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典型计算题一36 (元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规格销售价格(元)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甲20-3020乙30-4050丙40-5030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商品规格销售价格(元)组中值(X)比重( %) f/ fx f/ f甲20-302520乙30-403550丙40-504530合计-100点评 :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 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 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 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第三, 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 因此
2、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2、某企业 1992 年产值计划是 1991 年的 105%,1992 年实际产值是 1991 的的 116%,问 1992 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实际相对数计划相对数116%105%110 %。即 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 10%。点评: 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 “含基数”百分数, 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 算。3、某企业 1992 年单位成本计划是 1991 年的 95%,实际单位成本是 1991 年的 90%,问 1992 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实际相对数计划相对数9
3、0%95%94.74%。即 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超额完成计划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4、某企业 1992年产值计划比 91年增长 5%,实际增长 16%,问 1992 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11 156% 110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 “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5、某企业 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 1991年降低 5%,实际降低 10%,问 1992年单位成本降 低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11 150% 94. 74%点评:这是“不含基数
4、”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 “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6、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上期增长 5%,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多少 解:103%=105%÷( 1+x)x=% 即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 %.点评:计划完成程度 =103%,实际完成相对数 =105%,设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x,则计划任务相对数 =1+x,根据基本关系推算出 x.7、某煤矿某月计划任务为 5400 吨,各旬计划任务是均衡安排的 ,根据资料分析本月生产情况计划数 (吨 )实际数 (吨 )计划完成程度 %上旬 18001225中旬 18001720下旬 1800
5、2665合计 51005610104解:从资料看,尽管超额完成了全期计划 (=104%),但在节奏性方面把握不好。上旬仅完成计划 %,下旬完成计划 %,存在明显着前松后紧现象 ,在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中应当注意 这一问题 .点评: 对于短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时, 除了同期的计划数与实际数对比, 以点评月度计划执 行的结果外, 还可用计划期中某一阶段实际累计数与全期计划数对比, 用以点评计划执行的节奏性和均衡性,为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作准备。8、某地区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资料如下198619871988198919901990 年1季2季3季固定资产投资68839510529302830该地区 “七
6、五”时期计划固定资产投资 410 亿元。试计算全期计划完成程度和计划提前完成时 间。解:计划任务 410 亿元是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用累计法计算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全期实际完成累计 全期计划任务累计从计划规定的第一年起累计到第五年的第二季度已达到 410 亿元,提前两个季度完成计划。9、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以 54 万吨,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计划完成程度实际最末水平计划最末水平第年第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上半年下半年季季季四季季季季四季产量404320241111121313141415(单位:万吨) 试计算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和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解: 计划规定了最后一年应达到的
