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NPY5600纸板耐破度仪-耐折度仪_第1页
DB—NPY5600纸板耐破度仪-耐折度仪_第2页
DB—NPY5600纸板耐破度仪-耐折度仪_第3页
DB—NPY5600纸板耐破度仪-耐折度仪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ZB NPY5600 纸板耐破度仪使用说明书ZHIB杭州纸邦仪器有限公司GAN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380 号电话:真:. 简介本纸板耐破度仪是我厂研制生产的新一代纸张试验仪器。各项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均符合 ISO2759纸板耐破度的测定, QB/T1057纸与纸板耐破度仪和 GB1539纸板耐破度测定法等标准的规定与要求。本仪器操作简单, 性能可靠、技术先进,是科研单位、造纸厂家、包装行业、质检部门不可缺少的理想设备。二、主要技术参数:1. 测量范围: 0-6000kPa2. 分辨力: 1kPa3. 示值准确度: ±0

2、.5%F.S4. 加压速度: 170±15ml/min5. 试样夹持力:大于 720kPa6. 胶膜阻力:凸起 10mm 时,压力为 170-220kPa 凸起 18mm 时,压力为 250-350kPa7. 液压系统密封性:在测量上限值,一分钟压降 <10%Pmax8. 试样夹环尺寸: 符合 GB15399. 上下夹环孔径: 31.5 ±0.0510. 电动机规格: 60W,60 转/ 分11. 外形尺寸 长×高×深 =480×510× 41012. 重量 约 70Kg三、仪器正常工作的环境要求室温: 20± 10。

3、电源: AC220V± 22V,50Hz,最大电流 1A,电源应可靠接地。工作环境清洁,无强磁场和震动源,工作台平整稳固。相对湿度 <85%四、构造五、面板说明定量设置内存清除提取点动校准删除耐破指数返回走纸打印平均值变异系数测试1. 定量设置 :用于置入试样定量,并据此计算耐破指数。2. 内存清除 :用于删除所有测量数据。3. 提取:用于显示所有测试数据,并删除异常数据。4. 点动:按住此键则电动机推进放开则停止,用于校准和检测胶膜阻力用。5. 校准:用于压强准确度校验6. “ ”键:数字位移位或压差设置。7. “”键:调数 0-9 或时间设置。8. 删除:提取时用于删除选中

4、的测试数据。9. 耐破指数 :显示耐破指数。10. 返回:用此键退出当前界面或电动机返回。11. 走纸:打印机走纸。12. 打印:打印测量数据。13. 平均值:显示平均值。14. 变异系数 :显示变异系数。15. 测试:开始测量。六、操作方法(一)开机1、 按通电源开关。2、 显示:12:23:34P = 0 KPa图 1 初始界面3、 调零,如上图所示的初始界面下,按3 次“打印”键调零。(二 ) 设定参数1、置入定量按“ 定量设置 ”键,进入置数状态,按“”键递加和“”键移位修改显示值,再按“ 定量设置 ”键,置入定量并退出置数状态。2、压差设置按“”键,进入置数状态,按“”键递加和“”键

5、移位修改显示值,再按“ 定量设置 ”键,置入压差并退出置数状态。注 1:仪器出厂状态设置的默认压差为 60kPa,此压差设置足以满足绝大多数试验要求,一般情况下用户不需要更改;注 1:出现下列情况,表明压差设置不当,请按以下说明进行更改:试样已破裂,仪器不能自动返回:表明压差设置过大,需要适当减小压差;试样尚未破裂,仪器即自动返回:表明压差设置过小,需要适当增大压差。3、时间设置按“”键,进入置数状态,按“”键递加和“”键移位修改显示值,再按“ 定量设置 ”键,置入时间并退出置数状态。(三)测试1、将试样放置在仪器下夹环上。2、转动转盘到压力表显示夹持力在1.31.5MPa。3、按“ 测试 ”

6、键,电机推进,直到压破,仪器自动完成一次测试。(四)测试数据的提取、删除及打印1、.提取按“ 提取 ”键,显示所有的测量数据,按“ ”键翻页,按“”键在本页移动光标,按“ 删除 ”键,删除光标所在测试值2、删除在提取界面下,按“ 删除 ”键,删除单个测试值。在初始界面下,按“ 内存清除 ”键,再按“ ”删除所有测试数据。重新开机,数据也会自动清楚。3、打印按“提取 ”“耐破指数 ”“平、均值 ”或“变异系数 ”键后,按“ 打印 ”键,打印测量数据, 打印输出内容中各符号的含义见下表 。符号代表的参量符号代表的参量W置入的被测试样定量Pi单次测试的耐破度值n测试次数耐破度平均值PPmaxYC设置

