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_第1页
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_第2页
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_第3页
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_第4页
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生:韩为民(中医内科学)导师:李方欣副教授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200中文摘要目的:观察以益气养阴法组方的消渴茶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研究开发更有效的中药新药探索新途径。结果:临床观察表明,消渴茶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口干乏力,头昏眼花,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有较好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消渴茶总有效率达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消渴茶能明显改善

2、气阴两虚型老年性糖尿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善气阴两虚型老年性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辅助血糖的平稳控制服用方便,故值得进一步研究。关键词:老年性糖尿病益气养阴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论文正文材料与方法(一)药物选择1治疗组消渴茶基本方:种洋参159g 生口芪309北沙参159五味子10g麦冬l0g菟丝子l0g山茱萸l0g金樱子l0g覆盆子109g2对照组糖脉康颗粒: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号:z10970026规格:5克袋,l0袋合。(二)病例来源:云南省中医院内分泌专家门诊患者(三)病例纳入:1、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参照200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及分

3、型标准。(1)症状+随机血糖1 11mmol1(200mgd1)(2)FPG7Ommol1(126mgd1)(3)OGTT中2HPG111mmol1(200mgd1)。具备以上三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2、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制定的辩证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气阴两虚证: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口干、腰膝酸软、双目昏花、夜尿频多、健忘,舌质淡红、苔薄自,脉细数或弱。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根据上述辩证分型标准定为气阴两虚的患者。(3)年龄60岁且<80岁。(4)均给予饮食控制,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等方法,将血糖控制在治疗

4、达标水平。即空腹血糖小于70mmol/1,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1/1。4、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2)近一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感染者。(3)不合作者,指不能配合控制饮食或不能按规定用药而影响治疗的。(4)年龄在60岁以下,或80岁以上的患者,以及对本药过敏者。(5)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的。(6)因其他疾病而服药,其可能影响血糖升高者,如:糖皮质激,甲状腺素等。(四)临床实验方法观察病例来源及病例数。(1)病例来源:云南省中医院内分泌专家门诊。(2)病例数和分组:共60例,其中每组各30例。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30例。本研究全部采用前瞻性分层随机对照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对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的病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组。(五)治疗方法治疗组:消渴茶:种洋参15g生口芪30g北沙参15g五味子l0g麦冬l0g菟丝子l0g山茱萸l0g金樱子l0g覆盆子l0g以上诸药粉碎成粗末,过40目筛,以滤纸袋分装,每袋20克每天一袋,以300毫升沸水浸泡,当茶饮,每袋每天浸泡四次沸水冲泡。对照组:糖脉康颗粒: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号:zl 0970026规格:5克袋,10袋合。每次一包,一日三次。疗程均为四周(28天)。(由黄芪、生地、丹参、赤芍、牛膝、黄连、黄精、葛根、麦冬、淫羊藿、桑叶等组

6、成)(六)疗效性观测(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活动量、心理状态、糖尿病知识,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2)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前后各1次静脉血法,每周一次微量血法。(3)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各1次静脉血法。(七)观察记录方法:(1)按设计要求制定统一的表格,作出详细的记录(尤其是疗效观察指标)(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关的观察记录。(八)疗效评定标准:l、疾病疗效根据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变化作为判定标准(以卫生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1)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血糖较前改善。积分减少90-100。(2)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血糖较前改善,积

7、分减少3089。(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较前无改善,积分减少<30。2、单项症状疗效(1)治愈:治疗后症状消失。(2)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积分值较治疗前积分值下降2级以上。(3)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有所改善,治疗后积分值较治疗前积分值下降l级。(4)无效:治疗后积分值无变化。注减分率()(九)疗效分析: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以上各项标准评定疗效,并按相应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组间疗效及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客观评价各组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统计方法:t检验与X2检验。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SPSS1 10系统】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一)本

8、课题研究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家门诊共收集病例60例,全部病例均为年龄60而<80岁,且符合本文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60例病人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二)一般情况l,性别分布表研究结果经配对t检经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肾功无差异(P>005)。52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6、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讨论老年性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消瘅范畴。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历史悠久,治验丰富。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结谓之消。金匮要略则立“消渴专篇。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

9、候论消渴侯中以消渴为病症总名,指出“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又说其久病变发成痈疽,或成水疾。明确认识到本病的并发症。一中医对老年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一)五脏虚损为老年糖尿病发病的基础中医认为,五脏虚损,精气衰减是导致老年糖尿病发病的基础。随着年龄增长,脏腑精气逐渐衰减。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10、;。说明人过了60岁,脏腑的生理功能趋于退化和虚衰,进而出现衰老等一系列变化。脏气虚弱则新陈代谢能力降低,生命活动减退。景岳全书·消渴云:“消,消烁也,亦消耗也,凡阴阳气血日渐消败者,皆谓之消"。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老年糖尿病的发病是由脏气虚损,气血渐耗所致。严氏济生方中亦云:“消渴之疾,皆起于肾”。任斋直指方·消渴:“肾水不竭,安有所消渴哉。"灵枢·本藏又谓:“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肝脆脾脆肾脆,则俱善病消渴易伤。”灵枢·本脏篇云:“脾脆,则善病消瘅。"如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

