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特低渗油藏注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_第1页
低渗、特低渗油藏注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_第2页
低渗、特低渗油藏注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_第3页
低渗、特低渗油藏注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_第4页
低渗、特低渗油藏注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渗、特低渗油藏注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王世虎李爱山谢志勤钟安海马利成 (胜利油田采油研究院)l概述空气驱油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在国外已经进入矿场应用阶段。对轻质油藏来说, 一个成功的空气驱油项目,它主要依靠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成功地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再 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国外的现场试验表明:对于水驱后的油藏,注空气可以提高采收率6一lo。人们注空气采油的最初想法是:在轻质油藏中,通过低温氧化反应(L1:U)或高温氧化反应(肿),消耗注入空气中的氧气,从而达到类似氮气驱的效果。因此,对于氧化反应过程及产物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重油来说,当注入空气发生燃烧氧化反应时,其 主要反应产物是c

2、02和水蒸气等,它发生的是燃烧反应。对于轻质油藏注人空气时,根据条 件的不同主要发生低温氧化反应(0)或高温氧化反应(rID),反应的主要产物包括醛、酮、羧酸、醇和环氧化合物等,另外,还含有少量的c02和co。图l和图2是典型的轻油匀变 温度测试结果和典型的重油匀变温度测试结果。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轻质油和重油发生反应时的温度、产物和反应的方式有很大的不 同。国外通过在室内对轻质油藏的氧化反应研究,得出了适合空气驱油的低渗轻质油藏的筛 选标准,并且在现场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通过现场试验说明:对低渗油藏,只要合理优化注 采参数,实施低渗透空气驱油是安全有效的。我们通过对国外低渗油田空气驱油技术的调

3、 研,在室内也进行了该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搞好空气驱油物模 实验和现场试验奠定了基础。苎oE制g求瑚簟矿图l典型的轻油匀变温度氧化测试图2典型的重油匀变温度氧化测试1942空气驱油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21空气驱油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国外进行空气驱油技术研究,在进入现场试验之前,主要开展的室内研究工作有:高压、小型恒温反应试验;最小混相压力试验;高压氧化驱替试验。高压、小型静态恒温反应试验: 高压、小型恒温反应试验是在高压、小型恒温反应器中进行的。高压小型恒温反应器的主体是一密闭的小型反应器,长度是25crn,直径为254cl,该反应器的最大承压是34MPa。 该小型反应器

4、放在圆桶型的加热器中,进行实验时,在该小型反应器中加人试验区块的岩 心、原油,并充入空气,加热到适当温度进行反应。记录反应过程中压力随时问的变化情 况,试验结束后,对反应器中的气体作气相色谱分析。通过该试验可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消 耗速度和反应产物。表1和表2为试验结果。表l小型恒温反应器恒温氧化反应试验结果(试验温度120、原油密度O犯ga一)项目原油量55rDL 原油量60r止 原油量65mL 韧始压力Hh2519 152最后压力胁笠185 138恒温时间h135 4B 10B 反应产物组成晚、c02、co9_8、25、06 16、07、04 65、31、08 每kg原油氧气的平均消耗速度(

5、§,h) O 25016O15表2含有碎岩心的恒温氧化试验结果(试验温度1加、原油密度0鸵gc一:眦越0mLB吼13mL (-忸18mLC咖20【止n日20ll正 项目岩心A 岩心B岩心B岩心D 岩心B 岩心C初始压力胁205 215 216 202 245 20 4宴验温度1181Il111117117120最终压力胁176 19 6202 17 7235 163持续时间h 140 160 120 120 1201 反应后气体组成啦、c啦、0015、7、1810、3、0 410、3、042 2、72、l 8 128、24、0 4 16、92、16 每kg原油平均耗氧速度(g,lI)

6、0 55 O20 450 56 0凹O58从前面的试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岩心的类型、原油性质、温度等因素对最终产物中 气体的组成都有影响,其中,有无岩心和岩心的类型是影响氧化产物组成的决定因素。表l表明了在仅有原油存在的反应器中氧气的消耗情况。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152枷)a和19MPa的条件下,氧气的消耗速度是十分相近的,但是,在25加条件下,根据实验结果,氧气的消耗速度明显增加。 表2列出的是不同原油油样加上不同的碎岩心后的静态恒温氧化反应结果。在每一次实验压力下充人空气的体积是碎岩心孔隙体积的两倍。在57天的实验时间内基本上将氧气耗掉,在气体组分中,氧气的含量已降到比很低,实验数据显示

