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_第1页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_第2页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_第3页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_第4页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16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考试改方案及主要课程考核纲要1.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考试改方案299(1)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考试改革背景299(2) 专业考试改革指导思想300(3) 专业培养目标301(4) 对各类课程(含实践课)考核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意见306(5) 考试管理模式308(6) 保证专业考试改革方案实施的措施3112. 电路分析课程考核纲要3123. 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考核纲要3154.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核纲要3175.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考核纲要3196. 电机拖动基础课程考核纲要3217. 交流调速系统课程考核纲要3248.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纲要3269

2、. 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考核纲要32910.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程考核纲要33111.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纲要3331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纲要33513. 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考核纲要33714. 直流调速综合实验课程考核纲要34015. 工厂供电课程考核纲要34216.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考核纲要346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考 试 改 革 方 案(长春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张运波执笔)一、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考试改革背景(一)目前本专业考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中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

3、措施,是改进教学工作、督促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对教和学都有很强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考试内容和方法一定要服从培养目标的要求。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长春工程学院的一个三年制专科专业,其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掌握从事本专业应具备的较高超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考试的评价、导向、激励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导致目前考试主要分成如下两种情况:(1) 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考试课程,一般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根据学生笔答情况,由教师给出卷面成绩,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90%,平时的作业、出

4、勤情况、实验等占学期总成绩的1020%,最后由教师综合给出学期总成绩。(2) 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考查课程或选修课程,教师对考核一般不太重视,有的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出勤情况给出学期课程总成绩;有的教师在平时作业、实验、出勤情况考核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个闭卷测试或者完成一个大作业,综合给出学期课程总成绩,前者一般占4050%,后者占5060%。这种考试方式表面上看,是在相同的环境下、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似乎很公平,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相同的环境下、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考核;(2)过分偏重于考核学生

5、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略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考核。这不仅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相矛盾,而且使学生在接触实际问题时感到模棱两可;(3)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接受新知识、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意识和能力,用一张试卷是无法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的;(4)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各门课程,性质不同,有的偏重理论,有的偏重应用技术,有的处于二者之间,如果考核方法不加以区分,必然会给学生造成误导,极不利于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因此,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将严重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制约教育改革的进行。(二)考试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1、考试改革的目标考试改革的目标是:明确每门课

6、程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所担负的任务以及每门课程的特点,根据不同类型课程、不同教学手段、不同考试目的,合理选择、组合和应用考试类型,构建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综合考试与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教学考试模式。2、主要任务1)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明确本专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本专业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2) 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解,确定每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3) 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身的类型、特

7、点,研究确定出考试方法,制定出考试计划;4) 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践,确定出本专业各门课程的考试模式。二、专业考试改革指导思想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改革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考试方式方法,建立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考试模式,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体指导思想是:1、 教育考试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必须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各项考试的实施要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2、 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考核内容坚持以知识

8、的应用、技能与能力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3、 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4、 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综合考试模式;5、 改过去单一指标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三、专业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逻辑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方面的设备营销等方面

9、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由于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所以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各部门和行业从事逻辑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方面设备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培养目标主要针对如下的岗位或岗位群:(1) 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2) 面向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3) 面向科技开发公司,从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产品开发以及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4) 面向电气设备、工控设备生产厂家或代理公司,从事电气设备、工控设备的营销以

10、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或者利用本公司的设备进行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二)毕业生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结构与质量标准1、知识结构与质量标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专业等方面的知识。1)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外语、法律基础、体育、德育、生产劳动、军训等。要求学生具有哲学、方法论、经济学、历史、法律、伦理、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以及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增强社会文明意识,发展社会实践技能。2)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这

11、些课程没有应用背景,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基础,也为学生提高基本素质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3) 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力学、电器、化工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本专业的四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知识以及为了岗位需要所需的专业知识等。其具体要求为:(1)解机械、力学、电器、化工等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掌握计算机、电子等关联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包括: 具有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 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构成控制系统方面的知识; 具有

12、计算机绘图、仿真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计算机构成企业自动化网络方面的知识; 具有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场效应管等分立器件和运算放大器、集成稳压器等集成器件及其组成的电子线路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运用单片机、电子器件等进行结合本专业的电子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3) 握电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具体包括:具有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方面的知识,包括电阻电路分析、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和动态电路分析等;具有变压器、交直流电机及控制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和试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常用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在整流、逆变、变频

