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_第1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_第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定义 组织定义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 LM 技术( 0.2 m)( 1)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 染色(苏木精 -伊红染色)定义 嗜碱性 : 嗜酸性 :在细胞中, 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均为 嗜碱性 ,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 细胞嗜碱性 ;而溶酶体和线粒体 为嗜酸性 ,故他们丰富时 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异染性: 有些组织成分用 甲苯胺蓝 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 紫红色 ,这种现象 称异染性。(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 用恒冷切片机,将

2、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 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 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 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 血涂片、骨髓涂片 等。2、电镜技术: EM 技术( 0.2nm )( 1)透射电镜术: 用来观察组织细胞 内部结构 ;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在电镜照片上呈 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 高电子密度 ,反之呈浅灰色,为 低电子密度 。( 2)扫描电镜术: 观察组织 表面形态结构3、组织化学技术:( 1)一般组织化学术 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便用

3、显微镜观察。PAS 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 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 , 紫红色反应产物 为阳性。 ( 2)免疫组织化学术 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 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 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1、组织学 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器官, 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2、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结构是组织。 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3、HE 染色 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 称

4、为苏木精 -伊红染 色法,简称为 H-E 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4、嗜酸性 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5、嗜碱性 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6、中性 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 细胞核、 RER 、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膜:嗜酸性第二章 上皮组织概述1、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2)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 3)大都无血管 (4)神经末梢丰富(5)被覆于体表或有腔器官的表面2、分类根据功能分为:( 1)被覆上皮 覆盖于体表

5、或衬于体内腔、管及囊的内面( 2)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3)感觉上皮 ( 4)肌上皮第一节 被覆上皮分类依据:细胞层数和浅层细胞的形态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其它:肺泡和肾小囊保持器官表面光滑, 减少器官间摩擦, 有 利于血液、 淋巴流动 以及物质通透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吸收、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吸收、分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保护、分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的:皮肤表皮耐摩擦和阻止异 物 侵入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润滑、保护变移上皮肾盂、输尿管、膀胱保护、单层上皮一)单层扁平上皮1、形态

6、表面观: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垂直面观:细胞扁薄,含核面厚,胞质少2、分布: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它:肺泡和肾小囊3、功能: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 透二)单层立方上皮1、形态 表面观:六角形或多角形 垂直面观立方形,核圆,居中2、分布:肾小管,甲状腺3、功能:吸收或分泌三)单层柱状上皮1、形态: 表面观:六角形或多角形 垂直面观: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2、分布: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3、功能:吸收和分泌。在肠管的单层柱状上皮之间,夹有杯

7、状细胞 ,形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顶部膨大,充满 黏原颗粒 。颗粒中含 有黏蛋白 (一种糖蛋白, PAS 反应 呈阳性 )杯状细胞能分泌黏蛋白,与水结合成 黏液 ,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1、结构: 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最多。这些细 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 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 ,因此貌似复层实为单层。到达油 里面的柱状细胞表面有 纤毛 。2、分布: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3、功能:保护分泌二、复层上皮(一)复层扁平上皮1、形态:表面层 :几层扁平细胞,最表层的已退化,逐渐脱落中间层 :多边形细胞、梭形细胞基底层 :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 为具有

8、 增殖分化能力 的干细胞; 上皮的基底层与深部结缔组 织呈凹凸不平的连接,增加了二者的连接面积,有利于营养供应,并更加牢靠2、分布:角化的:表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阴道3、功能: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二)复层柱状上皮 形态结构:浅部:一层柱状细胞 深部: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功能:润滑、保护(三)变移上皮 结构特点: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与扩张状态而变化表层: 盖细胞,细胞体积大,可有双核 中间层:多边形 基底层:立方形分布:肾盂、输尿管、膀胱第二节 腺上皮和腺(了解腺的分类和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腺上皮: 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

9、分的器官。根据有无导管:(1)外分泌腺:形成的腺具有导管通道器官的腔内或身体的表面,分泌物经导管排出。汗 腺、胃腺。(2)内分泌腺:形成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或淋巴输送至靶器官,甲状腺、肾上腺 根据成腺的细胞数( 1)单细胞腺( 2 )多细胞腺根据腺细胞: ( 1)浆液腺(2)黏液腺(3)混合腺腺细胞 1、浆液性细胞(蛋白分泌细胞)2、 黏液性细胞(糖蛋白分泌细胞)3、类固醇分泌细胞第三节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细胞衣: 细胞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的糖链。功能: 粘着、识别、蛋白转运2、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展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 结构:LM :纹状缘:小

