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监测方案_第1页
地铁基坑监测方案_第2页
地铁基坑监测方案_第3页
地铁基坑监测方案_第4页
地铁基坑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铁基坑监测施工方案设计书测量 314239张豪目录1.1.总体概述总体概述.1 11.1 工程位置 .11.2 工程简况 .11.3 沿线周边环境 .1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2.编制依据编制依据.2 23.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及所实用仪器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及所实用仪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1 表 3.1 明挖法区间监测项目表. . . . . . . . . . . . . . . . . . .5表 3.2 明挖法车站监测项目表. . . . . . . . . . . . .

2、 . . . . . .6所使用仪器及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14.4.车站基坑监测点位(孔)布设情况车站基坑监测点位(孔)布设情况.12125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_ 156.6.车站主体部分变形监测数据分析车站主体部分变形监测数据分析.1616-27-276.1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 .176.2

3、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86.3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206.4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监测 .216.5 地表沉降监测 .226.6 地下水位监测 .236.7 支撑轴力监测 .246.8 围护体、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数据 .27结论结论.2828致谢致谢.2828监测测点布置图监测测点布置图.29291.总体概述总体概述1.11.1 工程位置工程位置福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黄山站位于福泉高速连接线同则徐大道交叉口的南端,沿福峡路南北向布置。1.21.2 工程简况工程简况黄山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为双层双跨箱型框架结构。车站中心里程为 SK18+819,车站主体结构外包尺寸为:长 19

4、2.2m,工作井宽 24.9m,标准段宽 20.8m。车站工作井开挖深度约为 17.7m,支撑型式为第一道砼支撑+第二第五道钢支撑;标准段开挖深度约 16m,支撑形式为第一道砼支撑+第二第四道钢支撑。工作井围护结构采用 800mm 地下连续墙,深度为 25.6m 及 31.6m;标准段采用 800mm 地下连续墙,深度为 27m 及 32m。车站主体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本次监测内容为葫芦阵站基坑工程主体施工监测。根据设计资料,基坑变形控制等级为一级。1.31.3 沿线周边环境沿线周边环境车站周围环境较为复杂。车站西北侧为中国石化天天加油站、福州百利彩印工业有限公司、凯旋中国集团等,西南侧为福建

5、宏祥翔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东侧为部分居民楼。1.4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4.1 工程地质依据勘察报告提供资料,本车站开挖影响范围内地基土划分为 11 个工程地质层,16 个工程地质亚层。各土层的分层描述详见勘察报告。本工程所处地质情况至上而下为:1-1 杂填土;2 粉质粘土;3-1 淤泥;3-2 细砂夹淤泥;4 粉质粘土;4-a 粉质粘土夹细砂;4-J 中砂;5-1 淤泥质土夹细砂;5-2 中砂;5-3淤泥质土;7 粉质粘土;7-J 中砂;13-a 残积粉质粘土;14-c 全风化凝灰熔岩;15-c 散体状强风化凝灰熔岩;16-c 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17-c 中风化凝

6、灰熔岩。大部分底板坐落于 4-J 中砂或 5-2 中砂层,连续墙趾大部分落于 8-1 淤泥质土,局部落于 7 粉质粘土或 7-J 中砂层。本工程场地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地稳定性分类为稳定。1.4.2 水文地质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浅部黏性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竖向入渗补给和地表水的侧向入渗补给,多以蒸发方式排泄。勘察期间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 1.503.10m,高程为 3.635.54m,潜水位年动态变幅一般在 1.0m 左右。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的 4-J、5-2层中砂,

7、4-a 粉质黏土夹细砂,局部富水性较好,具弱承压性。承压含水层场区内均有分布,厚度 2.1011.70m,承压水测压水位埋深 4.504.83m,高程为 2.482.65m,渗透系数为 5.568.895m/d(6.4310-31.0310-2cm/s) ,为中等透水层。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体碎块状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带中,由于裂隙张开和密集程度、连通及充填情况都很不均匀,所以裂隙水的埋藏、分布及水动力特征非常不均匀,主要受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透水性及富水性一般较弱,渗透系数小于 0.50m/d,为弱透水层,具弱承压性,埋深较大,对本工程影响较小。场地地下水中潜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