7、,不同的原油油样可以在一 定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并把氧气浓度降到安全线以下。实验数据还清楚的表明:当原油与碎岩心接触混合后耗氧速度大大增加。对于这种现象,国外理论界有两种解释:一是岩心对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二是岩心的加入大大增加了氧气与原油反应的表面积,从而使氧化反应速度大大加快。】95最小混相压力试验: 氮气与原油进行一次接触或多次接触均可形成混相。由于在注入的空气中氮气含量接近80,因此,注人空气混相特征和注入氮气混相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室内研究空气与原油的混相特征表明:空气与原油的混相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当 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产生二氧化碳后,可使空气与原油的混相压力降低,但只有当二

8、氧化 碳的含量超过30时空气与原油的混相压力才会产生明显的降低。因此,大多数注空气项目比较容易实施非混相低温氧化反应(L1D)或高温氧化反应(肿),在注入压力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低温氧化混相驱或高温氧化混相驱。高压氧化驱替试验: 国外在完成静态低温氧化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注空气低温氧化物模实验,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该试验可以看出,通过低温氧化反应,注入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大降低,浓度均低 于4,氧气浓度降到了安全线以下。表3高压低温驱替实验结果高压低温氧化试骑编号试验l试验2 原油+岩心 原油+石萸砂+5黏土 原油+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 =46=酌6x lO3矗=44 2空气注入压力胁

9、6 18注气速度(矗矗h)00760惦O58一O 28 注气时间h175 54 产出气中q、cq、c0含量2、8、123、7、10 最终采收率71 964 022空气驱油技术的现场应用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美国的阿莫科石油开采公司及其他石油公司从19卯年开始,在美 国南北Dal【“ta州的wills咖盆地也实施了一些商业性规模的注空气驱油项目。在这些项目 中,注空气驱油方法被用于低孔隙度(11一19)、低渗透率(小于20x 10-3衄F)的含有极 轻质原油(在油藏条件下黏度小于1-r·Pa·s)的白云岩油藏,该油藏由于注入能力特低,导致 注水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油藏的白云岩有些

10、裂缝存在,但延伸的裂缝和断层迄今尚未发现。 表4为几家美国公司的现场试验情况,表中列出了试验区块油藏的埋藏深度、油藏的基本参数和原油在油藏温度下的黏度。据文献报道,Anloco石油公司实施的两个试验项目,向两口注入井每天注入空气113×104矗,从九口采油井中采出原油,六个月以后,累计增油121×l帆,提高采收率10(原始石油地质储量)。衰4注空气采油技术国外应用概况产层厚 注压力一 孔隙 渗透率原油黏 空气原油油田,公司。国家岩性类型 深度m 温度度m胁度IO一口一 度nd小B 比(一一)WIST H部jmY 914 4S10 9427300 O9Am美国3657s【脚,

11、IhD美国6189094 。48ll190O 8 301l196续表产层厚 注入压力,孔隙渗透率原油牯 空气原油油田,公司国家 岩性类型 深度m温度度mm度103u舒 度rnPa·B 比(d矗)加删c0“fm山美国砒6289510430 33 17 5O52138mJnD2590 1023033 1918O5l_78l 6G呷mHnd美国M础CAPAL262199 3033 1110053鲫2K础E耳d美国3空气驱油技术在我国的研究现状31已取得的研究成果311试验区块的筛选和评价我们同纯梁采油厂地质所、工艺所有关技术人员结合,选择了适合低渗透油田空气驱的 试验区块。初步确定的试验区