11、热则消肌肤,故为消渴。”故年龄增长,脏气衰弱,加之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或劳欲过度,或饮食不节,均可发为消渴。(二)肾虚为老年糖尿病发病的根本消渴传统以“阴虚燥热"立论,以“养阴清热"为法。但老年性糖尿病日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而多数表现为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形体肥丰、腰膝酸软等症。针对传统三消辨证的局限与不足,我们提出老年糖尿病以肾虚为本。从生理方面看,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以女子七、男子八为基数递进的方式来描述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是中医对衰老较有代表性的看法。“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提出衰老的内因是“肾"起主导作用。此外,古人认为肾虚在消

12、渴发病中具有尤为关键的作用。外台秘要中指出:“消渴者,原有发动,此肾虚所致。"石室秘录认为:“消渴一证虽分为上中下,而肾虚以致竭,则无不同也"。济生方云:“消渴之病,皆起于肾,盛状之时,肾不自保遂使肾水枯竭,心火燔炽,三焦猛热,五脏干燥,由是生焉”。从病理方面看,老年消渴患者由于病程日久,“久病及肾”,“久病必虚"。故肾虚在老年消渴发病中占主导地位。肾为水脏,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人身阴阳之根本,肾阴为真阴,“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肾阳为元阳,“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若肾水不足则无力制火,火旺则煎熬脏腑,上燎心肺则口干多饮,中燔脾胃则消谷

13、善饥,肾虚开阖失司权,水谷精微直趋下泄,则尿多味甘。肾阳虚微,命门火衰,不能蒸腾水气布津液,在上引起燥渴,在下则出现尿意频繁,小便清长,朝夕不断。肾主水,肾虚,水液蒸腾不能,膀胱开阖失司,则见口渴,小便频数。总之,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肾虚在老年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根本作用。(三)脾虚为老年糖尿病发病的关键早在内经中就提出该病与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病者,身重善饥”。灵枢·本脏篇说:“脾脆·善病消瘅"。素问·奇病论又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此

14、后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发,如晋·王叔和脉经云:“脾脉实兼浮,消中脾胃虚,口干欲饮水,多食亦肌虚"。明·慎斋遗书·渴中云:“盖多食不饱,饮多不解渴,脾阴不足也”。赵献可医贯·消渴论也云:“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其间有能食者,亦是胃虚引谷自救"。丹溪心法说:“酒食无节,酷嗜炙燎”,于是炎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枯,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以上都说明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伤脾有着密切的关系。又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金代医家刘完素认为:“今消渴者,脾胃极虚益宜温补,若服寒药

15、,耗损脾胃,本气虚之,而难治也"。李延则提出了“养脾则津液自生参苓白术散是也"的治则与方药。脾失健运,水津不布是消渴发病的主要机制。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通过脾的运化,将饮食中的水谷变成气血精微,布散至全身,而脾的转输功能失常,则上不能输津于肺,中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下不能充养肾精,从而导致消渴的发生。而灵枢·本藏中更明确地提出“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说明脾虚是消渴的发病关键。宋代圣济总录认为脾虚不能制水湿是消渴病并发水肿之主要病机,并在圣济总录·消渴门提到“土气弱不能制水,消渴饮水

16、过度,脾土受湿,而不能有所制,则泛滥妄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聚为胀满而成水也。"明代赵献可在医贯·消渴论中提出“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进一步阐明了脾虚不能散精与消渴病的关系。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阐述到:“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至谓其证,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辟病,而累及于脾也迨至辟病累及于脾,致脾气不能散精达肺则津液少,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无节。是以渴而多饮多溲也。”由此可知,脾居中焦,为升降之枢,在老年糖尿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七老年糖尿病治疗特点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的特点是:基础代谢率下降,机体代谢葡萄糖的能

17、力及葡萄糖在周围组织的利用都明显降低:葡萄糖耐量逐渐减退:能量需要量逐渐减少,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已经在改变,体内脂肪相对增多。老年人体力活动明显减少,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会逐渐肥胖,因此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1996年全国调查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1134,并有1162的糖耐量受损患者。有些发达国家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超过20。由于老年人机体衰老易引起误诊,如多尿,可误解为前列腺疾病等。多饮老年人中少见,这是由于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不敏感。1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发生明显变化。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提高了难度。由于胃排空延迟和肠蠕动减弱,腹胀、排气多和便秘等症状多见,从

18、而增加了双胍类药物的副作用。老年人的味觉降低,成和苦味尤其如此,因此可能会增加食盐的摄入。2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老年人肾糖阈增高,有时血糖高于156毫摩尔升才出现尿糖,此时尿糖不能确切反应血糖控制情况。另外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存留于循环中或排泄时间长,出现药物的累加作用,使降糖药物血浓度增加,在同等药物剂量的情况下,易发生低血糖。320以上的老年人经常受到精神抑郁的影响。有的食欲明显减退,导致体重下降、消瘦和其他健康问题。进食减少而又未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则可能发生低血糖。老年性糖尿病易出现痴呆,而且患者常表现为无饥饿感和口渴感,如不仔细照顾,易出现脱水,甚至可导致急性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4老年人常是一身多病,有些慢性疾病或其治疗可能对糖尿病有较大影响。60-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许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噻、普萘洛尔(心得安)等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如用药不当不但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