8、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和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地下水中的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均具中腐蚀性。2.编制依据(1)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2009) ;(3)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9258-97) ;(4) 建筑基坑围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5)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7-2006) 。三、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三、监测方法和监测频

9、率区间监测的项目见表 3.1,车站监测的项目见表 3.2。6280050005000左线轨道中心线右线轨道中心线50005000120003580013000地表沉陷地下水位观测墙水平位移横撑内力桩内力基坑回弹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图3.1.1 区间监控量测布置示意图表表 3.13.1 明挖法区间监测项目表明挖法区间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方法量测精度量测频率备注1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桩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收敛值精密光学测量滑动倾斜仪+1mm-1mm开挖过程中 2 次/天15 20 米左右2支撑稳定性横撑轴力轴力计电阻应变仪(片)+1t-1t开挖过程中 2 次/天、受力稳定后 1

10、次/周1、考虑有代表性的支撑2、每施工段至少一组3地表变形地面水平位移及沉降,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精密光学测量收敛仪+1mm-1mm围护结构施工中 1次/天、开挖过程 2次/天、主体施工 2次/周15 20 米4毗邻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水平位移、倾斜精密光学测量倾角仪+0.2mm-0.2mm同地表变形地面需设点5地下水位变化水位标高、孔隙水压水位孔测量孔隙水压力+10mm-10mm围护结构施工中 1次/23 天、土方开挖1 次/天、主体施工2 次/2315 20 米左右设一孔天表表 3.23.2 明挖法车站监测项目表明挖法车站监测项目表序号观测名称图例方法及工具测点距离备注1基坑内外

11、情况观察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地表沉陷地表桩,精密水准仪详见监测设计平面布置图开挖前一定距离就开始量测拆撑时频率适当的加密3地下水位观测 打水位观测孔,水位管,地下水位仪详见监测设计平面布置图4墙水平位移 测斜管,频率接受仪桩顶 12.5m 布设一次,桩身25m 布设一次5横撑内力轴力计、频率接受仪每 50 米布设一处6桩内力 钢筋计、电阻应变仪钢筋计布置在内力变化处,每 50 米布设一处7基坑回弹 回弹仪,水准仪详见监测设计平面布置图8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压力盒、孔隙水压力探头、频率接受仪每 50 米布设一处9土层分层位移分层沉降仪、频率接受仪每 30 米布设一处10地下管

12、线沉降及位移水准仪根据管线状况并与管线管理单位协调后布置1、地表沉陷监测 (1) 地表沉陷监测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监测实施方法a、基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如图 3.1.11 所示。图 3.1.1 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cm)b、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 200300mm,直径2030mm 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c、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

13、差不宜超过 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 3 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d、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 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nH0 即为沉降值。数据分析与处理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2、地下水位观测监测仪器水

14、位计、PVC 塑料管、电缆线。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测点用地质钻钻孔,孔深应根据要求而定(以保证施工期产生的水位降低能够测出) 。测管用 100mm 的 PVC 塑料管作测管,水位线以下至隔水层间安装相同直径的滤管,滤管外裹上滤布,用胶带纸固定在滤管上,孔底布设 0.51.0m 深的沉淀管,测管的连接用锚枪施作锚钉固定。测孔的安装应确保测出施工期间水位的降低。b、量测及计算: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孔口标高 H,将探头沿孔套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响,读取测尺读数 ai,则地下水位标高 HWi=H-ai。则两次观测地下水位标高之差HW=HWi HWi-1,即水位的升降数值。数据分析与处

