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保健推拿》_第1页
《小儿保健推拿》_第2页
《小儿保健推拿》_第3页
《小儿保健推拿》_第4页
《小儿保健推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儿推拿专题小儿推拿专题1定义与理论基础定义与理论基础2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与禁忌症3常用穴位常用穴位4常用基本手法常用基本手法5小儿推拿疾病治疗小儿推拿疾病治疗一、定一、定 义义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

2、的重要方法之一。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小儿的脏腑娇嫩,其中又以肺、脾、肾肺、脾、肾三脏不足不足更为突出,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小儿之体为“稚阴稚阳”, 脏腑柔弱,御邪能力较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同时,小儿又为“纯阳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代谢快,生长快;小儿宿疾较少,病因相对单纯,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所说:“小儿之病,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小儿保健推拿正是顺应这种趋势,辩证取

3、穴辩证取穴,通过特有手法和操作,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以改善小儿的脏腑功能,以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二、适应症及禁忌症二、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惊风、夜啼、腹泻、便秘、伤食、疳积、遗尿、肌性斜颈、小儿瘫痪等症。禁忌症: 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

4、慎推拿。三、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三、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 22 2个:个: 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 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大肠、 三关、六腑; 下肢部足三里,涌泉; 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 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龟尾,肩井。全身穴位图上肢穴位图两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从两眉间向上,两手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称开天门。从两眉间向上,两手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称开天门。20203030次。次。发汗解表,镇惊安神,开窍醒神。发汗解表,镇惊安神,开窍醒神。头部常规手法之

5、一,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时首推穴。头部常规手法之一,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时首推穴。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烦躁等病症。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烦躁等病症。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置于小儿两眉间,沿眉棱骨上缘同时向两边分推至两拇指置于小儿两眉间,沿眉棱骨上缘同时向两边分推至眉梢处,称推坎宫,又称头部分阴阳。眉梢处,称推坎宫,又称头部分阴阳。20203030次。次。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推坎宫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推坎宫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中间,向后

6、约一横指的凹陷中。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1 1、推太阳(、推太阳(头部手法三头部手法三) 从小儿眉梢处向后下方经太阳穴直从小儿眉梢处向后下方经太阳穴直 推至耳门穴,称推太阳推至耳门穴,称推太阳, ,20203030次。次。 2 2、揉太阳(运太阳)、揉太阳(运太阳) 向的眼方向揉中加按为补法,向的眼方向揉中加按为补法,3 30 09 90 0节;节;向耳的方向揉中加按为泻法,向耳的方向揉中加按为泻法,3 30 09 90 0节节( (揉揉5 5按按1 1为一节为一节) )。推太阳: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揉太阳:发汗解表,祛风推太阳: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揉太阳:发汗解表,祛风

7、 止痛。止痛。推太阳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推太阳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 此穴能发汗能止汗,常用于外感表证此穴能发汗能止汗,常用于外感表证。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的凹陷中。用两中指端按两风池穴,按后加揉,称按揉风池。按用两中指端按两风池穴,按后加揉,称按揉风池。按3 35 5次,揉次,揉30305 50 0次。次。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通窍明目。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通窍明目。按揉风池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鼻塞按揉风池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鼻塞等病症治疗。等病症治疗。在头部,前发际

8、正中直上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 5寸。或:折耳,两耳尖向上寸。或: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连线 的中点。的中点。用拇指甲掐之,称掐百会;用指端按揉之,称按揉百会;用拇指甲掐之,称掐百会;用指端按揉之,称按揉百会;用艾条灸之,称灸百会。掐用艾条灸之,称灸百会。掐3 35 5次,按揉次,按揉20203030次,灸次,灸1 12 2分钟。分钟。通关开窍,镇惊安神,升阳举陷。通关开窍,镇惊安神,升阳举陷。治疗昏迷、惊风、抽搐多用掐百会;治疗昏迷、惊风、抽搐多用掐百会; 治疗烦躁、肝阳头痛按揉百会;治疗烦躁、肝阳头痛按揉百会; 治疗虚证之目眩、遗尿、脱肛、虚脱久泻可用按揉法,治疗虚证之目眩、遗尿、脱肛、虚

9、脱久泻可用按揉法, 亦可用灸法救脱。亦可用灸法救脱。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用拇指甲掐或按之,掐按后加揉。掐按用拇指甲掐或按之,掐按后加揉。掐按3 35 5次,揉次,揉20205050次。次。醒脑提神,祛风通窍。醒脑提神,祛风通窍。 治疗感冒,头痛多用按揉法;治疗感冒,头痛多用按揉法; 若抽搐,昏迷多用掐揉法。若抽搐,昏迷多用掐揉法。在面部,人中沟的上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1/3与中与中1/31/3交点处。交点处。 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3 35 5次,或掐之醒即止之。次,或掐之醒即止之。 通关开窍,定惊安神。通关开

