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_第1页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_第2页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_第3页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_第4页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l    作品的细听感悟袋鼠这首乐曲短小精致,全曲只有47秒,表现了袋鼠欢蹦乱跳的情态,可爱活泼,范文之心得体会: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聆听时,我被音乐所带来的忽远忽近、忽松忽紧,袋鼠在调皮灵动的蹦跳感觉所打动。经过反复聆听,更加细致地感受到这些感觉来自于钢琴奏出从低到高再到低的、短促的装饰音旋律,在有节律的休止中跃出的音调,以及乐曲的速度变化表现的袋鼠有快慢的在蹦跳。l  

2、;  切入点的选择把握根据自己的聆听感悟,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我以节奏松紧、旋律高低、乐句结构的感知作为教学切入口。并设想通过律动、游戏、图谱等教学手段让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欣赏袋鼠,能够感受与品味音乐所表现的灵动、活泼的鲜明形象。2、在律动的学习中,能够感受体验速度、节奏变化带来的忽快忽慢、忽紧忽松的美感与快乐。3、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乐曲的乐句划分,能够听辨乐曲的乐句。4、运用模仿、体验、对比、哼唱等方法,参与聆听,较好的品味音乐。l    第一稿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一、在聆听中感受1、直接播放音乐,让学生说说这首

3、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2、再次欣赏,如果是一首描写动物的音乐,你觉得会是什么动物?3、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这个动物走路的特点跳,但不揭题。二、在律动中体验1、教师律动,学生看。(律动为:双手蜷在胸前,从音乐自上而下,再往下有节奏的进行,长音处做手臂轻微晃动状)2、你发现这个小动物跳的有什么规律?3、学生回答。4、师生律动。5、揭题。三、在游戏中感受“传卡片”游戏1、 教师:老师把四张袋鼠卡片分别给四组的第一个同学,学生扮演大草原,袋鼠会在你们中玩耍蹦跳,一组就是一片草地,从第一组开始,要求学生听着音乐“传卡片”,期间袋鼠会在某各地方休息,休息过好再跳就是从另一个组开始传卡片。 2、游戏进行2次

4、,提出要求:让卡片随着音乐进行。四、在图谱中升华1、教师出示图谱,让学生看着图谱随音乐做动作。2、 让学生跟着图谱划两遍。3、 教师演奏在钢琴上演奏没有倚音的断奏旋律,让学生感觉这时的小袋鼠与前面比有什么变化?4、学生对比感受。 l    教学反思:在经过了教学实践以后,我发现了原先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律动的设计有问题。纵向的跳跃不符合袋鼠的形象,不能表现音乐所表达的忽远忽近的感觉,因此要重新进行设计。2、看看整个课堂,有律动、有图谱,看似手段很丰富,花样很多,但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走进音乐,仅仅是为了动而动。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还是很难表现出袋

5、鼠灵动的、欢蹦乱跳的情态。而这些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作为教师的我并没有引导学生品味什么?怎样品味?因此学生也是没有较深的情感体验。于是我重新进行了教学的设计。还是以节奏松紧、旋律高低、乐句结构感知为切入口,不过在第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我又发现,装饰音“倚音”的运用特别有味道,特别能表现袋鼠灵动的形象,因此又增加“倚音”的品味为教学的切入口,并对教学安排进行了如下的调整:l    跟进:第二稿教学设计一、在聆听中感受1、直接播放音乐,让学生说说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跳跃的,活泼的,快乐的)2、再次欣赏,如果是一首描写动物的音乐,你觉得会是什么动物?3、

6、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并揭题。【教学设计意图】:改变了原来没有揭题的设计,在学生感受到都是与“跳”有关的一些动物时,老师告诉他们音乐家所要表现的动物形象,并介绍作品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作品更有聆听的兴趣.二、在律动中体验。教学过程:1、教师律动,学生看(律动设计为:左手平摊做草原,用右手的食指随音乐做点跳动作代表袋鼠形象,音乐开始的时候,“小袋鼠”从手掌根部开始向手指尖跳,然后又往回跳,音乐停顿时,以手指不动、手腕晃动表示。)2、你能跟着老师一起来吗?学生与教师一起律动3、你能跟上音乐自己做吗?学生单独律动,心得体会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4、师:在音乐中,你发现袋鼠跳的有什么规律吗?5

7、、学生回答。(有快有慢、跳跳停停、很活泼很顽皮······)6、 师:说的真好,小袋鼠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那是因为音乐的速度是有快有慢的。那快慢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大家再次安静地聆听音乐,找找音乐速度变化的规律。7、生交流。每次起跳都是慢快慢。8、再次律动,能较准确地跟上音乐的速度,体验速度的变化特点。【教学设计意图】:从教师律动示范到师生一起律动,再到学生自己跟着音乐律动,教师在这些步骤中什么也没说,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体验体验再体验,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小结音乐的特点,然后再回到音乐中律动,这时的律动比起第一遍做得更好更到位。三、在对

