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方程》导学案(无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方程》导学案(无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方程》导学案(无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方程》导学案(无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方程》导学案(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2人教版数学高一第三章直线的方程课程目标:一、考点突破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 .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3 .通过学习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等概念,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等;通过理解、欣赏、运用直线方程各具特征的丰富多彩的不同形式,感,觉数学世界的奇异美、简洁美、和谐美,增强美学意识。通过对直线方程四种特殊形式和一般形式的分析和运用,体会形式和内容、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4 .通过直线的方程,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以及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

2、的距离公式等。理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直线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难点:直线方程的应用。精讲精练:微课程1:基本公式及直线的倾角和斜率【考点精讲】1 .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P1x1,P2X2为数轴上两点,则1Plp2Ilx1x2l2 .平面上两点间距离:P1x1,y1,p2X2,y2为平面上两点,则pP2Vx2X12y2y123 .线段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且线段P1P2的中点M的坐标为(X,y),则x="产,y=y1j2-y2,此公式为线段P1P2的中点

3、坐标公式。4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a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倾斜角的范围为10°,180°)。(2)直线的斜率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a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a,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经过两点 Pi (xi, yi) , P2 (x2, y2)(xia2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y2 yix2 x12 / ii5 .点P(xo,yo)到直线l:Ax+By

4、+C=0的距离:|Ax0+ByO+C|d=JC2。VA2+ B2“2+B2°6 .两平行直线Li:Ax+By+Ci=O与l2:Ax+By+C2=0(Ci整2)间的距离为【典例精析】例题I若点A(4,3),B(5,a),C(6,5)三点共线,则a的值为思路导航:利用直线斜率公式求解。答案:A、B、C三点共线,经过A、B两点的直线斜率等于经过B、C两点的直线a35a斜率,即kAB=kBc,5465,a=4o例题2经过P(0,I)作直线l,若直线l与连接A(I,2),B(2,I)的线段总有公共点,求直线l的倾斜角”与斜率k的范围。思路导航:先求直线的两个极限位置,再用运动变化观点求斜率的范

5、围。答案:如图所示,2(I)kpA=i,i(i)kPB=i20由图可观察出:直线l的倾斜角a的范围是i35°,I80°)U0°,45°直线l的斜率k的范围是i,I。2c例题3已知实数x,y满足yx2x2(1x1),试求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y3思路导航:利用x2的几何意义:连接定点(2,3)与动点(x,y)的直线的斜率,借助数形结合,将求极值问题转化为求斜率取值范围问题,简化了运算过程。y3答案:由x2的几何意义可知,它表示经过定点P(2,3)与曲线段AB上任一点(x,y)的直线斜率k,kpAkkpB,由已知可得A(1,1)、B(1,5)4k8y_243

6、,故x2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3。随堂练习: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一定是()A.过原点的直线B.垂直于x轴的直线C.垂直于y轴的直线D.平行于x轴的直线答案:过原点的直线不一定斜率不存在,垂直于y轴的直线斜率为0,平行于x轴的直线斜率也为0,垂直于x轴的直线倾斜角为90度,所以斜率不存在,故选Bo【总结提升】y2y1k c Ax2 x11 .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直线上任意两点所确定的方向不变,即在同一直线上任意不同的两点所确定的斜率相等,这就是利用斜率可证三点共线的原因。2 .要正确理解倾斜角的定义,明确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熟记斜率公式:式与两点顺序无关,已知两点坐标(xW2)

7、时,根据该公式可求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当x1=x2,y1W2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o3 .求斜率可用k=tan丰90°,其中“为倾斜角,由此可见倾斜角与斜率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牢记:斜率变化分两段,90。是分界线,遇到斜率要谨记,存在与否需讨论4 .直线的斜率可以从负值到正值,但是倾斜角不能为负,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例如:一条直线的斜率范围是J3,1,我们知道k«对应的直线彳昵斜角为120°,k=1对应的直线彳斜角为45。,但是这条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UZS/SO'OU0,45,而不是45°,120&#

