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兀素是Na,最多的兀素是O。3、海洋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碳氢氯钙。人体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碳氢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4、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总量丰富,分布不均,人均量少。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土

2、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课题2水的净化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储1、沉淀(1)静置沉淀(2)吸附沉淀:试剂:明矶净水原理:利用明矶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2、过滤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操作注意事项:贴二低三靠”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匕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

3、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4、蒸储: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蒸储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各种净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沉淀V过滤V吸附VV蒸播VV二、硬水与软水1、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

4、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2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储、煮沸4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储(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储;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课题3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氧气(。2)通电电解水口诀:正

5、氧负氢,氢二氧一化学方程式:2H2。=2H2T+C2T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1质量比1:8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化学性质:通电分解又子表达式:水(H2O)%氢气(H2)+氧气(。2)通电化学方程式:2H2。=2H2f+C2T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着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6、: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又子表达式:氢气(H2)+氧气(。2)-A水(H2O)化学万程式:2H2+。2点燃2H2。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氧化铜1t铜+水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3、氢能源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不能推

7、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二、物质的分类1、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镒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2、物质分类的步骤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

8、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含义: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例如:H2O: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一个水分子;D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小分子的个数。例如:表小3个二氧化碳分子:3CC2;4H2。:表示4个水分子。4、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例如:3H2O:3表示3个水分子。5、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H2O: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

9、原子。6、化学式的书写:单质:A: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澳、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例如:氢气:H2、氧气:。2B: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铁:Fe;红磷:P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徵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例如:四氧化三铁:+2-1-2+1F?O4;氯化镁:MgCl2;硫酸钠:Na2SC47、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含有酸根(NO3、SQ、CO3、PO4)的化

10、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含有氢氧根(OH)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例如:Fe3O4:四氧化三铁;MgCl2:氯化镁;Al(NO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二、化合价1、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有正价与负价之分。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2。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例如:MgCL: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

11、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2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例:镁离子:Mg2与+2价磐b素:Mg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以AmBn为例,即(+a)X叶(-b)。0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1)元素化合价顺口溜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钢锌正二价;氟氯澳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二四碳,单质元素价为零。(2)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钱根.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附: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3氢氧根:OH碳酸根:CQ硫酸根:SO4磷酸根:POH俊根:NH4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K+Ca2+Na+Mg2Zn2+Al3+Fe3+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