8、比中品味。“品味倚音”1、教师:小袋鼠很顽皮、很灵动,请你们听听老师演奏的两个片段当中哪个更加的灵动与活泼?(教师钢琴对比演奏没有倚音的与倚音的第一乐句)2、再次演奏有倚音的第一乐句,用手的动作把倚音向上滑动的那种感觉表现出来。(教师引导手做微小的上扬动作)3、跟琴用“deng”哼唱第一乐句,表现倚音,并用手势帮助自己找到倚音的歌唱感觉。4、再次回到律动,品味倚音所带来的袋鼠灵动跳跃的感觉。(教师钢琴演奏跳跃部分的音乐)品味“断“与”连” 1、小袋鼠一直在顽皮地蹦跳吗?音乐中有没有与“跳跃”不一样的片段呢?2、再次聆听全曲,听到音乐不跳跃的片段时用你的身体动作告诉老师。3、说说这些片段的音乐有

9、怎样的感觉?好像袋鼠在干什么?4、教师钢琴演奏连贯部分的音乐,请学生再次美美的用身体感受连贯的长音。5、教师钢琴交替演奏跳跃和连贯,学生敏锐地捕捉和快速地反应。【教学设计意图】:在确定了“品味”的内容时,教师就要在如何“品味”上下功夫。 “品味倚音”环节中,从“对比聆听”入手,感受倚音带来更加灵动的感觉;接着让学生用手势找感觉;然后引导学生用“deng”哼唱;最后回到律动中,完整品味。从以上的步骤不能难看出,教学步子迈的很小很小,也就是在这小步子教学中,通过简单的教学手段如对比、手势、哼唱等,把学生的体验引到细小的点上,让学生真正品出“倚音的味道”。又如,品味“断“与”连”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

10、感受到“断”与“连”的不同,接着让学生体验音乐不跳跃片段的感觉,紧接着再说出感受,最后用身体感受,并分辨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以上步骤每一步也是走得很细微,都是落实到要“品”的细节上,只有这样小步子、细小的教学方法,才能有较深的情感体验,才能品味音乐。 四、在游戏中升华教学过程:游戏“传卡片”教师:老师把四张袋鼠卡片分别给四组的第一个同学,学生扮演大草原,袋鼠会在你们中玩耍蹦跳,一组就是一片草地,从第一组开始,要求学生听着音乐“传卡片”,期间袋鼠会在某各地方休息,休息过好再跳就是从另一个组开始传卡片。 2、游戏进行2次,提出要求:让卡片随着音乐进行。【教学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沿用了第一稿的设计,

11、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乐句的三个乐句。虽然学生在速度上跟不太好,但学生体验到了乐曲所带来的疏紧感与快慢之别,并且非常自然的了解音乐包含了3个乐句。宁波市太古小学 郑昕     理念决定设计    细节铸就成败区片段备课活动心得         周老师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中要求大家进行片段备课,主题为“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其实对于这个内容,我们不陌生。在很多次讲座与交流中,周老师已经告诉了我们教学的方向与目标,但如何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12、,如何实施?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还不确定,还需要操作与体会。在她的压力与引领下,我们分头开始着手这份作业。原先的我想得很简单,不就是要体现“学生的音乐体验”吗?让他们多听听,设计一个合适的律动就行了。于是开始了文本细读、细听感悟。在无数遍的聆听的同时,找了很多关于袋鼠的录像资料,以及与同行的交流,找出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找到乐曲教学的切入点,开始带上自认为“满意”的教案就走进了课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很快就发现课堂中有这么一些困惑:整个课堂,有律动、有图谱,看似手段很丰富,花样很多,但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走进音乐,仅仅是为了动而动。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还是很难表现出袋鼠灵动的、欢蹦乱跳的情态。欣赏教

13、学和以往一样,陷入了一问一答的困境,律动为了动而动,图谱只是为了呈现教学效果等等。这样就是关注了学生的音乐体验吗?学生品出了乐曲的“味道”吗?这些困惑在我与周老师的一次深入交谈中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罪魁祸首”主要是作为教师的我并没有引导学生品味什么?怎样品味?因此学生也是没有较深的情感体验。于是我重新进行了教学的设计,在重新设计的教学中,我才感觉自己慢慢地开始真正理解“审美体验”的涵义。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让我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实施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必需品:1、 理念决定设计 什么样的理念决定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理念就如何大海航行的航标,朝

14、着航标灯,就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就像周老师经常与我们提及的“文本细读,细听感悟”、“小步子教学方法”、“体验为主,感知先行”等等教育理念,只要在教学设计中,从这些理念出发,我们的“情感体验”就一定不会偏离方向。2、 小步子的教学方法小步子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做到教学目标小尺度,教学练习小步子,能力提升的小幅度。学生在稳步中求进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学习成效的一种状态,如同有些专家提到的“温水煮青蛙”的教学境界,最终到达教学目标规定的深度和高度。3、体验体验再体验音乐的弥漫性决定了音乐不是用来解说的,对于音乐的体验感受每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音乐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品味音乐。怎样品味?那就得做到少说多听多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