10、肠上皮细胞 的微绒毛 。 刷状缘:肾小管上皮细胞 的微绒毛。EM :微绒毛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 微丝上端 附着于 微绒毛顶部 ,下端 插入细胞顶部 胞质中 ,附着于终末网 。微丝为肌动蛋白丝, 终末网 中还有肌球蛋白, 其收缩可使微绒毛伸 长或变短。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吸收 3、纤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展形成的较长的能摆动的突起。EM : 纤毛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 9 组二连微管(即 9+2 结构),(二)上皮细胞的侧面:细胞连接(结构特点了解)(1)紧密连接 带状,相邻细胞膜外层成间断性融合 功能:屏障,封闭细胞间隙。(2)中间连接 位于紧密连接的下方,带状

11、结构:细胞之间有 15-20nm 的间隙,内有丝状物连接两侧细胞膜;在胞质侧,附有薄层致 密物质, 有微丝附着 ,向两侧 延伸形成终末网(3)桥粒 形态:斑状 结构: 20-30nm 的间隙,内有低密度丝状物,交织成一条中间线,胞质侧有厚的致密物构成 附着版,上有 张力丝 附着。功能:最牢固的连接,表皮等部位发达。( 4)缝隙连接: 又叫通讯连接EM :斑状, 2-3nm 间隙,内有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 冷冻蚀刻 :由六个亚单位组成的连接单位 ,中间有约 2nm 宽的通道 功能 :传递化学信息、电冲动 。(三)上皮细胞基底面1、基膜: 位置:位于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LM :不同部位厚度

12、不同,一般难辨认,PAS 和镀银染色可以显示EM:(1)基板:透明板和致密板,由上皮分泌细胞分泌而来 (2)网板: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较厚,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 化学成分:糖蛋白和蛋白多糖 功能: 1、支持、连接2、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分化3、半透膜,有利于上皮与结缔组织的物质交换2、质膜内褶: 是上皮细胞基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内褶,含有大量的线粒体, 扩大了细胞基 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质膜内褶主要见于肾小管。3、半桥粒: (了解结构特点)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为桥粒结构的一半,主要作用是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第三章 结缔组织 概述一、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1、细胞少,种类多

13、,无极性2、细胞间质多:纤维和基质3、 含有丰富血管4、起源于间充质二、功能: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最主要的细胞,是持续性蛋白质分泌细胞(浆细胞、成骨细胞)(1)活跃的成纤维细胞:LM :有突起,成星形;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HE 染色呈弱碱性EM :丰富的 RER、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2)静止状态:纤维细胞功能 :合成纤维和基质:1、胶原蛋白(合成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弹性蛋白(合成弹性纤维)2、蛋白多糖、糖蛋白基质 参与机体的修复:炎症创伤情况下,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LM; 形态不规则,短而钝的突起 核小而圆 胞质中充

14、满了粗大的颗粒 嗜酸性EM : 表面不规则,有突起,可伸出伪足功能: 1、趋化性: 巨噬细胞受趋化因子的吸引,做定向运动。2、吞噬作用:3、抗原呈递作用3、浆细胞4、肥大细胞5、脂肪细胞(了解分布、结构与功能) 核被脂滴挤成弯月形,位于细胞一侧。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熟悉) 是成体结缔组织中的干细胞, 保留着间充质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 炎症及创伤修复时大量增 殖,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细胞。7、白细胞(了解来源于功能)(二)纤维(熟悉)1、胶原纤维 胶原蛋白 白纤维 HE 嗜酸性 粉红色,电镜下有明暗交替的横纹。2、弹性纤维 弹性蛋白 黄纤维 形如发丝,被地衣红染为紫色3、网状纤维 胶原蛋白被覆

