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模板实用_第1页
工程测量模板实用_第2页
工程测量模板实用_第3页
工程测量模板实用_第4页
工程测量模板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生实习报告书教学单位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建筑工程 班 级 建工09-1班 学生姓名 颜丙男 学 号 0909010124 指导教师 鲍勇 张冬梅 测量实习2010/2011学年 第 2学期实习时间: 2011年6月 7日 2010年 6月21日目 录1 实习目的、要求及准备31.1 实验要求31.2 实验仪器和工具41.3 实习小组分配安排42 实习内容42.1 图根控制测量42.1.1 实验仪器和设备42.1.2 经纬仪导线测量42.1.3 水准测量62.2 点的平高放样72.2.1 实验仪器和设备72.2.2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72.2.3 点的高程放样72.3 建筑物定位82.3.

2、1 实验仪器和设备82.3.2 建筑物定位8附表一:导线测量原始数据8水平角观测8附表二:导线测量数据处理10附表三:导线测量成果表15附表四:水准测量原始数据16附表五:水准测量数据处理18附表六:成果表192.2 点的平高放样202.2.1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202.2.2 点的高程放样212.3 建筑物定位222.3.1 建筑物定位223实习心得和体会23引言:通过这次测绘实习培养我们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测量中一般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进行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掌握建筑物定位的方法;通过控制测量实习,能够达到比较熟练的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学会进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1

3、 实习目的、要求及准备1.1 实验要求1 加深对测量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和解决各类工程中测量实践的能力。2 要求学生能进行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及相应的内业计算,掌握点的平面和高程放样工作。3 要求学生能进行并掌握建筑物定位。4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比较熟练地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并能够独立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的要求。1.2 实验仪器和工具1、DJ6经纬仪1台套(含脚架1个)2、DS3水准仪1台套(含脚架1个,双面水准尺2根)3、钢尺1把,4、测钎2根5、导线记录手簿1本和水准测量记录手簿1本6、尺垫2个7、斧子1把

4、8、钢钉10根9、铅笔(4H)1支10、小刀1把1.3 实习小组分配安排组长:颜丙男组员:王婷婷、王玉海、王晓研、吴畏、席若天2 实习内容2.1 图根控制测量2.1.1 实验仪器和设备1、DJ6经纬仪1台套(含脚架1个)2、DS3水准仪1台套(含脚架1个,双面水准尺2根)3、测钎2根4、导线记录手簿1本和水准测量记录手簿1本5、尺垫2个6、斧子1把7、钢钉10颗8、铅笔(4H)1支9、小刀1把2.1.2 经纬仪导线测量1、实验步骤:(1) 踏勘选点,布设导线点选点要求:相邻两点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边,并顾及到各点便于进行碎部观测。点应选择土质坚实,视野开阔,在测图期间便于保存的地方。测点间距

5、不宜大于50M,边长应大体相等,尽量避开道路及行人车辆繁忙的地方。以能最多的观测周围的碎部点(特征点),点选取好后以木桩固定(尽量与地表平齐)并在其上钉上小钉作为标志并编号。(2) 用钢尺测量每两控制点间距离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边长丈量相对误差不得超过,丈量时应加上各项改正数。(3) 经纬仪测角采用测回法(一测回)测量水平角,测量中误差不得超过,上下半测回水平角误差不得大于,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闭合差不得大于。2、内业数据处理1) 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3) 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

6、方位角。4) 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计算角度闭合差: ¦b=Sb测-Sb理 = Sb测-(n-2)´180L计算限差: 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5)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若K<1/2000(图根级),则将fx、fy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 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3、导线测量原始数据见附表一:导线测量原始数据4、数据处理见附表二:导线

7、测量数据处理5、成果表见附表三:导线测量成果表2.1.3 水准测量1、实验步骤(1) 把导线点兼做为高程控制点,用等外水准测量的方法确定各点高程。(2) 架设水准仪,测各点高程限差要求:附合水准路线和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不得超过(L为路线长度,以千米为单位,结果以毫米为单位)测量时应用双面尺法测量,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黑-黑-红-红),黑面读数差不得超过(K+黑-红),黑红面较差不得超过6mm,合格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差,合格后求出各点高程。2、内业数据处理点号、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填入表格;求高差闭合差和允许闭合差; 调整闭合差,即求出改正数Vi 改正后高差计算 各点高程计算 3、水