7、水平,用水平法检查。从第四年的第四季度起累计至第五年的第三季度,在连续 12 个月内刚好完成产量 54 万吨, 故提前一个季度完成计划任务10、某班 40 名学生统计成绩分组资料如下,试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成绩组中值 x学生数60 分以下5056080702580 以上9010合计40解:平均成绩全班总成绩 全班总人数,即x f = . ( 分 )点评: 先计算出组距式分组数列的组中值。 本题掌握各组平均成绩和对应的学生数资料 (频 数),掌握被平均标志值 x 及频数、频率、用加权平均数计算。11、第一组工人的工龄是 6 年,第二组工人的工龄是 8 年,第三组工人的工龄是 10 年,第 一组工
8、人占三组工人总数的 30%,第二组占三组工人总数和的 50%,试计算三组工人的平均 工龄。解:x x=6× 30%+8× 50%+10×20%=(年 )点评:现掌握各组工龄及各组工人所占比重(频率)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12、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成绩分组资料如下,试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成绩组中值 x各组总成绩60 分以下50250608070175080 以上90900合计2900解:全班平均成绩 x . ( 分)mx点评:掌握被平均标志值( x )及各组标志总量( m ),用加权调和平均法计算。13、某工业公司 12 个企业计划完
9、成程度分组资料如下按产值计划完成分组 %组中值 %企业数实际产值 (万元 )90-1009521200100-110105712800110-12011532000试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解: x . % mx % % %点评:这是一个相对数计算平均数的问题.首先涉及到权数的选择问题。我们假设以企业数为权数 ,则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xf以上算法显然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因为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即影响计划完成程度的直接因素应是企业的实际完成数和企业的计划任务数, 以实际完成数或计划任 务数作权数是比较合适的;其次涉及到平均方法的选择问题,本例掌握实际完成数,即
10、掌握所要平均的变量的分子资料 ,故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 .在选择权数时必须考虑两点 :一是它是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 ;二是它与标志值相乘具有意义 能构成标志总量 .14、1990 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 / 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效量(万斤)甲2乙1丙1合计-4试问该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并点评原因解:甲市场平均价格(元 / 斤)乙市场平均价格(元 / 斤)xf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于高乙市场 . 点评:在对比分析平均水平的高低变化时,必须考虑权数比重变化的影响 .权数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规律是 :当标志值大对应的权数比重也大时 ,总体平均数
11、偏高 ;当标 志值小对应的权数比重大时 ,总体平均数偏低 . 甲市场价格较高的乙品种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50%,价格最高的丙品种和价格最低的甲品种各占成交总量的 25%;乙市场价格最低的甲品种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50%,价格较高的乙品种和价格最高的丙品种成交量各占总成量的25%,因此 ,甲市场总平均价格偏高 ,乙市场平均价格偏低 .15、根据资料可以看出 ,各类职员中女性录取率均高于男性组,而女性总平均录取率 %)却低于男性 %),为什么男性女性报考人类比重%录取人类录取 率%报考人类比重 %录取人类录取 率%技工35058702050102040教师200335025150304530医生509
12、3630060248合计60010012350010089解:男性的总平均录取率之所以高于女性,是因为录取率高的技工和教师类报考人数占总报考人数的 91%( ),而录取率低的医生类报考人数仅占9%,从而使总体平均数偏高 ;女性录取率高的技工和教师类报考人数占总人数的40%,录取率低的医生类报考人数占总人数60%,从而使总体平均数低低 .点评:在对比分析平均水平的高低变化时,必须考虑权数比重变化的影响 .权数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规律是 :当标志值大对应的权数比重也大时,总体平均数偏高 ;当标志值小对应的权数比重大时 ,总体平均数偏低 .16、有两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平均日产量 (件 )标准差 (
13、件 )甲企业173乙企业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工人平均日产量更具代表性 解:甲v 甲 . % x甲v乙乙x乙可见 ,乙企业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点评 :这显然是两组水平不同的现象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的大小点评平均水平的代表性 必须计算标准差系数 .17、有两个班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的平均分数分,标准差分,乙班的考试成 绩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分) 以下 学生人数(人)要求:)计算乙班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合计)比较哪个班的平均分数更有代表性。解:()乙班平均成绩xf 192577 (分)f2511.66 (分)11.57515.33%11.667715.14%甲组的标准差系数大于乙组的标准差系数