13、、斩波、调压方面的应用以及各类变流装置中发生的电磁过程、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以及它们的技术经济指标方面的知识;具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应用场合、主要技术参数、典型产品、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以及利用低压电器对生产机械进行控制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工厂供电系统的组成,电气负荷计算与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工厂变配电所电气接线与设备结构原理,工厂电力线路的选择、计算,工厂供电系统的保护、防雷与接地,工厂实用节电技术等方面的知识。(4)掌握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包括: 具有数学模型建立、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以及采样控制系统方面的知识; 具有控制系统的校正方面的知

14、识; 具有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利用低压电器、PLC等构成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利用标准工控设备组成控制系统的知识。(5)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包括:具有常用的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信号检测、变换、与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2、技能结构与质量标准:技能是运用知识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是所有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而技巧是技能经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这些技能技巧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些读、写、算和操作实验仪器等方面的技能技巧,而且也包括体育活动、审

15、美活动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技能技巧。具体包括:(1) 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能;(2) 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3) 具有熟练的本专业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应用技能;(4) 具有熟练的电工工具、电工仪器仪表选择、使用的技能;(5) 具有计算机、电子等关联学科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技能;(6) 具有熟练的电子元器件的测试以及电子产品的安装、焊接、调试的技能;(7) 具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检修的技能;(8) 具有室内线路、动力线路的敷设与安装以及电缆的使用和电缆接头制作的技能;(9) 具有常用低压电器的识

16、别、选择、安装的技能;(10) 具有电气控制柜的安装、配线、调试的技能;(11) 具有变频器、PLC、传感器、变送器等工控设备的使用技能;(12) 具有利用计算机、单片机、电力电子器件、低压电器等电气设备构成控制系统的技能。3、能力结构与质量标准:在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代高等院校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要解决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与知识无限的矛盾,唯一的办法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能力结构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1)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

17、,并形成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2)有理解、审查电气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3)具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监控生产过程、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5)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6)具有实际工程需要的计划、总结、报告、说明书、论文、合同、公文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及计算机文字、表格、图形处理能力。(7)具有一定的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8)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合作共事

18、和组织管理能力。(9)具有辨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形成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素质结构与质量标准:面向21世纪,有志成为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门人才的青年学生,除了具备上述的专业素质外,还应具备如下思想和情感方面、意识和意志方面、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素质。(1)思想和情感方面: 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爱护同志和家人,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我国自动化事业有情感、有信念、有责任心; 道德品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19、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学风方面:勤奋、严谨、求实、进取; 作风方面:谦虚、谨慎、朴实、守信。 (2)意识和意志方面: 实践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质量意识: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坚持质量至上的思想; 协作意识:要能与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 创新与竞争意识:不断追求新意境、新见解、敢于竞争; 坚毅意志: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3)身体和心理方面: 具有健康的心理、务实的心态; 具有健全的体质、良好的体能; 拥有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思路。(三)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目标本专业的毕业生

20、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国家中级“维修电工”职业鉴定,这是实际工作必须具备的技能,为此,必须做到:1、“应知”部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具有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方面的知识,包括电阻电路分析、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和动态电路分析等;(2)具有变压器、交直流电机及控制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和试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3)具有常用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在整流、逆变、变频、斩波、调压方面的应用以及各类变流装置中发生的电磁过程、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以及它们的技术经济指标方面的知识;(4)具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应用场

21、合、主要技术参数、典型产品、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以及利用低压电器对生产机械进行控制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5) 有工厂供电系统的组成,电气负荷计算与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工厂变配电所电气接线与设备结构原理,工厂电力线路的选择、计算,工厂供电系统的保护、防雷与接地,工厂实用节电技术等方面的知识。2、“应会”部分:(1) 具有熟练的本专业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工艺标准的应用技能;(2) 具有熟练的电工工具、电工仪器仪表选择、使用的技能;(3) 具有室内线路、动力线路的敷设与安装以及电缆的使用和电缆接头制作的技能;(4) 具有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选择、安装的技能;(5) 具有电气控制柜的安装、配线、调试的技

22、能;四、对各类课程(含实践课)考核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意见总的原则是: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建立校内学业考试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有效机制;校内学业考试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通过各门课程实现的,因此,各门课程的优化、课程目标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每门课程或教学环节的目标都应包括认知领域的目标、操作技能和能力领域的目以及情感领域的目标,但是由于每门课程的类型、特点、承担的任务不同,上述