10、窍,定惊安神。 主要用于急救,对于昏迷不醒、窒息、惊厥、抽搐时,掐主要用于急救,对于昏迷不醒、窒息、惊厥、抽搐时,掐之有效。之有效。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3 35 5次,揉次,揉20205050次。次。 止呕止泻,收敛津液,开窍醒神。止呕止泻,收敛津液,开窍醒神。 主要用于惊风、昏迷、高热、吐泻等病症治疗。主要用于惊风、昏迷、高热、吐泻等病症治疗。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用中指端按后揉之,称按揉天突。按用中指端按后揉之,称按揉天突。按3 35 5次,揉次,揉30305

11、 50 0次。次。化痰平喘,降逆止呕。化痰平喘,降逆止呕。按揉天突主要用于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按揉天突主要用于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多、胸闷气喘、呕吐等病证。痰多、胸闷气喘、呕吐等病证。 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 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1 1、指腹按该穴上揉转指腹按该穴上揉转5050100100次,称按揉膻中;次,称按揉膻中;2 2、继用两手中指继用两手中指腹,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腹,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30305050次,称分推膻中;次,称分推膻中;3 3、接着用食、接着用食、中、无名指三指腹从小儿

12、胸骨上窝向下直推至胸骨下角中、无名指三指腹从小儿胸骨上窝向下直推至胸骨下角30305050次,称直推膻中;次,称直推膻中;4 4、最后用食、中指指腹同时分按压小儿一至五肋间前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最后用食、中指指腹同时分按压小儿一至五肋间前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部位三至五遍,称按压肋间。部位三至五遍,称按压肋间。以上四部操作,称以上四部操作,称“推胸法推胸法”。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降逆止呕。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降逆止呕。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喘、咳嗽、呕逆均有效。气喘、咳嗽、呕逆均有效。 11、中

13、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4寸。寸。1 1、中指腹做顺时针揉转,称安中调中法中指腹做顺时针揉转,称安中调中法;2 2、中指腹做逆时针揉转,中指腹做逆时针揉转,称补中法;称补中法;3 3、先做安中调中法,继用食、中指从小儿剑突下轻轻直推至脐,次先做安中调中法,继用食、中指从小儿剑突下轻轻直推至脐,次数为揉转次数的数为揉转次数的1/21/2,称消导法。以上三法总称,称消导法。以上三法总称“推腹法推腹法”。100100200200次。次。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补脾益气,降气通便。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补脾益气,降气通便。安中调中法具有调理脾胃,安抚中焦功能,用于脾胃不

14、和、中焦安中调中法具有调理脾胃,安抚中焦功能,用于脾胃不和、中焦功能紊乱所致的病证。补中法具有补脾益气,健胃助运的功能,常用于脾胃虚功能紊乱所致的病证。补中法具有补脾益气,健胃助运的功能,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病证。消导法具有消积导滞,降气通便的功能,用于胃肠里实弱,气血不足等病证。消导法具有消积导滞,降气通便的功能,用于胃肠里实证。证。 腹中部,脐中央。腹中部,脐中央。用中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称揉肚脐。用中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称揉肚脐。100100300300次。亦可次。亦可用灸法。用灸法。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涩肠固脱。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涩肠固脱。肚脐为止泻要穴

15、,对脾胃疾病疗效亦佳,多用于腹泻,腹痛,肚脐为止泻要穴,对脾胃疾病疗效亦佳,多用于腹泻,腹痛,腹胀等病症。临床上揉脐、推上七节、揉龟尾常配合应用,治疗腹泻效腹胀等病症。临床上揉脐、推上七节、揉龟尾常配合应用,治疗腹泻效果较好。果较好。小腹部中点(脐下小腹部中点(脐下2 2寸与寸与3 3寸之间)寸之间)用食、中两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称揉丹田。揉用食、中两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称揉丹田。揉200200300300次。次。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揉按丹田对遗尿、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常与清后溪等揉按丹田对遗尿、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常与清后溪等合用。合用。下腹部

16、,脐下下腹部,脐下2 2寸,旁开寸,旁开2 2寸之大筋处。寸之大筋处。用拇、食、中三指相对用力,提拿穴处下的少许肌肉组织,用拇、食、中三指相对用力,提拿穴处下的少许肌肉组织,称拿肚角。称拿肚角。3-53-5次。次。止腹痛。止腹痛。按拿肚角是按拿肚角是止腹痛止腹痛之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有止痛之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有止痛效果;特别是对寒性腹痛、伤食腹痛效果更显著。本法刺激较强,为防效果;特别是对寒性腹痛、伤食腹痛效果更显著。本法刺激较强,为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一般在诸手法操作完毕后,再拿此穴。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一般在诸手法操作完毕后,再拿此穴。后正中线上,第后正中线

