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什么是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是一种研究DNA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结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这一技术最初用于研究DNA结合蛋白,目前已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的RNA序列的相互作用。通常将纯化的蛋白和细胞粗提液和32P同位素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一同保温,在非变性的聚丙烯凝胶电泳上,分离复合物和非结合的探针。DNA-复合物或RNA-复合物比非结合的探针移动得慢。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依研究的结合蛋白的不同,可是双链或者是单链。当检测如转录调控因子一类的DNA结合蛋白,可用纯化蛋白,部分纯化蛋白,或核细胞抽提液。在检测RNA结合蛋
2、白时,依据目的RNA结合蛋白的位置,可用纯化或部分纯化的蛋白,也可用核或胞质细胞抽提液。竞争实验中采用含蛋白结合序列的DNA或RNA片段和寡核苷酸片段(特异),和其它非相关的片段(非特异),来确定DNA或RNA结合蛋白的特异性。在竞争的特异和非特异片段的存在下,依据复合物的特点和强度来确定特异结合。2)作这样的实验需要什么试剂?凝胶迁移实验需要的结合蛋白,可来源于纯化或部分纯化的蛋白,或粗的核和胞质抽提液。还必须制备同位素标记的DNA或RNA。一般,DNA核苷酸探针用g-32P和T4多核苷酸激酶来作末端标记,同位素标记的RNA用噬菌体RNA聚合酶和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在体外合成。Promega公
3、司的Riboprobe?/sup系统(a,b)(目录号P1420,P1430,P1440,P1450,P1460)可用于同位素标记的RNA的体外合成,DNA5末端标记系统(目录号U2010)用于制备DNA探针,结合反应所需的组分有:含盐的溶液(氯化镁,氯化钠,或氯化钾)、缓冲体系(Tris-HCl或HEPES)、还原剂(DTT)、甘油、非特异的竞争DNA(poly(dI:dC)?dI:dC),也可能含非离子去污剂。在结合蛋白和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作用后,在非变性的聚丙烯凝胶电泳上,分离复合物,随后将凝胶干燥并放射自显影,或用PhosphorImage?/sup分析。3)凝胶迁移实验系统提供了什么试
4、剂?Promega公司提供一种凝胶迁移实验系统检测DNA结合蛋白,系统可作为这类实验的 一种正对照。系统包括目的寡核苷酸,对照DNA结合蛋白,结合缓冲液,用于寡核苷酸探针末端标记所需的试剂。Core 系统(目录号E3050)包括含重组AP2蛋白(AP2抽提液)的大肠杆菌抽提液和AP2的同源寡核苷酸。AP2抽提液是从表达AP2蛋白的大肠杆菌中提取的。另外,Core系统还含SP1同源寡核苷酸,凝胶迁移结合缓冲液(5),和能作20次对照实验的HeLa核抽提液。Complete系统(目录号E3300)含另外5个双链寡核苷酸,分别是AP1、OCT1、CREB,、NF-kB、 TFIID结合位点的同源序列
5、。这些寡核苷酸可以在末端标记后用作特异性探针,或在竞争实验中用作非特异性探针。参考凝胶迁移实验技术手册TB110获取更多的资料。4)成功进行凝胶迁移实验,需要优化哪些因素?凝胶迁移实验在理论上很简单也很快速,但要成功地进行凝胶迁移实验,需要优化一些参数,这主要受结合蛋白的来源和探针结合位点特点的影响。以下是需要优化的因素:抽提液的制备(核酸酶和磷酸酶污染会使探针降解),结合蛋白的浓度,探针的浓度,非特异性探针的浓度,缓冲液的配方和pH, 聚丙烯凝胶电泳的特点和电泳条件,保温时间和温度,载体蛋白,是否有辅助因子(比如锌,或镉等金属离子,或激素)。总之,反应总体积应最小(20ul)。为满足一般要求
6、,结合缓冲液含4%甘油,1mMMgCl2, 0.5mMEDTA, 0.5mMDTT, 50mMNaCl, 10mMTris-HCl(pH7.5), 0.05mg/ml poly(dI:dC)?dI:dC,或10mMHEPES(pH7.9), 50mMKCl, 1mMDTT, 1mMEDTA, 10%甘油,0.05mg/ml poly(dI:dC)?dI:dC可作为优化实验的起始。参考凝胶迁移实验技术手册TB110获取更多的资料。5)提供了哪些同源的多核苷酸引物,这些引物的序列来源是什么?有各类dsDNA探针,它们含各种转录调控因子的同源结合位点。下表列出了所能提供的探针,和这些引物序列的出处。
7、转录调控因子探针-探针名 目录号 序列(上链) 序列的出处Sp1 E3231,E3232 5-ATT CGA TC2 / 16G GGG CGG GGC GCG-3 SV40启动子(1)AP1 E3201 E3202 5-CGC TTG ATG AGT CAG CCG GAA-3 胶原酶基因TRE(2)AP2 E3211 E3212 5-GAT CGA ACT GAC CGC CCG CGG CCC GT-3人金属硫堇II a(3)基因NF-kB E3291, E3292, 5-AGT TGA GGG GAC TTT CCC AGG C-3鼠Igk轻链基因(4)Oct1 E3241 E3242
8、 5-TGT CGA ATG CAA ATC ACT AGA A-3 Ig重链基因(5)CREB E3281 E3282 5-AGA GAT TGC CTG ACG TCA GAC AGC TAG-3大鼠生长激素抑制基因(6)TFIID E3221 E3222 5-GCA GAG CAT ATA AGG TGA GGT AGG A-3belta-1球蛋白启动子只列出了上链的序列,探针是双链,下链序列和上链序列配对。黑体字表明序列来源于指定的基因序列,转录调控因子结合的序列用下线表明。一般而言,周围的核苷酸是任意。6)在DNA探针的选择上,要考虑哪些重要因素?目的DNA的长度应小于300bp,以
