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_第1页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_第2页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_第3页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_)众皆弃去(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与群儿戏于庭(_)(2)众皆弃去(_)(3)光持石击瓮破之(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足跌没水中。(_) 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_)A代词,指群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_)A离开  B距离 &

2、#160;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

3、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3. 阅读短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蚌方出曝(_)       蚌合而箝其喙(_)2翻译

4、下面的句子。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_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_4. 文言文阅读。车胤囊萤夜读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日则耕作,无以夜读。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置入绢内,以萤光照明,夜以继日苦读。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家贫(_)        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_)2翻译下列的句子。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_3“车胤囊萤”的故事已被人们用作成语,你知道它的意思吗?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金钩桂饵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则是,

5、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1解释下列字义:好(_)饵(r)(_)是(_)2翻译句子:(1)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_(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_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_6. 文言文阅读。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

6、释)少孺子:年轻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黄雀延颈(_)   乃罢其兵(_)2翻译句子。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7. 阅读理解。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穷:尽,完 遂:于是 辞:告辞 弗止:没有劝阻 郊衢(qú):城外大道旁 抚节:打着拍节 遏:阻止 谢:道歉  反:通“返”,返回。1给加点的“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薛谭学讴于秦青。(_) (2)秦青弗止,饯行于郊

7、衢(_)A往,去,向 B在   C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D于是2文中表现秦青高超歌唱技艺的语句是:_(找出原句)3从“薛谭乃谢求反。”可以看出薛谭是一个_的人。4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一下这个故事,并说说你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或启示?_8.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岁寒三友)(材料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一,可以知道“古人称岁寒三友,即_、_、_也”。在霜雪之时,

8、此三者没有枯落,是因为“_,_”(填写原文语句)。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落的。B.天气冷了,就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落。C.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落的。9. 阅读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 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鹤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请按原文填空。2朗读下面的句子时,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A.使

9、/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C.使/弈秋诲/二人弈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_  弈:_(2)一人虽听之   之:_(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4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10.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2这篇寓言告

10、诉我们什么道理?_11. 阅读理解。原谷收舆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原谷:人名。舆:手推的小车  凶:不吉利1下面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谷年十有五(_)   捐祖于野(_)3上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1、?_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_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

12、甚焉者也!”1解释:择(_) 望(_) 懦(_)立(_) 功(_) 长(_) 辄(_)2理解: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_“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_“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_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扑倒)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1解释加点词语。昔孟子少时(_) 乃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