17、上,第7 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大椎。掐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大椎。掐2020次,揉次,揉20203030次。次。 解表解表退热退热 本穴为退热之常用穴,主要用于感冒、高热、项强等。本穴为退热之常用穴,主要用于感冒、高热、项强等。 在肩胛区,第在肩胛区,第7 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用拇指与食、中指三指相对用力提拿此处的筋肉皮肤,称拿用拇指与食、中指三指相对用力提拿此处的筋肉皮肤,称拿肩井。用拇指指腹按该穴,揉按结合,称按肩井。拿、按各肩井。用拇指指腹按该穴,揉按结合,称按肩井。拿、按各3 35

18、5次。次。宣通气血,发汗解表。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结束的总收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结束的总收法; ; 亦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呕吐、惊风及肩背部疼痛等症。亦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呕吐、惊风及肩背部疼痛等症。在脊柱区,第在脊柱区,第3 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1.5寸。寸。1 1、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肺俞穴上,右顺时针,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肺俞穴上,右顺时针,左逆时针揉按左逆时针揉按5050100100次,称揉肺俞。次,称揉肺俞。2 2、两拇指或中指从风门穴沿肩胛两拇指或中指从风门穴沿肩胛骨下缘,经肺俞向外下方斜推至两肩胛骨下角骨下缘

19、,经肺俞向外下方斜推至两肩胛骨下角5050100100次,推呈次,推呈“八八”字字型;继而从肺俞直向下推至膈俞型;继而从肺俞直向下推至膈俞5050100100次,推呈次,推呈“|”型,称推型,称推“介介”字字3 3、指腹蘸盐粉或姜汁,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斜擦过肺俞,以指腹蘸盐粉或姜汁,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斜擦过肺俞,以皮肤发红为度,八皮肤发红为度,八”字称盐擦字称盐擦“。以上诸法总称推揉肺俞或推背法。以上诸法总称推揉肺俞或推背法宣肺止咳,化痰退热。宣肺止咳,化痰退热。推肺俞是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手法,可治感冒、推肺俞是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手法,可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多痰等

20、病证。发热、咳嗽、气喘、多痰等病证。尾椎骨端。尾椎骨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转,揉按结合,称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转,揉按结合,称揉龟尾。2002003 30000次。亦可用灸法。次。亦可用灸法。止泻,固脱,通便。止泻,固脱,通便。龟尾穴即相当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龟尾穴即相当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配合使用,可治腹泻、脱肛、便秘等症。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配合使用,可治腹泻、脱肛、便秘等症。第第4 4腰椎至尾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腰椎至尾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两指指腹自下向上直推,称推上七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

21、指两指指腹自下向上直推,称推上七节;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两指指腹从上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节;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两指指腹从上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100100200200次。次。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推上七节骨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证虚;推下七节骨多用于推上七节骨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证虚;推下七节骨多用于肠热便秘、湿热痢疾等症。肠热便秘、湿热痢疾等症。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用食、中两指指腹蘸酒精从大椎直推至骶椎(长强),称用食、中两指指腹蘸酒精从大椎直推至骶椎(长强),称推脊,推脊,100100200200次。次。

22、清热镇惊。清热镇惊。推脊常用于各种发热病证。推脊常用于各种发热病证。 21 21、捏脊、捏脊 【定位定位】脊柱两旁,肺俞至肾俞之间。脊柱两旁,肺俞至肾俞之间。 【操作操作】用捏法,食、中指与拇指对捏该处的皮肤,由肾俞朝上捏至用捏法,食、中指与拇指对捏该处的皮肤,由肾俞朝上捏至肺俞处,称捏脊,俗称肺俞处,称捏脊,俗称“翻皮翻皮”。3 35 5遍。遍。 【功效功效】培育元气,调理气血。培育元气,调理气血。 【应用应用】 捏脊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捏脊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 临床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所致的慢性病症。本法单用,常临床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所

23、致的慢性病症。本法单用,常用于小儿疳积、厌食、腹泻等病症。用于小儿疳积、厌食、腹泻等病症。手臂内侧,腕掌横纹的中点。手臂内侧,腕掌横纹的中点。 以左手轻握小儿的手掌,右手拇指按在总筋处,与在腕背抵以左手轻握小儿的手掌,右手拇指按在总筋处,与在腕背抵住的食指相对用力按揉约住的食指相对用力按揉约100100300300次,称按揉总筋。或用拇指甲掐次,称按揉总筋。或用拇指甲掐1 1分分钟,掐后加揉钟,掐后加揉2020次,称掐总筋。次,称掐总筋。清热熄风止痉,通调全身气机。清热熄风止痉,通调全身气机。按揉总筋为推上肢的首推穴之一,故作常例手法。按揉总筋为推上肢的首推穴之一,故作常例手法。 掐揉法用于治

24、疗口舌生疮、夜啼、发热、惊风、抽搐等病症。掐揉法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夜啼、发热、惊风、抽搐等病症。总筋穴两旁,小指侧为阴,又称阴池;拇指侧为阳,又称总筋穴两旁,小指侧为阴,又称阴池;拇指侧为阳,又称阳池。阳池。两手握住小儿手掌,两拇指并列,指面按在总筋穴上,朝左、两手握住小儿手掌,两拇指并列,指面按在总筋穴上,朝左、右两边分推右两边分推20203030次,称次,称分阴阳,又名手部分阴阳。分阴阳,又名手部分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气导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气导滞分推阴阳也列为手部常规手法。分推阴阳也列为手部常规手法。 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的寒热往来、烦躁不安、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