14、,所以乙组平均成绩的代表性比甲组大。18、进行简单随机重复抽样,假定抽样单位增加3 倍,则抽样平均误差将发生如何变化如果要求抽样误差范围减少 20%,其样本单位数应如何调整解:( 1)在样本单位数是 n 时,平均抽样误差 ux或 u p nppn;样本单位数是 4n(注意 :增加 3 倍即 n+3n=4n) 时 , x1=x1=n抽样单位数增加 3 倍,抽样平均误差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倍(2)平均误差是480% x 516 225 n平均误差降低20%抽样单位数增加为原来 的 25 n倍16.( 5 分)80%时 (注意:降低 20%即 100%x-20%x =80%x) n=或nn116 225
15、 x25 21625n1619、解: x从一批产品中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包检查,结果如下:每包重量(克)包数的概率()估计该批产102.8(克) (3 分)要求:以xf 5140 f 50= 3.32 n 50(x x)2 f520.5500.46 (4 分 ) x3.32 (克) (2分)x2×(2 分)该批产品平均每包重量的区间范围是: x - x X x x (2 分 ) X X (2 分 )20、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灯泡 寿命为 4500 小时,标准差 假定概率保证程度提高到 解:已知 N=50005000 只,随机抽取 100 只作耐用时间试验。测试结果,平均300 小
16、时,试在 90%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式灯泡平均寿命区间 95%,允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n=100 x =4500=300 F( t) =90% t=抽样平均误差n13001100允许误差 x tx = × =491005000平均使用寿命的区间下限=xx =4500-49=4451 (小时)上限=xx 4500+49=4549 (小时)当 F(t)=95%(t=)、 x =49/2=时22Nt 2 22 2 2 N X t225000 1.962 30025000 24.52 1.962 300 2=516(只)21、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的资料,合
17、格品率曾有过99%、97%、和 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 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 95%,问需要抽查多少个零件解:根据提供的三种合格率,总体方差取大值计算,故用P=95%,F(t) = t=2t2 p(1 p)2p21.962 0.95(1 0.95)0.0121825(件)约需抽查 1825 个零件。22、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 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资料如下:688988848687757372687582995881547976957671609165767276858992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要求:(1)
18、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 6070分,7080 分,80 90 分,90100 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 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解:( 1)根据抽样结果和要求整理成如下分布数列:40 名职工考试成绩分布 考试成绩(分) 职工人数(人);( 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 以 %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比重( %)60 以下 36070157080158090123090100410合计40100(1)根据次数分配数列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x x f =55×%+65×15%+75
19、5;%+85×30%+×10%=77(分)(x x)2 f44404010.54(分)10.54 1.67 n 40x t x 2 1.67 3.34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下限=xx 77 3.34 73.66( 分)上限=xx 77 3.34 80.(3 分)即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在分之间。3) nt22x2(3.12304.)524 159(人)2件。当概率是 解:23、在件成品中,按重复抽样方式抽取件产品进行检查,其中有废品 时,试估计这批产品的废品量范围。 82000.04p(1 p) 0.04 0.96 0.0139200ppt p 2 0.01390.
20、04 0.02780.0278即24、4000 1.22% 4000 6.78%该批产品的废品量范围为即件某地区年个人消费支出和收入资料如下:年份个人收入(万元)消费支出(亿元)要求:()计算个人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配合消费支出()对个人收入()的直线回归方程。n xy x y解:() 2 2 2 2n x2 ( x)2 n y2 ( y)2)配合回归方程 n xy x y 5 27112 385 345 b 2 = 2 1.1688n x2 ( x)25 30113 (385) 2345 385a y bx= 345 1.1688 385 20.997655回归方程为: . .企业
21、编号产品销售额(万元)销售利润(万元)要求:()拟合销售利润()对产品销售额()的回归直线,并点评回25、从某行业随机抽取家企业进行调查,所得有关数据如下:实际意义。()当销售额为万元时,销售利润为多少解:()配合回归方程 n xy bnx2 (x 2y = 6 3451 240 720 0.3950 x)26 11248 (240) 2bx=706 回归方程为: 回归系数,表示产品销售额每增加万元,销售利润平均增加万元。()当销售额为万元时,即,代入回归方程: . .× .(万元)ay0.3950 240 4.13436. .典型计算题二26、已知某市基期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