23、三种目标所占的比例将不同,因此,考试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关于考核内容、考试方法或模式具体建议为:1、以知识和理论传授为主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实验单独开课)、电路分析(实验单独开设),应突出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建议如下:(1) 平时形成性考试2次以上,占30%,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的形式;(2) 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占10%;(3) 期末总结性考试,占60%,采用闭卷考试;(4) 命题要求: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占20%,理解与简单应用占40%,综合应用占40%,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2、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重型课程:如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电子

24、技术、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与转换技术、工厂电气控制设备、PLC原理及应用、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既要考核理论知识的运用,又要考核操作技能。建议如下:(1) 平时形成性考试2次以上,占20%,采用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的形式;(2) 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占10%;(3) 实验操作考核:平时的实验课考核加期末每人30分钟操作、口试,占30%(其中单项操作技能占40%,综合操作技能与能力占40%,创造性操作技能与能力占20%);(4) 期末总结性考试,占50%,采用闭卷或者开卷,或者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考试的时间、空间按需设定

25、。(5) 命题要求: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占20%,理解与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50%)。(6) 说明:对于该项要根据本门课程实验课学时的多少,将实验操作考核和期末总结性考试的比例适当调整。3、以技能、能力为主型的课程:如集中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实验)、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PLC课程设计、直流调速课程设计等)、实习(金工实习、电子技术实习、计算机绘图实习、电工实习等),应突出技能和能力的考核。(1) 集中实验:平时表现:实验态度、实验的规范性以及表现出的技能和能力,占30%;实验成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占30%;综合考核:按照教师的命题进行实验并进行答辩,

26、占40%。(2) 课程设计:平时表现考核:态度、工程意识以及表现出的技能和能力,占30%;设计成果考核: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的规范性、可靠性,占30%;综合考核:答辩,占40%。(3) 实习:平时表现考核:实习态度、实习的规范性以及表现出的技能和能力,占30%;实习成果考核: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规范性、实习报告的规范性,占40%;综合考核:答辩,占30%。4、综合型的课程: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应突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建议: 平时表现考核:实习(或毕业设计)态度、实习(或毕业设计)的规范性以及表现出的技能、能力和素质,占30%; 实习(或毕业设计)成果考核:实习报告(或毕业设计)的规

27、范性,占30%; 综合能力、素质考核:答辩,占40%。5、选修课: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可采用以形成性检测为主的考核方式。建议采用设计性大作业再结合口试答辩的考核方式,其中前者占40%,后者占60%。五、考试管理模式建立以考试为手段,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强化考试在教育过程中的督导功能和各环节教育质量的检测、鉴定功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确保教育质量、课程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 业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与职责1、成立由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为主任、系教学副主任

28、和系副书记为副主任,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研室主任、主要课课程负责人等参加的专业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审定或修订专业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课程大纲与课程考核纲要、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并指导执行、实施监控、收集反馈信息持续改进等。2、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审定和修订各种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文件等;3、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监控和收集反馈信息等。包括会同教研室主任根据课程目标对试卷进行审查,对考试结果分析进行研讨,形成意见,提出课程教学调整方案等。4、课程责任人负责组织课程组成员提出课程目标、课程考核纲要草案,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

29、反馈等; (二)课程考试的实施程序1、制定课程考核纲要 由各门课程责任人组织课程组制定课程考核纲要(含课程目标、平时与期末考试方式方法及次数、成绩综合评定方法、平时每次诊断性考核成绩向学生公布的方式方法等),经教研室组织认真讨论后,交由质量管理委员审定后执行。2、向学生公布“课程考核纲要” 任课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向学生公布课程考核纲要,让学生一接触该门课程就清楚课程的目标要求、考核模式和考核方法,以便师生共同努力促进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3、按“课程考核纲要”组织平时考核,及时公布考核成绩 任课教师必须重视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并有责任向学生公布平时每次诊断性考核成绩,以便引导和激励学生明确课程教育

30、目标和重点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教学效果,实现教目标。4、按“课程考核纲要”组织期末考试与成绩评定 各门考试课均应由电气工程系组织审核期末考试试卷,课程所在系或教务处组织考试;考查课由任课教师按“课程考核纲要”实施考核。所有考试课均应由任课教师所在教研室组织集体阅卷,集体阅卷至少应有2名以上教师参加。有条件的教研室可采取教、考分离,任课教师不参与命题与阅卷工作。成绩评定应根据不同的考核方法采用不同的计分制。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课程(一般知识点较多的课程)可采用100分制;其他考核方式宜采用等级制,如五级制(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或两级制(不及格、及格)等。5、考试结果的