9、有利于非结合探针和蛋白DNA复合物的电泳分离。双链的合成的寡核苷酸和限制性酶切片段可在凝胶迁移实验中用作探针。如目的蛋白已被鉴定,则应用短的寡核苷酸片段(约为25bp),这样结合位点可和其他因子的结合位点区别开。长的限制性酶切片段可用于对推定的启动子/增强子区域内的蛋白结合位点定位。随后可用DNaseI 印迹对蛋白结合的特异区域在DNA序列水平上作出分析。7)用以下一些转录调节因子和HeLa细胞核抽提物可形成哪些复合物:AP1, AP2, CREB, NFkB, Oct1, Sp1, TFIID, TFIIB。当用HeLa细胞核抽提物作为结合蛋白的来源时,每1个转录调节因子和它相关的DNA同源
10、序列结合形成特征型的结合形态。以下的文字描述了每一个单独的转录调节因子,包括识别的同源序列,因子的大小,特定的结合条件,以及和HeLa细胞核抽提物可形成的复合物的数目。1AP1:AP1(激活蛋白1)是一个转录调节因子,它结合的同源序列为5-TGAGTCA-3。当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AP1的结合位点时,这些基因可以被诱导,比如用佛波酯可诱导蛋白激酶C(2,7)。在细胞中,AP1形成c-Jun或Jun相关蛋白的同聚双体,或者形成c-Jun或Jun相关蛋白和c-Fos或Fos相关抗原(Fras)的异源双体。Fos蛋白自身不能形成同聚双体,并不能单独和AP1结合位点结合。c-Jun蛋白是一个40kDa
11、的单体蛋白并通过亮氨酸拉链形成同聚双体。在HeLa细胞中,AP1的主要形式是c-Jun蛋白的同聚双体。在凝胶迁移实验中,形成一个特异的复合物。当作凝胶迁移实验测定AP1的活力时,除了基本的溶液组分外,应将0.01mg/ml poly(dI:dC)?dI:dC),100ug BSA, 5mMDTT加入到结合缓冲液中。如用纯化的蛋白,则用1-2ug的蛋白来检测迁移复合物。2AP2:AP2是一个转录调节因子,可分别作为TPA-和cAMP诱导因子(10)。它是一个52 kDa的蛋白,识别的同源序列为5-CCCCAGGC-3或5-GCCNNGGC-3(3)。这个因子对视黄酸特别敏感,可能在形态发生中起着
12、重要作用。HeLa细胞核抽提物和AP2同源DNA探针形成一个特定的复合物。用纯化的蛋白作凝胶迁移实验时,应用20-50ng的蛋白。3CREB:CREB是一个37 kDa的转录调节因子,对cAMP应答,识别5-T(G/T)ACGTCA-3DNA同源序列(6,11)。它含亮氨酸拉链结构而形成同聚双体,相关的基本结构域和c-JunDNA结合结构域同源。当用HeLa细胞核抽提物时,能和CREB同源序列形成一个复合物。4NF-kB:NF-kB最初被鉴定为在B细胞中和免疫球蛋白k轻链的增强子结合。但随后在非B-细胞的细胞质中被发现,形成NF-kB和IkB的复合物。最初在DNA结合蛋白复合物中分离的NF-k
13、B是由p65(RelA)和p50构成的异源双聚体。其他分离的单体包括p49(也可称为p52),p75(c-Rel),p68(RelB)。p65,p68,p75单体起反式激活作用。p50,p49(p52)单体具有DNA结合活力,但只具有微量的反式激活作用。据报道p49和NF-kB的单体p65形成具有转录活力的异源双体,类似于p50/ p65异源双体。p49/ p65和p50/ p65异源双体在细胞质中受一种叫IkBa/MAD-3的抑制剂调节。IkB和p65单体结合,阻制了细胞核中的定位和DNA的结合。在体外高浓度的p65能形成同源双聚体,能和DNA微弱地结合。Poly(dI:dC)能抑制这一反应
14、(14)。p49和p50也能形成同源双聚体,但在细胞中的浓度很低。通常,在作NF-kB的凝胶迁移实验时,在20ul的反应体积中,有溶于10 mM HEPES的0.28pmoles 的NF-kB9寡核苷酸(pH7.9), 50mMKCl, 0.2mMEDTA, 2.5mM DTT, 10%甘油, 0.05%NP-40。当用纯化的蛋白时,250-300ng足以形成凝胶迁移复合物,而需用10ug的HeLa细胞核抽提物。凝胶迁移复合物在室温中保温30分钟,在50mMTris(pH8.3)和38mM甘氨酸的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分离凝胶迁移复合物。含考马斯兰和二甲苯蓝色素的加样溶液只能加入到阴性对照反
15、应中,因这两种色素会加剧NF-kB复合物的解离。当用HeLa细胞核抽提物作为结合蛋白来源时,可形成两种序列特异的凝胶迁移复合物,即p50/p50同源双聚体和p50/ p65异源双聚体。在表达p49,p50,p65的细胞中,可检测到4个序列特异的凝胶迁移复合物(p49/ p49,p50/ p50,p50/ p65,p49/ p65),如果存在高浓度的p65,可检测到微量的p65/p65。下列试剂可加强NF-kB在体外的结合:mM的GTP,ATP,精胺,亚精胺,钡或钙离子,ng的Co+3(NH3)6(12)。5OCT1:OCT1是OCT转录调节因子家簇中的一员,显然在哺乳细胞中存在比较广泛(5)。
16、POU结构域包括POU-box和Homeo结构域。当用HeLa细胞核抽提物时,可检测到一个与OCT1同源探针形成的序列同源凝胶迁移复合物。6SP1:SP1是一个O-糖基化的转录调节因子,它识别10个核苷酸长度的同源序列5-GGGGCGGGGC-3(1)。核心识别序列是5-GGGGCGGG-3。同核心序列相似的序列常存在于启动子中。SV40的早期启动子就是一个例子,它是第一个可以结合SP1的启动子。根据糖基化的不同,它的分子量在95-105kDa,DNA结合结构域中的三个锌指纹决定了序列的特异性。HeLa细胞核抽提物与SP1同源探针形成特异的凝胶迁移复合物。7TFIID/TFIIB:TFIID和
17、TFIIB是基本的转录调节因子,参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的基本的转录(16)。TFIID与真核启动子的TATA区域形成特异的DNA结合。TFIID由几个蛋白组成,而其中的TATA区域结合蛋白(TBP),参与TATA序列的结合。TFIID的其他的蛋白组分被称为TBP-相关因子(TAFs)。用TFIID探针寡核苷酸和HeLa细胞核抽提物,可得到一个微弱的凝胶迁移带,但很难确定为是TFIID序列特异凝胶迁移复合物。纯化的重组的TBP很难作凝胶迁移实验,这部分是由于TBP存在很强的正电荷,导致TBP/DNA复合物很难进入凝胶。纯化的TBP形成二聚体后不能结合DNA(17)。因此形成的二聚体可参与DN