15、糖蛋白, HE 染色淡红色,镀银染色切片黑色, PAS 阳性,存在于网状组织(三)基质 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型胶状物, 具有一定黏性, 孔隙中有组织液。 填充于结缔组织细 胞和纤维之间。 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多糖和糖蛋白。1、蛋白多糖 (黏多糖) 蛋白多糖是基质的主要成分。 是由糖胺多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而成 的聚合体。糖胺多糖 :( 1) 硫酸化 :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 2) 非硫酸化:透明质酸分子筛结构 :透明质酸为长链 大分子,它是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主干。 糖胺多糖与核心蛋白 结合 ,形成以核心蛋白为中心的 蛋白多糖亚单位 。再通过 结合蛋白 结合于 透明质酸主干 形成蛋白

16、多糖聚合体 。大量的蛋白多糖聚合体 形成有许多 微孔的分子筛 。 分子筛的功能: 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 防御屏障 储存水分 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等因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基质结构,故得以扩散。2、糖蛋白:纤维黏连蛋白、 层黏连蛋白和软骨黏连蛋白。 纤维黏连蛋白 是最主要的黏连性 糖蛋白。功能:参与基质分子筛的构成,通过连接和介导作用,影响细胞的识别、迁移和增殖。3、组织液: 组织液从毛细血管的 动脉段 渗入基质内,在毛细血管的 静脉端 ,大部分组织液 回到血液中,小部分进入 毛细淋巴管 成为淋巴。功能 : 组织液且不断更新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中的细胞进行 物质交换 ,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的 体液内

17、环境。当组织液的产生和回流失去平衡时,或机体电解质和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时, 基质中组织液 含量 的增多和减少可导致 组织水肿或脱水 。二、致密结缔组织(了解分类及其结构特点)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而细胞较少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构成 肌腱。胶原纤维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构成 真皮、硬脑膜、及多数器官的被膜(如骨膜 )3、弹性组织以弹性纤维为主,如黄韧带、项韧带三、脂肪组织1、黄色脂肪组织2、棕色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熟悉) 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组成,网状纤维有网状细胞产生,网状细胞是有突起的星形细胞。第五章 软骨和骨一、软骨(构成熟悉)(一)软骨组织1、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中 唯一的细胞类型

18、 ,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为 软骨陷窝 , 软骨陷窝周围 的基质的 糖胺多糖 中硫酸软骨素 含量相对较多,呈 嗜碱性 ,为软骨囊 。在软 骨组织的周边部位,软骨细胞较小,扁圆形, 单个分布,为幼稚的软骨细胞 ;越靠近软骨中 央,细胞越成熟,体积增大,变成 圆形或椭圆形 ,并成群分布,多为 2-8 个聚集在一起 ,它 们是 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的,故称同源细胞群。 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 RER 和 高尔基复合体 。软骨细胞可分泌软骨基质。2、软骨基质: 由 纤维和无定型的细胞外基质 组成。 基质中的主要成分为 蛋白多糖和水 ,其蛋白多糖与 疏松结缔组织 中的类似,也构成 分子筛 结

19、构,但软骨中的蛋白多糖浓度更高,使软骨基质形成较为坚固的 凝胶 。(二)软骨膜: (结构了解) 出关节软骨外,软骨表面被覆薄层 致密结缔组织 ,为软骨膜。 分为两层, 外层胶原纤维多 ,内层 细胞多,其中有 梭形的骨祖细胞(三)软骨的类型(根据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的不同)1、透明软骨(掌握) 分布: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纤维成分: 胶原纤维2、弹性软骨分布:耳廓,咽喉,会厌纤维成分: 弹性纤维3、纤维软骨:分布: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纤维成分: 胶原纤维束(五) 软骨的生长(了解)( 1) 附加性生长, 又称软骨膜下生长 ,软骨膜内的 骨祖细胞 不断增殖分化为 成软骨细胞 , 后者再进一

20、步分化为软骨细胞。( 2) 间质性生长,又称软骨内生长, 通过已有的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殖,产生更多的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是软骨从内部向周围扩大。 二、骨(构成熟悉)(一)骨组织1、骨基质:简称骨质,即钙化骨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由有机质跟无机质构成。有机质 :包括大量的 胶原纤维 和少量 无定形基质 胶原纤维占有基质成分的 90% 基质:成凝胶状,主要是 糖胺多糖 :有黏合纤维的作用还有多种 糖蛋白 :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黏连蛋白、钙结合蛋白 无机质:又称骨盐, 占干骨重量的 65%,以钙、磷离子为主。骨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羟基磷灰石结晶 。骨板: 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