15、理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施工的变化曲线图。3、墙水平位移监测仪器水平测斜仪,测斜管。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对于基坑围护桩测斜孔,在浇灌混凝土前安装测斜管。管底应埋置在预计发生倾斜部位的之下,测斜管应竖直。b、量测与计算: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将测头放入测斜管,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 1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将测头提转 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

16、为初始值。应在正式测读前 5 天以前安装完毕,并在 35 天内重复测量 3 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开始正式测量工作。首先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沿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A 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一米(或 0.5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位置上读数 Ai(+) 、Ai(-) ,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 180位置。然后以同样方法测平行隧道轴线方向的位移。数据分析与处理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4、横撑内力仪器设备

17、轴力计和频率接收仪。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设:在基坑的每个监测主断面上,在每道支撑与围护结构布设测试仪器。数据分析与处理量测所得水平支撑轴力的数值绘成应力变化曲线,及时报主管工程师。注意事项:轴力计的量程需要满足设计轴力的要求。在需要埋设轴力计的钢支撑架设前,将轴力计焊接在支撑的非加力端的中心,在轴力计与钢围囹、钢支撑之间要垫设钢板,以免轴力过大使围囹变形,导致支撑失去作用。支撑加力后,即可进行监测。5、桩内力仪器设备钢筋计,电阻应变仪。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设:钢筋计直接布置在钢筋笼的主筋上。数据分析与处理量测所得钢筋轴力的数值绘成轴力、应力变化曲线。注意事项:安装时应注意尽可能使钢筋计处于

18、不受力状态,特别不应处于受弯状态,将钢筋计的导线逐段捆在临近钢筋上,引到外露的测试匣中,灌砼后,检查钢筋计的电阻值和绝缘情况,做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6、基坑回弹仪器设备回弹仪,水准仪。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设:使用小口工程钻机钻孔,孔深达到设计平面以下数厘米后,将孔底清除干净,然后将回弹仪在保护管下端孔口放入孔底,再利用辅助杆将回弹仪压入孔底。b、观测时先将保护管提起约 10cm,在地面临时固定,然后将辅助杆立于回弹标头即可进行观测。数据分析与处理量测所得数值绘成回弹变化曲线。7、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仪器设备压力盒、空隙水压力探头、频率接收仪。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设:在支护之前将压

19、力盒按布置原则布设,然后进行基坑支护。b、使用频率接收仪测读支护结构侧压力的变化值。数据分析与处理量测所得数值绘成压力-时间变化曲线。8、土体分层位移监测仪器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地下材料埋入部分,由沉降导管、底盖、沉降磁环组成,二是地面接收仪器SOILINSTR 型分层沉降仪,由测头、测量电缆、接收系统和绕线盘等组成,如图 3.8.1 所示。保护盖盖板钢套混凝土磁环底盖导管图 3.8.1 垂直位移观测孔示意图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原则上布置在有选择性、有代表性的断面上。锚固体为磁式锚环,间距 12 米,钻孔采用地质钻成孔,遇到土质松软的地层,应下套管或水泥护壁;成孔后将导管缓慢地放入孔中,

20、直到最低观测点位置,然后稍拔起套管,在保护管与孔壁之间用膨胀粘土填充;再用专用工具依次将磁式锚环沿导管外壁埋入设计的位置。锚点间用膨胀粘土回填。测管口上盖,再用 150的钢套管保护,套管外用砼堆砌并标明孔号及孔口标高。b、量测及计算:量测时将探头沿管内壁由下而上缓慢提升测尺,当通过测点磁环位置时,蜂鸣器发出声响,此时读取孔口标志(基点)处测尺的读数。数据分析与处理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不同深度的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关系曲线。当位移速率突然增大时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9、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仪器设备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监测实施方法a