12、块有两块:一块位于小营油田西部沙二段,现有一口注入井和 四口采油井。另一个试验区块位于小营油田梁8818井区沙二段,该区块有五口采油井 和一口注入井。纯梁采油厂地质所的科技人员正在对试验区块油藏特性进行研究并建立地质 模型,为下一步的空气驱油数值模拟工作做准备。312岩心常规分析试验 取小营油田砂二段营2123井岩心,进行了岩心常规分析。经lo块岩心的试验检测:该区块平均孔隙度为255;平均气测渗透率为883 x 103“m2。通过上述试验,为下一步 空气驱油物理模拟提供了试验基础。313调剖剂和调剖工艺研究主要是利用泡沫的分流原理,在注空气过程中,用泡沫暂堵渗透率较高的地层,将空气 导向低渗

13、地层。针对上述目标。我们开发研制了新型的起泡剂,室内已完成了起泡剂配方研 究,起泡剂的评价和泡沫半衰期的测量及泡沫与油层水的配伍性试验。另外,我们还针对起泡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稳泡剂的筛选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发泡剂和稳泡剂配方,为下一步试验,奠定了基础。314原油氧化物理模拟实验 (1)物模实验流程 我们采用火烧油层的小管进行低温氧化实验,其结构如图3所示。在实验时先在模型内充填石英砂,孔隙度按实际地层数据,然后抽真空饱和水,最后饱和实际地层的原油。实验 时空气从入口进人从出口产出,产出气体进入气体检测仪检测气体组分。点火加热器可将进口端的油砂加热的设定的燃烧温度或低 温氧化温度,随着空气

14、的注入,燃烧带 或低温氧化带逐渐向出口端扩展。保温 电热器根据模型内部热电偶和控温热电 偶的指示进行加热,使模型内外的温差 保持在设定值,模拟在实际地层中的散图3小管火烧模型流程示意图热状况。197(2)实验主导思想与设计 依据国外资料,稀油氧化发热量最高时的温度在200300气之间,因此。我们将小营的原油在230和250两个温度进行氧化试验,就是假设已形成了高温带,通过试验观察这 种原油在高温带内的氧化反应。实验时利用点火加热器将空气入口处的油砂加热到设定的氧化温度,这样做是模拟在注入井近井地带由于氧化生热形成的高温带,随着空气的不断注 入,这个高温带继续向前扩展。在实验不断地采集温度、压力

15、、产出气体组分等数据,实验 后根据这些数据分析耗氧速率、生热量等有关参数,分析在小营油田实施注空气开采的可 行性。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有可比性,在小营原油试验之前我们还利用渤南油田的油样进行了 相同参数的试验,渤南原油和小营原油一样都属稀油,从族组分分析数据看,小营原油的成 分中胶质,非饱和烃含量较高,它的重质含量较一般的稀油要多,不易氧化。(3)物模实验结果分析 图4一图7是用渤南原油和小营原油进行低温氧化实验时得出的结果。300200 萍攀矮季乐阳烬量嗍锨3加热温度250 l一一一Zpi-50 。瓣50 础2;芝竺、:100O图4小营油样250ac实验25氧气 含量 内部温度2内fB 温度1

16、300=kr 。,上一一2D250,一p窕 <加热温度16芝瓷200 。部箍 l度3山上lo錾癌,一1F口 乓 ,二氧化碳含量5100矿口 氧化碳音量O060l1501帅210 2帅270 300 330 360 390 4450 时闻椰n图5渤南油样2印实验199300 21、加挚戤 内唧啵118200套扣一一一多2_!l,!孥纠蝴25015毫蓄啪12麓l 彤丫一量:郴龃。莘夕76爿<面卯严=二7“k30001001200 2503003504450 500时间mln图6渤南油样230实验移一2502001娟10D “y。薯蝴如母rrJl§J二氧化碳音量50 上d:一一

17、氧化击古量O图7小营油样230实验从实验曲线中的耗氧曲线可以看出,渤南原油在第一点温度到达250时氧气值即已降 到3以下,此时第二点和第三点温度在220和150,说明高温区域是整个模型长度的一 半时,在较短的长度内氧气消耗至3以下。而小营原油在两个实验中,空气注入端加热温度分别为230和250整个模型温度都 达到200以上时空气通过模型时氧化含量还在11以上,而且到达一定时间后氧气含量还 逐步回升。从温度曲线看,在230加热时,渤南原油实验,第一点温度和第二点温度都超过加热 温度,第三点温度也逐步接近加热温度。而在250加热时,3个点温度都超过加热温度, 说氧化生热较大。而小营原油在230和2

