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_第1页
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_第2页
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摘要】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急剧膨胀。本文引用国际上国际上公认的衡量 国债规模的四项指标,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些指标状况,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了理性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关于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一些基本结论。【关键词】国民经济国债规模 财政支出 国际比较abstract The issueing scale of national debt in our country has expanded rapidly since 1994.This paper recomme nd four in dexes which can judge

2、the scale of n ati onal debt and has bee n testfied in the world ,compari ng and analying the scale of n ati onal debt i n our country comb ininng the same index of developed country. Lastly,the author drow some conclusions on the scale of n atio nal debt in our country .d Key words The national eco

3、nomy The scale of national debt The finance expend Theintern ati on con trast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国债规模进一步膨胀,因此,不免使人们产生了一些担心:现有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度了?这 样的国债规模是否会造成沉重的偿债负担从而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是学术界和实际 决策部门普遍关注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要对此作出理性而准确的回答,不但要对中国现在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未来的走势作出准确的分析,还要通过对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下面,本文

4、就通过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来分析一下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及合理走势。一、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及其国际比较。国债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范畴,它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状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判断与确定一国的国债是否适度不能仅仅看国债本身的绝对值,它不能准确的反映一个国家的应债能力与财务负担状况,而必须用被国际上公认并经常使用的指标和经验数据来对各国的国债规模进行考察,并依此对中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1)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年度GDP;(2)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 GDP ; ( 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

5、出;(4)而后两偿债率=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 前两个指标是从国民经济大局角度考察国债规模,个指标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来考察国债规模的。对于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 具体比较分析如下:(一)对国债负担率的比较。从理论上讲,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压力和偿债能力、居民收入和储蓄水平以及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和国债的收益率高低都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 因素。但这些因素集中在一点,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换句话说,影响国债规模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国内生产总值。那么,考察国债的相对规模最有意义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国债负担率。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都有大幅度的扩大,如西方主要 发达国家的债务规模 (国

6、债负担率)都几乎翻了一倍,不过,在经济发达程度相近的国家中, 债务规模有很大差别。有的国家的债务规模只相当与GDP的22.5% (如1995年的瑞士),而有的国家超过了 120%(比利时)。而发展中国家的国债负担率则大都经历了一个先升后 降的过程,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对国债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并在与国外的这一指标进行比较时,不能仅看数量上的对比关系,还必须把握如下重要因素,否则有可能对我国的国债取向产生误导:其一,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国的国债负担率亦出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1980年仅为1 %, 1990年为4.8%, 1995年为5.6%,到1998

7、年已上升到8.2%,增长的势头非常的迅猛。其二,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债务 是建立在雄厚的财政基础之上的,整个国家对债务的应债能力比较强。而中国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经济发展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国家的财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1999年预算内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仅为12.6%,即使加上政府部门的各种预算外收入,也仅 为20%左右。因此,从整体上讲,我们对债务的承受能力比国外要相对弱一些,债务负担所以年能达到今天这样高低水平,是上百年累计下来的结果。而我国举债的历史不长,从1981年发行第一批国债至今,也不过 20年的历史,但我国的国债规模按目前这样的势头发 展下去(自1994年以来,我国

8、国债余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0%左右)就很可能会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甚至会赶上有着较长举债历史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四,各个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经济结构、法律制度和债务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进行债务规模的国际比较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经济结构、法律制度和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 方面的制约因素。一般的,证券市场越发达,对国债规模的承受能力也将越强。一美国为例,1995年的国债余额约为 3.6万亿美元,国债负担率达 51%,但由于美国政府债券市场是世 界上最发达的政府债券市场,美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一直较为通畅。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债券是证券市场中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商品,大多数证券中介机

