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异步电动机串电阻课程设计d讲解_第1页
绕线异步电动机串电阻课程设计d讲解_第2页
绕线异步电动机串电阻课程设计d讲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电机与拖动设计题目: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电阻启动设计专业班级:11 级自动化学生姓名:袁广学 号 :1134307138目录一、交流电动机的综述二、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三、设计内容四、结论五、心得体会六、参考文献一、交流电动机的综述交流电动机,是将交流电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机器。目前较常用的交流电动机有两种:1、三相异步电动机。 2、单相交流电动机。第一种多用在工业上,而第二种多用在民用电器上。交流电动 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里转动。 交流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你所说的模型中,定子就是电磁 铁,转子就是线圈。 而定子和转子是采用同一电源的,

2、 所以,定子和转子中电流的方向变化总是同步的, 即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变了,同时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也变,根据左手定则, 线圈所受磁力方向不变, 线 圈能继续转下去。 关于二个铜环的作用:二个铜环配上相应的二个电刷,电流就能源源不断的被送 入线圈。这个设计的好处是:避免了二根电源线的緾绕问题, 因为线圈是不停的转的, 用二条导线向线 圈供电的话,二根电源线便会緾绕 关于线圈中的电流由于是交流电,是有电流等于零的时刻,不过 这个时刻同有电流的时间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 更何况线圈有质量, 具有惯性, 由于惯性线圈就不会停 下来。 交流电动机是根据交流电的特性, 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旋转磁场, 然后使转子线圈

3、做切割磁感线的 运动, 使转子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和定子的磁场方向相反,才使转子有了,旋转力矩。1.1 旋转磁场定子三相对称绕组中通以频率为 f 1 的三相对称电流便会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的转速 由下式确定60 f1n 0= 1p式中, P 为电机的极对数。 n 0又称为同步转速旋转磁场的转向由三相电流通入三相绕组的相序决定。改变电流相序,旋转磁场的转向随之改变。1.2 异步电动机结构Y 形的电阻, 或直接通过短路端环短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由静止的和转动的两部分构成, 其静止部 分称为定子。 定子是用硅钢片叠成的圆筒形铁心, 其内圆周有槽用来安放三相对称绕组: 三相对称绕组

4、 每相在空间互差 120°,可联接成 Y 形或 形。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动的部分称为转子,是用硅钢片叠成 的圆柱形铁心, 与定子铁心共同形成磁路。 转子外圆周有槽用以安放转子绕组。 转子绕组有鼠笼式和线 绕式两种。鼠笼式:将铜条扦入槽内,两端用铜环短接,或直接用熔铝浇铸成短路绕组。线绕式:安放 三相对称绕组,其一端接在一起形成 Y 形,另一端引出连接三个已被接成路。1.3 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转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产生感应电势, 并在短路的转子绕组中形成转子电流 , 转子电流与旋转磁场 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 形成转动力矩, 使转子随旋转磁场以转速 n 转动并带动机械负载。 转子和旋转磁 场之

5、间转速差的存在是异步电动机转动的必要条件,转速差以转差率 s 衡量S=n0 -n ×100%n01.4 定子定子铁芯:导磁和嵌放定子三相绕组: 0.5mm硅钢片冲制涂漆叠压而成; 内圆均匀开槽;槽形有半 闭口;半开口和开口槽三种:适用于不同的电机定子绕组:电路;绝缘导线绕制线圈;由若干线圈按一定规律连接成三相对称绕组交流电机的定 子绕组称为电枢绕组机座:支撑和固定作用;铸铁或钢板焊接1.5 转子转子铁芯:导磁和嵌放转子绕组; 0.5mm硅钢片;外圆开槽转子绕组:分为笼型和绕线型两种笼型绕组:电路;铸铝或铜条优缺点绕线型绕组:对称三相绕组:星接;集电环优缺点气隙:气隙大小的影响:中小型

6、电机的气隙为0.2mm 2mm二 . 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是指电动机从静止状态开始转动起来,直至最后达到稳定运行。对于任何一台电动机,在起 动时,都有下列两个基本的要求。2.1 起动转矩要足够大堵转状态时电动机刚接通电源,转子尚未转动时的工作状态,工作点在特性曲线上的 S 点。这时 的转差 s=1, 转速 n=0, 对应的电磁转矩 Tst 称为起动转矩。堵转状态说明了电动机的直接起动能力。因为只有在TstTL 一般要求 Tst(1.11.2)TL ,电动机才能起动起来。 Tst 大,电动机才能重载起动; T st小,电动机只能轻载,甚至空载起动。所以只有 T st T L时,电动机才能改