22、万元,报告期比基期增加 4290 万元,零售物价指数上涨 %。试推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由于零售物价变动和零售量变动的影 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解:根据已知条件,可得知:基期零售额 报告期零售额q 0 p 0 8600 万元q1 p1 8600 4290 12890 万元零售物价指数q1p11 1 100% 11. 5% 111. 5% q1p0零售额指数q1p112890149. 9%q0 p08600根据指数体系有零售量指数零售额指数零售物价指数149 . 9%111 . 5%134. 4%根据零售物价指数q1p1q1p0111 . 5%, 有q1 p0q1p1111 . 5%1156
23、1 万元或根据q1p0q0p0134 . 4 %q1 p0q0p0 134. 4% 8600 134. 4%11561 万元零售物价和零售量变动对零售额变动的相对影响为q1p1q1p0q1 p1q0p0q0p0q1 p0149.9% 111.5% 134. 4%零售物价和零售量变动对零售额变动的影响绝 对值为q1 p1q0p0q1 p0q0p0q1p1q1p01289086001289011561115618600429029611329计算结果点评, 该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是由销售量增加 %,物价上涨 %两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而零售额增长 4290万元,是销售量增长增加
24、2961万元 ,物价上涨增 加 1329 万元的结果 .点评 :做本题应从零售额、零售价、销售量三个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根据给定的 条件,利用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指数间的推算, 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因素分 析。2)价格指数及价格27、根据下列资料计算: ( 1)产量指数及产量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 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产品名称产量单位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计量单位甲件2000240045乙台100120500450解:设产量为 q,价格为 p; 0 和 1 分别表示基期和报告期。产量指数 kqqpqp由于产量增而总增加的 产值qq q q(元)即: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 20
25、%,使总产值增加 11600 元。价格指数 kqpqp由于价格下降而减少的 产值q p q p( 元)即:报告期价格比基期下降 %,使总产值减少 3600(元 )。28、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处产品, 1984 年产品产量分别比 1983 年增长 2%、 5%、 8%。1983年甲、乙、丙产品产值分别为 5000 元, 1200元, 24000 元,问 1984 年三种产品 产量比 1983 年增加多少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产值是多少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 k q解:5000 12000 240004362041000106.39%kq0 p 0q0 p 0102 % 5000 105 % 120
26、00 108% 24000即1984 年总产量比 1983年增长 6.39% 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 产值kq0 p0q0 p 043620 41000 2620 (元 )(注 : 常的错误是 kq2% 5000 5% 12000 8% 240005000 12000 2400029、某商店销售的三种商品 1984 年价格分别是 1983 年的 106%、94%、 110%。三种商 品 1984 年销售额分别是 80000 元, 25000 元, 14000 元。问三种商品物价总指数是多少价 格变化对销售额影响如何解: 价格总指数:qpkqp由于价格变动增加的销 售额q p k q p 元30、
27、某商店某商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资料如下表基期报告期销售量(件)15001800销售价格(元 / 件)230210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销售量及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解:qp销售额指数 =.%qp销售额增加 q1 p1 q0 p0 378000 345000 33000元销售量指数q1 1800 120%q0 1500由于销售量增加而增加 的销售额q1 q0 p0 1800 1500 230 69000(元 )销售价格指数 p1 210 91.3%p 0 230由于价格下降而减少的销售额:(p1-p0)q1=(210-230)× 1800=-36000(元)以上各因素间的关系 :
28、q1 p1 q1 p1q0 p0 q0 p0109.57% 120% 91.3%q1p0 q0p0 q1 q0 p0 p1 p0 q133000=69000-36000这点评销售额之所以增长 %,是由于销售量增长 20%和销售价格降低 %两因素的共同影 响; 销售额的绝对量增加 33000 元 ,是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 69000 元和销售价格降低 使销售额减少 36000 元两因素的共同影响 .点评:这是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的二因素分析,在相对量分析时可以不加入同度量 因素,但在绝对量分析时一定要加入同度量因素。31、某厂 1990 年的产量比 1989 年增长 %,总成本增加 %,问
29、该厂 1990 年产品单位成本的 变动情况如何 :解:单位成本指数 =总成本指数÷产量指数=(1+ ÷ (1+%)=% 即 1990 年产品单位成本比 1989 年下降 % 点评:本题要求利用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互相推算,要正确理解指数的涵义。 常见的错误是 %÷ %=%.32、价格降低后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试计算物价指数 .解:物价指数 =购物额指数÷购物量指数 =100%÷ (1+15%)=% 即 :物价指数为 %.点评: 本题要求利用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互相推算, 要正确理解指数的涵义。 常见的 错误是 100%
