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市场失灵及表现1、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2、表现:(1)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
2、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 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政府干预及失效: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首先是直接执行政府的经济职能,并通过执行经济职能来保证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有效实施。1、政府干预 政府的经济作用:(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
3、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2)社会主义公关调控,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扁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 2、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经济干预:与政府规模有关。政府规模一般是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倾向的国家
4、高于分权化倾向的国家。我国以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表示的政府规模形成了本身特有的变化轨迹。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3)财政手段,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财政的目的是通过财政手段,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政府干预失效: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
5、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失效的根本原因: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利为基础和前提的,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利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效率问题(2)寻租行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滥用权力(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越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认为地参与;“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种类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
6、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特征:(1)非排他性,即一些人想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出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原因:a.公共产品大都是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 ;b.某些公共产品虽然在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十分昂贵,以致经济上不可行 。(2)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最重要的标志,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社会边际成本为零。(3)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公共商品还可能表现出以下特性: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规模效益较大;初始投资大;具有自然垄断性。种类: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两个特征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兼备公共和私人物品的特征,其中有些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
7、有非排他性。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为满足人们需要,将有限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帕累托标准”就是论证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A、调节资源在地区间的配置;B、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间的配置;C、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间的配置 各国政府通常采用某些指标(如我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或由若干指标组成的“景气指数”来表示资源配置效率,我国当前主要采用GDP增长率指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 A、在
8、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得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饰的结构效率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际的重点建设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的公平准则基期实现机制: 经济公平,指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着眼于分配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强调分配的效率 社会公平,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社会各阶层居民能接受的合
9、理范围内,着眼于分配结果的公平,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公平衡量指标: 系数 1 ,系数越小,越趋于公平。根据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出于0.3 0.4 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我国目前的系数已近接近0.5,说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 A、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B、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 D、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 ;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进行国际经济交
10、往时,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保持收支平衡,未出现大的逆差或顺差。 实现的机制和手段: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第二章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1)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关于资源最优配置的市场原则是否适用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的问题,是研究公共物品时需
11、要解决的一个前提条件。【当一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量达到社会MR=社会MC,该产品的配置是有效率的。】公共产品由市场提供存在失灵:会出现搭便车问题。公共产品成本大于个人从中获得的收益,使个人不愿购买。个人的购买决策以其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相等为依据,即使个人愿意购买公共产品,其提供量会大大低于效率所要求的提供量。 (2)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是政府。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 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
12、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来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即使从技术上可以排他,但话费成本太大,这样,消费者不会资源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即所谓免费搭车。相对于市场机制而言,政府的运行时迥然不同的。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锁存在的难题。表面上,纯公共物品免费享用,事实上也是以纳税为代价的。政府主要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纯公共物 市场
13、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资源配置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财政学研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间的恰当组合,政府提供公共物品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合理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 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政府授权经营; 政府参股; 政府补助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1)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入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要求:必须将项目的收益全部量化,同时也将成本全部量化然后再比较其效
14、果。 投资项目的净收益现值为评价标准。缺陷:必须将项目的成本和收益量化,而某些项目很难准确计量,甚至根本无法衡量。所以,该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情况。影子价格,许多成本和效益没有市场价格,是无形的或非市场化的,或者这些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出它们的边际社会成本或收益,故称影子价格,是针对无价可循或有价不当的商品或劳务规定的较合理的替代价格。第三章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意义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共同点:
15、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缺无任何所得,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这类支出即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此
16、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收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总结: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
17、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财政支出规模衡量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可以用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指标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由这两个基本指标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1) 财政支出增长率,以G(%)表示。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表示。财政支出增长弹性