25、而致的寒热往来、烦躁不安、 食滞腹胀、呕吐腹泻等治疗食滞腹胀、呕吐腹泻等治疗。拇指末节螺纹面。拇指末节螺纹面。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脾经称补脾经;由小儿拇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由小儿拇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脾称清脾经经。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100100500500次。次。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止吐泻。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止吐泻。补脾经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补脾经主要用于脾胃虚弱、

26、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形体消瘦等症。良、形体消瘦等症。 清脾经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肌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及清脾经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肌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及热结便秘等症。脾为后天之本,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热结便秘等症。脾为后天之本,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一般脾一般脾经以补为主经以补为主。若脾实证需用清法需清后加补,补法操作次数为清法一半。若脾实证需用清法需清后加补,补法操作次数为清法一半。食指末节螺纹面。食指末节螺纹面。 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食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食指螺纹面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食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食指螺纹面上做顺

27、时针旋转推动为补,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肝经称补肝经;由小儿食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由小儿食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肝称清肝经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100500500次。次。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清肝经常用于急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清肝经常用于急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等症。咽干等症。 刘老认为小儿肝常有余,刘老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肝经宜清不宜补肝经宜清不宜补,故补肝经很少用,以,故补肝经很少用,以免引动肝风肝火免引动肝风肝火;若确属肝虚,需补肝经时以补肾经代之,为补

28、母实子法。;若确属肝虚,需补肝经时以补肾经代之,为补母实子法。中指末节螺纹面。中指末节螺纹面。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中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中指螺纹面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中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中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心经;由小儿中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心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心经;由小儿中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100100500500次。次。清心泻火,除烦安神,补益气血。清心泻火,除烦安神,补益气血。】清心经常用于心火炽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清心经常用于心火炽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

29、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清后溪等合用。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清后溪等合用。 刘老认为小儿心常有余,补心经,易动心火,故刘老认为小儿心常有余,补心经,易动心火,故本穴宜清不宜补;本穴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致面色无华、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若气血不足致面色无华、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法时,可补后加清,清法操作次数为补法一半或以补脾经代之。清法操作次数为补法一半或以补脾经代之。 2727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无名指,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无名指螺纹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无名指,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无名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

30、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肺经;由小儿无名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肺经;由小儿无名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肺经。补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清肺经。补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100100500500次。次。补益肺气,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补益肺气,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补肺经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自汗怕冷、易感冒等肺气不足补肺经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自汗怕冷、易感冒等肺气不足病证病证 清肺经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证、热证。清肺经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证、热证。小指末节螺纹面小指末节螺纹面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小指,用拇指螺纹面贴

31、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小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肾经;由小儿小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肾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肾经;由小儿小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100100500500次。次。滋补肾阴,温养下元,清利下焦湿热。滋补肾阴,温养下元,清利下焦湿热。补肾经主要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精亏所致的久泻,补肾经主要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精亏所致的久泻,多尿,遗尿,虚喘等病证。多尿,遗尿,虚喘等病证。 清肾经主要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小便赤涩等。清肾经主要用于治疗膀胱湿

32、热、小便赤涩等。“肾为先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刘老认为肾经宜补不宜清。治疗膀胱湿热、小便赤涩时常以清后溪代之。刘老认为肾经宜补不宜清。治疗膀胱湿热、小便赤涩时常以清后溪代之。在食指桡则缘,由食指尖至虎口的一直线。在食指桡则缘,由食指尖至虎口的一直线。用右手食、中指两指抵住小儿拇指根部,以右手拇指末节用右手食、中指两指抵住小儿拇指根部,以右手拇指末节桡侧面从小儿食指第一指节正面向上斜行直推至虎口,称清大肠。桡侧面从小儿食指第一指节正面向上斜行直推至虎口,称清大肠。100100300300次。次。 消积导滞,清利湿热。消积导滞,清利湿热。清大肠常用于湿热、积滞肠道所引起的腹痛、腹泻、泻痢,清大肠常

33、用于湿热、积滞肠道所引起的腹痛、腹泻、泻痢,便秘等症。便秘等症。 内劳宫与总筋穴连线的中点。内劳宫与总筋穴连线的中点。用拇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该穴,称按揉小天心;用拇指甲由用拇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该穴,称按揉小天心;用拇指甲由小天心掐运至内劳宫,称掐运小天心。揉按小天心掐运至内劳宫,称掐运小天心。揉按20205050次,掐次,掐3 35 5次。次。镇惊熄风,清心除烦,退虚热。镇惊熄风,清心除烦,退虚热。揉按小天心用于治疗心火亢盛的烦躁不安或阴虚内热、久热揉按小天心用于治疗心火亢盛的烦躁不安或阴虚内热、久热不退等病证。掐运小天心用于治疗惊风、抽搐、夜啼、惊惕不安等。不退等病证。掐运小天心用于治疗惊风