18、A结合。TFIIB不单独与DNA结合,但与TFIID结合后增强它与DNA的结合。TFIIB与预启动复合物结合后,致使RNA聚合酶II和TFIIF结合到转录启始区。故TFIIB在预启动复合物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当用纯化的TFIID作凝胶迁移实验时,poly(dI-dC)不用加入结合反应中。结合缓冲液含10%甘油,20mMTris(pH8.0), 10mMMgCl2, 2mMDTT, 89mMKCl。对TFIID的凝胶结合实验中,可加入poly(dG:dC)?dG:dC。形成的复合物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分离,凝胶组分是:0.5TBE, 6%聚丙烯酰胺凝胶(19:1丙烯酰胺:双叉),4mMM
19、gCl2, 0.02%NP-40, 电泳缓冲液组分是:0.5TBE,4mMMgCl2, 0.02%NP-40。当研究含TFIID和TFIIB的复合物时,应从结合缓冲液,凝胶,和电泳缓冲液中去除MgCl2。这些是一般的要求,用不同的细胞抽提物和TFIID、TFIIB形成复合物作凝胶迁移实验时,应对多种因素进行优化以达到理想的条件。8)在一次凝胶迁移实验中,用多少量的蛋白质或抽提物,和标记的DNA探针?对每一个特定的结合蛋白和探针,所用的纯化蛋白,部分纯化蛋白,粗制核抽提液需作优化,一般所用纯化蛋白的量在20-2000ng间,可将蛋白:DNA的等摩尔比调整为蛋白的摩尔数是DNA的5倍。用粗制核抽提
20、液,需要1-20ug蛋白形成特异的复合物。所加入反应的探针的量是50,000-200,000cpm32P-标记的探针(高特异活性),反应体积为1-5ul。这相当于10-50fmoles的DNA探针。探针应保存在-20oC以防止降解,在合成或标记后1-2个星期内必需使用。无论探针或是结合蛋白应避免多次冻融。9)能用体外翻译法制备目的蛋白质吗?Promega没对所有的转录调节因子作这类测试。一般,用麦胚抽提物作哺乳细胞转录因子或DNA结合蛋白的体外翻译,兔网织红细胞溶裂解液可能含有内源哺乳细胞转录因子或DNA结合蛋白。但TNT?/sup>兔网织细胞溶解液系统(a,b,c,d)与Transce
21、ndTM 生物素标记的tRNA(目录号E3201)一同使用,翻译了转录调节因子AP1(c-Jun),它使AP1同源寡核苷酸(目录号E3201)产生的迁移效果和重组的AP1相同(18)。TNT?/sup>T7偶联的麦胚抽提物(b,c,d,e)在体外翻译了c-Rel。这一蛋白特异地使免疫球蛋白k轻链增强子探针产生迁移。在c-Rel结合反应中加入体外翻译的MAD-3(IkB家簇中一员)可干扰其相互作用。10)poly(dI:dC)?dI:dC),非特异性竞争DNA,特异性竞争DNA的功能是什么?它由肌苷和胞嘧啶组成。由于其特定的结构,可抑制蛋白对标记探针的非特异结合,避免假复合物。 在凝胶迁移
22、反应中加入poly(dI:dC)?dI:dC),可抑制粗制核抽提液中其它DNA结合蛋白结合,比如转录调节因子的非特异结合。当用纯化的蛋白作凝胶迁移反应时,不必一定加入poly(dI:dC)?dI:dC),如加入,则普通反应中所用终浓度不超过50-100ng。对核抽提液,每2-3ug核抽提液用1 ug poly(dI:dC)?dI:dC)。为确定所形成的复合物的特异性,在含或不含增量的非放射性的特异竞争DNA或非特异的竞争DNA时,作结合反应的竞争实验。一般,非放射性的特异DNA是非标记的DNA探针,非特异的竞争DNA ,长度组成和DNA探针相同,序列不同。用非放射性的特异DNA能竞争掉,而用非
23、特异的竞争DNA不能竞争掉的复合物,表明目的蛋白和同位素标记探针的特异结合。非特异结合能用特异DNA和非特异的竞争DNA竞争掉。结合溶液中的poly(dI:dC)?dI:dC)的量需作优化,但一般用0.05mg/ml。非放射性的(特异或非特异)的竞争DNA的用量也需优化或滴定,但竞争DNA通常是同位素标记的探针的10-1000倍(w/w)。其他类型的竞争DNA如小牛胸腺DNA不能用于凝胶迁移反应,它们会带有目的蛋白的结合位点。11)用什么凝胶条件将蛋白质/探针复合物和游离的探针分离开?将结合蛋白或粗制核抽提液和目的探针结合,蛋白/探针复合物和游离探针可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电泳分离。聚丙烯
24、酰胺的浓度一般为6%(30:1丙烯酰胺:双叉),在特定条件下可用高或低的浓度。PH, 聚丙烯酰胺的浓度, 丙烯酰胺:双叉丙烯酰胺的比会影响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大多数蛋白用10-15伏的电压,解离快的蛋白用短时间和高的电压(30-35伏的电压),电泳时所用的TBE和TAE必需是新配制的,无沉淀。低的离子强度和丙烯酰胺基质的箱子效果有助于复合物的稳定。也可将TGE缓冲液(12.5mMTris,pH8.3, 95mM甘氨酸,0.5mMEDTA)用于不稳定的蛋白/DNA复合物。可在4oC进行结合和电泳实验以阻止不稳定复合物和探针的解离。加样样品液中的色素会导致不稳定复合物的解离,应用不含考马斯兰和二
25、甲苯蓝的加样样品液。当带型不紧密出现拖尾时,表明复合物存在解离。凝胶必需完全聚合,以避免带型拖尾。如复合物不进入凝胶则表明所用的蛋白或探针过量,或盐的浓度过量不适用于这一反应。在含抽提液的带中不含游离探针或复合物,但只含探针的带中有探针表明抽提物有核酸或磷酸酶污染,应在抽提液中和结合反应中加入相应的抑制剂。目前可用高强度琼脂糖凝胶分离蛋白/探针复合物(Metaphor?/sup/agarose)。12)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复合物中确定一个蛋白质的存在?部分纯化的蛋白或粗制核抽提液和一个特定的探针可形成一个或几个特异的蛋白复合物。多个复合物的存在表明蛋白降解,应在制备抽提液的溶液中和结合反应中加入蛋