31、统计、结果分析与反馈调整:各门考试、考查课程的主讲教师应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对该课程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分析,绘出成绩分布曲线,找出考试试题、方法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反馈意见,以便持续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命题与试卷库建设1、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类型、特点等进行命题,坚持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命题原则。试题内容应与课程教育目标相符,能有效地测量目标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试题内容要对课程目标具有充分的覆盖面,且各部分内容比例适当;2、 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和适宜的难度与区分度;3、 试题由课程责任人组织,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批后,建立试卷库或

32、试题库;4、试题库或试卷库由系办公室主任负责管理;5、试题库或试卷库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不断更新。(四)考试的组织管理1、 考试过程由系主任全面负责管理;2、 课程责任人根据考核纲要(主要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考核类型、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计划,系办公室负责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地点以及监考人员,形成考务表,发放给学生的考务表不应标有监考教师的姓名;3、 平时的形成性考试原则上由教研室负责组织,学生的成绩必须在期末鉴定性考试前报交到系办公室;4、 实验操作考核(包括操作考试、口试等)或某项技能鉴定考试要求至少2名以上教师参加考核、评价;5、 严格考试纪律,确保考试的真实性,积极开展每次考前监

33、考教师、学生动员制度,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和玩忽职守的监考教师及时上报,严肃处理;6、 坚持系领导班子巡考制度,有考试必有巡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 试卷的印刷,由系办公室主任一人负责,防止泄题事件的发生;8、 考试完毕后,由系统一密封试卷,确保评阅人在看不到学生姓名的条件下评阅试卷;9、 试卷评阅由教研室组织集体评阅,参加评阅教师数大于3人,对所评阅的试题,教师要签名,以便备查;10、 试卷评阅完毕后,由教研室或系组织专家进行复查,确保无误后由系指派至少2人以上的教师对试卷进行拆封和成绩登录;11、 系指派专人,根据课程考核纲要中的考核类型、方法及权重比例,统计学生的综合成绩。(五)考试结果

34、的统计、分析与反馈调整1、 系指派专人,根据课程考核纲要中的考核类型、方法及权重比例,统计学生的综合成绩;2、 课程考核结束后,课程组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成绩分析,成绩分析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原则;3、 成绩分析应按照认知领域(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简单应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操作技能与能力领域(包括单项操作技能与能力、综合操作技能与能力、创造性操作技能与能力)分别进行统计,在确保试题具有一定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的前提下,统计出每一子项目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形成成绩分析报告;4、 成绩分析报告经教研室

35、主任或专业主任审核后,上交到系办公室,系主任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讨,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调整改革方案;5、 课程调整改革方案反馈到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责任人组织实施。六、保证专业考试改革方案实施的措施(一)组织保证措施1、 为了保证考试改革方案的实施,要求各级领导、本专业任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2、 高职高专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3、 考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导向、检测、鉴定、教育教学功能,它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4、 科学合理的考试类型、考试方法,可信度高的考试结果,可以有效地推进教

36、育教学改革。5、 建立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课程组负责人、实验室主任等组成的考试管理委员会,由系主任负责全面质量管理。6、 建立课程组负责人负责课程考试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教研室和系两级审查的制度。7、 建立管理委员会及专家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二)政策保证措施1、 考试改革方案的实施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全系所有人员共同的事业,所以,要求全系上下必须高度重视;2、 系保证在考试的时间、空间以及实践操作考试所用器材上的大力支持,将每年实习实验经费的10%用于实践操作考试上;3、 建立奖励制度,对在本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改革,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电路分

37、析课程考核纲要课程名称:电路分析课程代码:B30016适用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 时:112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84 实践学时:28学 分:6.5设课目的:电路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必备的电学理论、基本知识、电路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和电工方面的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目标(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基本知识、基本理论1、熟练掌握电路的元件约束(二端元件的特性)和拓扑约束(基尔霍夫定律)。牢固掌握参考方向和等效电路的概念。2、充分理解并掌握线性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并联及星角等效变换;电压源、电流源

38、及其等效变换。(2)电路方程: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3)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及诺顿定理3、熟练掌握正弦量的角频率、有效值、初相位和相位差。牢固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熟练掌握复数阻抗、复数导纳及其相互变换。掌握正弦电流电路各种功率的概念。能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电流电路。能熟练地计算简单正弦电流电路和对称三相电路。了解具有互感的电路的分析方法。4、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即谐波分析法。5、掌握电感、电容的动态特性,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方法,掌握二阶电路时域分析的特点。深刻理解全响应、零状态分量、零输入分量、自由分量、强制分量和时间常数等概念;

