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主体模板及支架补充施工方案_第1页
道路主体模板及支架补充施工方案_第2页
道路主体模板及支架补充施工方案_第3页
道路主体模板及支架补充施工方案_第4页
道路主体模板及支架补充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高新区何山路西延工程三标段NX25、SX26主体模板及支架补充施工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何山路西延工程三标段项目经理部2019年5月28日目 录一、概述1二、支架补充方案整体部署1三、支架具体补充方案2(一)K2+240K2+247段支架布置方案:2(二)K2+247K2+257段支架布置方案:4四、支架施工注意事项6五、混凝土施工措施61、砼浇筑顺序:62、砼浇筑方法:63、砼浇注控制要点:7NX25、SX26支架补充施工方案一、概述何山路西延工程三标段NK2+207NK2+254(NX25节),SK2+213SK2+250(SX26节)两节段的主体结构侧

2、墙和顶板在主体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中为分两次施工,即侧墙模板支架完成后浇筑侧墙混凝土,待砼强度满足设及要求后在施工顶板模板及支架和后续工序施工。现由于工期定于6月下旬进行二期交通导改,项目部经过计算安排工期后发现若按照原有方案进行施工无法按期完成二期交通导改目标,因此,决定将NX25、SX26两节段侧墙、顶板模板支架一次性施工,砼一次性浇筑完成。但由于该段落涉及到了基坑放坡开挖与垂直支护节点(里程为K2+240),因此NK2+207/SK2+213K2+240为放坡开挖,主体模架采用原模架专项方案施工工艺即可;K2+240K2+257段为垂直开挖,主体模板支架采用原模架专项方案中三角支架做侧

3、墙就不可行,所以该段支架施工重新编制了补充方案。二、支架补充方案整体部署NK2+207/SK2+213K2+240段NX25、SX26模架依照原模架专项方案实施,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主要是针对K2+240K2+257(垂直开挖段)调整后的支架方案进行说明,主要对支架体系进行补充完善;该段模板、主龙骨、次龙骨和对拉螺栓也都按照原模架专项方案实施。由于NX25、SX26变形缝不在同一个里程位置,因此,K2+240K2+257(中心线里程)段模架在南线SX26变形缝里程K2+247(SK2+250)处又分成了两种布置形式。详见:主线明挖暗埋段平面盘扣架布置图。第一种:K2+240K2+247段,南

4、线、北线和中间回填区均满堂搭设盘扣架,两个主体内部和中间回填区盘扣架均按900mm*900mm*1500mm布置,主体洞内顶板两个腋角处设置斜杆进行加强处理,中间回填区垂直线路方向设置竖向剪刀撑。主体内部和中间回填区对撑杆间距按500mm*900mm布置。另外北线主洞北侧(围护桩侧)墙内侧和南线主洞南侧(围护桩侧)墙内侧、竖向增加三道钢管斜撑,上下间距按1500mm布置,纵向间距按1800mm布置。详见:主线明挖暗埋段横剖面盘扣架布置图1-1。第二种:K2+247K2+257段,北线和中间回填区均满堂搭设盘扣架,北线主体内部和中间回填区盘扣架均按900mm*900mm*1500mm布置,主体洞

5、内顶板两个腋角处设置斜杆进行加强处理,中间回填区垂直线路方向设置竖向剪刀撑。另外北线主洞南侧墙外侧和北侧(围护桩侧)墙内侧、竖向增加三道钢管斜撑,上下间距按1500mm布置,纵向间距按1800mm布置。主体内部和中间回填区对撑杆间距按500mm*900mm布置。详见:主线明挖暗埋段横剖面盘扣架布置图2-2。三、支架具体补充方案K2+247K2+257段整体支架布置,详见下图。(一)K2+240K2+247段支架布置方案:1、支架材料选择60系列盘扣式支撑架;主龙骨选用12.6#工字钢,最大间距0.9米,沿纵向铺设;次龙骨选用10cm*10cm方木,间距200mm;沿横向铺设;面板选用15mm竹

6、胶板;2、盘扣架布置:1300mm厚板下,横向最大0.9米,纵向最大0.9米,步距1.5米;斜杆采用格构柱形式安装。顶托:丝杆长度600mm,伸入立杆不小于150mm,露出最大长度不大于400mm;底托:丝杆长度450mm,伸入立杆不小于150mm,露出最大长度不大于300mm;3、靠近围护桩处的侧墙采用单侧支模,面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次龙骨为100*100250mm方木,主龙骨采用2根直径48*3.5mm600钢管;第一道主龙骨距地面300mm,其余竖直间距为5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900mm。4、中间回填区处的侧墙,采用双侧支模,水平除对顶外增加直径为M14对拉螺栓,面板采用15mm