26、白酶抑制剂。确定复合物中蛋白的特征可能会困难,但有一些方法作这方面的研究。如有目的蛋白的抗体,可进行超迁移实验,抗体和蛋白/探针复合物中的蛋白结合,使复合物的迁移延迟,形成超迁移。增量的抗体加入到结合反应中。抗体可加入到蛋白和探针反应后,也可将抽提物与抗体结合后,再加入探针。取决于抗体的特定的抗原决定簇,前者有利于超迁移复合物地形成,后者阻止复合物的形成导致原复合物的强度的减少。在大多数实验中,应对抗体作滴定,先使抗体:蛋白的摩尔比为1:1,然后应需要增加抗体的量。当有纯化的蛋白时,可用它们和实验的带型迁移复合物比较。除超迁移实验外,复合物中蛋白的特征也可用UV交联和标记转移来分析。在均质标记
27、的探针和细胞核抽提物保温后,用UV照射使复合物交联,随后用DNA酶降解未保护的探针。需用均质标记的探针,因DNA酶会从末端标记的探针中除去标记。和保护的几个核苷酸交联的蛋白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电泳分离,干燥,放射自显影。结合蛋白的分子量可和标准分子参照物比较。也可用目的蛋白的抗体对复合物作Western印迹分析(20)。如一个蛋白和DNA探针的特定序列结合,可用含保守结合序列的竞争寡核苷酸,以及突变体来确定它的特征。也可用定点突变将保守序列结合位点改变来研究复合物的形成。参考资料1. Briggs M R et al 1986 Science 234, 472. Lee W et al 1
28、986 Cell 49, 7413. Williams T et al 1989 Genes Dev 2, 15574. Sen R and Baltimore D 1986 Cell 46, 7055. Parlsow T G et al 1984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 26506. Montminy M R et al 1986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3, 66827. Angel P et al 1987 Cell 49, 7298. Chiu R et al 1988 Cell 54, 5419. Rauscher F J et
29、 al 1988 Cell 52,47110. Imagawa M et al 1987 Cell 51, 25111. Berkowitz L A and Gilman M Z 199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7, 525812. Baeuerle P A 1991 Biochim Biophys Acta 1071, 6313. Duckett C S et al 1993 Mol Cell Biol 13, 131514. Urban M B et al 1991 EMBO J 10(7), 181715. Dynan W S and Tjian R 1983
30、Cell 35, 7916. Peterson M G et al 1990 Science 248, 165217. Coleman R A et al 1995 J Biol Chem 270, 1384218. Beckler G and Hurst R 1993 Promega Notes 43,2419. DiDonato, J A and Karin M 1993 Promega Notes 42, 1820. Demczuk S et al 1993 Proc Natl Acad Sci USA90,2574使用了Promega 公司凝胶迁移实验产品的参考资料1Xu J and
31、Clark RAF 1997 J Cell Biol 136, 473 (SP1和NFkB保守序列寡核苷酸)2 Dbaibo G S et al 1997 J Exp Med 185, 481(NFkB保守序列寡核苷酸)3 Pan Z K et al 1996 J Clin Invest 98, 2042(NFkB保守序列寡核苷酸)4 Kochekova M et al 1997 J Clin Invest 99, 3000(SP1保守序列寡核苷酸)5 Avantaggiati M L et al 1997 Cell 89, 1175(AP1保守序列寡核苷酸)6 Schmedite, J F
32、et al 1997 J Biol Chem 272, 601(NFkB保守序列寡核苷酸)7 Lee B S et al 1997 J Biol Chem 272, 174 (AP2和SP1保守序列寡核苷酸和转录调节因子)8 Ohlsson B G et al 1997 J Clin Invest 98, 78(AP1转录调节因子)9 In KH et al 1997 J Clin Invest 99, 1130(SP1 转录调节因子) 植物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改进和优化策略 植物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改进和优化策略将特定的外源基因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并转入受体植物,并不是植物遗传转化的最终目的。理
33、想的转基因植物往往需要外源基因在特定部位和特定时间内高水平表达,产生人们期望的表型性状。然而,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却表明,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往往会出现表达效率低、表达产物不稳定甚至基因失活或沉默等不良现象,导致转基因植物无法投入实际应用。另外,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已在许多国家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转基因有可能随花粉扩散,抗生素筛选标记基因有可能使临床上的某些抗生素失去作用等等。以上问题的出现使得植物基因工程这一高新技术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扰时期。