21、相互平行 ,相邻骨板的纤维相互 垂直,这种结构形式有效的增加了骨的强度。密质骨:长骨的骨干、扁骨和短骨的表层。 松质骨:长骨的骨骺和骨干内表面、变故的板障和短骨的表层。2、骨组织的细胞 骨祖细胞(熟悉)位于骨膜内, 细胞呈梭形,较小,核椭圆形或细长形。骨祖细胞着色浅,弱嗜碱性。可分化 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是一种干细胞(stem-cell ) 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 ,多呈矮柱状,通常单层排列,分泌活跃的细胞可见其底部和侧面出现 突起,与相邻的成骨细胞及邻近的骨细胞以突起相连。细胞核呈圆形,胞质嗜碱性,电镜下可见大量的 RER 和高尔基复合体。 成骨细胞分泌: 1、基质小泡 ,膜上有 钙结合

22、蛋白 和碱性磷酸酶( ALK )。含有 ALK 的细胞能参与钙化,并具有吸收功能 。2、类骨质 ,未经钙化的骨质。 钙化:无机盐有序的沉积于类骨质的过程。 类骨质经钙化后转变为骨质。 骨细胞(熟悉) :是一种多突起的细胞,单个的分撒于骨板之间或骨板内。骨陷窝 : 骨细胞的胞体 位于骨陷窝内骨小管 :突起 位于骨小管内。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 缝隙连接 相连。 破骨细胞(熟悉) :分布在骨组织表面是一种 巨大的多核细胞 ,形态不规则,核 6-50 个不等。胞质 嗜酸性,以溶酶体和线粒体 居多 。功能活跃的破骨细胞有明显的极性, 电镜下,紧贴骨组织的一侧 有许多大小和长短不 一的 突起 ,构成光镜下的

23、 皱褶缘 。(二)长骨的结构(熟悉)1、骨干: 主要有密质骨构成,内侧有少量松质骨形成的骨小梁。密质骨在骨干的内外表层 形成环骨板,在中层形成哈弗斯系统(骨单位)和间骨板。 环骨板: 是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 分别为 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 。外环骨板厚, 由数层或是多层骨板组成,较整齐的环绕骨干排列。内环骨板薄, 仅有数层骨板组成, 不如 外环骨板规则。 横向穿越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的小管为穿通管, 内含血管、 神经和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中有较多 骨祖细胞 。穿通管在骨外表面的开口即为 滋养孔 。 哈弗死系统(骨单位) : 间骨板: 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骨生长和改建过

24、程中哈弗斯骨板 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余部分2、骨骺: 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表面有薄层密质骨;关节面有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3、骨膜: 骨的内外表面都覆有结缔组织膜,分别为骨外膜:骨内膜:(三)骨的发生1、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了解) 2、骨发生的方式(熟悉)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3、长骨的进一步生长第六章 肌组织概述肌细胞又叫 肌纤维 ,其细胞膜称 肌膜 ,细胞质称 肌浆 。肌组织分为三种:骨骼肌,心肌,平 滑肌。前两种为 横纹肌 ,后者为非横纹肌。骨骼肌是 随意肌 ,其余为不随意肌。第一节 骨骼肌骨骼肌借 肌腱附于骨骼, 致密结缔组织包裹在整块肌肉外面形成 肌外膜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 深入肌肉内,

25、 将其分割为 肌束,包裹在肌束的结缔组织为 肌束膜 。除骨骼肌纤维外, 在肌膜 与基膜之间还有 肌卫星细胞 ,参与肌纤维修复,具有干细胞性质。1、LM : 呈长圆柱状 多核细胞,核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每条骨骼肌纤维由更细的肌原纤维构成,且与肌纤维长轴平行 有明显的横纹肌节定义明带 A 带;暗带 I 带2、EM :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 粗肌丝:中央借 M 线固定由 肌球蛋白 组成,分为 头部和杆部 ,头杆连接处有关节,尾部朝向 M 线,头部朝向 Z 线,头部突出与粗肌丝,为 横桥 。 肌球蛋白的头部具有 ATP 酶的活性,当与细肌丝的肌动 蛋白接触时被激活,分解 ATP 释放能量,使横