34、、抽搐、夜啼、惊惕不安等。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用拇指按揉之,称按揉内劳。揉用拇指按揉之,称按揉内劳。揉200200300300次。另内劳宫滴一次。另内劳宫滴一二滴凉水,并用中指在其周围旋运,同时结合以对其掌心吹凉气(以不二滴凉水,并用中指在其周围旋运,同时结合以对其掌心吹凉气(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称水底捞明月。超过十八口气为限),称水底捞明月。清热除烦,退虚热清热除烦,退虚热。按揉内劳常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症按揉内劳常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症及阴虚内热而致的潮热、盗汗等症,对心、肾两经虚热最适宜。水底捞及阴虚内热

35、而致的潮热、盗汗等症,对心、肾两经虚热最适宜。水底捞明月用于各种热证。明月用于各种热证。由大指根至小指根沿腕部的一条弧线。由大指根至小指根沿腕部的一条弧线。由大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小指根称运脾入肾。由小指根掐由大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小指根称运脾入肾。由小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大指根称运肾入脾。运至小天心直至大指根称运肾入脾。消热祛湿消热祛湿 健脾润燥健脾润燥小便赤涩,腹胀,痢疾,吐泻,便秘,食谷不化。小便赤涩,腹胀,痢疾,吐泻,便秘,食谷不化。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捻,称掐四横纹。各掐用拇指甲掐之

36、,掐后加揉捻,称掐四横纹。各掐4 45 5次,次,各揉捻各揉捻5 51010次。次。行气导滞,消积除满,清热除烦行气导滞,消积除满,清热除烦掐四横纹多用于治疗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掐四横纹多用于治疗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本穴,挤黄色液体或少量血液治疗疳积腹症;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本穴,挤黄色液体或少量血液治疗疳积腹胀,效果较好。胀,效果较好。手背第手背第2 2、3 3掌骨交接处凹陷中,与内劳宫相对。掌骨交接处凹陷中,与内劳宫相对。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称揉外劳宫。揉按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称揉外劳宫。揉按100100300300次,次,按按3

37、0305050次。次。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寒解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寒解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要穴,兼能散寒解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要穴,兼能散寒解表;揉外劳宫主治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恶寒、鼻塞、流涕揉外劳宫主治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恶寒、鼻塞、流涕等;还是脏腑积寒所致的完谷不化、肠鸣腹泻、寒痢腹痛、疝气等症皆等;还是脏腑积寒所致的完谷不化、肠鸣腹泻、寒痢腹痛、疝气等症皆宜;且能升阳举陷,故临床上可治疗脱肛,遗尿等。宜;且能升阳举陷,故临床上可治疗脱肛,遗尿等。 在手背,第在手背,第2 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用拇、食指两

38、指端对称掐之,称掐合谷;用拇、食指指腹相用拇、食指两指端对称掐之,称掐合谷;用拇、食指指腹相对拿捏,称拿合谷。掐、拿各对拿捏,称拿合谷。掐、拿各3 35 5次。次。 发汗解表,开窍醒神。发汗解表,开窍醒神。 掐、拿合谷常用于风寒感冒、牙痛、急惊风、昏迷。临床治掐、拿合谷常用于风寒感冒、牙痛、急惊风、昏迷。临床治疗急惊风、昏迷时,多配合使用掐人中、掐老龙等;若牙痛,多与掐二疗急惊风、昏迷时,多配合使用掐人中、掐老龙等;若牙痛,多与掐二马、揉牙关等配合使用。马、揉牙关等配合使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用拇指甲掐后加揉之,称掐揉一窝风。掐用拇指甲掐后加揉之,称掐揉一窝风。掐1

39、 1分钟,揉分钟,揉100100次。次。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本穴善止腹痛,于受寒、食积、气滞等原因引起的腹痛,本穴善止腹痛,于受寒、食积、气滞等原因引起的腹痛,多与揉脐、摩腹、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多与揉脐、摩腹、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阳池。掐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阳池。掐3 35 5次,揉次,揉5050100100次。次。止头痛,利尿通淋,润肠通便。止头痛,利尿通淋,润肠通便。掐阳池主治一切头痛。临床上治疗风痰头痛、外感

40、头痛时,掐阳池主治一切头痛。临床上治疗风痰头痛、外感头痛时,常配合揉耳后高骨、丰隆、一窝风等穴;若小便赤涩短少,多与后溪配常配合揉耳后高骨、丰隆、一窝风等穴;若小便赤涩短少,多与后溪配合使用;若大便秘结者,常与推六腑、推下七节等配合使用。合使用;若大便秘结者,常与推六腑、推下七节等配合使用。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用拇指末节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从小儿腕背向肘方向用拇指末节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从小儿腕背向肘方向推,称推上三关;从肘部推向腕背,称推下三关。推,称推上三关;从肘部推向腕背,称推下三关。100100300300次。(按:次。(按:男,三关推上;