针对这些问题,近几年人们对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进,植物表达载体的改进和优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就已经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34、1 启动子的选用和改造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转基因植物的重要原因。由于启动子在决定基因表达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启动子和改进其活性是增强外源基因表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广泛应用的启动子是组成型启动子,例如,绝大多数双子叶转基因植物均使用CaMV35S启动子,单子叶转基因植物主要使用来自玉米的Ubiquitin启动子和来自水稻的Actinl启动子。在这些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的控制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所有部位和所有的发育阶段都会表达。然而,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持续、高效的表达不但造成浪费,往往还会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外源
35、基因在植物体内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目前人们对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已发现的特异性启动子主要包括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根特异性启动子、损伤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化学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光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热激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等。这些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为在植物中特异性地表达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例如,瑞士CIBA-GEIGY公司使用PR-IA启动子控制转基因烟草中Bt毒蛋白基因的表达,由于该启动子可受水杨酸及其衍生物诱导,通过喷酒廉价、无公害的化学物质,诱导抗虫基因在虫害重发生季节表
36、达,显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天然的启动子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进行特异表达和诱导表达时,表达水平大多不够理想。对现有启动子进行改造,构建复合式启动子将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例如,Ni等人将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区与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构成了复合启动子,GUS表达结果表示:改造后的启动子活性比35S启动子明显提高。吴瑞等人将操作诱导型的PI-II基因启动子与水稻Actinl基因内含子1进行组合,新型启动子的表达活性提高了近10倍(专利)。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这些人工组建的启动子发挥了重要作用。2 增强翻译效率为了增强外源基因的翻译效率,构建载体时
37、一般要对基因进行修饰,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2.1添加5-3-非翻译序列许多实验已经发现,真核基因的5-3-非翻译序列(UTR)对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该区段的缺失常会导致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水平显著下降。例如,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126kDa蛋白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有一个由68bp核苷酸组成的元件,这一元件为核糖体提供了新的结合位点,能使Gus基因的翻译活性提高数十倍。目前已有许多载体中外源基因的5-端添加了翻译增强序列。Ingelbrecht等曾对多种基因的 3-端序列进行过研究,发现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能使NPTII基因的瞬间表达提高20倍以上。另外,不同基因的3-
38、端序列增进基因表达的效率有所不同,例如,rbcS3-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比查尔酮合酶基因的3-端序列高60倍。2.2 优化起始密码周边序列虽然起始密码子在生物界是通用的,然而,从不同生物来源的基因各有其特殊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例如,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典型特征是AACCAUGC,动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CACCAUG,原核生物的则与二者差别较大。Kozak详细研究过起始密码子ATG周边碱基定点突变后对转录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出在真核生物中,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ACCATGG时转录和翻译效率最高,特别是-3位的A对翻译效率非常重要。该序列被后人称为Kozak序列,并被应用于表达载