18、50qc加热时,模型内温度都未超过加热温度,说明氧化生热量小。 从原油的族组分分析来看,小营原油的饱和烃含量为4234,而渤南原油的饱和烃含量为5499,两者相差较大。说明小营原油的品质较差。从性质上说偏于稠油,而稠油的氧化温度高于稀油,所以在稀油的氧化温度下,小营原油的氧化能力较差。199另外小营油样中含有极细的黏土成分。我们将油样用大量的石油醚稀释,放置一天后, 在容器底部出现了胶状沉淀物。我们分析这些胶状物由黏土为主形成的。由于有黏土成分存 在,在进行实验时,极易发生堵塞现象。在将油砂加热到70。原油中蜡熔化具有流动能 力后,开始注入空气进行实验。空气注入后原油开始流动,但随之即发生堵塞

19、,一旦堵塞即使反向注空气也不能解堵致使实验失败。我们进行了近十次实验,仅有两次实验进行了全过程取得了数据。从小营原油的这种性质看,进行低温氧化驱油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很可能在地 层中发生堵塞。从物模实验结果看出,在我们装置的长度内,在250的温度下,通风强度在24m3 m2·h时,小营原油氧化后氧化含量在11以上。远远不能达到3的要求。而渤南原油则可 以达到要求,就是说如果在渤南原油中进行低温氧化驱油的现场试验,有一个确定的氧化温 度和氧化带长度,在这个条件下,可以保证氧气消耗在3以下。而小营原油在250温度 和整个模型长度内,氧气消耗远远达不到3的要求。从现场实施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地层

20、 内形成长的高温带也许可以将氧气降低到3以下。但是由于小营原油的氧化能力很弱,从 实验的结果看,模型内的温度并未超过从外部加热的温度,在250。c时生热都不明显。因此 也很难保证在地层温度条件下,可以通过自然氧化在地层内生成250的高温带,即使可以 形成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参考国外注空气低温氧化现场的数据,从空气注入量看,产出每吨原油需注空气2000 至4000一,这个指标折算到地层的通风强度在5m3m2·h左右,而我们试验用的通风强度为24矗一h。在这个通风强度下氧气只能消耗到11,如果靠减少通风强度可以提高氧气消耗百分比,但是这样驱油效果很差。 参考一些有关稀油氧化方面的国外

21、资料,并根据多年来我们从事稠油火烧油层中对原油氧化的、认识,对小营原油的氧化实验结果进行了如下的分析。在原油中存在着多种组分,很 多轻质组分并不发生氧化反应,原因是在空气注人的条件下,轻质组分蒸气的分压降低,它 的蒸馏温度也降低,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轻质组分也大量蒸馏掉,不能就地和氧气发生氧 化。而重质组分产生氧化的温度又较高,根据我们对稠油进行氧化实验的结果,在300以上时稠油才发生氧化产出二氧化碳。因此稀油中在200。300之间发生氧化的是一些中质的 组分,它们发生氧化反应的温度不是很高,同时在这个温度下蒸馏量较小,因此这部分原油 可以就地发生氧化反应。这部分组分实际是原油氧化反应的主要成

22、分,在小营原油的氧化实 验中,氧化强度明显比渤南原油差,说明适宜氧化的组分含量很低。在250实验中途耗氧 量开始逐渐减少,在230实验时到后期耗氧量也开始减少,而此时在模型中的氧化前缘只前进到模型总长的三分之一,说明这部分组分已被消耗掉,氧化反应难以维持下去。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原油的组成成分对原油氧化特性影响很大,从原油的黏度来看,国外 将黏度26·Pa·s的原油称为轻油,把1rnPa·s以下的原油称为超轻油,国外都是在这些原 油中进行低温氧化试验,而且国外比较成功的低温氧化驱油现场试验都是在超轻油中。为此 我们对渤南和小营原油测定了黏度。渤南原油在80qc时黏度9

