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隐患风险点以及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和应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风险预警和有效应对,根据辖区内目前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现状,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重点风险进行统一梳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应对措施,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目标。一、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隐患风险点(一) 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点 (1)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混乱。保健食品委托加工对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优势互补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委托加工中存在着不少的监管漏洞,如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委托双方各自所负责任不够明确或难以界定落实,多方或多重委托后产品质量安全就更加难以保证,跨省异地委托加工更是加大了
2、监管的难度。(2)生产企业不按照批准配方和工艺流程组织生产。保健食品化妆品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原料的购入更换或者生产线的设备等的临时调整对产品的配方或生产工艺进行随意的更改,忽视了可能由于配方和生产工艺的更改带来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 (3)不法企业非法添加违禁成分。为了追求利润,很多保健食品企业不惜通过添加诸如有减肥效果的酚酞,他达那非或有降脂作用的格列苯脲,格列齐特等等,通过添加化学药品和处方药来提高产品短期内的显著效果,使得使用人群在未知的情况下身体受到损害。 和保健食品一样,化妆品中非法添加的现象也较为严重。易非法添加的化妆品产品类别主要包括宣称美白、祛痘、抗衰老等功能的护肤类产
3、品,这些类别的化妆品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成分项目主要有重金属、防腐剂和禁限用物质等等。(4)原料的管理不严格规范。原料的采购不规范,对原料的质量的控制能力较为薄弱,一方面索证等手续不到位;另一方面,没有检验原料的能力且又不愿意加大成本进行批批送检。另外,化妆品属于日用化学工业品,化妆品原料大多数为化工产品。目前,我国在日常监管中偏重对产品的监管,对原料的监管还有待加强。(二) 流通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点。(1)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伪造或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冒用保健食品标志、伪造卫生许可证、伪造合法企业等各种类型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充斥着市场。化妆品质量令人堪忧。一方面是标识不规范。市场上部分国产化
4、妆品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特殊化妆品所标示的卫生许可证号、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格式不规范,进口化妆品缺少中文标签标识,这些化妆品质量无法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是重金属超标。大部分化妆品都含砷、镉、铅、汞等重金属物质,含量一旦超过国家标准,可能引发头痛、呕吐、皮炎、脱发、荷尔蒙失调、记忆力减退等病症,重则可能会导致癌症。 (2)未能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产品购进把关不严。购进货物未能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对来源渠道未严格审查验收,也未建立和完善购销台账。(3)利用几各形式进行虚假宣传。四是以集会宣传形式推销保健食品的现象,绝大多数存在夸大、虚假宣传的成分,误诱导消费者作为药品高价购买;五是未
5、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建立购销台账;六是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安全法、特别规定中对保健食品行为的规范有些不明确,至今还未出台保健食品监管条例,存在保健食品监管的盲区。(二)化妆品方面。一是监管化妆品的法律法规滞后,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是1989年由卫生部令第3号发布,很多要求跟不上化妆品生产、经营、使用形势的发展,给假冒伪劣化妆品在市场上的出现留下了空间;二是购进货物不规范,未严格索证索票,对来源渠道未严格审查验收,有经营使用无标示或标示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现象;三是未建立和完善购销台账;四是大部分经营使用化妆品的人员未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五是化妆品检验检测相关实施设备未配备
6、,化妆品的真伪难鉴别。夸大宣传功效主要表现在采用所谓的专家义诊、讲座或患者“现身说法”的形式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在社区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摆摊设点,以“免费体检”等手段夸大宣传、变相销售;一些生产厂家违反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在宣传材料和媒体广告上夸大宣传产品的功效、适宜人群,更有甚者以所谓“典型病例”明示或暗示其产品有治疗作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网络销售保健食品难监管门店销售保健食品经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办证经营,监管部门会定期现场检查和抽检。而网络卖家只需要一根网线就可以出售保健食品,隐蔽性强,监管部门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检查,对其监管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虚假电视直销广告查处难电视直销广
7、告是非法保健食品宣传的常用手段,目前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还没有专门的电视直销法律法规。广告法对广告主的责任有明确规定,但对发布者无实际要求,使得虚假电视广告成为监管难点。电视广告中包括三方:经销商、生产者和广告发布者。广告发布者不承担法律责任,生产者和经销商往往处于较隐蔽的地位,且一般都不在企业的登记注册地开展电视直销业务,因此,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部门要对其进行监管非常困难,无法从根源上铲除违法广告。貌似保健食品的普通食品成监管盲区随着保健食品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明目张胆地假冒保健食品的产品少了,但此外,目前还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保健食品名称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名称,也没有规定
8、普通食品不能与药品保健食品采用相同剂型。三是虚假宣传广泛存在。许多化妆品生产厂家为了吸引顾客,纷纷打出了各式各样的宣传口号,如“特效、一洗白、祛除皱纹、激活、控油、消除皱纹、迅速修复受紫外线伤害的肌肤、抑制或阻断黑色素的形成、活化细胞再生功能、除菌、抗衰老、抗皱”等宣传用语,更有商家利用“独特矿物活性因子”、“植物草本精华”、“熊果素”、“曲酸”、“纳米金”等高科技概念误导消费者。五是“傍名牌”现象突出。一些不良商家为了争取市场交易机会,借助他人的知名字号或商标的市场信誉,搭便车,制造误认、混淆。而最突出的手法就是,刻意放大使用企业名称中与知名商标相似或一致的字号,特别是一些县级市的小商品批发
9、市场、小日用品店、农村便利店、网点等经营场所,假冒“名牌”化妆品很有市场。同时,傍名牌的形式又不断翻新,由过去的直接制售假冒产品,转为通过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等方式制售假冒产品,误导消费者。五、监管对策及建议从我县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现状来看,我县今后的监管任务还相当繁重。如何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监管到位,值得深思。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一是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行为,强化企业诚信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二)加强宣传、培训。一是通过宣传,让经营者了解食药监部门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能,知晓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要求,使其规范、依法经营。二是通过宣传,普及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消费维权意识。三是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执法监管人员学习培训,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依法监管的能力。(三)注重技术监督,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一是加大检验检测设备设施投入,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二是加大抽验送检力度,特别对一些风险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窗项目采购合同范本
- 微信 服务合同范本
- 新版私人施工合同范本
- 供种养殖合同范本
- 2025年我国合同任意撤销权制度亟待完善
- 疏通管道乙方合同范本
- 关于检测的合同范本
- 改装民间设备合同范本
- 居民个人借贷合同范本
- 露营套装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TD/T 1061-2021 自然资源价格评估通则(正式版)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数学二诊试卷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考1000题附完整答案【典优】
- WMT8-2022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要求
- 30题质量检验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痛经(中医妇科学)
- 智能灯具故障排除方案
- 汽车租赁服务投标方案
- 20道瑞幸咖啡营运经理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