41、女,三关推下)。男,三关推上;女,三关推下)。发汗解表,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温阳散寒,补气行气。本穴性温热,主治虚证、寒证。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风寒、本穴性温热,主治虚证、寒证。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风寒、畏寒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治疗。也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畏寒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治疗。也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症。曲泽至大陵成一直线。曲泽至大陵成一直线。大指桡侧或食、中指指面由曲泽推至大陵或由大陵推至曲泽,大指桡侧或食、中指指面由曲泽推至大陵或由

42、大陵推至曲泽,前者称推上六腑;后者称推上六腑(男:推下六腑;女:推上六腑)。前者称推上六腑;后者称推上六腑(男:推下六腑;女:推上六腑)。此法总称退六腑法。此法总称退六腑法。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本穴性寒凉,主治里实证、热证。主要用于高热烦喝、目赤本穴性寒凉,主治里实证、热证。主要用于高热烦喝、目赤咽喉痛、大便秘结病症。咽喉痛、大便秘结病症。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 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用拇指甲轻掐用拇指甲轻掐3 3次,继中指端按揉,称掐揉足三里。掐次,继中指端按揉,称掐揉足三里。掐3 3次,按揉次,按揉8 80 0100100次。次。

43、调理脾胃,通络导滞,强壮身体。调理脾胃,通络导滞,强壮身体。 41 41、涌、涌 泉泉 【定位定位】 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操作操作】 用拇指指腹按揉,揉中加按,称揉涌泉。用拇指指腹按揉,揉中加按,称揉涌泉。5050100100次次。 【功效功效】 清热除烦,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止泻。清热除烦,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止泻。 【应用应用】揉涌泉主要用于五心烦热、久热不退、烦躁不安等阴虚内热揉涌泉主要用于五心烦热、久热不退、烦躁不安等阴虚内热之证。之证。 揉按涌泉可治疗呕吐、腹泻,但临床应用时有男女之别,男孩:左揉揉按涌泉可治疗呕吐、腹泻,但临床应用

44、时有男女之别,男孩:左揉转止吐,右揉转止泻;女孩:左揉转止泻,右揉转止吐;若吐泻兼作,转止吐,右揉转止泻;女孩:左揉转止泻,右揉转止吐;若吐泻兼作,则以左右揉按,且次数相等。则以左右揉按,且次数相等。 四、常用基本手法刘氏小儿推拿十法:推、揉、拿、按、摩、运、搓、刘氏小儿推拿十法:推、揉、拿、按、摩、运、搓、摇、掐、捏。摇、掐、捏。刘氏小儿推拿形成以推、揉为主,拿、按为次,兼刘氏小儿推拿形成以推、揉为主,拿、按为次,兼以摩、运、搓、摇、掐、捏的手法运用特点。以摩、运、搓、摇、掐、捏的手法运用特点。 此法演变于成人推法。属螺纹推的范畴。其操作形式有:此法演变于成人推法。属螺纹推的范畴。其操作形式

45、有: 直推法:直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移。用拇指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移。 旋推法:旋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做旋转推移。用拇指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做旋转推移。 分推法:分推法:两手拇指螺纹面同时操作,由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同时两手拇指螺纹面同时操作,由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同时推移。推移。 着力自然,均匀,轻巧柔和,推时穴位有推动感。但皮肤无移动。着力自然,均匀,轻巧柔和,推时穴位有推动感。但皮肤无移动。速度宜快,速度宜快,200200次次/ /分。分。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开通关窍,疏通经络,祛除邪气,调节脏腑。,即开通关窍,疏通经络,祛除邪气,调节脏腑。适用

46、于小儿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直推重在祛邪,多为清法;旋推重适用于小儿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直推重在祛邪,多为清法;旋推重在补虚,多为补法;分推即分阴阳,重在调和人体的阴阳。在补虚,多为补法;分推即分阴阳,重在调和人体的阴阳。推-图解 直推 旋推 分推此法有别于成人此法有别于成人, ,以指端揉运用最多。其操作形式有:以指端揉运用最多。其操作形式有: 旋转揉法:旋转揉法:指端吸定一定部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指端吸定一定部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往返揉法:往返揉法:指端吸定于一定部位,作前后或上下往返揉动。指端吸定于一定部位,作前后或上下往返揉动。 揉法除单独使用外,往往与按法、

47、掐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揉法除单独使用外,往往与按法、掐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 揉时着力点按定穴位,手指不离皮肤,力宜轻揉均匀,速度宜快,揉时着力点按定穴位,手指不离皮肤,力宜轻揉均匀,速度宜快,200200280280次次/ /分钟。分钟。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具有理气导滞,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能。多用,即具有理气导滞,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能。多用于胸胁腹部胀痛、食积、呕吐、发热、便秘,至昏迷,惊风等病症治疗。于胸胁腹部胀痛、食积、呕吐、发热、便秘,至昏迷,惊风等病症治疗。揉-图解 指揉 鱼际揉 掌根揉将拇指和其他手指对称用力,连续一紧一松的拿起某一穴位的皮将拇指和其他手指对称用力,

