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念佛三昧摸象记解行法要许大至 著缘 起末学是念佛人,念佛共修有年。常有念佛人,念佛渐入佳境而不自知,反而慌乱不已,不知如何应对。后经一再晓以正确知见,始得安心,从此提升念佛层次,大得法益。兹择四列共请参考:(1) 罗居士参加殡仪馆助念,念佛声扬,便自摄心,六字佛号念过,同修们皆已循例坐下并轻碰罗师兄,请其坐下,罗居士却不自知,继续站立念佛而不动。待至共修完毕。同修们问彼何不坐下?彼亦不知何以如此?有人请教某居士,承告:大概被××附身迷了心。(2) 李居士体究“南无阿弥陀佛”之意义,用心深切而不自知,突觉四肢不能动弹,大为慌乱,以为被××锁住,仓皇间,猛念
2、自己名号,以免失心。(3) 周居士持名念佛甚为用功,常觉佛号提不起来,乃至不想以语言文字念佛,而其所得知见,认为必须持佛名号,遂心觉烦乱,惭愧不已,以为定力不足,不知何以自修?(4) 曾居士持名念佛、持咒、拜忏,非常用功,每日皆有定课,数度于念佛或持咒时与定相应,浑然忘我。迨至退出,发现自己口中还在念佛或持咒,此等念佛功夫虽然修来不易,但仍不能自得心开。盖因不谙“忆佛念佛”之行门,以致不得止观均等、定慧均等之境界,而偏定少慧,故难以契入“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理一心”境界,极为可惜。其实四位莲友念佛渐渐得力,念佛心统一,妄念不起,故身心与定相应,当下如有正确知见,正好提升念佛工夫。不
3、意却因缺乏正确知见,或将佳境误作魔境,或住足不前,真是冤枉!相信还有许多念佛人亦如是。思之令人惋惜不已!嗣读印光法师文钞卷四附录-念佛三昧摸象记,亦发现启请者“念佛一法,已修持二十余年,生信发愿修行,非不真切,而业障深重,终未能到一心不乱境界,窥吾根性只合代业往生”读之令人扼腕!为什么要让彼等念佛人有此缺憾呢!是故不揣鄙陋,冒昧为文,简介念佛三昧修行次第及方法,期能助益吾等念佛人,念佛悟吾生、念佛生净土;冀能抛砖引玉,同登圣境!阿弥陀佛!许大至谨识印光大师念佛三昧摸象记解行法要岁在丙午,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于关旁,予遂效匡衡凿壁故事,开一小窦,不
4、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醍醐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持名念佛时,若能不急不徐,将六根之作用统摄在意根,以欢喜心,亲切心,忆佛念佛,自然入境。在此境界中,可以深深体会,一切世间事物,乃人为之施设造作,了无实义,为何颠颠倒倒的闯入这个娑婆世界!古德曾言,百年枯木,断垣残壁,都会开花。您相信吗?念佛到此地步时,心花朵朵开,当下直觉佛在眼前,佛在心中,何等欢喜,何等自在。一日,有客诣关而问曰: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予生信发愿修行,非不真切,而业障深重,终未能到一心不乱境界。窥吾根性只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冀,其能得之法与
5、所得之相,师其为我言之。生信发愿修行,持名二十余年而不退,极为难能可贵,只可惜未遇过来人开示教导,提升念佛层次;闻之不禁扼腕,思之令人心酸。若能持名意想念佛,(持名念佛时,同时反观自心,摄住意根)从有相念佛(心中尚有佛号)到无相念佛(念佛与定相应时,佛号不起,但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当下虽无语言文字,但彼佛充满心中,一念相续,清晰了然),乃至反念念自性,自然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明心见性),进入实相念佛三昧境界。念佛三昧,广有多种,所之不尽。简而言之,层次有三:(1) 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佛号时时在心,没有昏沉妄想,不念而自念,因尚有佛号名相故,为有相念佛三昧。(2) 念佛人从持名念佛,忆想不断,
6、渐次进入无相念佛境界,心中已无佛号、佛形,而念佛之一念,相续不断,此名无相念佛,方是净念相继,此即无相念佛三昧。以上两种属事一心念佛境界,惟层次有别。(3) 若到无相念佛时,返念念自性,忽然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明心见性),时时亲见诸佛法身,此后不论持名念佛或无相念佛,均名实相念佛、亦是念佛三昧。此实相念佛三昧,即是印光大师本文所述之念佛三昧,层次最高,属理一心念佛境界。佛是觉者,万德庄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作无穷无尽之布施,众生若有需求,即设因缘,方便度化。近代及当代之大德,彼等念佛由有相入无相,从权巧入实相者,颇不乏其人。而本省念佛人,持名一、二十年信心不退者甚多,故提升时下念佛层次之因缘