7、厚竹胶板,次龙骨为100*100250mm方木,主龙骨采用2根直径48*3.5mm600钢管;第一道主龙骨距地面300mm,其余竖直间距为5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900mm。5、斜撑、水平对撑和剪刀撑均采用直径48*3.5mm钢管+配套顶托形式。斜撑每个顶板腋角设置三道,纵向间距900mm;水平对撑杆间距按500mm*900mm布置,剪刀撑设置间距小于5米。另外NX25主洞北侧(围护桩侧)墙内侧和SX26主洞南侧(围护桩侧)墙内侧竖向增加三道钢管斜撑,上下间距按1500mm布置,纵向间距按1800mm布置。详见图1-1。6、支架纵向布置详见下图。(二)K2+247K2+257段支架布置方案:

8、1、支架材料选择60系列盘扣式支撑架;主龙骨选用12.6#工字钢,最大间距0.9米,沿纵向铺设;次龙骨选用10cm*10cm方木,间距200mm;沿横向铺设;面板选用15mm竹胶板;2、盘扣架布置:1300mm厚板下,横向最大0.9米,纵向最大0.9米,步距1.5米;斜杆采用格构柱形式安装。顶托:丝杆长度600mm,伸入立杆不小于150mm,露出最大长度不大于400mm;底托:丝杆长度450mm,伸入立杆不小于150mm,露出最大长度不大于300mm;3、靠近围护桩处的侧墙采用单侧支模,面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次龙骨为100*100250mm方木,主龙骨采用2根直径48*3.5mm600钢管

9、;第一道主龙骨距地面300mm,其余竖直间距为5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900mm。4、中间回填区处的侧墙,采用双侧支模,水平除对顶外增加直径为M14对拉螺栓,面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次龙骨为100*100250mm方木,主龙骨采用2根直径48*3.5mm600钢管;第一道主龙骨距地面300mm,其余竖直间距为5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900mm。5、斜撑、水平对撑和剪刀撑均采用直径48*3.5mm钢管+配套顶托形式。斜撑每个顶板腋角设置三道,纵向间距900mm;水平对撑杆间距按500mm*900mm布置,剪刀撑设置间距小于5米。另外NX25主洞南侧墙外侧竖向增加三道钢管斜撑,上下间距按15

10、00mm布置,纵向间距按1800mm布置;NX25主洞北侧(围护桩侧)墙内侧竖向增加三道钢管斜撑,上下间距按1500mm布置,纵向间距按1800mm布置。详见图2-2。6、支架纵向布置详见下图。四、支架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时盘扣架立杆若位于底板腋角处,底托下部需采用混凝土填平灌注密实。2、盘扣架体施工时,每种杆件长度规格有区别,搭设需按图施工。注意检查各构件连结点及固定插销是否牢固。3、腋角斜撑用旋转扣件与盘扣架立杆固定,且注意根部必须抵牢结构底板,顶部用顶托与龙骨固定牢。4、横撑和斜撑钢管接长需采用直接头进行接长。5、中间回填区支架搭设时,立杆底部铺垫模板或方木,防止架体下沉。6、盘扣架斜杆

11、采用格构柱形式安装。7、各种长短脚手架材料检查是否变形或不当搭接。8、支架钢管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9、支架搭设时需控制好垂直度,线型需平顺。 五、混凝土施工措施1、砼浇筑顺序:总体浇筑顺序为:先浇筑墙体,再浇筑顶板砼;墙体浇筑顺序:两侧墙体分层对称浇筑;顶板浇筑顺序:顶板混凝土浇筑从墙体向中部分层对称浇筑。2、砼浇筑方法: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泵送法施工,浇筑要均衡进行。在浇捣墙体过程中,除必须采用分层浇捣以防止漏振外,分层厚度30cm50cm,还必须将混凝土浇筑速度控制在1.5m/h的范围内,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顶板混凝土连续水平分台阶由边墙壁向结构中间方向进行浇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灌至设计高程初凝前进行收浆抹面。3、砼浇注控制要点:(1)砼运输,现场人员检查仓面具备浇筑条件后联系砼要料,掌握好时间,避免等候。(2)如在高温季节施工,浇筑时段尽量选择在上午或者下午4点以后,避开高温时段。(3)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撑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符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