48、连续一紧一松的拿起某一穴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称拿法。肤及皮下组织的称拿法。动作缓和而有连贯性。力宜适宜,避免突然性。动作缓和而有连贯性。力宜适宜,避免突然性。拿法具有拿法具有之功,即拿以强之。小儿主要用于惊风。昏迷之功,即拿以强之。小儿主要用于惊风。昏迷等危重病症抢救及推拿收尾。等危重病症抢救及推拿收尾。拿-图解 用指面按压穴位的称按法用指面按压穴位的称按法。 按而不动,逐渐向下适度用力,避免过猛产生抵触。按而不动,逐渐向下适度用力,避免过猛产生抵触。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有止痛、止呕吐、止咳喘、止泻功能。临,即有止痛、止呕吐、止咳喘、止泻功能。临床上单独床上单独按-图解 手掌或指(食中无名指

49、)面附着于一定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手掌或指(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檫,称之摩法。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檫,称之摩法。 手指用力宜轻柔,节律均匀,动作协调,与皮肤形成摩擦尤如盲手指用力宜轻柔,节律均匀,动作协调,与皮肤形成摩擦尤如盲人导物状。人导物状。120120150/150/分。分。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疏通气机,缓解疼痛,消食导滞。多用与。即疏通气机,缓解疼痛,消食导滞。多用与食积、虫积、腹痛等病证治疗。食积、虫积、腹痛等病证治疗。摩-图解 以指端或掌根,鱼际等处在皮肤上由甲方沿着一定的方向通过直以指端或掌根,鱼际等处在皮

50、肤上由甲方沿着一定的方向通过直线或弧线运达乙方的称运法。线或弧线运达乙方的称运法。 此法与推法相似,但较之推法宜轻宜慢,摩擦而行,深部组织不此法与推法相似,但较之推法宜轻宜慢,摩擦而行,深部组织不被带动,同时弧度面积也较大。被带动,同时弧度面积也较大。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运正祛邪。运法小儿多施于上肢的穴位,即运正祛邪。运法小儿多施于上肢的穴位,且往往与掐法相结合。且往往与掐法相结合。运-图解 用双手掌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且同时作上下往用双手掌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且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称为搓法。搓法小儿少用。临床上以捻法代之,即仅以两指返移动的称为搓法。搓法小儿少用

51、。临床上以捻法代之,即仅以两指对称用力搓捻。对称用力搓捻。 两指对称用力,着力不宜大,捻动快,移动慢。两指对称用力,着力不宜大,捻动快,移动慢。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活筋脉,除麻木。小儿多施于手指关节部。,即活筋脉,除麻木。小儿多施于手指关节部。主治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主治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搓-图解 用手挟住某部位的两端进行可能范围(顺势)的前后、左右摇摆用手挟住某部位的两端进行可能范围(顺势)的前后、左右摇摆的称摇法。的称摇法。 动作缓和,用力由小渐大,由轻渐重,自慢而快,摇动方向及幅动作缓和,用力由小渐大,由轻渐重,自慢而快,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生理范围内。度须在生

52、理范围内。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活利关节,主要用于四肢关节、颈项、腰,即活利关节,主要用于四肢关节、颈项、腰部。部。摇-图解拇指指甲刺入穴部的称掐法。拇指指甲刺入穴部的称掐法。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避免掐破皮肤,掐后轻揉局部。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避免掐破皮肤,掐后轻揉局部。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强心醒神,属刺激手法。常用于高热、昏,即强心醒神,属刺激手法。常用于高热、昏迷、抽搐等病症的治疗。临床上掐法往往与揉法相伍,形成复合手法。迷、抽搐等病症的治疗。临床上掐法往往与揉法相伍,形成复合手法。掐-图解用两拇指与食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皮肤,由肾俞交替向上用两拇指与食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皮肤

53、,由肾俞交替向上推移至肺俞的称为捏脊法,亦称翻皮法。推移至肺俞的称为捏脊法,亦称翻皮法。提时用力适度。不宜重捏或拧转,两手交替向前。提时用力适度。不宜重捏或拧转,两手交替向前。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即络行松气。小儿单用主要为捏脊(翻皮),即络行松气。小儿单用主要为捏脊(翻皮),用以治疗胃肠道的各种病症,复合手法往往与拿揉相伍,如拿捏合谷,用以治疗胃肠道的各种病症,复合手法往往与拿揉相伍,如拿捏合谷,肥胖患儿捏脊多拿捏合用。肥胖患儿捏脊多拿捏合用。捏-图解开天门开天门3030次,推坎宫次,推坎宫1010次,推太阳次,推太阳3030次(风寒者拿风池次(风寒者拿风池4 45 5次)次); ; 揉按总筋,