7、日渐成熟,有益更上一层楼之念佛及念佛尚不得力之念佛人,敬请珍惜,善自修习。予曰:三昧境相,唯证方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证,焉能宣说?三昧者正定也、正受也。此境界唯亲证者能知,不能宣说。大师在文后表示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为免众生毁谤造业,故大师谦称未证。既称念佛三昧,可知入此三昧之念佛人,于念佛之时必有正受,与“定”相应。念佛之时虽不住定相,但总在定中。比如莲宗初祖-慧远大师“从(忆佛)定中起,见阿弥陀佛,遍满虚空。)”坊间印行印光大师文钞所集之大师开示,往往系大师对当时一般念佛人之个别问题给予回答,多劝人执持名号,从称佛名号下手,此为事持。实因初学念佛,若不
8、由此,不易入门,至其所论深妙境界,如实相念佛三昧等,篇幅极少。若谓:“印光大师毕生只提倡持名念佛”,是弃大师开示之精华而不顾,智者务请斟酌。牢固请不已,予曰: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明莲池大师所著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云“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念反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大师引申上文并加演义,兹次第分述于后,请念佛人多予体会、修习。于持名念佛时,摄住意根,功夫日深,蓦然息却佛号。佛号虽息,而心中忆佛之净念依旧清晰分明,此时但只观照这忆佛之一念,专注与此一境界,心不外缘,念念观照这忆佛之一念所生之处,即是照顾心源。
9、念之起处即念之源头,念之源头即本真心,此心体性与诸佛同体性,不增不减,无有差别。反念自念,反观自观。此二句是念佛人从有相念佛,入无相念佛之关键,然而一般念佛人并不了解,甚是可惜。莲池大师于弥陀经疏钞云:“今念佛人,初以耳识闻彼佛名(第一阶段:称佛名号)次以意识专注忆念(第二阶段:忆佛念佛。念佛之重要转折处),以专念故,总摄六根,眼鼻舌身,如是六识,悉皆不行,念之不已,念极而忘,所谓恒审思者,其思寂焉,忘之不已,望极而化。所谓真妄合和者,其妄消焉,则七识八识亦悉不行,主既不存,从者焉附。“亦即印光大师复戚智周书中所谓:“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明心见性)之谓也。亦即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所谓之“忆
10、佛念佛”。“忆念”是从意根入手之念佛法门(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中载:“又真实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所谓忆念是心悬一处而不忘,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中表示,观经云:“但闻佛及二菩萨名,能灭无量生死之罪,何况忆念。忆念者:且指事一心也。”所以忆念念佛是契入“事一心”功夫,也是渐次契入“理一心”所须具备之行门功夫,但一般念佛人,却难以得闻契入之行门方法及次第,故于书末附上修学事例供行者研习,敬请念佛人珍惜。又以“一心不乱者:定善也。又以一心而分定散:事一心者,定善中之散善也。理一心者,定善中之定善也。”此亦是向内念“自性”之用功方法。或谓“自性”无形无相,无语言
11、文字,离意识分别,当如何念?事实上,只要经过一番方便善巧的训练及不断的练习,即可学会。亦即在一念将生之际,看住这“念”的前头,比如“阿弥陀佛”四字是一句话,将要从心中出来之刹那,已经在心中看住它,也就是看见话之前头,念之前头(详见萧平实老师所著无相念佛一书)。念之前头,话之前头,皆无表相、行相可得。即“介而初心”:不假外缘,自生一念也。大宝积经曰:“言无相者,所谓无身及身施设,无名无句,亦无示现。”就相上而言,持名念佛是有相,忆佛念佛是无相;持名念佛所得之三昧亦是有相,以有相故,若不突破,难入实相念佛境界,因为此法与“实相无相”易相应故。念佛人若欲达到实相念佛之境界,当增长念佛之动中定力,从有
12、相念佛转入无相念佛,再契入实相念佛。实相念佛三昧是有相无相不二,故契合中道。执着有相是凡夫,执着无相是小乘。实相念佛者,明心见性,空有不二是大乘。念佛人若欲修成无相念佛三昧,并不困难。难,是难在缺乏正确的知见,没有善知识或过来人指导,不知如何下手?若能正确的深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忆佛念佛,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意旨,运用方便善巧来学习,并不难入。所谓如子“忆母:当母亲不在时、远离时,子女心中想念深切,以此一念来“忆念”佛,来“惦念”佛。或者如母“忆”子,比如儿女远行,行期久远,母亲念子情深,即以此心,想念佛便是。此时并不需要语言文字来称吟母亲或