39、理解电路对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的响应。学会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计算电路过渡过程的方法。6、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一些特点以及小信号分析的计算方法。7、了解网络函数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掌握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的概念。8、熟悉二端口网络及其方程,了解二端口的Y、Z、T、A参数矩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基本技能1、认识各种仪表仪器,并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2、学会如何处理实验结果、如何完成实验报告。3、学会验证实验的做法,掌握误差的分析方法。4、学会三相电路的接法、分析不同接线负载的电压、电流关系;5、熟练掌握日光灯的安装、接线,掌握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6、掌握正确的测量线圈参数、观察谐振现象的

40、方法。7、学会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会用示波器观察一阶电路的响应波形,掌握时间常数的计算、验证方法8、对具体问题能提出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法,按照设计方法搭接实验电路。 (三)综合技能与能力1、 掌握交、直流电路在动、静态工作状态下的分析计算方法;2、 能够利用示波器、万用表、功率因数表、交直流电桥等常用电工仪器仪表进行电气测量;3、 能够根据要求设计常用电路,并能进行实验。(四)职业素质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实验、考核等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如下非智力素质的引导教育,学生应主动加强修养和锻炼,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1、 价值观(对荣誉与利益和对己与对人的态度)2、 诚信(诚实、守信

41、)3、 自动自发性(责任心、自觉性、主动性、自信心、坚韧性)4、 求实精神(踏实、吃苦耐劳)5、 自我管理与控制力(自我反省与评价、自我情绪的控制、遵纪守法)6、 人际关系(理解、关心与尊重他人、合作精神、沟通能力)7、 创造性、兴趣广度及擅长。考试模式:电路分析课程属于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重型课程,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综合考试与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教学考试模式,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体构成是:1、 期末总结性考核:闭卷考试,120分钟,占总成绩的5

42、0%其中 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记忆 20%;2)理解与简单应用 30% 3)综合应用 50%2、 操作技能考核:实验室,占总成绩的30%其中 1)单项操作技能 (平时进行考核) 40%2)综合操作技能 40%3)创造性操作技能与能力 20%3、 平时形成性考核:包括两次平时测验以及学生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20%。参考资料:1、 邱关源主编.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 李瀚荪主编.电路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考核纲要课程名称: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学 时:2周适用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 分:2学分设课目的: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43、将电路课程有关内容与计算机辅助分析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电路分析计算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科研、调研报告的能力。课程目标:1、 图论的基本知识1) 熟练掌握网络的图的基本概念;2) 熟练掌握网络的关联矩阵的概念及建立;3) 熟悉基尔霍夫定律的关联矩阵形式;4) 熟悉标准支路及支路方程的矩阵形式;5) 熟悉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2、 网络计算机分析方法1) 熟悉网络数学模型的建立;2) 会编制网络计算框图。3、 编制网络计算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1) 利用所学语言编制电路计算程序;2) 上机调试;3) 检查程序运行结果,并论证程序的通用性。4、职业素质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指

44、导、考核等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如下非智力素质的引导教育,学生应主动加强修养和锻炼,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1) 价值观(对荣誉与利益和对己与对人的态度)(2) 诚信(诚实、守信)(3) 自动自发性(责任心、自觉性、主动性、自信心、坚韧性)(4) 求实精神(踏实、吃苦耐劳)(5) 自我管理与控制力(自我反省与评价、自我情绪的控制、遵纪守法)(6) 人际关系(理解、关心与尊重他人、合作精神、沟通能力)(7) 创造性、兴趣广度及擅长。考试模式:根据设计特点与目标,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的综合考试与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

45、绩的课程教学考试模式,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体是: 1、平时表现考核:占总成绩30%,要求:(1) 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设计;(2) 学生应该勤于思考,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阶段性任务;(3) 学生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遵守机房各项规章制度。2、设计成果考核:占总成绩40%,要求:(1) 图纸、设计说明书的规范性、可靠性;(2) 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否具有创新性。(3) 设计成果杜绝雷同现象。3、综合考核:占总成绩30%,要求:(1) 学生对设计过程进行答辩,包括电路理论分析、数学模型建立、计算机编程、调试等问题;(2) 学生对设计过程提出

46、建设性意见及建议。成绩评定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及以下)计。教材及参考资料:1、邱关源主编.电路.高教出版社2、王志华主编.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核纲要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代码:B30023适用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 时:64 其中,理论学时:54 实践学时:10学 分:3.5设课目的:本课程是该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目标(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一) 本知识、理