9、构和美国居民都青睐政府债券, 而不是其它金融工具。因此,虽然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到1998年仅有8.2%,但考虑到我国的财力集中程度和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因素,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在近期内不易过高。(二)、对借债率的比较。国债借债率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当年GDP对当年国债增量的利用程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借债率一般在3%10%,而中国的借债率1994年是2.5%, 1998年是4.09%,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与借债率 较低的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相比,也要低2 3个百分点,这说明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我国的年度国债发行规模还是存在一定的空间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10、从 1994年起,中国的国债增长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大体在25% 30%,远远超过了GDP8 %左右的增长速度,所以,借债率这一指标肯定还将不断攀升。而大多数国家的这一指标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的状况,维持在8%左右,只有日本、英国和西班牙等少数财政陷(三)债务依存度的比较。国债依存度是任何一个国家考核国债规模是否适当的一个重 要指标。它是值财政支出依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国债依存度=国债年度发行额/财政支出。 就法律或制度的意义看, 至今为止我国国债只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是不能发行公债的。 这样,依靠国债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只能是中央政府,即国债依存度这一指标对中央财政才是有意

11、义的。所以。我们在作比较分析时, 实际上是拿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即年度国债发行额与中央财政支出之比)与西方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来作对比。我国的债务依存度是非常高的,1998年度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分别高达29.65%和71.12%,几乎高出日本、英国和美国的3 10倍。目前各发达国家的债务依存度一般在10% 20%之间,日本政府即使在最困难时期债务依存度也不过37%。显然,我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体格局的中央财政支出,其资金来源一半以上要依赖发行国债, 不仅与政府本身的性质不符,而且,长此以往,恐怕难以维继,其潜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各国的财政体制

12、和预算编制方法不同,在对国债依存度进行比较是,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一,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这个计算指标 中,中央财政支出”这一指标仅包括政府预算内支出,而在当前政府收支被严重扭曲的情况下,占相当大比重的政府收支游离在政府预算之外,保守的估计,预算外收支至少占全部收支的一半,而且中央预算在整个政府预算中的比重也偏低。因此,中央财政支出这一指标是被低估了,具体到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则被高估了。第二,我国的财政预算编制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比如债务利息的规模已越来越大,但尚未编列在预算支出中,使帐但不管这个指标被怎的就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严重偏高就得出要立即压缩国债规模的结论。

13、样高估,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则是不争的事实,应该引起警觉,绝不能掉以轻心。(四)偿债率的比较。国债偿债率是指一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债务收入的有偿性, 决定了国债规模必然要受到财政资金状况的制约。因此,要把国债规模控制在与财政收入适当的水平上。这一指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是 8- 10%,我国在1994年以前,由于国债的发行规模不大,国家财政收入用于债务支出的也就不多,偿债率较地,如1990年不过是6.5%。但从1994年起,国债的发行规模剧增,由此导致的债务支出总额迅速上升,国债偿债率从 1994年的9.6%迅速攀升到1998年的22.4%,大大超过了国际公 认的安全线。

14、二、基本结论。通过以上对四个指标的对比分析,关于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1、西方国家国债依存度较低,国债负担率较高,与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方国家年度国债规模发行绝对量较大,但与其年度巨额财政收入相比,相对量显得较小。以美国为例,1993年的财政收入高达 11535亿美元,而同期我国财政收入仅有4398亿元人民币。若按现有汇率计算, 相当于我国财政收入的 22倍。二是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历史比较长,因此,国债发行时间也早,尤其是以发行中长期 (10-20年)的国债为主体品种,因此,历史累计额较大,比较起来,其国债负担率自然比较 高。2

15、、从上面判断国债规模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很难简单讲,中国国债规模是大了还是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一个让人们较易接受的事实是,中国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重负的矛盾当中,即既有宽松的一面,也有严峻的一面。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充分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及对经济运行的反周期 调节作用,又要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避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因政府债务问题而陷入信用危机和财政危机。3、从动态趋势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经历了自1994年以来的以30%多的速度急剧扩张,正面临者巨大的压力和与日剧增的风险。今后的若干年内,只要国内国际政治、 经济形势不发生大的突变, 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 中的微调”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考虑到国债总量政策的惯性作用,未来几年要压缩国债发行规模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客观要求,但国债发行规模要想连续保持这几年的增长势头也是难以维继的。所以,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增长中的 微调”而且,这种 微调”只能建立在 振兴财政”和 优化国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即要在提高两个比重”的或国家可支配财力水平的基础上适度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