30、7; 15%=%.33、某工厂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单位基期报告期单位成本产量单位成本产量甲产品(件)5052045600乙产品(公斤)120200110500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成本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解:总成本指数 =qpqp总成本增加 q p q p产量指数 =qpqp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总成本:单位成本指数qpqp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q pq pq pq pq pq p164%=180%×91%q p q p q p q pqpqp32000=40000-8000这点评总成本之所以增长 64%,是由于产量增加 80%和单位成本降低 9%两因
31、素共同影 响的结果;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 40000 元,单位成本降低使总成本节约 8000 元,两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成本绝对额增加 32000 元。34、某工厂生产三种不同产品, 1985 年产品总成本为万元 ,比 1984 年多万元 ,三种产品 单位成本平均比 1984 年降低 3%,试确定 :(1)生产总成本指数 ,(2) 产品物量指数 (3) 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成本绝对数.解:(1)总成本指数 =qpqp产品成本指数 =qpqp%。(2)产品物量 (产量 )指数=生产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即:qpqpqp.%qpqpqp则: q p % . 万元由于成本降低而节
32、约的生产成本绝对数额q p q p . . . 万元35、(不在复习范围之内) 某公司所属甲、乙两企业生产某产品,其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产 品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基期报告期单位成本产量单位成本产量甲5052045600乙5520052500(1)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甲、乙两企业单位成本和产量结构的变动对总平均成本 的影响;(2)由于各企业单位成本变动和产量结构变动而引起的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解:1)设单位成本 x,产量 f ,则平均成本 x可变以构成指数总平均成本增减绝对数额:xfxf其中:各企业成本水平变动的影响:xf固定结构指数 =xf. . . % 各企业成本水平变动影响的绝对额
33、xf x f各企业产量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构影响指数. . . %由于产量结构变化引起平均成本变化的绝对额:xfxf即: %=%× %=+ 总平均成本之所以降低 %,是由于各厂成本降低 %和各厂产量构成发生变化使平均成本上升 两因素的共同影响 ;总平均成本绝对数之所以降低元 ,是由于各厂成本降低使总平均成本降低 元和各厂产量构成发生变化使总平均成本增加元两因素的共同影响 . (2)总平均成本变动影响的总成本 :xfxf各企业单位成本变动影响的总成本xfxf各企业产量结构变动影响的总成本xfxf即:-3531=-4499+968各企业单位成本下降节约总成本4499 元 ,产量结构变化增加总
34、成本 968 元,使得总成本净节约 3531 元。36、(不在复习范围之内) 某企业基期和报告期的资料如下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 分析企业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受各个工人组劳动生产率变动和工人组人数结构变动的影 响.工人分组产量 (万吨)工人人数 (人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技术工人6501500普通工人9501000解:xf 设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为 x,各组工人数为 f,则产量为 ,平均劳动生产率 x可变构成指数 = x fxf% =%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增减的绝对量xfxf. (吨/人 )其中 : (1)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固定结构指数 = x fxf. . %(注: 先用 x ff
35、 计算出基期劳动生产率 x0,再套用公式 )劳动生产率增减的绝对额额x f x f= . . 吨/ 人(2)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化影响xf结构影响指数 =f人数构成变化对平均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绝对额吨/人即: %=%×%=+31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是由于各组劳动生产率增长 %和各组人数结构变动使劳动生产率 增长 %两因素的共同影响 ;总平均劳动生产率人均增长吨 ,是由于各组劳动生产率增长使总平 均劳动生产率增长吨和人数构成变化使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31 吨两因素的共同影响产量 或产值xf 并不是平均劳动生产率点评:劳动生产率 =产工量人或人产数值 ,故产量是劳动生产率和工人人数的
36、乘积(xf)最常见的错误是设产量为 x,工人人数为 f, 这样得出的 xp1q11k p1q118 22 1618 22 161.10 1.05 1.03105.96%52.8537、某企业三种产品的资料如下:产 品 名 称总生产成本(万元)基期与报告 期相比单位成 本提高 %基期报告期甲乙丙0试计算()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增加绝对值)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的总成本。解:()总成本指数q1 p1 56= 109.8%q0 p0 51增加绝对额q1p1- q0 p0 (万元)单位成本总指数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的总成本1p1q1 p1q1 . .(万元)k38、某化肥厂