26、桥屈动。细肌丝:一端附于 Z 线,一端伸入粗肌丝之间,止于 H 带外侧。 H 带仅有粗肌丝 细肌丝 由 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组成。 肌动蛋白 形成串珠状双螺旋链,每 个肌动蛋白 单体都有一个与 粗肌丝肌球蛋白头部结合的位点 ; 原肌球蛋白 嵌于肌动蛋白双 股螺旋链的浅沟内, 掩盖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肌钙蛋白 附着于原肌球蛋白 分子上, 可与钙离子结合 。 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 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与 肌纤维长轴垂直 ,位于 明带与暗带交界处 功能:传导兴奋 肌浆网定义三联体定义 此外,肌原纤维之间还有较多的 线粒体、糖原 及少量 脂滴。3、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第二节 心

27、肌1、LM :短圆柱状,有分支多数心肌纤维有一个核,少数有双核,卵圆形,居中 每条心肌纤维由肌丝束构成 细胞之间形成闰盘 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闰盘定义2、EM肌原纤维的粗细不等、界限不很分明,肌原纤维之间有 极为丰富的线粒体。 横小管较粗,位于 Z 线水平 肌浆网的纵小管稀疏,终池少而小。 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形成二联体。因此心肌纤维的 贮钙能力低,收缩前需要从细胞外摄取钙离子。 闰盘的定义第三节 平滑肌(了解)1、肌节 相邻两条 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 ,由 1/2I带+A带+1/2I 带组成,电镜下又粗细两 种肌丝组成, 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构单位 。2、肌浆网 肌纤维内特化的 SER ,位于

28、横小管之间 ,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 接受兴奋后 , 钙通道开放,大量钙离子涌入肌浆。3、三联体 骨骼肌的每条 横小管 和两侧的 终池组成三联体。 此部位将 兴奋 从肌膜传递到肌 浆网 中,引起钙泵活动 ,为肌丝滑动 创造必备条件。4、闰盘 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横向部位为中间连接和桥粒,有牢固的连接作用, 纵向部位为缝隙连接,可进行离子交换和冲动传递,保证心肌收缩的同步化。1、 骨骼肌与心肌光镜结构不同2、 骨骼肌光镜电镜结构第四章 血液概述血液又叫外周血, 健康成人约有 5L 。由红细胞 (44%)、白细胞、 血小板(1%)和血浆(55%) 组成。加入抗凝剂,静止或离心沉淀后,分为三层,

29、上层为淡黄色的血浆,中间为白细胞和 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血浆 PH7.37.4一、红细胞1、形态:LM :中央染色浅,周围染色深,无细胞核、细胞器EM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器2特点:双凹圆盘状,中央薄,染色浅。周围厚,染色深含有血红蛋白,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120天有形态的可变性,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细胞膜上有 ABO 血型抗原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进入外周血中,为网织红细胞,仍能合成少量血红蛋白。3、网织红细胞: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这些细胞内上残留部分核糖体,用 煌焦油染色呈细网状, 称网织红细胞 。在成人, 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 0.5%1.5% 。 有骨髓造血功能

30、障碍的病人,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一、白细胞有核的球形细胞, 根据白细胞细胞质内有无 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粒细胞) : 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1、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的白细胞1-2 叶分页核为新生细胞, 当受严重细菌感染时, 2 叶核增多,称为核左移, 4-5 叶为衰 老的中性粒细胞, 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称为核右移。 嗜天青颗粒(浅紫色)是一种溶酶体, 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 类。特殊颗粒(浅红色) 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碱性磷酸酶等。 中性粒细胞有吞噬和趋化作用,在吞噬大量细菌之后变为脓细胞。2、嗜酸性粒细

31、胞: 球形,核常为两叶。3、嗜酸性颗粒4、嗜碱性粒细胞5、单核细胞6、淋巴细胞第十二章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构成。 淋巴器官分为中枢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和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和扁桃体) 。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第一节 免疫细胞(一)淋巴细胞1、 T 细胞 由胸腺产生Tc 细胞, 细胞毒性 T 细胞:直接攻击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效应 T 细胞主要是 Tc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释放穿孔素。Th 细胞, 辅助性 T 细胞:辅助 Tc 细胞和 B 细胞, HIV 能破