23、6rnPa8,小营原油在80时 黏度209n·Pas,即使渤南原油进行低温氧化的把握性也不是很大。小营原油的黏度远远大 于国外试验区的黏度,从实验结果也说明原油黏度越大低温氧化能力越低。从以上分析得出 初步结论,小营原油不适合大排量注入空气的低温氧化驱油方式,氧气难以消耗到3 以下。小营原油的重质组分含量高,如果对其采用注空气开采,就必须提高氧化温度。而靠在200原始地层温度下注入空气,原油氧化生热自发地加热油层到300以上,就小营原油来说是 相当困难的。因此,对小营油田要考虑采用人工加热地层的方法,即在开始注入空气时。对 其进行加热,类似火烧油层的点火,使油层温度加热到原油能够剧烈

24、氧化的温度,原油生热 量增大,继续加热下游的油层使氧化反应能够持续下去。315原油低温氧化静态化学模拟实验研究 (1)测试研究装置的特点 静态氧化实验是在模型中充满油砂,空气静止地存在于油砂之间的空隙中。整个体系可使原油氧化过程均一,化学反应在体系各处均一,化学反应物和产物各处均一,整个反应系 统温度压力均一。体系的状态和条件,如体系的温度压力、反应器中的反应物和产物。不受 分析测试采样操作的影响,确保模拟的真实性和采样的代表性。氧化反应实验装置可以在高温(200)高压(5个大气压或更高)工作。采样使用独特的 专用装置,气体样品隔绝环境空气的干扰。采样的真实性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而且采样 后

25、,反应器系统压力不受采样影响,采样之后必须维持恒定不变,更主要的是气相氧含量也 不受采样而变更。气体样品分析由气体色谱法完成,可分析测定仍、N2、c0、c02、c毗等气体,其灵敏度优于1,而且其分析气样量可以小于1-DL。 在实验中可以获得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原油在不同颗粒度油砂样品的氧化动力学结果;可以是简单氧化反应过程,也可以是复杂的氧化反应过程;可以对所得结果进行内插,或适当外推。 本测试研究进行了50一100目粗细度的含油263的人造油砂,在85、120、160和200,在5大气压(约o5n·Pa)空气下的氧化实验测试研究。图8氧的含量变化趋势(2)实验结果分析原油氧化反

26、应过程中氧的含量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它属于一种初始存在诱导期,最终 趋于平衡的典型化学反应类型;同时它又是发生于气固(或液)界面问的化学反应,因而存在 朗格缪尔(1“肿·-ir)吸附反应因素。在本工作中,实验结果比较充分,对其进行比较仔细地 分析研究后,发现采用比较复杂的两步反应模型是合适的。它的数学表达形式如下所示:20ld(P,)dI=(P。)n·A·expC一日·(t一o)l+c·e。p一D·(t一。o)式中 P,氧分压;n反应级数;A,B,C和p一相关反应常数;t反应时间;f。相应反应延迟时间。采用这样一个模型对本实验测试所得

27、结果,进行计算处理,获得模型中相应参数。实验 结果和计算处理结果分别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图9原油在不同温度下氧化反应测试实验结果图lO原油氧化反应在不同温度下氧耗模拟结果tooI、*0图“原油氧化反应在不同温度下氧耗模拟结果根据前述计算处理,可以得到在不同温度下,氧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在此,我 们可以得到在不同温度下,使原油氧化的含氧量低于5所需超越的时间,如表5所示:表5氧含量低于5所需超越的时间 85 1201柏160180 2肿250300 fh14511512 6 4 27 1 B 144当然,我们也可得到在不同温度下,使原油氧化的含氧量低于3所需超越的时间,如202表6

28、所示表6氧含量低于3所需超越的时间口c85 120 14016018022503加lh研63194 ll29 731112 5 47323 2l 62从表中所示结果,不难发现原油氧化过程中体系含氧量的降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变化十 分迅速。本研究所得结果与M+creaves所得 稳态测试结果(如图12所示)基本一致。静态氧化实验是在模型中充满油砂,空 气静止地存在于油砂之间的空隙中。模型中 温度和压力恒定在85和5个大气压 (O5MPa)。随着低温氧化的进行,模型中的 氧气不断氧化而被消耗掉。从试验及推导计 算结果看出,模型中在85,5个大气压下 氧气消耗至3,需272h。从这个数据我 们可以有两