13、儿女之名号,而是直接想念他即可,每日并把忆佛念佛功德回向极乐,发愿往生。又如周宣德居士在“广公上人事迹”一书中,亦指出广钦老和尚是心想忆念阿弥陀佛。(请见广公上人事迹一书,承天禅寺编印)以欢喜心忆佛,或看住想佛的这一念,让这一念相续不断,即是净念相继;到这地步便知“净念相继”是一念相续,而不是一念不生;萧平实老师所著无相念佛书中对此法门有极为详细之解说,并介绍入门之方便善巧及步骤,读者可以迳自索阅,深入探讨,身体力行,欲成就无相念佛三昧,并非难事;忆佛念佛自得心开,证入实相念佛三昧,亦有可能,诚如佛说观无量寿经第十三观云:“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佛如来宿怨力故,有忆想
14、者必得成就。”末学持名念佛多年,其情形与”念佛三昧摸象记”之启请者一样,总觉不堪得力;幸于九年学会此法门,决心倾毕生之力,专修大势至菩萨圆通法门,末学于念佛得力之后,偶然得阅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三昧摸象记”,初读觉得十分亲切,再细读文钞中所述“若论其法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赫然发现,该内容即是大使在文钞中所谓:“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之方法,亦即是末学与同修们走过的路“忆佛念佛,自得心开”之方法;也可以说是进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入念佛三昧之方法。名相虽异,却可以互相贯通,难怪大师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等并入净土经典,合称“净土五经”。唉!大师文钞之精华在此
15、,念佛人提升念佛层次之行门关键在此,以前怎么都没发现!欣喜之余,当下发愿,将本记摘录并说明行门契入法要,让有缘人,追随祖师大德之脚步前进时,信解行证,做个“家里人”亲知“家里事”,一览“本来风光”,念佛悟无生,念佛归净土,乃不揣鄙陋,作此解性法要。敬请有缘,珍重索阅无相念佛一书,殷勤练习,获益不可思议。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全念,关外无念。忆佛念佛(无相念佛)是念法身佛,念佛法身。诸佛法身无形无相,离语言文字,非见闻觉知。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非是虚空,亦非虚空中之能量却随缘赴感弥不周,恒时遍缘一切境、一切法界。无处不至,无时不有。若具此知见,并以巧慧加行,不断练习,则
16、忆佛时不起妄念,忆佛之念相续不断,心中亦无名号、声音、形象,此即无相念佛三昧,此时既是观也是念,观与念,合而为一。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此际之观与念,犹如水与乳互相融合,不分彼此也就是说在无相念佛三昧之中,心里无佛号及形象,犹在忆念佛,虽然已到止观双运、定慧等持之境界;但是对于生命之根源尚无法体察亲见,便须向“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演义中所谓之体究念佛。此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关键所在,而不是要我们去吟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即是“皈依无量觉、皈依无量光觉、皈依无量寿觉”。念佛人如已纯熟无相念佛工夫,当于行、
17、住、坐、卧四威仪中,继续用功,迨修学忆佛念佛约一、二月乃至一、二年以后,即可能出现忆佛之念犹如泉涌之现象。此时,行者已入忆佛念佛之行门,继续一门深入,亦可能有忆佛心谢(亦即忆佛念佛之念消失,念极而忘)之状况出现,行者初入此境界,此时请务惊慌。忆佛心谢(或念极而忘即是禅宗四祖-道信禅师开示之“常忆念佛,攀缘不起,泯然无相,平等不二”之境界。此后仍不断忆佛,待忆佛心谢之境界常常出现后,即可于日常生活中,以见闻觉知,从六根门头去体究、去觉察甚么是“南无阿弥陀佛”之真正意旨。此时之功夫已经可不必依赖语言文字,而以直觉去思惟“如何是皈依无量光觉、皈依无量寿觉、皈依无量觉呢?亦可用同一方法在动、静之中体究
18、“念佛者是谁?”至诚恳切的体究下去,若未一念相应,究得真正意旨,誓不罢休。由于行者具有忆佛之念如泉涌出或“忆佛心谢”(念极而忘)之定慧工夫,拒末学之教、学经验,只要是知所“转折”并恳切体究的念佛者,一旦因缘成熟,即可自得心开,亲见本来,或遇善知识引导,亦有可能心开。莲池大师于竹窗随笔一书“参究念佛”一则中指示:“盖念佛人见性,正上品上生事”能明心见性,再求生极乐净土,即可上品上生,据佛说观无量旨经表示:“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何等殊胜
