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与社会发展(一)李良一、燃料与能量(一)考点精要1. 燃料的重要性。2. 认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3.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4. 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及新能源的开发的重要意义。5. 能源与环境的重要关系。(二)05、06年中考的特点1. 联系社会及生活热点,从生活的角度认识化石燃料,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考查同学们的科学决策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例1. (06,南通)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根据不同沸点范围分馏出来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石油分馏的过程属
2、于_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2)西气东输,将改变我市居民的气体燃料结构。下表是几种气体燃料的价格和热值:综合考虑,你将选用哪种燃料?_,理由是_。点评:本题属于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综合考查。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产物可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确定;选择燃料时,要从价格、放热的多少、对环境是否有污染等方面综合考虑。答案:(1)物理CO2和H2O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2)天然气热值高,价格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小2. 以能源危机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关注能源、关注社会,体现社会发展与能源的关系
3、,增强同学们的节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2. (06,辽宁)目前,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能源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下图是1998年我国化石燃料开采年限统计示意图。该图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写出两点)。点评:能准确地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图示表明,三种化石燃料的开采年限有限,石油不超过40年,贮量较多的煤也不过100年左右就将开采完毕,说明化石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面对能源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节约现有能源,不断开发新的能源。答案: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 从环境的角度认识能源,关注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4、着力体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时代主题,增强中考试题的教育功能。例3. (05,黑龙江)当走过大庆油田时,你会发现长久不熄的巨大“火炬”,“火炬”产生的黑烟飘向空中。其实那是为处理原油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燃气而造成的。看到这一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请从能源和环境两个角度谈谈你的观点。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利用题目给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能源、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其储量有限。目前,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还存在巨大的能源浪费,大量的粉尘排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等。答案:能源角度:将燃气储备输送,直接
5、供给生产、生活;对燃气加工处理,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将燃烧放出的热量应进行综合利用。环境角度: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造成空气污染;燃烧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容易造成温室效应。4. 渗透有关能源的常识教育,让同学们辩证地认识能源,增强保护能源的意识。例4. (05,黄冈)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和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回答下列问
6、题:(1)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_;(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物质是_;(3)埋藏于海底,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的能源物质是_;(4)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_。点评:解答本题时,一要了解某些能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如(2)(3);二要掌握各种能源的特点,知道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有些能源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能源,有些不需发生化学变化,通过能量转换产生新能源。答案:(1)煤、石油、天燃气、可燃冰(2)天然气(3)可燃冰(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合理即可)(三)07年中考考向预测由于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及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能源问题仍是命题的热点。中
7、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难度不会太大,但题型可能变化多样。1. 结合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源开采的现状,考查开发新能源的意义,增强同学们的节能意识,仍将是命题的热点。2. 各种燃料的使用前景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是中考关注的又一热点。通过此类试题的命制,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3. 提供信息,从环保、经济的角度学会选择合适的燃料,将是考查同学们能力的重要命题方式。此外,能量的转化、能源的利用、燃料的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仍将是中考所关注的问题。(四)复习建议1. 辩证认识常见的能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优缺点;归纳总结新能源,明确其发展前景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纳节能和能源综合利用的方法和措施,能识别绿色
8、能源。2. 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在掌握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多种途径,扩大视野,多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如“可燃冰”、“锂电池”、“氢能源”、“西气东输”等,广为联系,学会知识迁移。总之,只有立足课本,放眼学科知识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贯通,才能达到新课标对中考的要求。二、燃烧、灭火与安全(一)考点精要1. 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2. 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3. 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4. 消防安全常识。(二)05、06年中考的特点1. 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考查,在试题素材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同学们的实际,走进同学们的生
9、活,试题的时代感和真实性强。例1. (06,益阳)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 散热的速度加快B. 聚集的热量增加C. 柴禾的着火点降低D. 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点评:将柴禾架空燃烧会燃烧得更旺,这是生活中的最为熟悉的现象,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结合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架空柴禾,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支持燃烧的氧气就变多,燃烧得就越旺。答案:D2. 从促进同学们的发展出发,命题中渗透安全常识教育,注重同学们安全保护能力的考查,重视同学们安全防护意识的形成,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例2. (06,成都)张华同学根据
10、自己的住宅特点,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法(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请根据张华同学预防火灾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帮助张华同学进一步完善其防火措施,你的建议是(任定一条)_。(2)在灭火措施中,少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_。(3)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填序号)_,理由是_。(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和中的空白(不要填在表上的空白处)。_;_。(5)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中的道理是_。点评:题目将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安全常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考查火灾自救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题目设计新颖有趣。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分析
11、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灭火自救的教育。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制定防火措施,同时灭火时要拨打火警电话119;由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多少有关,当打开门窗时会使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旺;电器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煤气泄漏应先关掉阀门再灭火;在逃生自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人体内引起中毒。答案:(1)人走灯停,安全用电(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打报警电话119(3)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更大,火势加大(4)切断电源关闭阀门(5)防止吸入烟尘中毒3. 体现课改理念,加强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例3. (06,大连
12、)在一次失火后的现场处理中,消防人员发现某种易燃物质保存了下来。分析原因得知,该物质中添加了一种阻燃剂。当火情出现时,这种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生成的产物覆盖在易燃物质表面。这些都起到了阻止该物质燃烧的作用。(1)从燃烧条件分析这种易燃物质没有燃烧的原因_。(2)推测这种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应具有的化学性质_(写出一点即可)。点评:本题为信息题,能读懂题给信息并正确处理信息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阻燃剂发生反应时吸收热量,可使环境温度降到易燃物着火点以下;另外,产物覆盖在易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所以,易燃物不会燃烧。根据题意,阻燃剂反应后的产物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本题的考查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答案:(1)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吸收热量,降低了易燃物质周围的温度,使温度达不到该易燃物质的着火点;阻燃剂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覆盖在该易燃物质的表面,隔绝了氧气(空气)(2)不易燃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三)07年中考考向预测1.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今后命题的亮点,以突出同学们探究能力的考查。2.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重在知识的应用,着力考查同学们的双基掌握情况,体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