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联动、合作分享、共同成长_第1页
校际联动、合作分享、共同成长_第2页
校际联动、合作分享、共同成长_第3页
校际联动、合作分享、共同成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际联动、合作分享、共同成长记松江区农村学校的“五校联动”目前,农村学校面临的困难:一是生源在减少,这使平行的教学班相应减少,同年级教师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难以开展;二是骨干教师少,农村学校部分学科缺少带头人,教研活动的质量与实效难以有较大的提升。面对这些困难,学校不仅对问题具有清晰的认识,而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我们的策略措施是:积极开展校际联动,扩大同伴互助,组合开展教研活动,解决常规教研问题;借助外校的骨干力量,吸收他人经验,共享优质的师资资源,提升本校教师队伍。2003年,洞泾学校与李塔汇学校、古松学校启动了“三校联动”,2005年,九亭学校和五厍学校也加入校际联动项目中,至此,“

2、三校联动”变成了“五校联动”。为了使校际联动常效化,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五所学校校长、下设工作小组:五所学校分管教学校长、分管教导主任。同时确立了联动内容与分学期的联动计划,明确通过联动来加强管理协作,提高管理效益;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质效;加强共享合作,提高资源效能。几年来,我们在联动活动中,我们积聚各校教师的力量,群策群力,同伴互助,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同年级教师人数少、缺少同伴合作的问题,同时在活动中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在“三校联动”中,我们每月联合开展课改年级的跨学科的听课、评课与研讨活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解决课改中的难题。在三校的“校际联动、合作分享、共同成长”主题

3、展示活动中,我们的成果受到一致认同。在“五校联动”中,我们重点开展了对“作业设计”的研究,联合探索,联合攻关,努力在“作业”的针对性上有所增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一校际联动的背景1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重,骨干教师资源的缺乏我们五所学校(其中四所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具有相似的特点:青年教师均占很大的比例,新课改的理念需要教师从课堂的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这一转变,通过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由此带动周围的教师实现这一跨度,那么学校的发展将会步入一个新的时期。我们五所学校骨干教师分布不均衡,只有联合他校的资源,才能为我校的师资培养提供养分。2教研组

4、力量的薄弱教研组建设及其功能的发挥是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我校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是生源在减少,这使得平行的教学班级相应减少,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同年级教师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难以开展下去,教研组的工作也很被动,一方面教研活动没有生气,研讨工作常浮于表面;另一方面,教研组很多时候仅仅起上情下达的作用。二校际联动的过程与方法1.聚焦课堂,定期开展观评课活动 课堂是实施教育改革的第一阵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成了教育改革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从最初的三校联动,到后来的五校联动,我们最先也把焦点放在了课堂上。在五校活动计划中,每个月开设一节公开课,其他联动学校的教师集体听课。听

5、课结束以后,所有的听课教师和执教老师一起,对这节课进行研讨:大至本节课的教育理念,小至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在研讨范围。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不断的反思、比较和体会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注重实践、比较典型的一些教学案例,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指导。2. 在线研讨,推进互助合作为了使教师的互助合作得到落实,五校联动中,我们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在线教研,教学论坛,在线研讨,进行以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进行在线课例评析,思考 ,研讨下周教学内容为重点进行教学研讨,同时各校每周至少要有相当于0.5个工作日的时间作为学校教研时间,并做到活动有专

6、题、有记录、有实效,并要求定时教研的内容必须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参加的教师要做到带着问题与反思而来,带着感悟与启发而归。在线研讨平台,为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时空,教师们通过这一平台,钻教材 、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力量,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3.关注作业,切实落实减负增效作业作为一种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每节课后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直接利用手中买来的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练习布置给学生,然后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批改作业上。这种做法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

7、业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为了扭转这种低效的作业呈现形式,学校把学习训练设计列为资源库建设的首项工程,促进“减负增效”。2007年第一学期,我们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了八年级上半学期各科的作业训练设计,这学期我们将重心放在九年级和五年级的复习计划上,目前已经完成了五、九年级总的复习计划以及部分的复习资源,同时八年级的作业设计仍在进行。4创设平台,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成长为了促进课改实验的同步发展,以资源建设平台为基础,并通过提供大量的经过信息化加工的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加强农村教育合作,创设了一个教师间群体交流合作的信息平台。2008年3月份正式开通了校际联动专题

8、网(网址: 大家充分利用各校的教学资源,打破学校、学科的界限,跨越了时空的局限,开展了合作、互动教学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既培训教师,又扩大学生受教育机会,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使之成为一条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研之路。他人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本土化,自己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加以积累,还要大力研制和开发更丰富的能够满足新课程实施需要的教学资源。我们把学习训练设计列为五校资源库建设的首项工程,解决教师“乱订资料”、学生低效练习的问题,促进“减负增效”。目前,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在校际联动专题网的资源库中已初步建立了各学科分阶段的电子题库,有单元练习、期中期末测试题等等;积累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和课堂教学实录

9、等等。这些资源正在为教学服务,资源库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相信长期坚持下去,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带给教学的效益将会愈来愈明显。三校际联动带给我们的启示1加强了学校管理者对新课程的领导力,提高了教学的管理效益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施的控制力,而课程的执行力则是保证课程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的一种能力。(增强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唤醒和激发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利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得以渗透。教师的积极性能否激发出来,这取决于校领导在课程实施中对自己的定位

10、。只有当校领导成为一个学习的团队,愿意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时,教师才能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五校联动中,领导小组为各校的校长,工作小组主要由各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教导主任构成,他们把“加强管理协作,提高管理效益”作为活动的目标之一,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联动学校的领导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期进行研讨交流,互相学习督促,提高管理效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校领导对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还体现在教学的“五环节”,即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和评价的落实上。在五校联动中,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这五个环节中。每一次的听课评课,学校领导都会深入课堂,然后组织教学研讨,在研讨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研讨后对本

11、次活动的教学设计、上课过程评价进行整理和汇总,把此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分阶段,分层次的作业设计,这无一不体现联动组织者对课程的领导力。2加强了教师新课程的执行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他们的专业化程度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水平。在五校联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教师们在快速地成长。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理念需要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五校联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听课评课、定期教研,常常就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进行探讨,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一位新

12、教师在参加活动后写了这样的感受:“在集体教研中,有时因为一道习题设计,有时因为理解教材有争议,也会争个面红耳赤。慢慢地,我喜欢上了由单枪匹马的作战转变成这种互助合作的工作方式,有时心中的一个困惑,因为同事的一句良言而茅塞顿开,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也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将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之所以困惑,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不够成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那么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通过五校联动活动,我校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加强。四困惑与建议1、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成立区域合作性的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或设立几个学校分别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并给予政策、人才、经费上的支持(如闸北八中集中力量搞数学、青云中学搞英语等模式)。2、教师应把握教材内涵,理解知识体系,编织知识网络。教师要结合教材与课程纲要及考试纲要,编写各学科、各学段的知识网络结构、典型训练题、学生易错题、综合变式题等单元与综合复习教学资源。建议在校际开展此类交流研讨活动。五校联动活动促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