29、个认识。第一个是空气注入到85qc的地层里,经图12 MGre“懈所得稳态测试结果过272h从生产井产出,氧气可以降低到3 以下。这意味着只有极低的注人流量,才能使空气在地层中停留这样长的时间,具体注入量要根据具体油藏井距来确定。第二个认识就是在地层中的发热功率很小,在油砂中空气只存在于孔隙中,而孔隙里大 部分是油水等液相,在一方油砂中只含有空气10L(标准状态下)左右,而10L空气以最高效 率氧化生热只有33kJ,这33kJ热量要272h才能生成按照这样的生热速度,一年时间整个油 层从注入井到生产井的油层温度平均升高05,考虑到在静态试验中,氧化浓度逐渐减 少,生热速率渐降低。而在实际注空气

30、过程中,在注入井附近氧气浓度总是很高的,将注入 井附近的生热速率提高lO倍,那么每年也只能升高5。这样计算的目的还是说明在这种 原油中氧化生热能力很差,靠注空气氧化生热很难形成温氧化带。从静态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小营油田可以采用小排量注入空气,空气从生产井产出时氧气可以减少到3以下,但是由于原油氧化生热能力很差,靠注空气难以形成高温氧化带,因此也难以逐步扩大注入空气量,形成大排量的注空气低温氧化驱油过程。316长管模型100注空气长时间氧化实验为了进一步测定小营原油在地层温度条件下的氧化特性,我们在直径170r一,长度2000m的长管实验装置中,在100qc恒定温度下,进行了120h的

31、氧化实验,实验结果见图13。从实验结果看出,在实验的开始阶段,产出气体中氧气降到ll,二氧化碳上升到4,但是氧化程度没有进一步发展,随时间的推移氧化程度反而越来越弱。这与在小管中进行230氧化实验的现象类似。 分析这次实验的现象,首先证明小营原油还是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在100这样较低的温度下,也可以将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氧化掉。但是,这种过程不能维持一定的时间,说明小营原油中易于氧化的成分含量较少。从国际上众多的研究成果看,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发 生氧化的原油,是由较轻质组分组成的。如上面分析结果看,小营原油轻质组分含量较低,203在实验过程中,一部分轻质组分与氧气发生反应消耗了,一部分原油被驱出

32、模型,未被驱出 的原油中的轻质组分由于蒸馏作用成为气相被空气驱出模型。由于可供氧化的组分越来越 少,因此,氧化程度越来越低。图13小营原油长管注空气100氧化实验产出气体组分变化图在实际油藏注空气开采时,氧化的程度可能较实验中的要好,因为,实际油藏的体积很 大,轻质组分虽然也会被空气带动向前移动,但是它还是在地层内,空气中的氧气还可以和 这些轻质组分接触发生氧化。但是,小营原油轻质组分毕竟含量较低,空气注入量一定要小 一些,这样空气在地层中停留时间长一些,这样才能使空气在从生产井产出时氧气含量达到3以下。 ,另外,在长管实验中,测定的驱油效率是50左右,这与国外的一些非混相驱的实验结果很相近,

33、因此,利用空气驱油,在将氧气消耗掉保证安全后,是一种可行的开发方式。通过物摸和化模实验,证明小营原油由于胶质和非饱和烃含量较高,偏于重质原油,比 一般稀油的氧化能力相差很多。在85地层温度下,可以形成低温氧化,使氧气含量低于3,但是需要272h以上。在这种条件下,可以采用小排量注气驱油,但是难以形成高温氧 化带加速原油氧化,提高空气注入量,达到大排量注气驱油的要求。在高温氧化的两个实验中,空气注入端加热温度分别为230和250,整个模型温度 都达到200以上时空气通过模型时氧化含量还在11以上,而且到达一定时间后氧气含量还逐步回升。在长时间100恒定温度下的长管实验也有类似的结果,说明小营原油的重质组分含量高,如果对其采用大排量注空气开采,就必须提高氧化温度。而靠在原始地层温度 下注人空气,原油氧化生热自发地加热油层,到达使注入空气充分氧化的温度,就小营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