32、坏 Th 细胞。Ts 细胞, 抑制性细胞,2、 B 细胞 由骨髓产生3、NK 细胞 :无需抗原提呈细胞的中介,可不借助抗体,即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 瘤细胞。(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概念 (掌握 )(三)抗原性提呈细胞二、淋巴组织1、弥散淋巴组织 主要是 T 细胞见概念2、淋巴小结 主要为 B 细胞 概念掌握生发中心分为暗区和明区。生发中心周围为帽部。二、淋巴器官(一)胸腺1、胸腺的结构 ;(1) 被膜: 薄层结缔组织,被膜深入胸腺内部形成 小叶间隔 ,将实质分隔成许多不完全分离 的胸腺小叶 。每个小叶有 皮质和髓质 两部分,所有小叶的 髓质 都相互连续;皮质内胸腺 细胞密集,着色较深,髓质

33、含有较多上皮细胞,故着色较浅 皮质胸腺上皮细胞 分为被膜下的 被膜下上皮细胞 和胸腺细胞之间的 皮质上皮细胞 ,相 邻上皮细胞的突起间用 桥粒连接。胸腺细胞 髓质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机体内的一个具有巨大 吞噬功能的细胞系统 , 包括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 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 肝内的库普弗细胞和肺内的尘细胞、 皮肤中的朗格汉斯细胞等, 这些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内的 单核细胞 ,有很强的吞噬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都是 抗原呈递细胞 。2、淋巴小结 :淋巴小结又称 淋巴滤泡 ,为淋巴组织聚集形成的 球形小体 ,主要由

34、B 淋巴细 胞组成 。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 产生 生发中心 。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较小, 称初级淋巴小 结,有生发中心的称 次级淋巴小结 。3、弥散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弥散分布,周围 无明显界限 。弥散淋巴组织内以 T 淋巴细胞为主 ,常见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是 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4、胸腺基质细胞5、胸腺小体6、血液 -胸腺屏障 :血液 -胸腺屏障由下列结构构成: 1)、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有 完整的紧密连接; 2)、内皮细胞周围连续的基膜; 3)、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 4)、上皮 基膜; 5)、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血液内的一半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

35、透过此屏障, 这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7、淋巴细胞再循环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概述: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 激素。大多数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 血液循环 作用于远隔的特定 细胞。 少部分 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 旁分泌 。每种激素作用的特定器官或细胞称 靶器官或靶细胞 。原理: 靶细胞具有与相应激素结合的受 体,激素与 受体 结合后产生效应。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1、腺体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滤泡状2、没有导管,腺细胞周围毛细血管丰富激素分类:1、 含氮类激素:细胞特点: RER 高尔基复合体 分泌颗粒2、类固醇类激素:细胞特点

36、: SER 管状嵴的线粒体 含较多脂滴 无分泌颗粒一、 甲状腺(一)甲状腺滤泡由单层立方的 滤泡上皮细胞 围成, 滤泡腔 内充满透明的 胶质 。 功能活跃时 ,滤泡上皮细胞 增高呈 低柱状 ,腔内胶质减少 ;反之 ,细胞变矮成 扁平状 , 胶质增多 。胶质是滤泡上皮细 胞的分泌物,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嗜酸性 。滤泡上皮细胞 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素 ,具有 含氮类激素分泌细胞 的特点 。 甲状腺素分为两种: T3、 T4甲状腺素的功能 :对婴幼儿的 骨骼发育 及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影响显著。(二)滤泡旁细胞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 LM :细胞比较大, 着色较浅 ,细胞核大而

37、圆,染色浅。 滤泡旁细胞的分泌颗粒内含有降钙素。靶细胞 :成骨细胞靶器官 :胃肠 肾小管功能 :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使骨盐沉着于类骨质。 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钙离子, 使血钙 浓度降低二、 甲状旁腺1、 主细胞 数量最多,胞质染色浅 分泌 甲状旁腺激素 靶细胞 :骨细胞、破骨细胞 靶器官 :肠、肾小管 功能 :使骨盐溶解,促进肠及肾小管吸收钙, 使血钙升高 。2、 嗜酸性细胞 比主细胞大,核较小,染色深, 胞质强嗜酸性三、肾上腺 表面包以结缔组织 被膜 ,实质由周边的 皮质 和中央的 髓质 两部分组成。(一)皮质:由 皮质细胞 、血窦 和少量 结缔组织 组成。1、 球状带 分泌 盐皮质激素 :