7、的压差耐破度最大值最小值/PminX耐破指数V变异系数注 1:仪器最多可以存储99 次试验的数据,如果试验次数超过99 次,将自动清除最前面的试验数据,请注意及时打印输出。注 2:一组试验完毕并打印输出后,如不清除内存,则以后试验的数据将加入上一组数据中进行计算,因此请注意及时清除内存。(五)点动操作1、在初始界面下,按住“ 点动 ”键,加压活塞推进,至需要的位置松开“点动 ”键,加压活塞停止。2、按“ 返回 ”键,使活塞恢复至初始位置。注 1:点动时不跟踪显示力值,请不要长时间按住不放,防止超限。七 维护保养(一)维护保养一般事项1. 操作者应熟读使用说明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以下维护

8、保养工作:2. 经常保持仪器清洁,长期不用时应加罩防尘。3. 仪器出现故障时,应请专业人员检查排除,切勿带病运行。4. 坚持周期检定,保持仪器优良技术状态。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5. 当打印纸卷用完或打印字迹不清时,应更换打印纸卷。6. 定期检查测试系统硅油油量, 及时进行补充、更换,方法详见本说明书七(二)条。7. 定期校验胶膜阻力,如超出规定范围,即应更换胶膜,方法详见本说明书第七(三)条。(二)测试系统硅油量的检查、补充和更换1. 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 2 个月)应检查测试系统硅油量,如硅油量不足,即应进行补充。硅油量是否充足一般采用经验判别法即根据试样耐破度值的大小和测试时间的长短来判别

9、:对纸板仪器,耐破度值在 600kPa 以下,耐破测试时间大于 4.5s ,或耐破度值在 600kPa 以上,耐破测试时间大于 5.5s 时;对纸张仪器,耐破度值在 300kPa 以下,耐破测试时间大于 4s,或耐破度值在 300kPa 以上,耐破测试时间大于5s 时。出现上述情况,则可认为测试系统存在过量空气,即缺油。2如检查证实系统缺油,可通过仪器上的注油杯补充加油,加油时只需旋开注油杯上部的旋钮, 即可使油液流入测试缸体, 并可见有气泡从注油杯逸出。注油杯油量不足时, 可用随机配备的吸油滴管吸满硅油,从注油杯顶部的注油孔加入注油杯。3使用较长时间(一般为2 3 年),应更换系统中变污的硅

10、油,方法如下:按以下步骤卸下下夹环压紧螺母:旋转手轮,使上夹环往下夹紧;用随机配备的专用扳手的圆柱销插入压紧螺母圆周上的销孔内,反时针扳动扳手,卸下压紧螺母。取出下夹环和胶膜。在仪器后底面的放油口下放置一合适的容器以备盛油,卸掉放油口的内六角螺钉,按下注油杯按钮,放尽硅油。上好放油口螺钉,从测试缸体注入(60 80)ml 汽油,不通压缩空气,开机使活塞作数十次往复运动,直至将汽油缸清洗干净。卸下放油口螺钉放尽汽油,用压缩空气吹干各部,上紧放油口螺钉。加入(6070)ml 硅油,开机使活塞往复运动, 直至系统内无气泡逸出,停机,加满硅油。安装胶膜、下夹环,并用压紧螺母压紧。胶膜的安装程序详见本说

11、明书第七(三)条。在注油杯中加满硅油,重复按动按钮,排尽系统内的剩余空气。(三)胶膜阻力的检查和胶膜更换1、 胶膜阻力对最终的测试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必须按照本说明书第2.1 条表中的要求定期校验仪器的胶膜阻力。2、 胶膜阻力的校验按以下步骤进行:取下上夹环,将随机配备的专用高度规放在下夹环中央。点动操作,使胶膜凸起至刚好接触高度规。读取显示屏上的示值。3、 如果胶膜阻力超出二( 6)条规定的范围,则应更换新胶膜,方法如下:按七(二)所述方法卸下压紧螺母,取下下夹环和旧胶膜。将系统内注满硅油。将新胶膜放置在测试缸体顶部圆台中央。将下夹环防转孔对正测试缸体上的防转销,平放在胶膜上。将压紧螺母套在下

12、夹环上并压紧。重新校验胶膜阻力。八 故障排除与维修(一)机械系统一般性故障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分析排除与维修1.测试系统油量不足1.补充加注硅油2.测试系统渗油2.检查松动渗油部位并相测试过程中活塞自动3.油缸活塞漏油应处理返回,试样未破裂4.试样耐破强度高于仪器测3.更换活塞体上的 O 型密量上限,仪器执行超量程自动封圈( 23.6 ×3.55 ,保护GB3452.1 )控制活塞行程的光电对管损立即停机检查更换,之前严活塞动作失控坏,行程开关未动作禁开机,否则将造成仪器损坏二测控系统一般性故障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分析排除与维修保险管烧坏、电源开关损坏、 电更换保险管、更换电源开无显示,按键失灵源线接触不良或松脱关、检查修理电源线通电后或使用中乱显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