8、准测量原始数据见附表四:水准测量原始数据4、数据处理见附表五:水准测量数据处理5、成果表见附表六:水准测量成果表2.2 点的平高放样2.2.1 实验仪器和设备1、DJ6经纬仪1台套(含脚架1个)2、DS3水准仪1台套(含脚架1个,双面水准尺2根)3、钢尺1把,4、测钎2根5、导线记录手簿1本和水准测量记录手簿1本6、尺垫2个7、斧子1把8、钢钉10根9、铅笔(4H)1支10、小刀1把2.2.2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1、实验原理点的放样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本实验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已知条件为两个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带放样点的坐标,由坐标反算可得到象限角和两点间距离,再由坐

9、标方位角和象限角之间的关系推算出坐标方位角。由两控制点的坐标方位角定下基准方向,确定待放样点的直线位置,再在该直线上用钢尺量取所算的距离,从而确定待放样点实际位置。2、实验步骤:由已知两个已知控制点,计算坐标方位角在一已知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对中、整平后,瞄准另一已知控制点,调节度盘,使读数窗的水平角读书正好为两已知控制的坐标方位角,完成后将度盘制动,则此时的度盘零度即为坐标系的正北方向。由坐标反算,推算待放样点与架设仪器点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在水平方向上调节,使水平角读数为待放样点与架设仪器点的坐标方位角,然后在该方向上寻找一点,定下待放样点的方向在该方向上截取坐标反算时得到的水平距离,即

10、可定下待放样点的实际位置。2.2.3 点的高程放样1、实验原理点的高程放样方法有:单面尺法高程放样;仪器高法高程放样;双面尺法高程放样。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仪器高法高程放样,在已知控制点和测设点之间架一台水准仪,在已知点处立一个水准尺,进行读数,再由已知点高程算出仪器高,再由测设点的高程算出水准尺在测设点处的理论读数,在将该水准尺放在测设点处,竖直移动直至实际读数为该理论读数为止,这样就确定了测设点在实际中的位置。2、实验步骤:1)根据控制点与带放样点的高程,计算出两点的高差。2)在两点间安置水准仪,并在两点各立1根水准尺。3) 读控制点的尺数,由高差计算出待放样点应有的读数。4) 在放样点的竖直

11、面中上下移动尺,至水准仪的读数为应有的读数,用木桩标定尺底点,该点即为待放样的点。2.3 建筑物定位2.3.1 实验仪器和设备1、DJ6经纬仪1台套(含脚架1个)2、皮尺1把,3、记录本1本4、测钎2根5、斧子1把6、铅笔(4H)1支7、小刀1把2.3.2 建筑物定位5 标定建筑基线6 建筑物定位7 龙门桩、龙门板测定8 检查标定角度垂直程度;检查标定轴线长度9 按要求调整10 投测轴线、槽宽测设附表一:导线测量原始数据水平角观测测回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度值较差修正值°'"°'""°'"C

12、左A00 00 1293 13 481893 13 57B93 14 00右A180 00 1893 14 06B273 14 24C1左A04 52 30184 02 0012184 02 06B188 54 30右A184 52 24184 02 12B08 54 36C2左A00 00 2492 28 301892 28 39B92 28 54右A180 00 1292 28 48B272 29 00C3左A178 03 00182 07 24-18182 07 15B00 10 24右A358 03 06182 07 06B180 10 12C4左A00 04 0091 13 54-6

13、91 13 51B91 17 54右A180 04 0091 13 48B271 14 48C5左A00 03 00265 57 0000265 57 00B266 00 00右A180 03 06265 57 00B86 00 06C6左A266 44 5493 18 12-3093 17 57B00 03 06右A86 44 5493 17 42B180 02 36C7左A00 01 30174 41 0006174 04 03B174 42 30右A180 00 54174 41 06B354 42 00C8左A290 02 0090 29 540690 29 57B20 31 54右A

14、110 01 3690 30 00 B200 31 36C9左A03 43 24178 20 4236178 20 00B182 24 06右A183 43 54178 21 18B02 24 12C10左A03 00 06174 47 0612174 47 12B177 47 12 右A183 00 00174 47 18B357 47 18 点位平面距离数据边名读数平均值一次读数二次读数C-C1 41.736 C1-C2C2-C3C3-C4C4-C5C5-C6C6-C7C7-C8C8-C9C9-C10C10-C附表二:导线测量数据处理1、 画导线路线图,填上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2、3、 角度

15、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计算角度闭合差=-=-(11-2)= 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检核<计算角度改正数= 计算改正后的新角1、 由新角推算个边坐标方位角由公式:推算各边方位角2、 计算各边坐标增量3、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 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坐标增量改正数7) 计算横坐标改正数由公式 8) 计算纵坐标改正数由公式 改正后坐标增量4、 计算各坐标值附表三:导线测量成果表点号观测角°改正数改正角°坐标方位角°距离D(m)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点号X(m)Y(m)X(m)Y(m)X(m)Y(m)1