39、体的构建中。例如,有一个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原来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为UUUAUGG,当被修饰为ACCAUGG,其在烟草中的表达水平提高了8倍。因此,利用非植物来源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时,应根据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特征加以修饰改造。2.3对基因编码区加以改造如果外源基因是来自于原核生物,由于表达机制的差异,这些基因在植物体内往往表达水平很低,例如,来自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野生型杀虫蛋白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量非常低,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原核基因与植物基因的差异造成了mRNA稳定性下降。美国Monsanto公司Perlak等人在不改变毒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对杀虫蛋白基因进行了改造,选用植物偏爱的密码子
40、,增加了GC含量,去除原序列下影响mRNA稳定的元件,结果在转基因植株中毒蛋白的表达量增加了30100倍,获得了明显的抗虫效果。3 消除位置效应当外源基因被移人受体植物中之后,它在不同的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水平往往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的基因组内插入位点不同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位置效应"。为了消除位置效应,使外源基因都能够整合在植物基因组的转录活跃区,在目前的表达载体构建策略中通常会考虑到核基质结合区以及定点整合技术的应用。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ssociation region,MAR)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质中的一段与核基质特异结合的DNA序列
41、。一般认为,MAR序列位于转录活跃的DNA环状结构哉的边界,其功能是造成一种分割作用,使每个转录单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免受周围染色质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将MAR置于目的基因的两侧,构建成包含MAR-gene-MAR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用于遗传转化,能明显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不同转基因植株之间目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减少位置效应。例如,Allen等人研究了异源MAR(来自酵母)和同源MAR(来自烟草)对Gus基因在烟草中表达的影响,发现酵母的MAR能使转基因表达水平平均提高12倍,而烟草本身的MAR能使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平均提高60倍。使用来源于鸡溶菌酶基因的MAR也可起到同样作用。另一
42、可行的途径是采用定点整合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当转化载体含有与寄主染色体同源的DNA片段时,外源基因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定点整合于染色体的特定部位。实际操作时首先要分离染色体转录活性区域的DNA片段,然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在微生物的遗传操作中,同源重组定点整合已成为一项常规技术,在动物中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已获得成功,而在植物中除了叶绿体表达载体可实现定点整合以外,细胞核转化中还很少有成功的报道。4 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 为了克服细胞核转化中经常出现的外源基因表达效率低,位置效应及由于核基因随花粉扩散而带来的不安全性等问题,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兴的遗传转化技术-叶绿体转化,正以它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
43、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已在烟草、水稻、拟南芥、马铃薯和油菜(侯丙凯等,等发表)5种植物中相继实现了叶绿体转化,使得这一转化技术开始成为植物基因工程中新的生长点。由于目前多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已被测定,这就为外源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机制定点整合进叶绿体基因组奠定了基础,目前构建的叶绿体表达载体基本上都属于定点整合载体。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基本上都属于定点事例载体。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时,一般都在外源基因表达盒的两侧各连接一段叶绿体的DNA序列,称为同源重组片段或定位片段(Targeting fragment)。当载体被导入叶绿体后,通过这两个片段与叶绿体基因组上的相同片段发生同源