21、、测点布置: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设在煤气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大型的雨水管及电力方沟上,测点布置时要考虑地下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有检查井的管线应打开井盖直接将监测点布设到管线上或管线承载体上;无检查井但有开挖条件的管线应开挖暴露管线,将观测点直接布到管线上;无检查井也无开挖条件的管线可在对应的地表埋设间接观测点。管线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可视现场情况,采用抱箍式或套筒式安装。每根监测的管线上最少要有35 个测点。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监测。b、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同。c、沉降计算:与地表沉降观测同。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管线变形曲线图。即: 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

22、据以判定施工措施的有效性;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管线的最大沉降量;沿管线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等。4.车站基坑监测点位(孔)布设情况4.1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点位布设情况在基坑压顶梁上每隔 20m 布设一个点,共 22 个,水平位移与墙顶沉降点位公用。4.2 围护结构变形布设情况在围护结构内部共布设 22 根测斜管。4.3 地面沉降点位布设在基坑周围共布设 54 个地面沉降点。4.4 地下水位点位布设在基坑周围共布设 8 个水位监测孔。4.5 土体侧向变形点位布设在基坑周围布设 14 个土体侧向位移监测孔。4.6 支撑轴

23、力点位布设共选 6 个监测断面,20 根轴力计,6 组钢筋计。4.7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周围共布设 65 个建筑物监测点。4.8 管线监测点位布设在基坑周围共布设 85 个管线监测点五、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五、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1、监测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是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的。对于不同的监测对象和不同的监测内容有不同的监测控制标准,分别采用如下标准:(1)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地面最大沉降为 0.0015h。(2) 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桩基础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 10mm;天然地基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 30mm。对于重要建(构)筑物或建(构

24、)筑物本身设计有缺陷、既有变形以及结构本身的附加应力等因素,应重点观测并提高控制标准。(3) 建筑物倾斜控制标准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如下表所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倾斜变形允许值如表 5.1 所示。表表 5.15.1 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 地 基 变 形 允 许 值变 形 特 征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0.0020.003工民建柱间沉降差:1框架结构2砖石墙填充的边排柱0.002L0.007L0.003L0.01L注:表中 L 为柱中心距,单位:米。(4) 地下管线及地面控制标准煤气管线的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 10mm,每天发展不

25、得超过 2mm;自来水管线的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 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 5mm。承插式接头的铸铁水管、钢筋砼水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应大于 0.0025,采用焊接接头的水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应大于 0.006,采用焊接接头的煤气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大于 0.002。相应的道路沉降按上述相应管线的标准进行控制。 (5) 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值受监测、监控的建(构)筑物场地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宜控制在 5.0m 内,但最终须以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值来控制。本工程隧道施工,地下水位应控制在开挖面以下 0.5m,量测预警值为开挖面以下 0.2m。(6)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围护结

26、构侧向位移最大为 0.002h 且30mm。为了尽快了解本工程隧道最终稳定的位移值,在施工初期,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持续量测。对量测结果作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值,并与规范允许值相比较,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本工程的监控量测控制值。2、警戒值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 70%时,定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见表 5.2。 表表 5.25.2 监测管理表监测管理表 管理等级管理位移

27、施工状态U0Un/3可正常施工Un/3U0Un2/3应注意,并加强监测U0Un2/3应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注:U0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 Un 的取值,即监测控制标准。位移管理基准值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控中有广泛应用,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地下工程而言,位移指标本身的物理意义不够明确,主要是位移指标与洞径、埋深、支护、施工等影响因素关系未能很好解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因而位移控制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必须同时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并尽可能同时配合使用位移速率控制指标。与位移相比,位移速率控制指标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反映了地层随时间变化的变形效应,在位移 V=0 条件下,洞室围岩趋于稳定,反之,V=C

28、(常数)或不断增大,则说明地层处于等速或加速流变状态,洞室是不稳定的,因此位移速率控制指标是洞室失稳的充分条件,在安全预报中,较位移指标有更直观和明确的控制意义。6.车站主体部分变形监测数据分析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3 月,我宿舍根据福州地铁 1 号线黄山站基坑的施工进度先后进行了 10 个项目的监测。现对整个期间的数据分析如下:6.16.1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在基坑周围建筑物共布设了 65 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宿舍根据施工进度与 2015 年 5 月 3 日对建筑物进行首次观测,只 2016年 1 月 24 日最后一段顶板浇