7、变原来的静止状态, 拖动生产机械运转。 一般要求 Tst ( 1.1 1.2 )T L 。Tst 越大于 TL ,起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2.2 起动电流不要超过允许范围转子电路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来说, 由于起动瞬间 s=1,旋转磁场于转子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很大,的感应电动势及电流都很大, 所以起动电流远大于额定电流。 在电源容量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相比不是 足够大时, 会引起输电线路上电压的增加, 造成供电电压的明显下降, 不仅影响了同一供电系统中其他 负载的工作,而且会延长电动机本身的起动时间。 此外在起动过于频繁时, 还会引起电动机过热。 在这 两种情况下,就必须设法减小起动电流。三 .

8、 设计内容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串联合适的电阻不但可以减小起动电流,而且还可以增大起动转矩,因 而,要求起动转矩大或起动频繁的生产机械常采用绕线型异步电动机拖动。容量较小的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可采用转子电路串联起动变阻器的方法起动。起动变阻器通过 手柄接成星形。起动先把起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再合上电源开关S,电动机开始起动。随着转速的升高,逐渐减小起动变阻器的电阻,直到全部切除,使转子绕组短接。容量较大的绕线型异步电动机一般采用分级起动的方法以保证起动过程中都有较大的起动的转矩 和较小的起动电流。 现以两级起动为例介绍其起动步骤和起动过。 原理电路和机械特性如图 1 所示。 图 中机械特性只画

9、出了每条特性的 n1M段,并近似用直线代替。起动步骤如下:3.1 串联起动电阻 Rst1 和 Rst2 起动起动前开关 S1 和 S2 断开,使得转子每相串入电阻 R和 R,加上转子每相绕组自身的电阻 R2 , 转子电路每相总电阻为R22= R2 +R+R然后合上电源开关 S,这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为图中的特性, 由于转动转矩 T st远大于负载转矩 TL ,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开始起动,工作点沿特性a由b点向 c点移动。Pa)(a)电路图b)机械特性图1当工作点到达 c 点,即电磁转矩3.2 切除起动电阻 RT等于切换转矩 Ts2 时,合上开关 S1 切除起动电阻 Rst2转子每相电路的总电阻变

10、为:这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变为特性d。由于切除 Rst2 的瞬间,转速来不及改变,故工作点由特性a上的 c 点平移到特性 d 上 e 点,使这时的电磁转矩仍等于 T s1 ,电动机继续加速,工作点沿特性由 e 点向f 点移动3.3 切除起动电阻 Rst1当工作点到达 f 点,即电磁转矩 T 等于切换转矩 Ts2 时,合上开关 S1切除起动电阻 Rst1 。电动机转子电路短接,转子每相电路的总电阻变为:R20 =R2机械特性变为固有特性 g,工作点由 f 点评至 h 点,使得这时的电磁转矩 T 仍正好等于 TS1, 电动机继续加速,工作点沿特性 g 由 h向 i 移动,经过 i 点,最后稳定运行在

11、 P点. 整个起动过程结束。3.4 选择起动转矩 Tst 和切换转矩 Ts2般选择s1=(0.8-0.9)T s2=(1.1-1.2)T求出起动转矩比= T s1/ Ts2求出起动级数 m利用图所示起动过程中的机械特性,根据集合关系推导起动级数m 所计算公式如下:由特性 2 与水平虚线构成的直三角形求得。s1/ T s2 =(n 1-n h)/(n 1-n Mg)=Sh /S Mgs2/TM=(n1-ni)/n 1-n Mg)=S1/S Mg式中 nh和ni是工作在 h点和 i 点时的转速, nMg是TM与特性 g交点在的转速(即临界转速) 。Sh,Si和 SMg是与之对应的转差率。同理可以求

12、得T S1/T M =Sb /S Ma=Se/S Mk/ S h MgTs2/T=Sc/S Ma=Sf /S Mg=Si / S Mg由于 Se= S c ,对应两式相除,可得=Tsi/T s2=S= (R22/ X 2)/ (R 21/ X 2)/ R22 21由于Sh=Sf =TS1/T s2SMd /S Mg21/ X2 / R 20 / X 2可见所以21 / R22 =R21 =22 =20R21R2020=R21若是 m级起动,则2m =R20因此式中mR22m= R 2 +Rst1 +Rst2 + +Rstm/SMa MdR2m=m R2由前面的分析还可以得到Sh /S Mg =

