和母亲在一起,他没有好好的陪过母亲。师:刚才同学谈到了季羡林没有好好的陪过母亲,对吗?几岁离开母亲?(六岁)几时失去了母亲?(大学二年级)大概是二十多岁,将近十四年,可你们知道吗,季羡林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八年之前,(岁数)跟谁相似?跟我们在坐的各位同龄吧?有什么想说的吗

15、?生:我认为他非常伤心,他六岁就离开母亲,这么多年没有见面,甚至印象都模糊了,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母亲是一种没有依靠的感觉,他没有依靠,他想找到到母亲,找到那种心灵依靠,可是他找到这种依靠的时候,母亲却已经走了。师:你的发言太精彩了,说出了此时季羡林的心声。生:季羡林六岁就离开了母亲,二十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十四年母子没有相见,这种感受我们是可以想象的。终于,在季羡林二十二岁的时候,他想我要找份工作,报答母亲时,不幸却发生了,母亲去世了。他想尽的孝心没有尽到,所以他很伤心。师:所以,在季羡林的一生当中会留下一个大大的“恨”,对吗?生:文章说他六岁的时候离开母亲。我们六岁的时候刚刚上幼儿园,我们离开

16、一天两天都快哭了,而季羡林他是十四年中只有几天见到了母亲,他是还想去照顾母亲。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感动,我们把这种感动变成我们的朗读,我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来体会此时的季羡林的心好吗?(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读得怎么样?刚才我们同学精彩的朗读精彩的发言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季羡林的内心,他确实像我们同学刚才所说的(师读)我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誓言还犹在,母亲已做西风而去,留下的只是这绵绵无尽的恨!我们来读这段满带“恨”意的文字。(生齐读。)师:在季老的文字当中,到处都有这样的思念、怀念母亲的文字。在比如:(读:)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整整八年没有见,此时的母亲容颜如何?白发增添了几许?还能知道吗?不能了!而留给自己的,却依然只有那恨,还有那无尽的怀念。我们再来读这段文字。(齐读)反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表达是本片断中的突出特点。一、层层深入,读中感悟这一阶段,老师引导学生三读课文:1、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读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第一,这段当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第二在这段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