29、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 2016 年 3 月 5 日,总共 306 天。累计最大沉降点 JC45,沉降量为-8.38mm,沉降速率为-0.02739mm/d。累计最小沉降点为点 JC56,沉降量为-0.02mm,沉降速率为-0.00005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基坑监测正常。图 1 建筑物沉降变化历时曲线一号线黄山站基坑周围建筑物累计变化曲线图-12.00-10.00-8.00-6.00-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JC 01JC 02J C03J C04J C05J C06J C07J C08J C09J C10J C11J C12J

30、 C13J C14J C15J C16J C17J C18J C19J C20J C21J C22J C23J C24J C25J C26J C27J C28J C29J C30J C31J C32J C33J C34J C35J C36J C37J C38J C39J C40J C41J C42J C43J C44J C45J C46J C47J C48J C49J C50J C51J C52J C53J C54J C55J C56J C57J C58J C59J C60J C61J C62J C63J C64J C65单位:mm5月4日5月15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

31、1月1日12月2日1月1日1月29日3月5日6.26.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在基坑周围管线的点共布设了 87 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宿舍根据施工进度与 2015 年 5 月 3 日对地下管线进行首次观测,只2016 年 1 月 24 日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 2016 年 3 月 5 日,总共 306 天。累计最大沉降点 GCG16,沉降量为-28.48mm,沉降速率为-0.09307mm/d。累计最小沉降点为点 GCY10,沉降量为 0.39mm,沉降速率为0.00127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基坑监测正常。图 2 地下管线沉降历

32、时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周围管线沉降累计变化曲线图 1-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GCG02GCG03GCG04GCG05GCG06GCG07GCG08GCG09GCG10GCG11GCG12GCG13GCG14GCG15GCG16GCG17GCG18GCG19GCG20GCG21GCG22GCG23GCG24GCG25GCR01GCR02GCR03GCR04GCR05GCR06GCR07GCR08GCR09GCR10GCR11GCR12GCR13GCR14GCR15GCR16GCR17GCR18单位:m

33、m5月4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12月2日1月1日2月5日3月5日 图 3 地下管线沉降历时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周围管线沉降累计变化曲线图 2-20.00-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GCX01GCX02GCX03GCX04GCX05GCX06GCX07GCX08GCX09GCX10GCX11GCX12GCX13GCX14GCX15GCY01GCY02GCY03GCY04GCY05GCY06GCY07GCY08GCY09GCY10GCY11GCY12GCY13GCD01GCD02GCD03GCD04GCD05GCD06GC

34、D07GCD08GCD09GCD10GCD11GCD12GCD13GCW01GCW02GCW03单位:mm5月4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12月2日1月1日2月5日3月5日6.36.3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在基坑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的点共布设了 22 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宿舍根据施工进度与 2015 年 5 月 17 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 2016 年 1 月 24 日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 2016年 2 月 29 日,总共 256 天。累计最大沉降点 QW07,沉降量为 2.25mm,沉降

35、速率为 0.00879mm/d。累计最小沉降点为点 QW21,沉降量为-0.16mm,沉降速率为-0.00063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基坑监测正常。图 4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变化历时曲线一号线黄山站基坑墙顶水平位移累计变化曲线图-4.00-3.00-2.00-1.000.001.002.003.004.005.00QW01QW02QW03QW04QW05QW06QW07QW08QW09QW10QW11QW12QW13QW14QW15QW16QW17QW18QW19QW20QW21QW22单位:mm5月2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12月2日1月1日1月29