13、Sb /S MaSc1=Sb若是 m级起动,则S g=R2 /R 2m此外,在固有特性 c 上工作时Ts1/T N =Sg /S NSg= ST1TN将这些关系带入 公式,可得m TN=m = snT1两边取对数,便得到了起动级数 m的计算公式lgM=TNsNT1lg若 m 不是整数可取相近整数 重新计算,校验 T2 , 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 m是取相似整数,则需要重新计算 ,并求出 Ts2 ,校验 Ts2是否在式所规定的范围之内。若不在规定范围内,需加大启动级数m,重新计算 和 Ts2, 直到 Ts2满足要求为止。求出转子每相绕组的电阻 R2U2N 和转子绕组的转子每相绕组的电阻可以通过实测

14、或者通过名牌上提供的转子绕组额定线电压额定线电流 I 2N 进行计算。由于转子绕组为星形连接,相电流等于线电流,因此,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由于 SN 很小,SN X2可以忽略不计,则sNU 2N因此求得 R2 的计算公式为R2=sNU 2N3I 2N计算各级总电阻由前面的分析知道R20 =R2R21 = R22R22 = R1= 2 R2R2m=mR2求出各级起动的电阻Rst1Rst2R22 -R21Rstm=R2m-R2(m 1)启动级数已知时启动电阻计算已知 TL=125N.m, Pn=30kw,n=1445r/min, U2n=202v,I2n=78.5A , a=2.1(1) 选择启动转

15、矩 T1TN=60PN =60 60 10 3=198.25N 2N2 1450T m=a mt T NT1 =(0.8-0.9) T=(0.8-0.9)*416.3=(333.06-374.7)N.m取 T1=360.(2) 求出起切转矩比:SN(n0-n)/n 0=(1500-1445)/1500=0.036TN=m N =1.97sNT1( 3)求出切换转矩 T2T2= T1/ =360/1.97=182.7T2 基本在规定范围之内 .由于 T2 >1.1T L, 所以所选 m和合适.(4) 求出转子每相绕组电阻 R2R2=sN U 2N3I 2N =0.053 (5) 计算各级总

16、电阻R21=R2=0.104 R22=R21=0.205 R23=R22=0.40 R24=R23=0.798(6) 求出各级起动电阻Rst1= R 21- R= (0.104-0.053 ) =0.051 R st 2 =R 22 -R21= ( 0.21-0.11 )=0.1 Rst3 = R 23 - R22=( 0.40-0.21 )=0.19 Rst4 =R24-R23=0.798-0.40=0.398 四 . 结论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接电阻, 一方面可以减小起动电流,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最初起动 转矩,当串入某一合适电阻时, 还能使电动机以它的最大转矩 T 起动。当然,所串

17、联的电阻超过一定数 值后,最初起动转矩反而会减小。 由于绕线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串联合适的电阻, 不但可以减少起动电流, 而且可以增大起动转矩,因而,要求起动的转矩大或起动频繁的生产机械常用绕线型异步电动机。通常,为了使整个起动尽量保持较大的起动转矩, 在转子回路接入可以逐级切除的三相启动变阻器,启动变阻器切换使起动转矩保持在所设定的起动转矩最大和最小值之间。起动转矩一般取 0.85T 左右。总之, 转子回路串三相对称可变电阻起动,这种方法既可限制起动电流,又可增大起动转矩, 串接 电阻值取得适当, 还可使起动转矩接近最大转矩起动, 适当增大串接电阻的功率, 使起动电阻兼作调速 电阻,一物两用,适

18、用于要求起动转矩大,并有调速要求的负载。缺点:多级调速控制电路较复杂,电 阻耗能大。心得及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 渐渐了我喜欢上了这个全新的专业, 让我 深刻的体会到学习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经过一周的奋战, 课程设计完成了, 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之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个学科所学知识 的总结, 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片面。 课程设计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 而且也是 对自己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程设计, 让我更加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经后的工作、 生活中应 该不段的学习,努力提高知识和综合能力。设计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 收获还是很多的。 在设计中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 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 让我充分体会到 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设计过程中, 我不仅学到了知识, 也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