8、176;。微课程2:直线方程的表达式【考点精讲】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方程适用范围点斜式yyo=k(xxo)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斜截式ykxb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两点式JqMxix2且yiy2)y2yix2xi不含直线x=x1(xi/2)和直线y=yi(yi刊2)截距式i(a0,b0)ab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ByC0(A,B不全为0)-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2.过Pi(xi,yi),P2(X2,y2)的直线方程(1)若Xi=X2,且yi刊2时,直线垂直于x轴,方程为x=xi;(2)若xi次2,且yi=y2时,直线垂直于y轴,方程为y=yi;(3)若xi=x2=0,

9、且yi型2时,直线即为y轴,方程为x=0;(4)若xi次2,且yi=y2=0时,直线即为x轴,方程为y=0。【典例精析】例题i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i)经过点P(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i(2)过点A(i,-3),斜率是直线y=3x的斜率的<4思路导航:首先要选择直线方程的形式,注意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答案:(i)方法一:设直线l在x,y轴上的截距均为a,若a=0,即l过点(0,0)和(3,2),,l的方程为y=|x,即2x3y=0。若awQ则设的方程为a+a=i,l过点(3,2),:+a=i,a=5,4 / iil的方程为x+y5=0,综上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2x3y

10、=0或x+y5=0。(2)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依题意有又直线经过点A (1, 3),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3y+3= 4(x+1),即 3x+4y+15=0。例题2已知直线11 :2x+y 6=0和点A (1, 1),过A点作直线l与已知直线11相交于B点,且|AB|=5 ,求直线1的方程。思路导航:注意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答案:过点A (1, 1)与y轴平行的直线为x=1ox= 1解方程组,2x + y-6=0求得B点坐标为(1,4),此时|AB| = 5,即x = 1为所求。设过A (1, 1)且与y轴不平行的直线为y+1 = k (x 1),2x + y-6=0 解方程组y,y+ 1 =

11、 k(x 1)k+7 x=k+2 得两直线交点为4k 2V= k+2(k- 2,否则与已知直线平行)。则B点坐标为k+7k+24k2k+ 2由已知31)2(4L 1)2 52k 2 y+ 14(XT),即3x+4y+1=0。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1或3x+4y+1=0。例题3已知直线l过点P(3,2),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如图所示,求ABO的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思路导航:利用直线方程解决问题,为简化运算可灵活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一般地,已知一点通常选择点斜式;已知斜率选择斜截式或点斜式;已知截距选择截距式。答案:设A(a,0),B(0,b)(a>

12、3,b>2),则直线i的方程为x+y=i,abl过点P(3,2),3+2=1,b=-2a;aba3a2a3'112a从而S-ABO=2ab=2aaT3故有SAABO=(a-3)2+6(a-3)+9a-3=(a3)+-97+6>2/(a3)弋+6=12,当且仅当a-3=-9-a-3.a3a-3即a=6时,(Saabo)min=12,此时b=:26=4。6 3,直线l的方程为6+4=1,即2x+3y12=0。【总结提升】在求直线方程时,应先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用斜截式及点斜式时,直线的斜率必须存在,而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

13、示与坐标轴垂直或经过原点的直线,故在解题时,若采用截距式,应注意分类讨论,判断截距是否为零;若采用点斜式,应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微课程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考点精讲】一、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 .对于两条直线:l1:yk1xb/Tk2xb2(1)l"/l2k1卜2%1*2均存在),且blb26 / 11l1l2k1k21(ki,k2均存在)(1 ) l1 l22 .对于两条直线:l1:A1xBiyCi0,l2:A2xB2yC20A1B2A2B1,且B1C2B2cl或A1C2A2cl(2)l1l2AA2B1B203 .与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平行的直线可设为axb

14、y0(c)4 .与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垂直的直线可设为bxay0、两直线相交交点:直线l1:A1x+B1y+C1=0和l2:A2x+B2y+C2=0的公共点的坐标与方程组A1x+B1y+C1=04的解对应。A2x+B2y+C2=0相交方程组有唯一解,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平行方程组无解;重合方程组有无数个解。【典例精析】、2例题1(1)已知两直线l1:x+my+6=0,I2:(m2)x+3my+2m=0,若I1/I2,求实数m的值;、2(2)已知两直线I1:ax+2y+6=0和l2:x+(a1)y+(a1)=0。若I_Ll2,求实数a的值。思路导航:(1)充分掌握两直线平行与