18、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多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
19、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被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张律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a、政局是否稳定 b、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c、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分因素析:为了寻求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不仅要分析影响财政支出的宏观因素,而且要分析和控制影响财政支出的
20、微观因素。福利经济学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分析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它采用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原理运用到政府公共物品的供应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来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规模。 第四、五章行政管理支出: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本质上,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公共需要。 特点:提供纯公共产品;消费性,支出的结果引起社会物质产品的消耗和价值丧失而不能实现补偿和增值;低收入弹性。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随着经济发展,财政还必须保证
21、各项消费性支出的相应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从经济性质来看,根据教育支出的特点,教育一般是一种混合产品。根据教育的不同等级略有不同:义务教育具有明显外部效应,基本是由政府提供和保障的,具有较多公共产品性质,可视为一种纯公共产品政府在义务教育的提供上承担较多责任;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是利益外溢型的准公共产品。可采取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方式。教育有以下三个特点:1、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源于教育。2、避免因收入差距造成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政府投资的特点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1、科技
22、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大幅度总价科技投入。2、税收激励: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税前抵扣力度。3、政府采购: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政府干预卫生事业的理由: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理论基础;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具有外部性;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投资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社会需求由消费、投资、出口三部分组成,所以投资可以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其次,投资需要建筑材料,所以增加投资就可以带动生产资料或设备生产的增长。再次,投资的一部分将华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所以在
23、增加投资可以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政府投资的特点:政府投资是政府作为特殊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利用财政支出对一些特定的社会经济部门和需要进行的投资活动。非政府投资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投资。特点:(1)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它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地位,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
24、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财政投资的标准:1、资本产出比例最小化标准,有成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使,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化的项目。2、资本劳动最大化标准,它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3、就业创造标准,它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
25、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利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越高。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指狭义的基础设施概念,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特征。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作为共同生产条件的固定资产,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割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她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很难由个别企业的独立投资来完成,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很难有效地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 政府投资三农的意义:1、政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
26、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是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时间里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农村事业,改善农村面貌,建设新农村。财政投融资的概念及意义概念: 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财政投融资也称“政策性金融”。 意义:政府投资并不
27、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投融资,是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作用的最佳途径。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财政投融资的特点:既体现政府的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用,弥补政府投资利益约束刚性不足的缺点。目的:为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性基础产业部门融资。 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他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它主要为带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融资。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即政策性金融机构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
28、投融资的管理比较灵活,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追加无需主管部门的审批。第六章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缺陷,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社会保险型“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社会救济型 普遍津贴型“人人有份”节俭基金型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式。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从资金角度来看,现收现付式的养老保险是一种靠后代养老的保险模式,上一
29、代人并没有留下养老储备基金的积累,其养老金全部需要下一代人的缴费筹资,实际上这种保险靠的是代际之间的收入转移。(2)基金式。基金式又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完全基金式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部分基金式则是介于现收现付式和完全基金式之间的一种筹资模式,即当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金。 财政补贴: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
30、在于有效的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便于顺利的实施国家的政策方针。2、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增强民间投资意愿,加快民间投资的恢复和增长。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第七章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受到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
31、财政学基本观点之一。经济影响财政的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价格水平等。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制约。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总额大,占GDP的比重也高。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实际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研究的深化。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必需的,但必须有缜密的整体设计,并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3)、价格: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现行税制因素;产品比价关系变动 我国财政收入包括的内容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包括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