47、论与简单应用1、 掌握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以及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2、 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求法;熟悉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掌握动态结构图的建立和化简方法;正确使用梅森公式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3、 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欠阻尼情况下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确定典型二阶系统参数的方法、判断系统稳定性及根据稳定性要求确定系统参数的方法、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和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4、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Nyquist稳定判据、相对稳定性的概念和稳定裕量的计算、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5、 掌握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微分)校正

48、、串联滞后(积分)校正、串联超前滞后(微分积分)校正装置的方法、期望特性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的方法。6、 掌握Z变换和Z反变换的性质和求法、脉冲传递函数及系统输出信号Z变换的求法、离散系统时域响应及稳态误差的求法、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法。(二)基本技能:具备用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器件模拟典型环节、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测试、调试的技能。(三)综合技能和能力:1、 具备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的计算、分析能力;2、 具备自动控制系统调试的初步能力;3、 具备自动控制系统校正的校正装置设计能力。 (四)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评价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实验、考核等环节教师要重

49、视学生如下非智力素质的引导教育,学生应主动加强修养和锻炼,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1、 价值观(对荣誉与利益和对己与对人的态度)2、 诚信(诚实、守信)3、 自动自发性(责任心、自觉性、主动性、自信心、坚韧性)4、 求实精神(踏实、吃苦耐劳)5、 自我管理与控制力(自我反省与评价、自我情绪的控制、遵纪守法)6、 人际关系(理解、关心与尊重他人、合作精神、沟通能力)7、 创造性、兴趣广度及擅长。考试模式: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综合考试与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教学考试

50、模式,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体是:1、平时形成性考核:作业 10% 平时开卷考试(2次):2小时/次 20%2、实验操作考核:实验课考查加每人20分钟操作试 20%3、期末闭卷考试:2小时 50%教材及参考资料:1、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杨自厚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考核纲要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代码:B30028适用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 时:45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35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学 分:3设课目的:自动检测技术是本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内外已将传感器的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科技领

51、域之一,检测技术已成为信息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认识,了解领域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信号传感、采集、转换及处理和传输的整个过程,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目标:(一)基础知识、理论:1、掌握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及误差的分类、误差的来源等。2、掌握电测量指示仪表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掌握电测量指示仪表对电流、电压、功率以及电阻、电感、电容、阻抗的直读测量方法。同时,对直读测量所产生的误差也作粗略介绍。4、掌握非电量测试技术的概念、传感器的定义及分类,传感器的基本特性。5、掌握常用电能量的种类及

52、其工作原理。包括热电偶、磁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光电池。6、掌握电参数传感器的概念、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包括电阻应变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自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涡流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和光电阻传感器。7、掌握数字编码器、光栅和感应同步器。8、掌握霍尔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9、掌握在线检测的定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形位误差检测的概念。10、掌握对金属毛胚和零件的损伤进行评价的射线、超生波、红外辐射和涡流探伤方法。11、掌握自动测试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线性化方法、温度补偿技术、智能化技术、可靠性及抗干扰技术。(二)基本技能:掌握典型传感器的使用、试验方法,以及测量线路的各种接法,并能

53、分析计算特性参数。(三)综合能力和能力:能够根据要求合理选择传感器进行信号的检测、处理以及误差分析,具备利用传感器设计测控系统的初步能力。(四)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评价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实验、考核等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如下非智力素质的引导教育,学生应主动加强修养和锻炼,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1、 价值观(对荣誉与利益和对己与对人的态度)2、 诚信(诚实、守信)3、 自动自发性(责任心、自觉性、主动性、自信心、坚韧性)4、 求实精神(踏实、吃苦耐劳)5、 自我管理与控制力(自我反省与评价、自我情绪的控制、遵纪守法)6、 人际关系(理解、关心与尊重他人、合作精神、沟通能力)

54、7、 创造性、兴趣广度及擅长。考试模式: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综合考试与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教学考试模式,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具体是:形成性考试:占30%,作业(10%)、平时两次测验(10%)、平时的实验技能表现(10%);实验操作考核:占20%,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组成、调试测控系统,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40分钟/人。期末闭卷考试:占50%,120分钟,包含记忆性知识(20%)、理解性知识(30%)、综合性知识(50%)。教材及参考资料:陈杰主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机拖动基础课程考核纲要课程名称: 电机拖动基课程代码: B30018适用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 时: 9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65 实践学时:30学 分: 5设课目的: 电机拖动基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