19、、自在?深盼行者起坚固清净信心,一心决定依照大师所示力行,当可契入。越究越深,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界。初时体究,但觉索然无味,随后复觉烦闷,不知何时可以究得真正之意旨?往往就此作罢,又复退回无相念佛三昧之中。若有志有愿之人,不达目的,绝不终止,越体究越深入,疑情越强越亲切。犹如口含滚烫美味,吞不下又舍不得,终日里,疑团挂心。到了功夫纯熟之时,突然之间,因缘成熟,不论是撞着磕着,热着冷着,看着痒着,就只是“一念相应”然后整个念头和着疑团一起脱落,此时无念(常寂)无不念(常照),只有一个“觉”字可以形容,却又连这个“觉”字都没有。即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中所谓“寂
20、照不二,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故唯一心。”此即理一心。恍然大悟道: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原来如此,便知诸佛法身与众生无二无别,契入中道实相而不离空有两边。亦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现前当来,必定成佛”。这个见佛是见法身佛,一切诸佛之法身,一切众生之法身,而非应、化身佛。这个过程即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到此地步便进入实相念佛层次了,这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念佛三昧又:印光大师此文中虽然谦称“我既未证,为能宣说”,然此段叙述将体究念佛之实际过程和盘托出,尤其“豁然和念脱落”之现象,是一切体究念佛而得心开者,或参禅者见性时之重要过程(明心而未见性者则无);而此过程之时间极为短暂,证悟者往往略而未谈
21、,今大师文钞中既能宣说此过程之微细处,足见是亲身经验之过来人。大师将此文取名念佛三昧“摸象记”,应系法师慈悲,期能以平实的方式出现于有缘人面前,并避免引起其他人之烦恼或批评。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字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得法,感应道交,正好着力。印光大师随即引述百丈大师门下神赞禅师的偈来说明实相念佛之境界:“灵光照耀,唯我独尊,天上天下,无一物可以比拟,超越眼耳鼻舌身意,超越色声香味触法,不受彼等障碍。佛性本体显露无遗,它是永恒的真实的,常住于一切世间,永无生死,虽然真实的存在,却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说明叙述。这个佛性本心,清净无染,犹如
22、虚空(但非虚空,亦非虚空中之能量;若作此说,即堕佛所呵斥之胜论外道见中)不可涂染,本来就那样圆满现成的存在着。只要远离妄想、妄念,不被六根六尘所蒙骗,便可亲见佛性,当下便同诸佛如如,觉明在前,觉性宛然。”这就是念佛三昧,实相念佛。到此地步的念佛人,不论是有相念佛也好,无相念佛也好,都叫做实相念佛。从此,时时刻刻随时随地不离念佛,这样念佛,才能称为“念佛得法”,与佛道响应交感,修行到此,最是得力。赵州禅师曰:“悟前被菩提使,悟后使得菩提”,此时正好修行。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地,鸦呜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
23、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此种实相念佛三昧之境相,犹如万里晴空,清澈澄湛,没有片云阻隔一般。心眼洞开,明见本来面目,而实在却无有形相可见;这种见无所见,才是真实的见(此须明心而且见性者,始能真实了知,若仅明心而不见性,则仅能知其部分。未亲见者,不许揣摩,精进修持,他日亦可亲见)若有所见即不是亲见,不是真见,而是被六尘境界所转。到此情景时,山光翠色都是究竟绝待,无法可说之第一圣谛;乌鸦哀鸣,喜鹊舌噪,无非是最高无上之真实大乘。活泼生动地自然可以应对一切法而又不执着任何一法;心光明亮鉴照一切境界而不被任何一个境界所转,心中也不牵挂一切事物。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但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