16、1100 00 00293 13 57-1193 13 462 13 13 46 3184 02 06-11184 01 55317 15 41492 28 39-1092 28 294289 44 105182 07 15-11182 07 045291 51 14691 13 51-1091 13 416234 04 557265 57 00-11265 56 497289 01 44893 17 57-1093 17 478202 19 319174 04 03-11174 03 52 9196 23 231090 29 57-1090 29 4710106 53 1011178 20

17、00-11178 19 4911105 12 591174 47 12-11174 47 011100 00 00总和1620 01 57-1171620 00 001620 00 0000辅助计算附表四:水准测量原始数据测站编号后尺下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K+黑减红高差中数上丝后距前距黑面红面视距差dd14231194后13126097+212150991前10955780+2208203后-前+0217+03170+021714981038后14256215+31370908前09705655+2128130后-前+0455+0560+1+045812351471后11425930-1105

18、01285前13756065-3185186后-前-0233-0135+2-023414601271后14006185-213321139前12005886+1128132后-前+0200+0299-3+020013901450后13326118+112721330前14026087+2118120后-前-0070+0031-1-007013351693后15976380+111451507前12425930-1190186后-前+0355+04502+035213501340后12656052012001195前13206005+2150145后-前-0055+0047-2-00541310

19、1380后12456030+211801248前13105996+1130132后-前-0065+0034+1-006613451515后12856075-312301396前14556143-1115119后-前-0170-0068-2-016913651490后13106095-112501374前14356120+2115116后-前-0125-0025-3-01251113271390后12956080+212521309前14706155+2075081后-前-0175-00750-0175附表五:水准测量数据处理1、 高差闭合差2、 高差闭合差允许值 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所以实验

20、数据合格。3、 计算高差改正数4、 计算修正后的高差5、 计算改正后高差附表六:成果表点号测站中距离实测高差(m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m)高程(m)点号1217+2219122458+246033-234+2-23244360+236255-70+1-6966-162+2-16077-54+1-5388-66+2-6499-169+2-1671010-125+2-1231111-175+2-17311-20+200辅助计算2.2 点的平高放样2.2.1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 一、实验仪器和设备1、尺垫2个2、斧子1把 3、钢尺1把4、测钎2根5、小刀1把 6、钢钉10根7、铅笔(4H)1

21、支8、DJ6经纬仪1台套(含脚架1个)9、导线记录手簿1本和水准测量记录手簿1本10、DS3水准仪1台套(含脚架1个,双面水准尺2根)二、实验原理 首先,点的放样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本实验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已知条件为两个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带放样点的坐标,由坐标反算可得到象限角和两点间距离,再由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之间的关系推算出坐标方位角。由两控制点的坐标方位角定下基准方向,确定待放样点的直线位置,再在该直线上用钢尺量取所算的距离,从而确定待放样点实际位置。三、实验步骤:设定O(100.000,100.000) 1点(94.000,116.000) 2点(93.

22、000,118.000)=90°5、 在一已知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对中、整平后,瞄准另一已知控制点,调节度盘,使读数窗的水平角读书正好为已知的坐标方位角=90°,完成后将度盘制动,则此时的度盘零度即为坐标系的正北方向。6、 由坐标反算,推算待放样点与架设仪器点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确定B点:Y=16m X=-6m1=arctanY/X 1=-69°2638=1-=-259°2638 确定2点:Y=118m X=-7m2=arctanY/X 2=-86°3618=2-=-176°3618(3)在水平方向上调节,使水平角读数为待放样点与

23、架设仪器点的坐标方位角,然后在该方向上寻找一点,定下待放样点的方向。(4)在该方向上截取坐标反算时得到的水平距离,即可定下待放样点1的实际位置。同理确定2点的实际位置。(5)用钢尺测定被放样的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检核。 实测|12|=2.240m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合格。2.2.2 点的高程放样一、实验原理 点的高程放样方法有:单面尺法高程放样;仪器高法高程放样;双面尺法高程放样。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仪器高法高程放样,在已知控制点和测设点之间架一台水准仪,在已知点处立一个水准尺,进行读数,再由已知点高程算出仪器高,再由测设点的高程算出水准尺在测设点处的理论读数,在将该水准尺放在测设点处,竖直移动直至实际读数为该理论读数为止,这样就确定了测设点在实际中的位置。二、实验步骤:(1)设定 已知点HA=170.500m 待定点H1=171.000m , H2=170.700m ,H水准仪安置于水准点R与某建筑物A等距离的中点处,R上立水准尺,读得前视读数a=m,根据R点的高程HA=170.000m,求得水准仪的视线高程(仪器高程)H视H视= HA+a=+=把水准尺靠在建筑物墙上,水准尺应有的后视读数b应按下式计算: b应=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