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论文_第1页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_第2页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_第3页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_第4页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与课堂教育教学柘城县张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念全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进程迅速发展,网络、计算机、资源库等信息化系统中的组成要素迅速浸透到学校教育中,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相关的信息,这样就打破了以老师为主导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也打破

2、了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凭借知识资源而获得的教育权力和威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剖析,并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与课堂教育教学新型师生关系,它表现在 民主平等(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教师理解学生,一视同仁的与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尊师爱生(学生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尊严,对教师有礼貌,愿意协助配合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热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关心爱护。),教学相长(教师

3、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教师),心理相容(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是协调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关系亲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二、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课堂教育教学(一)尊师爱生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

4、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三)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了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些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三、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课堂

6、教育教学(一)共存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一个由师生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把双方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他们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凭借教育教学媒体,共同按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运行,有效地完成其任务。双方中若有一方打破这种共存关系,就会使教学秩序无法得以保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就不能进行,教师成为了无观众的个人独白,学生成了没有教师指导的纯自学活动。共存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气氛融洽的关系,自己都以对方为自己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自己的活动又都制约和影响对方,使双方关系呈现出一种相互矛盾、相

7、互斗争、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双方在矛盾不断斗争、变化的运动过程中得以不断提高。狭义上讲,这种共存关系一直伴随此段学业的结束,而广义上而言会伴随师生的一生。(二)共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每一天都在成长和进步,可以说学生每天都站在一个新的增长点上。然而,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种类与程度都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相应任务的前提下,还需寻找新的知识切入点、技能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和品德形成点,即找到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年龄特点和实际的新的生长点,这个生长点一旦找到,便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提高其综合素

8、质,当然这一点的寻找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还离不开教师的点拔和指导。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同样在寻找自身的生长点,社会的进步和基础教育的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是一名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生长点,促使自己快速提高综合素质,满足课改的需要。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找到自身的生长点,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反思的结果,教师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得与失、优与劣,从中找寻到自己的生长点。它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和未来成长思考的产物,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炼,使之上升到理性,教师还要根据自己人生成长的走向和教育学生的

9、需要,确定新的生长点。只有师生共生才能使其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始终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才能萌生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三)共长孔子的教学相长原则向我们诠释了师生关系的深刻内涵。“学然后知不足”使学生经过反思、内省懂得了知识的浩翰,明确了人生是一个不断将社会经验、人类文化遗产内化的过程,个体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知之少到知之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教然后知困”使教师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常流水”的道理,教师会暗下决心汲取更广泛的知识养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做到教学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的共长是互为前提的,学生的成长是自身努力和教师悉心培

10、养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艺术越高,学生的成长也越快。教师的成长程度在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内也相应地受到学生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在专业知识和研究领域方面所成长的程度有相当大的差异,便是最好的例证。(四)共创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目的的引领下相互作用于一个平台上,共同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完成相应学段的任务。然而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课改的需要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够因循守旧,教师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重组教材,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新体系,要寻

11、找和运用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强而有实效的育人方法。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力,教师的创新能力越强,驾驭教材与课堂的效果也就越好,其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就越佳,具备创新能力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然而,如何创新、创新到什么程度,是教师长期的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淀,也是教师对课改运作和理性思考的产物。教师要把创新意识投射给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谈得最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的教师在理论上有很多的积淀,也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我们今天要阐述的是在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课改大背景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具有和已往不同的特质,是一种由单一向多元的更为立体的全方位创新品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新思考,指

12、导和培养我们的学生,形成这样一个品质,当然学生也要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相应的创新品质。(五)共乐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需要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任务,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学生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就需要学生处理好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关系,想方设法变学习为快乐的活动,从中体会到学会知识、增长了本领的乐趣。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平凡而伟大,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全过程负责,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很多,然而我们的广大教师仍然能够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是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然,他们起早贪黑、既管三尺门里又管三尺门外,劳心费神,有一位教师写了一幅对联,上句为“教书育人苦得其所”,下句为“桃李满园乐在其中”,这也许就是教师苦中求乐的写照吧。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共乐,是指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