44、重组,就可能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定位点。在以作物改良为目的的叶绿体转化中,要求同源重组发生以后,外源基因的插入既不引起叶绿体基因原有序列丢失,又不致于破坏插入点处原有基因的功能。为满足这一要求,已有的工作都选用了相邻的两个基因作为同源重组片段,例如rbcL/accD,16StrnV/rpsl2rps7,psbA/trnK,rps7/ndhB。当同源重组发生以后,外源基因定点插入在两个相邻基因的间隔区,保证了原有基因的功能不受影响。最近,Daniel等利用烟草叶绿体基因trnA和trnI作为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一种通用载体(universal vector)。由于trnA和trnI的
45、DNA序列在高等植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作者认为这种载体可用于多种不同植物的叶绿体转化。如果这种载体的通用性得到证实,那么这项工作无疑为构建方便而实用的新型叶绿体表达载体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由于叶绿体基因组的高拷贝性,定点整合进叶绿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往往会得到高效率表达,例如McBride等人首次将Bt CryIA(c)毒素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Bt毒素蛋白的表达量高达叶子总蛋白的3%5%,而通常的核转化技术只能达到0.001%0.6%。最近,Kota等将Bt Cry2Aa2蛋白基因转入烟草转入烟草叶绿体,也发现毒蛋白在烟草叶子中的表达量很高,占可溶性蛋白的2%3%,比细胞核转化高出2030倍,转基
46、因烟草不仅能抗敏感昆虫,而且能够百分之百地杀死那些产生了高抗性的昆虫。Staub等最近报道,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其表达量竟高达叶片总蛋白的7%,比细胞核转化高出300倍。这些实验充分说明,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是实现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定位信号的应用上述几种载体优化策略主要目的是提高外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效率,然而,高水平表达的外源蛋白能否在植物细胞内稳定存在以及积累量的多少是植物遗传转化中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问题。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如果某些外源基因连接上适当的定位信号序列,使外源蛋白产生后定向运输到细胞内的特定部位,例如:叶绿体、内质网、液泡等,则可明显提高外源
47、蛋白的稳定性和累积量。这是因为内质网等特定区域为某些外源蛋白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有效防止了外源蛋白的降解。例如,Wong等将拟南芥rbcS亚基的转运肽序列连接于杀虫蛋白基因之前,发现杀虫蛋白能够特异性地积累在转基因烟草的叶绿体内,外源蛋白总的积累量比对照提高了1020倍。最近,叶梁、宋艳茹等也将rbcS亚基的转运肽序列连接于PHB合成相关基因之前,试图使基因表达产物在转基因油菜种子的质体中积累,从而提高外源蛋白含量。另外,Wandelt等和Schouten等将内质网定位序列(四肽KDEL的编码序列)与外源蛋白基因相连接,发现外源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含量有了显著提高。显然,定位信号对于促
48、进蛋白质积累有积极作用,但同一种定位信号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蛋白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6 内含子在增强基因表达方面的应用内含子增强基因表达的作用最初是由Callis等在转基因玉米中发现的,玉米乙醇脱氢酶基因(Adhl)的第一个内含子(intron 1)对外源基因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该基因的其他内含子(例如intron8,intron9)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后来,Vasil等也发现玉米的果糖合成酶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能使CAT表达水平提高10倍。水稻肌动蛋白基因的第三个内含子也能使报道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26倍。至今对内含子增强基因表达的机制不不清楚,但一般认为可能是内含子的存在增强了mRNA的加工效率
49、和mRNA稳定性。Tanaka等人的多项研究表明,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增强作用主要发生在单子叶植物,在双子叶植物中不明显。 由于内含子对基因表达有增强作用,Mcelroy等在构建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时,特意将水稻的肌动蛋白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保留在该基因启动子的下游。同样,Christensen等在构建载体时将玉米Ubiquitin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置于启动子下游,以增强外源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的表达。然而,有研究指出,特定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启动子强度、细胞类型、目的基因序列等多种因素,甚至有时会取决于内含子在载体上的位置。例如,玉米Adhl基因的内含子9置于Gus基因的5端,在CaMV