15、垂直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于斜率都存在且不重合的两条直线I1和l2,I1/I2?k1=k2,I1H2?k1k2=1。若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那么另一条直线的斜率是多少一定要特别注意。(2)若直线I1和I2有斜截式方程l1:y=k1x+b1,I2:y=k2x+b2,则11,I2?k1k2=1。设I1:A1x+B1y+C1=0,I2:A2x+B2y+C2=0o则:I1H2?A1A2+B1B2=0O注意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答案:(1)方法一:当m=0时,I1:x+6=0,I2:x=0,I1/I2;当mw。时,l1:y=-xl2:y=xm2m23m3,12-mn62由一一=且一,m23mm23

16、5 'm=-1o故所求实数m的值为0或1。方法二:直线1:A1x+B1y+C1=0,I2:A2x+B2y+C2=0平行的等价条件是:A1B2-A2B1=0且B1C2B2C1W0或A1C2A2C1WCL由所给直线方程可得:13mm2(m2)=0且12m6(m2)w。.m(m22m3)=0且mw3.m=0或一1。故所求实数m的值为0或1。a(2)万法一:由直线11的方程知其斜率为2,当a=1时,直线12的斜率不存在,|1与|2不垂直;1当awl时,直线l2的斜率为一a1a- 21a 1故所求实数a的值为2。3方法一:直线li:Aix+Biy+Ci=0,12:A»+Bzy+C2=0

17、垂直的等价条件是A1A2+B1B2=0。由所给直线方程可得:a1+2(a1)=0,a=|。故所求实数a的值为2。33例题2求经过直线l1:3x+2y1=0和I2:5x+2y+1=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3x5y+6=0的直线l的方程。思路导航:首先解决两直线焦点问题,再用直线位置关系解题。答案:方法一:先解方程组3x+2y-1=05x+2y+1=0得I1、l2的交点坐标为(一1,2),8 / 11再由13的斜率3求出l的斜率为一5,53于是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出1:y2=-5(x+1),即5x+3y-1=0。3方法二:由于1,13,故1是直线系5x+3y+C=0中的一条,而1过11、12的交点坐

18、标为(1,2),故5X(1)+3X2+C=0,由此求出C=1,故1的方程为5x+3y1=0。方法三:由于1过11、12的交点,故1是直线系3x+2y1+入(5x+2y+1)=0中的一条,将其整理,得(3+5Nx+(2+22y+(1+2=0。其斜率一汽=3,解得人=5,代入直线系方程即得1的方程为5x+3y-1=0o例题3光线沿直线11:x-2y+5=0射入、遇直线1:3x2y+7=0后反射,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思路导航:(1)入射光线所在直线与反射光线所在直线关于1对称。(2)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答案:方法一:由x 2y+ 5=0, 3x-2y+7=0,y0 yx0 x23&#

19、39;9 / 11x=-1,y=2.反射点M的坐标为(一1,2)。又取直线x-2y+5=0上一点P(5,0),设P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P'(x°,y°),由PP21可知,kpp|=普。而PP'的中点Q的坐标为x0 5 y02 ' 2Q点在1上,3号5- 2"7=0。y02x0 + 53'3,八 、八八2(x0-5)-y0+7=0.17 xO = -13,y0 =3213.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得所求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9x-2y+33=0。方法二:设直线x-2y+ 5= 0上任意一点p(x0, y0)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为P'(x, y),又pp,的中点Qxx0,号0在l上,.32山+7=0,22'y0-y2=一x0-x3,由cX+x0/,c3>e-2-(y+y0)+7=0.可得P点的坐标为-5x+12y-4212x+5y+28X0=13,y°=13,代入方程x2y+5=0中,化简得29x2y+33=0,,所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9x2y+33=0。例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AB=2,BC=1,AB、AD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A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将矩形折叠,使A点落在线段DC上。若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