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江师范学院说课稿课题:寡人之于国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09级1班姓名:刘敏学号:20090141114指导教师:杨荣树2012年4月26日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的凭据(一)教材:寡人之于国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对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民族智慧,并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其思想的积极性和局限性。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

2、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本文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实现“授之以渔”,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二)学情:升入高中,不少学生还是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对于文言文的知识高一学生还处在积累的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三)教学理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启发诱导式教学,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讨论交流及合作,重视自

3、主探究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教学设计及理由(一)总体设计及理由1、 教学目标依据: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的特点,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a) 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b) 掌握孟子的论证方法和技巧(比喻论证,对比论证)。c) 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B、 能力目标a)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b) 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C、 情感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和历史材料

4、,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辨析孟子思想对当时后世的影响。2、 教学重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3、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内涵。4、 教学方法依据:文言文的学习,尤其应注意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高中语文的学习应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的意识和兴趣,使语文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自主探索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法为:教法:诵读指导法,包括朗诵和背诵。让学生多读多练,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点拨

5、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很深,怎样理解孟子的认证思想,辩词的技巧,多义词的归纳,在学生自己体会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有必要做分析点拨。学法:诵读法,学生通过朗诵和品读,熟悉文章内容,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讨论法,老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感受,因此,我贯彻“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具体采用讨论法,勾画圈点法。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相结合,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了学生课下的负担。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6、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背诵结构脉络,归纳

6、多义词义项和文言句式。第二课时,讨论孟子仁政思想,完成课后作业,并再次归纳文言基础知识。)(二)具体设计及理由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先秦议论性散文,因此呢,我将根据这类散文的特点,逐层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在掌握文言知识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领略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由1、 通过对学过的有关知识的回顾导入新课。依据:初中时也学过孟子的相关文章,了解了孟子的相关思想,引导同学们吟诵名句,加深印象。这样,既能引出即将学习的课文,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2、 作者、作品介绍依据:知人论世简要介绍作者情况,了解其思想主张,对孟子这部著作进行介绍,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7、3、 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以4分钟的时间齐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结合注释,把握文章大意,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使文言文语感的训练落到实处。另外,使学生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通过文中谈及“民不加多”的三处语句,理清线索,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4、 仔细品读,重点讲解用课件展示,给出以“民不加多”为线索,为全文划分结构,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提出“民不加多”之疑。这一段主要是梁惠王通过向孟子问政,提出内心的困惑。点出梁惠王的自诩的语气,以及虚词“之、于”的用法。第二部分(24):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这部分是通过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展现

8、的。其间运用了比喻及对比论证的手法解决了梁惠王的疑惑。在此,我将设问,引出“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解读其深层的含义及用意。第三部分(57):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这部分可谓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集中阐释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并涵盖了较多的文言知识,应给以着重梳理讲解。5、 概括总结,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对作者、作品作了简单的了解,对全文的结构进行了梳理,对全文内容有了总体的把握,初步了解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论辩技巧,学习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及其应用。课后请同学们背诵全文,并试着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二、板书设计惠王对话疑问(移民移粟)民不加多,何也不可(走进圈套)斯天下之民至

9、矣(民加多)孟子设喻五十步笑百步,何如(设圈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施仁政的措施(目的)此板书为学生展现全文的行文思路,以及孟子的论辩技巧,并帮助学生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及理由1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的复习,在回忆中引出新课。2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依据:通过提问,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并学习新的内容。1)孟子和梁惠王谈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孟子回答梁惠王的问题时,运用了哪些技巧?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回答的?3)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4) 孟子“仁政”思想对我们当代有什么启发?3. 讲解文言知识,并归纳巩固依据: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归纳总结,增加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1) 通假字颁涂检无2)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鼓、衣、王)动词活用为名词(战、生、死)形容词作动词(谨)使动用法(移)为动用法(丧)3) 特殊句式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固定句式(或或直耳是何异于)4) 古今异义凶加或兵走胜数可以5) 一词多义凶察喻兵直树胜食以于之然6)出自本课沿用至今的成语以五十步笑百步4.概括总结,深化理解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已经达到了以下目的:对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孟子的论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