24、常围绕。依旧工作照样上班;住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若说其作用,犹如旭日东升,圆满光明,遍照一切,无处不至,无时不在,随缘应物,平等如一。即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中所谓:知恬其照,无有不彻也。语其体:犹浩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比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清藕益大师所著阿弥陀佛经要解曰:“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印光大师本段文意与其雷同,故分述于后若论其本体,犹如光明清净之满月,于黎明之前,即将落西之时,寂静而不生纷扰。于明照之中具足寂灭,
25、于寂静之中不失明照。心体具足照与寂灭之特性而又无法示现与尚未见行之人,不能用任何语言、声音、形象、符号来形容,却又圆满通融于一切。比如白雪遍覆千山,唯有一种银白之色,清净光洁。亦如大海汇集百川,终究蔚蓝二色,丝毫没有其他杂味。没有牵挂,没有阻隔,自己本来就在,从来如如不动。这种理一心的念佛境界,才是“老实念佛”,若究其实,此等境界,唯证乃知。悟者纵能鼓其如簧之舌,口出莲花,多方比喻,闻者如耳,已非实境。虽作百千文字说明,对行者了无助益。此小册重点在介绍念佛人如何认识次第念佛三昧及其修行方法,一切有待行者实修亲证,做一个真正的过来人,若是教理说得天花乱坠,行门上没有功夫,不得念佛三昧,不能心开,
26、不入实相念佛,老是在初入手处打转,裹足不前,纵使倾其一生,成就恐乃有限。行者当知,念佛功夫愈深入老练,心中鱼愈觉自在,往生品位愈高。犹如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往生正因所述: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何等自在!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婆娑,常预海会;临终则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若论实相念佛三昧之利益,则现在尚未往生,身在娑婆世界,就已常常参与极乐净土之莲池海会了。因为已入实相故,能发起至诚心,(至者,真也;诚者,实也,即真实心;真实心契入实相念佛三昧,亲见本来真心始得。)深心而回向发愿,在极乐净土之七宝
27、莲池内,您的莲花已经光明烂灿,照耀十方。临明终时则往生净土,上品上生,旋即见佛闻法,悟无生法忍,位在八地,迅回娑婆,度化一切有情,亦能同时应化十方世界,荷担如来家业。若未心开,不得实相念佛三昧,而具无相念佛三昧者,若能诚恳在佛前发四弘誓愿,具三福净业,并深入理解第一义谛,心不惊畏,发愿往生极乐,亦可得上品上生。若不能深解第一义谛而能殷切地在佛前发四弘誓愿,具有三福净业,凭藉无相念佛之功夫,发愿往生极乐,亦可得上品下生。因上品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证得法身,分证佛地故名“顿证佛乘”。若具无相念佛三昧之功夫且信愿具足,欲求自了者,随其持戒持斋(八关戒斋)等功德,亦可得中品上、中、下生,故只要信
28、、愿、行具足,断无不生之理(详细请见观无量寿佛经)。愿我世界一切念佛同修,具发大愿,信解证入念佛三昧。印光大师所说实相念佛三昧之修持证入,唯有过来人方能切知。故说:“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如果随便跟门外汉说,一定会遭到毁谤。因此以“语于门外汉,遭谤无疑”二句总结。印光大师住世之时,极少阐扬念佛三昧,及于本记中谦称“我既未证”其故在此。末学心中并无“毁谤”二字,为增加念佛人之信心,故再指陈一项事实,敬请参考。目前末学认识之念佛人中,已学会无相念佛者,共有数十位,其中四位已藉着无相念佛三昧(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契入大师所说之实相念佛三昧,觉明在前,觉性宛然
29、;念念忆弥陀,信愿生彼国。法本十方,故予披露,欢迎有志莲友,由此入门,做真正家里人。阿弥陀佛金色慈臂,昼夜长垂,祈请我佛加被念佛人早得念佛三昧,临终之前,预知时至,安详舍报,上品往生。阿弥陀佛! 菩萨戒弟子:许大至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三日附录:无相念佛学习实例忆佛念佛不论是忆念佛之名号、佛之功德、佛之法身或佛之慈悲、智慧等,皆可契入,而忆佛念佛(无相念佛)的方法,人人均可学会,在日常生活里,俯首可拾,只因缺乏知见,未深入体会或被旧有之观念、知见所囿限,以至信心不足,不敢勇于承受,事实上契入之方法很简单,先可从“忆念佛”、“想念佛”等不同方式契入,兹举十则学习实例恭请参学,只要”锲而不舍“自然可以