37、1990 年化肥产量为 2 万吨,若“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 8%,以后每年平均 增长 15%,问 2000 年化肥产量将达到多少万吨如果规定2000 年产量比 1990 年翻两番,问解:第一问:已知 a0=2 万吨每年需要增长多少才能达到预定产量八五”期间( 19911995) x1=108%后五年 x 2=115% n = n 1+ n2 = 10 年2 1. 0851. 1555则 2000 年产量 an=a0 x 1 x 2=万吨第二问 :因为 2000 年产量比 1990 年翻两番 ,即 2000 年产量是 1990 年的 4 倍,所以 ,2000 年产 量 an=2 4=8 万吨
38、n=10 年则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 :x 1ana0即: 每年需要增长 15%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39、1985 年上半年某商店各月初商品库存资料如下: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4234 35323633 38试确定上半年商品平均库存额。 (单位:千元) 解:这是间断登记资料且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登记资料的时点在各月初, 视为 6 月底库存。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将七月初的库存anan千元= 3040、某工厂某年人数资料如下:时间上年末2 月末职工人数 253 250 试计算该年月平均人数。5 月初 9 月末 12 月末260 258 256解:这是间断登记资料且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
39、。其序时平均数的计算要以间隔为权数加权平均,将上半年末资料视为本年 1 月初。a1 a2a2 a3an 1 an平均人数 a253 250 250 260 260 258 258 2562 2 5 32 2 2 2257(人)12注意:在既有期初又有期末登记资料的时点数列中, 间隔的计算一定要仔细, 以免发生错误。41、某企业 1991 年四月份几次工人变动登记如下:4月1日 4月11 日 4月16日 5月1日1210 1240 1300 1270 试计算企业平均工人数。解:这是资料变化时登记的时点数列, 计算序时平均数时以变量值的持续时间为权数加权平 均。afa注意:5 月 1 日 1270
40、 人的资料不能计算在四月份之内, 这个数字仅证明从 4 月 16 日起 1300人一直持续到 4 月 30 日。42、某百货公司月商品销售额及月初库存资料如下:4月5月6月7月销售额150200240276库存额 45 55 45 75 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 解: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流转转次数:1an21a1 a2 a32n1150200 240 3 3.6945 55 45 75 322第二季度商品周转次数:an n或× 3=)销售额 点评:商品流转次数 =销库存售额额 即cab 。这是对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该相对指标的分子数列是时期数列
41、, 分母数列是时点数列,应 “分子、分母分别求序时平均 数,再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对比” 。43、某地区财政局某年各季度税收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如下表,计算该年税收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税收计划430448480500计划完成程度 (%)120125150150税收实际a解:税收计划完成程度 =即 c,这是对相对数时间数列求序时平均数,该相税收计划bbcb%对数的分子、分母都是时期数列。税收计划平均完成程度 c ab%试计算该厂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劳动生44、某工厂第一季度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 产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总产值(万元)250272271323月初工人数 (人)1
42、850205019502150解:劳动生产率 = 工总人产值数 即c a工人数 b这是对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方法和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相 同。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c ab万元 / 人元 / 人45、某企业上半年各月平均人数资料如下表: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平均人数240 242 238 250 252 246计算上半年总平均人数。 解:这是对动态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由于动态平均数时间数列的指标值具有可 加性,因而其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同a上半年总平均人数 an240 242 238 250 252 246=2
43、45 人646、某企业产品产量 1984 年是 1983 年的 105%,1985 年是 1984 年的 103%,1986 年是 1985 年的 106%,问 1986 年产量是 1983 年的多少 解:这是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计算相应期定基发展速度的例子, 利用两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推算。105%×103%×106%=%1986 年产量是 1983 年的 %47、某企业某产品成本 1990 年比 1989 年降低 2%,1991 年比 1990 年降低 3%,1992 年比 1991 年降低 %,问产品单位成本 1992 年比 1989 年降低多少解: 1990年是 19