50、35S启动子调控下,Gus基因的表达未见增强;当把内含子置于Gus基因3端,在同样的启动子控制下,Gus基因的表达水平却增加了大约3倍。由此可见,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很复杂的,如何利用内含子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目前还缺乏一个固定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7 多基因策略迄今为止,多数的遗传转化研究都是将单一的外源基因转入受体植物。但有时由于单基因表达强度不够或作用机制单一,尚不能获得理想的转基因植物。如果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起协同作用的基因同时转入植物,将会获得比单基因转化更为理想的结果。这一策略在培育抗病、抗虫等抗逆性转基因植物方面已得到应用。例如,根据抗虫基因的抗虫谱及作用机制的
51、不同,可选择两个功能互补的基因进行载体构建,并通过一定方式将两个抗虫基因同时转入一个植物中去。王伟等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同时转入棉花,得到了含双价抗虫基因的转化植株。Barton等将Bt杀虫蛋白基因和蝎毒素基因同时转入烟草,其抗虫性和防止害虫产生抗性的能力大为提高(专利)。在抗病方面,本实验室蓝海燕等构建了包含-1,3-葡聚糖酶基因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油菜和棉花,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均产生了明显的抗病性。最近,冯道荣、李宝健等将23个抗真菌病基因和hpt基因连在一个载体上,两个抗虫基因与bar基因连在另一个载体上,用基因枪将它们共同导入水稻植株中,结果表明
52、,70%的R。代植株含有导入的全部外源基因(67个),且导入的多个外源基因趋向于整合在基因组的一个或两个位点。一般常规的转化,尚不能将大于25kb的外源DNA片段导入植物细胞。而一些功能相关的基因,比如植物中的数量性状基因、抗病基因等,大多成"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如果将某些大于100kb的大片段DNA,如植物染色体中自然存在的基因簇或并不相连锁的一系列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的同一位点,那么将有可能出现由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或产生广谱的抗虫性、抗病性等,还可以赋予受体细胞一种全新的代谢途径,产生新的生物分子。不仅如此,大片段基因群或基因簇的同步插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转基因带来的位置效应,减少基因沉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最近,美国的Hamilton和中国的刘耀光分别开发出了新一代载体系统,即具有克隆大片段DNA和借助于农杆菌介导直接将其转化植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货运驾驶员安全驾驶教育与雇佣协议
- 2025年度环保产业职业经理人绿色管理聘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循环经济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美工师劳动合同(UIUX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环境污染赔偿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股份转让免责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门面竞业禁止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高层住宅租赁使用安全责任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员工住宿安全管理规范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供应链金融垫资服务合同
- 三年级 生命安全教育课件
- 专项维修基金使用培训课件
-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培训
- Unit3-4复习(课件)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企业管理概述
-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课件
- 本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选用程序及要求
- 材料供应履约信用证明:免修版模板范本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教学设计与说明
- 初中体育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 门式起重机、架桥机作业前安全隐患排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