36、日6.46.4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监测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监测在基坑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的点共布设了 22 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宿舍根据施工进度与 2015 年 5 月 3 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 2016 年 1 月 24 日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 2016 年 2月 19 日,总共 292 天。累计最大沉降点 QC17,沉降量为 5.90mm,沉降速率为0.02021mm/d。累计最小沉降点为点 QC05,沉降量为 0.22mm,沉降速率为0.00075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基坑监测正常。图 5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测点历时变化

37、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墙顶垂直位移累计变化曲线图 1-10.00-8.00-6.00-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QC01QC02QC03QC04QC05QC06QC07QC08QC09QC10QC11QC12QC13QC14QC15QC16QC17QC18QC19QC20QC21QC22单位:mm5月4日5月15日6月1日6月15日7月1日7月14日8月1日8月15日9月1日9月15日10月1日 图 6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测点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墙顶垂直位移累计变化曲线图 2-6.00-4.00-2.000.002.004.006.

38、008.0010.00QC01QC02QC03QC04QC05QC06QC07QC08QC09QC10QC11QC12QC13QC14QC15QC16QC17QC18QC19QC20QC21QC22单位:mm10月1日10月15日11月1日11月15日12月1日12月15日1月1日1月15日2月19日6.56.5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在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点共布设了 54 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宿舍根据施工进度与 2015 年 5 月 3 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 2016 年 1 月 24 日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 2016 年 2月 19 日

39、,总共 292 天。累计最大沉降点 DC17,沉降量为-28.51mm,沉降速率为-0.09764mm/d。累计最小沉降点为点 DC28,沉降量为-2.15mm,沉降速率为-0.00736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基坑监测正常。图 7 地表沉降变化历时曲线一号线黄山站基坑地表沉降累计变化曲线图-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DC01DC02DC03DC04DC05DC06DC07DC08DC09DC10DC11DC12DC13DC14DC15DC16DC17DC18DC19DC20DC21DC2

40、2DC23DC24DC25DC26DC27DC28DC29DC30DC31DC32DC33DC34DC35DC36DC37DC38DC39DC40DC41DC42DC43DC44DC45DC46DC47DC48DC49DC50DC51DC52DC53DC54单位:mm5月4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12月1日1月1日2月19日6.66.6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点共布设了 8 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宿舍根据施工进度与 2015 年 5 月 3 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 2016 年 1 月 24 日最后一段顶板浇筑

41、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 2016 年 2月 19 日,总共 292 天。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水位变化最大的为02 最大水位 1791mm。基坑监测正常。图 8 地下水位变化历时曲线一号线黄山站坑外水位SW03累计变化曲线图-400.00-20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5月3日5月17日5月31日6月14日6月28日7月12日7月26日8月9日8月23日9月6日9月20日10月4日10月18日11月1日11月15日11月29日12月13日12月27日1月10日单位:mm图 9 地下水位变化历时曲线一号线黄山站基坑坑外水位SW07累计变化曲线图-1200.00-

42、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00200.005月3日5月17日5月31日6月14日6月28日7月12日7月26日8月9日8月23日9月6日9月20日10月4日10月18日11月1日11月15日11月29日12月13日12月27日1月10日1月24日2月7日单位:mm6.76.7 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监测根据工程需要,在葫芦阵站基坑轴力监测,一共设置了 6 道混凝土支撑,相应布设了 6 个监测断面,20 个钢支撑中布设了 20 个轴力计。 (详见监测点布设图)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最大受力 2107.24KN,第二道钢支撑最大受力 201

43、1.97,带三道钢支撑最大受力 1739.13,端头井第四道最大受力 1164.33。各道支撑轴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在可控制范围内。基坑监测正常。图 10 砼支撑轴力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砼支撑ZL1-1应力变化曲线图-1000.00-50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5月3日5月18日6月2日6月17日7月2日7月17日8月1日8月16日8月31日9月15日9月30日10月15日10月30日11月14日11月29日12月14日单位:KN图 11 砼支撑轴力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砼支撑ZL1-4应力变化曲线图0.00500.