44、89年的98%(100%-2%),1991是1990年97%(100%-3%),1992年是 1991年 的%(100%).1992 年单位成本是 1989 年: 98%× 97%× %=%,比 1989 年降低%点评: 首先将增长速度还原成发展速度 ,利用积商关系计算 ,然后再还原成增长速度 .最常见的 错误是 : 2%× 3%× %=%48、某工业企业总产值 1993年比 1990 年增长 25%,1994年比 1990 年增长 39%,问总产值 1994 年比 1993 年增长多少解:1994 年比 1993 年增长: x=(1+39%)÷
45、;(1+25%)-1=%点评: 首先将增长速度还原成发展速度 ,利用积商关系计算 ,然后再还原成增长速度 .常见的错 误是 39%÷ 25%=156%.49、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某商场第一季度售货员的月人均销售额。月份一二三四商品销售额(万元)月初售货员人数(人)解: c a b90 124 1433119 (万元)12b1 b2 b3 b2n112bn1158 60 64 66224162(人)c a 119 1.92 (万元人) b 6250、某地区年底人口数为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的增长率增长; 又假定该地区年粮食产量为亿斤, 要求到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 斤,试计算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
46、少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 解:该地区人口数na0 (x) 2000 (1.009) 2091.6 (万人)(分)年应该达到的粮食产量×(亿斤)167.33 151206.9%典型计算题三1某班 40 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65 87868387 887471726273 82975581 457976957977 601006475 717487889562 52 85 81 7776 72 64 70 85按学校规定: 60分以下为不及格 ,60 70分为及格 ,7080 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
47、)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计算本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并分析本班学生考核情况。参考答案:(1)成绩人数频率 (%)60 分以下360-7061570-801580-90123090-100410合计40100(2)分组标志为 "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 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 ,组限表示方法是 重叠组限;(3)平均成绩:平均成绩 = 全班总成绩 ,即全班总人数xf3080 77f40 77 (分)答题点评:先计算出组距式分组数列的组中值。本题掌握各组平均成绩和对应的学生数资料(频数) ,掌握 被平均标志值 x 及频数
48、、频率、用加权平均数计算。(4)本班学生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 中间大的 " 正态分布 "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 分,说明大多数 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课程学习的要求。2( 1)某企业 2002年产值计划是 2001年的 105%, 2002年实际产值是 2001的116%,问 2002年产值计 划完成程度是多少(2)某企业 2009 年产值计划比 2008 年增长 5%,实际增长 16%,问 2009 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1)计划完成程度实际相对数 116% 110% 。即 2002 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 10%。 计划相对数 105% 110%答题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2)计划完成程度1 16% 110%1 5% 110% 答题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 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3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规格销售价格(元)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穿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安全护理
- 2025年广东省海丰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经济法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云和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差班家长会教学课件
- 工笔基础知识课件
- 工程项目管理王老师课件
- 工程质量审计课件
- 2025年厂房装修工期进度与质量监管合同
- 2025版汽车租赁与汽车后市场服务合同
- 2025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
- 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专题课件
-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纲要
- T/CAS 612-2022碳中和管理体系要求
- 香囊课件小学生
- 2024婚姻家事法律服务业白皮书
- 二氧化硅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技术研究
- 学校内部控制培训
- 2025年外贸业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等静压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出版:全球市场多参数水质探测传感器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