54、分阴阳。补脾经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250250次,清肝经次,清肝经200200次,清心经次,清心经100100次,清肺经次,清肺经300300次,补肾经次,补肾经150150次。清大肠,推三关次。清大肠,推三关9090次,推六腑次,推六腑3030次,(风次,(风寒者加掐二扇门,脘腹胀满、不思乳食者加掐运板门)寒者加掐二扇门,脘腹胀满、不思乳食者加掐运板门); ; (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揉丰隆);(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揉丰隆); (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调中法);呕吐者加揉中脘(调中法); (风热

55、者加推脊,掐揉大椎),推揉肺俞、盐檫八字,按(风热者加推脊,掐揉大椎),推揉肺俞、盐檫八字,按肩井。肩井。头面部头面部开天门开天门3030次,推坎宫次,推坎宫1010次,推太阳次,推太阳3030次次; ;上肢部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揉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400400次(清后加补),清肝经次(清后加补),清肝经300300次,次,清心经清心经250250次,清肺经次,清肺经350350次,补肾经次,补肾经200200次。清大肠次。清大肠120120次,清后溪次,清后溪150150次,次,推六腑推六腑150150次,推三关次,推三关5050次,水底捞明月、天河水各推次,水底捞明月、天河水

56、各推2020次,(若高热不退次,(若高热不退加打马过天河)加打马过天河); ;下肢部下肢部(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揉丰隆);(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揉丰隆);胸腹部胸腹部推揉膻中推揉膻中100100次,揉中脘(消导法)次,揉中脘(消导法)150150次,(腹胀大便秘结,次,(腹胀大便秘结,加摩腹);加摩腹);颈肩腰背部颈肩腰背部(高热不退加推脊,掐揉大椎(高热不退加推脊,掐揉大椎; ;腹胀大便秘结,加推下七腹胀大便秘结,加推下七节),推肺俞盐擦八字发红,按肩井节),推肺俞盐擦八字发红,按肩井2 23 3次。次。开天门开天门3030次,推坎宫次,推坎宫1010次,推太阳次,推太阳3030次,(盗汗、自汗

57、加运次,(盗汗、自汗加运太阳)太阳); ; 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300300次,清肝经次,清肝经250250次,清心经次,清心经200200次,补肺经次,补肺经350350次,补肾经次,补肾经400400次。推六腑次。推六腑150150次,推三关次,推三关5050次,水底捞月、次,水底捞月、清天河水(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清天河水(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 按揉内劳宫按揉内劳宫100100次。次。 揉按足三里揉按足三里6060次次, ,按揉涌泉按揉涌泉8080次,次, (若干咳加推揉膻中(若干咳加推揉膻中100100次),揉中脘(补中法)次),揉中脘(补中法)90

58、90次;次; 捏脊捏脊3 35 5遍遍 ,按肩井,按肩井2 23 3次。次。推推开天门开天门3030次,推坎宫次,推坎宫1010次,推太阳次,推太阳3030次次; ; 上肢部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揉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300300次(清后加补),清肺经次(清后加补),清肺经100100次,次,清肝经清肝经250250次,清心次,清心200200次经,补肾经次经,补肾经150150次(清四补一法)。清大肠次(清四补一法)。清大肠200200次,次,主推六腑主推六腑120120次,配推三关次,配推三关4040次,掐运版门,清后溪次,掐运版门,清后溪150150次。次。 下肢部下肢部揉按足

59、三里揉按足三里120120次,揉按涌泉;次,揉按涌泉; 胸腹部胸腹部推中脘推中脘120120次(调中法),揉脐次(调中法),揉脐200200次,拿肚角次,拿肚角3 35 5次,次, 颈肩腰背部颈肩腰背部推脊,捏脊推脊,捏脊3 35 5遍遍 ,按揉龟尾,按揉龟尾100100次,(若大便泻下不畅,次,(若大便泻下不畅,有里急后重感,加推下七节,若泻势急迫且病情较重者加推擦肺俞至发红,有里急后重感,加推下七节,若泻势急迫且病情较重者加推擦肺俞至发红,再结合针刺肺俞、少商放血治之),按肩井再结合针刺肺俞、少商放血治之),按肩井2 23 3次。次。推推开天门开天门3030次,推坎宫次,推坎宫1010次,

60、推太阳次,推太阳3030次次; ; 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300300次,清肝经次,清肝经250250次,补次,补肺经肺经150150次,补肾经次,补肾经200200次。清大肠次。清大肠150150次,揉外劳次,揉外劳100100次。次。 揉按足三里揉按足三里6060次;次; 摩腹摩腹2 2分钟,揉中脘分钟,揉中脘150150次(补中法),次(补中法), 揉脐揉脐200200次次; 推肺俞至发红,捏脊推肺俞至发红,捏脊3 35 5遍遍 ,按揉龟尾,按揉龟尾100100次,次,推上七节推上七节5050次,按肩井次,按肩井2 23 3次。次。推推开天门开天门3030次,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