38、 醛固酮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2、 束状带 分泌 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和皮质酮) 。可促进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 抑制免疫应答、抗炎症。 (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3、网状带 分泌 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二)、髓质由呈索或成团 的髓质细胞 组成,其间有 血窦 和 少量结缔组织 ,髓质中央有中央经脉 ,还有 少量 交感神经节细胞 ,髓质细胞也叫 嗜铬细胞 ,分为两种:1、 肾上腺素细胞:肾上腺素2、 去肾上腺素细胞:去肾上腺素四、垂体(一)腺垂体1、远侧部(1)嗜酸性细胞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素( GH ) 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 PRL )( 2)嗜碱

39、性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TS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促卵泡激素 FSH 和黄体生成素 LH(3)嫌色细胞2、中间部 由滤泡 及其周围的 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构成。3、结节部4、垂体门脉系统(概念)5、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二)神经垂体主要由 无髓神经纤维 和 神经胶质细胞 组成, 含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下丘脑 前区的两个神经核, 视上核和室旁核 ,内有大型 神经内分泌细胞 ,其轴突构成 下丘 脑神经垂体束 ,也是 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 的来源。神经部的胶质细胞 又称 垂体细胞 ,支持和营养神经纤维。视上核和旁室核的神经内分泌细

40、胞 合成 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抗利尿激素主要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液浓缩。又称加压素 下丘脑和垂体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下丘脑的 视上核和室旁核 的轴突 构成 神经垂体的无髓神经纤维 。视上核的抗利尿素、室旁 核的催产素 在神经部 存储,并释放入 窦状毛细血管 。1、 垂体门脉系统: 大脑基底动脉环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 斗部,在该处形成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该毛细血管网下行到结节部汇集形成十余条 垂体门微静脉。这些微静脉下行进入远侧部,再度形成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 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第十四章 消化管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一、 消化

41、管壁的一般结构(一) 黏膜1、 上皮a 复层扁平上皮消化管的两端 (口腔、咽、食管、肛门) 保护功能 b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续2、 固有层a、富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b、腺体c、淋巴组织3、黏膜肌层 为薄层平滑肌(二)黏膜下层1)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较大的 血管和淋巴管2)黏膜下神经丛 ,调节黏膜肌的收缩和腺体分泌3)黏膜下腺 分布于食管和十二指肠4)皱襞 由黏膜层 与黏膜下层 共同向管腔面突起形成,分布于食管、胃、小肠(三)肌层1)肌肉类型:骨骼肌:食管上段与肛门处;其余为平滑肌2)层次:一般为内环外纵,但胃壁较厚,为内斜、中环、外纵3)肌间神经丛,调节肌

42、层的运动4)肌间结缔组织中有间质卡哈尔细胞,可产生电信号,通过缝隙连接传递给 平滑肌细胞(四)外膜1)纤维膜 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 有固定作用2)浆膜有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分布于腹膜内位的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其表面光滑,减少摩擦。二、 口腔与咽(一) 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 只有上皮和固有层,无黏膜肌层(二) 舌1.丝状乳头2.菌状乳头3.轮廓乳头味蕾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三)牙 牙分为三部分 牙冠、牙颈、牙根。 牙由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 牙周组织有牙周膜、牙槽骨骨膜、牙龈三、食管1、 黏膜 上皮为复层扁平,其表面细胞不断脱落,由基底层细胞增殖补充。食管下端的 复层扁平上皮 与胃贲门部的单层柱状上皮 骤然相接, 是食管癌的易发 部位。2、 黏膜下层 食管腺,为粘液性腺,导管穿过黏膜开口与食管腔3、肌层 分内环外纵两层,上 1/3 骨骼肌,下 1/3 平滑肌,中 1/3 二者都有4、外膜 为纤维膜四、胃空虚时可见纵行皱襞, 充盈时消失。 黏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黏膜分成许多胃小区, 黏膜表面 还有胃小凹,每个胃小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