30、学会,敬请安心学习。法味无穷,更待您的实修亲证。(1) 刘师妹:初学忆佛念佛,一时无法契入,似懂非懂,后来在桌上写“阿弥陀佛”四字弘名,以手遮住文字,心想手下是什么?心理清楚,而不用语言文字去念它,读它,就是心里清楚的保持着,在语言文字未出来前,用心“看”着它,而看住的时间愈长,渐能一念相续,后来张师兄等也以此方法学入。(2) 许师兄:初学忆佛念佛不知如何下手,后来找到一张喜欢的“阿弥陀佛”法相,面对佛相,细心去体会、感觉;感觉佛和颜悦色,慈悲微笑,睁三分眼,反念自性,如如不动;随即学佛之慈悲微笑,睁三分眼,反观自心,不起分别妄念(即看住意根),发现佛在心中;后又想“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不
31、必另外有形象存在,就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嘛!于是终日以欢喜心忆佛念佛(无相念佛),佛欢喜,大家欢欢喜喜。后来有李师兄、罗师兄等也以此方法 学入,李师兄发现在市场买菜时忆佛之念也在;罗老师也发现,不论行、住、坐、卧或上课时,忆佛之念仍在。(3) 周师妹:刚学时以欢喜心忆佛、想佛,尚觉不够实在,难道这样就是忆佛念佛了吗?某日,其小女儿在家玩耍脚部受伤,师姐上班时一直担心女儿不知怎么样?突然“我想女儿这心是如此的迫切,可是,奇怪!又没念女儿的名字,也没有女儿的形象,喔!原来忆佛念佛(无相念佛)就是如此直接、分明、确实”从此信心大增,终日欢喜忆念佛,确如经上所言:如母忆子;“惦念”着子女一般。(4
32、) 杨医师:初学忆佛念佛,不知如何契入。突觉:既然“无相念佛”,佛法身一定无形无像,于是想无形无像的阿弥陀佛在虚空中,心想着它,而不用语言文字去念它。耶!佛在嘛!的确终日在,不仅在虚空中,也在自心中。(5) 杨太太:初学忆佛念佛,不知要领何在?只知不用语言、文字去想它!但如何想?忽忆及以前约会时,回家后还意犹未尽的想着他吗?当时,的确也没有念他的名字,也不一定想到他的样子,就是“心”去自然的想着他!以此种心来忆佛念佛不就是了吗?就是感觉它在着!(6) 邱师妹:初学无相念佛,不知如何念?后来儿子出国深造,师姐泪洒机场,后数日,终日思念儿子,突然一念相应“我想儿子想到痛苦流涕,不思茶饭,奇怪,我怎
33、么也没念饿的名字,也几乎很少想到儿子的形象?唉呀!以此心情来念佛就是无相念佛嘛!”终于契入,雀跃不已!以无相念佛替代思念儿子之情,并将功德回向国外的儿子,忆佛念佛感觉真好,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7) 潘小妹:参加中坜永平寺无相念佛共修,不只何谓忆佛念佛?请教某师兄,师兄书:“请你现在想妈妈,妈妈在心中吗?”师兄说:“形像如照片,它是你妈妈吗?”小妹妹答:“当然不是,那只是影像,我妈妈会吃饭、会做事,形像不会呀!”师兄说:“既然形像不是妈妈,不要管它,只要想妈妈即可”小妹又答:“妈妈的形像不见了,可是我还在想妈妈呀!”师兄说:“对啦!把想妈妈的心换成想阿弥陀佛“就是啦!”小妹好高兴的坐下,真是如子“忆”母。其实,想佛时,如有形像出现,不去管它,反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要专心忆佛想佛就是!形像日久自然消失了,不必担心。(8) 李师兄:初闻无相念佛,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念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一次性技术咨询服务采购合同12篇
- 2025年度速录服务与智能语音助手融合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书范本6篇
- 2025年度高空作业安全生产责任与保障协议3篇
- 2025年猪圈建造与新能源利用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四年专业债务清收公司委托合同3篇
- 2025版螺旋钢管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升级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园区场地租赁及物流服务合同2篇
- 2024租养鸡场的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事业单位项目合作合同示范文本2篇
- 衡水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 护理安全用氧培训课件
-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 注册电气工程师公共基础高数辅导课件
- 土方劳务分包合同中铁十一局
- 乳腺导管原位癌
- 冷库管道应急预案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
- 公共部分装修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 《学习教育重要论述》考试复习题库(共250余题)
- 装饰装修施工及担保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