44、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5月29日6月13日6月28日7月13日7月28日8月12日8月27日9月11日9月26日10月11日10月26日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10日12月25日1月9日单位:KN图 12 钢支撑轴力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钢支撑ZL2-2应力变化曲线图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5月22日5月29日6月5日6月12日6月19日6月26日7月3日7月10日7月17日7月24日7月31日8月7日8月14日8月21日8月28日9月4日9月11日9月18日9月25日10月2日10月9日单

45、位:KN图 13 钢支撑轴力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钢支撑ZL3-6应力变化曲线图-200.00100.00400.00700.001000.001300.001600.001900.002200.002500.0011月6日11月8日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4日11月16日11月18日11月20日11月22日11月24日11月26日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12月4日12月6日12月8日12月10日12月12日12月14日单位:KN6.86.8 围护体、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围护体、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在基坑围护体、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点共布设了 36 个监测点,

46、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宿舍根据施工进度与 2015 年 5 月 3 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 2016 年 1 月 24 日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 2016 年 2月 19 日,总共 292 天。编号深度偏移方向最大偏移量(mm)备注CX010-23基坑内侧20.23 CX02 0-21基坑内侧17.51CX03 0-22.5基坑内侧 19.90CX04 0-23基坑内侧20.22CX05 0-22基坑内侧10.22CX06 0-9基坑内侧 8.05CX07 0-13基坑内侧17.63CX08 0-28基坑内侧20.35CX09 0-30基坑内侧 22.29

47、CX10 0-30基坑内侧18.90CX11 0-28基坑内侧23.84CX12 0-26基坑内侧 21.88CX13 0-25基坑内侧8.39CX14 0-25基坑内侧24.49CX15 0-25基坑内侧 22.07CX16 0-23基坑内侧21.60CX170-28 基坑内侧21.73CX18 0-16.5基坑内侧 21.25CX19 0-21.5基坑内侧19.51CX20 0-23基坑内侧20.08CX21 0-22基坑内侧 18.36CX22 0-24基坑内侧18.35TTCX01 0-21基坑内侧19.56TTCX02 0-22基坑内侧 14.03TTCX03 0-23.5基坑内侧1

48、9.76TTCX04 0-17基坑内侧19.96TTCX05 0-16.5基坑内侧 19.64TTCX06 0-8基坑内侧9.35TTCX07 0-18基坑内侧11.14TTCX08 0-9基坑内侧 11.03TTCX09 0-6基坑内侧11.04TTCX10 0-8基坑内侧10.4TTCX11 0-7.5基坑内侧 8.72TTCX12 0-9基坑内侧14.33TTCX13 0-25基坑内侧22.53TTCX14 0-15基坑内侧 24.56图 14 围护体水平位移型测点 CX02 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测斜CX02累计变化曲线图-8.00-3.002.007.0012.0017.00

49、22.0027.00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5月4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月14日图 15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点 CX03 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测斜CX03累计变化曲线图-10-505101520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单位:mm5月4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20日1月14日图 16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点 CX08 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测斜CX08累计变化曲线图-15.00-10.00-5.000.005.0010

50、.0015.0020.0025.00123456789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27 28单位:mm5月29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1月14日图 17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点 CX09 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测斜CX09累计变化曲线图-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单位:mm6月12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1

51、日12月4日1月14日图 18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点 CX11 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测斜CX11累计变化曲线图-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单位:mm6月14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9月15日10月1日11月1日11月15日12月1日12月15日1月1日1月29日图 19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点 CX14 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测斜CX14累计变化曲线图-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2345678910

52、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单位:mm6月14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3日11月1日11月5日11月15日12月1日1月1日1月29日图 20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点 CX15 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测斜CX15累计变化曲线图-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单位:mm6月13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0月15日11月1日11月15日12月2日1月29日图 21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点 CX16 历时变化曲线图一号线黄山站基坑测斜CX16累计变化曲线图-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2345678910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 21 2223单位:mm6月12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5日11月1日12月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