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沉丹田实解_第1页
气沉丹田实解_第2页
气沉丹田实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沉丹田实解学武之人,都听说过“气沉丹田”的要求;道门修士,皆知道“昔日圣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的提法。但真正知道气如何沉、神如何凝的人却极少,正应了那句古话,“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焉!” 君不见,有人死死用意固守小腹,有人搞人为的“腹式呼吸”,有人闭目内视脐内,有人存想丹田有一火球,都认为如此这般,气便贯入丹田了。可结果如何,“把肚子守大了,还每每得上遗精症”(南怀瑾先生语)。 其实,常人之“气”浮而不沉,都聚在心窝处,也就是太极拳所说的“气壅胸际”。因七情六欲、辛勤劳作之故,此气滞而不通,郁结在胸中,常常自觉胸闷,俗语所说的“心里堵了个大疙瘩”,即是此种心气上浮之症

2、状的表象说法。古人则从雅的一面说胸中有“块垒”难消。可是学人昧于此理,本来“心里的事”就已太多,却又加上这些“目视丹田”、“腹式呼吸”等等的劳什子,忙于固守,如楞严经所说:“撮心而守,悬在一处”,心火不但不能下降以温肾水,反而更进一步地郁结了,所以虚火上炎、口舌生疮、口干舌燥、欲火上升,甚或吐血发狂,这一类的偏差就会屡见不鲜了。 那么,当如何操作? 很简单,静其身如山岳,澄其心如秋水,胸中之气自然如水中浊物沉淀一样,渐渐下沉至丹田了。此时不是单纯的意念,而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学人自觉有物沛然下降至丹田,有如温水一般,绛宫(胸际)空空洞洞,虚灵开阔,丹田(小腹部)充实温暖,尤以两肾处为甚

3、,丹经称之为“两肾汤煎”。即两肾如在开水中煎煮一样。功力再深,则此“温水”会逐层下渗,到双足心,直至入地三尺,以至于更远。此是致虚守静、纯任自然的大法,非小法小术可比,其关键是身体要端正放松,心理要空无一念。若不相信,可试看一下主流经典的论述: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仙学真诠·守乾之诀云:“凝神入坤脐者,作丹之初,只是凝神,则气自返归身中,久之自然沉入肾府。犹夫水,澄之既久,而其浊者自沉,非执著坤脐而守之也所谓凝神者,盖息念而返神于心耳,神返于心,而不外驰,则气返于身,渐渐沉入气穴去矣。”南怀瑾大师习禅录影曰:“心头一空,气自下沉。”大成拳大师王选杰在大成拳实作绝技中说:“腹部充

4、实是由于胸部放松自然形成的,故虚胸与实腹两者密不可分。” 习武道者,至此地步,自觉整个人如半瓶子水,无论怎样动,身体里的“温水”都会作出自动的、恰如其分的“动荡”来调整重心,保持平衡,有如不倒翁。少林拳谱有言:“气沉丹田,则强如不倒之翁,虽有大力推挽,亦不为之所动。”不仅如此,肉体上的平衡也会巩固,促进心理上的平衡,此时其人特别“沉着”,特别“沉得住气”,一切可喜、可怒、可怕的外界刺激,均不足以动其心,而沉稳不乱,“以不变应万变”。其人“心放在肚子里”,常处泰然自若之境,而不会“提心吊胆”地“把心提到嗓子眼”去面对可怕之事,也不会“(心)气一下子直冲顶梁门”、“气堵脖梗子”的去应对可怒之事。谦谦君子,休休有容,真正使心态如水一样平和。 另外用于技击,人一动手,便觉有物从脚心飞速上旋,经腿、腰、背心、臂而至于指梢,如同子弹在枪膛里旋转一样,将敌人击出丈外。此时手部的力,就不是仅仅上半身的力了,而是全身之力汇于一指,少林拳派谓之“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意拳谓之“整体力”或“整劲”,其实是一个意思。 习丹道者,心气沉至双足心,则“真人之心呼吸以踵”,自觉有一线吸力从足心、丹田发出,将舌尖向上向后吸,与悬雍垂(即小舌)相接,启动先天胎息,关闭后天凡息、身中真气,降则经任脉下注地心;升则经督脉上冲至百会,至天心;开则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