32、币收入和通货膨胀收入。(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为预算内(税、费)和预算外(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制度外收入)两大类。(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来源中所有制结构分类,包括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按财政收入来源中部门结构分类。包括工农部门收入、轻工重工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二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收费分为六大类:1.、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收入、水资源收入等。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罚没收入。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6、其他收入。 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33、为履行或带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第八章税收的属性及“三性” “三性”(权威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核心)和固定性。 强制性: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它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某种情况下。强制性可能转化为自愿性。无偿性: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对具体的纳税人而言不需要偿还。税收的无偿性是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具有一定相对性。(1)征税对象 又
34、称税收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现代社会,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类。税源,指税收收入的源泉或最终出处:指某种税的征税对象总量及其分布状况,与征税对象是同一客体;也指税收收入的经济内容。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的是征税的广度。 (2)课税标准:也称课税依据或计税依据,是国家征税的实际依据。税基,指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包括实物量和价值量两类。(3)税率征多少税? 一国税收制度的核心。指国家征税的比率,即税额与课税依据之比,反映征税的深度。分为: 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的税率形式
35、。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它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怎样征税等,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当代税收原则包括税收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应以公平为主。公平原则,即税收要公平对待所有纳税人,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应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适应。 税收的效率原则:征税必须考虑效率要求。效
36、率原则,在组织税收入过程中和处理税收与经济关系时,必须讲求效率,坚持效率优先思想。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税收中性不代表取消或忽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化价格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税收必须在使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发挥其调控经济作用。税负转嫁: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1)前转(顺转),指纳
37、税人提高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2)后转(逆转),压低进价把税负转嫁给供货商。(3)混转或散转,前传+后转;(4)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要缴纳的税款,通过压价购进的形式在购买时预先扣除,把税负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售者。是后转的特殊形式。第十章商品课税的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增值税的特点以及征收增值税是指企业生产商品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具体到一个生产单位,是指纳税人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外购商品额后的余额。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增值税的计征方法:从理论讲,有
38、三种方法:一是将纳税单位纳税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如工资、利润、利息和其他增值项目)逐项相加作为增值额,然后按适用税率求出增值税额,称为“加法”。二是从企业单位纳税期内的销售收入额减去法定扣除额(如原料、燃料、动力、零配件等)后的余额,作为增值额,称为“减法”(或扣额法)。三是不直接计算增值额,而是从按销售收入额计算的税额中扣除法定外购商品的已纳税金,以其余额作为增值税应纳税额,通常称为“扣税法”。在实践中,由于“加法”计算复杂,误差较大,很少有哪个国家采用。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1)征收范围:征收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2)纳税义务人:所有销售应税货物和提
39、供应税劳务的工商企业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外商投资企业也属于纳税人】(3)增值税税率:采取一档基本税率和一档低税率模式(4)实行价外计算办法:实行价外税,即将原来含税价格中的价和税分开并以不含税价格作为计税依据,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销售商品时,专用发票上要求分别填写含税金和不含税金的价格。(5)按购进扣税法计算应纳税额,实行根据发货票注明税金进行税款抵扣制度(6)对年销售收入小于规定的额度且会计核准不健全的小型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7)按规范化办法计算纳税的增值税纳税人要进行专门的税务登记,并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便建立纳税人购销双方进行交叉审计的稽核体系,增强增值税自我制约透漏税和减免税的内在机
40、制 所得课税的特征及缺陷 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课税有弹性。缺陷:(1)所得税的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2)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3)计征管理也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往遇到困难(4)有一种观点认为,同商品课税相比,所得课税的经济调节功能较弱,不易有效地体现政府的经济政策第十二章国债特征、结构、负担层次国债的特点:自愿性 有偿性 可靠性:国债的担保物不是财产和收益而是政府的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
41、私债要可靠,被称为“金边债券” (国债的发行必须遵循信用原则:有借有还)国债的结构,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相互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组合:应债主体结构:实际上是社会资金或收入在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 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持有者结构)国债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负担国债认购者负担(影响发行总量):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利让渡,必须考虑认购者的实际负担能力 政府即债务人(影响发行规模及政府信用):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量力而行 纳税人负担(影响税收制度):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是税收,但现代普遍实行“以新债还旧债”会不断增
42、加债务余额 代际负担(影响一国整体经济):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年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转化为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负担的问题 国债的政策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单方面的转移。(2)筹集建设资金,国债既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又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3)调节宏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含义(内容上、形式上)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43、,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 国家预算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时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或编制财政收支平衡表,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年终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从预算的名称来看,有单式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中长期预算、项目预算、行动预算、绩效预算、国民经济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等。 原则:公开性 可靠性 完整性 统一性 年度性政
44、府采购(含义、目的)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使公民缴纳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产生更大的效益。第十四章财政赤字分类财政赤字是有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组成周期性赤字,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自动产生的财政支出的增减而形成的财政赤字,称为周期性赤字。体现经济运行对财政平衡的决定作用。结构性赤字,指在
45、充分就业条件下发生的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变量决定,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将财政赤字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对判断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对政府的财政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政策结论:(1)采取何种财政政策【扩张或紧缩】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取决于对经济形势和当前财政赤字性质的正确判断(2)一般来讲,财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内】既改变结构性赤字又改变周期性赤字,财政措施在增加或减少结构性赤字的同时可能减少或增加周期性赤字赤字弥补方式及经济效应 (1)、增收减支:增加财政收入或压缩财政支出解决财政赤字。缺点:时间成本大,易遭到纳税人反对;会受到财政支出刚性制约。(2)、动用财政结余,
46、前提:以前年度有财政结余。 (3)、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货币供应量M=货币乘数m基础货币B ) (4)、发行公债赤字债务化/债务融资赤字融资:发行国债,称为债务融资或赤字债务化货币融资:政府拥有货币发行垄断权,可以通过货币创造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方式,即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或投资;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即财政部向公众出售国债,随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国债(银行将债务货币化)如果扣除通过货币融资弥补的财政赤字,那么国债就是过去所有财政赤字(财政盈余作为财政赤字的负值)累积的总额。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只是资金在部门间的转移,是将暂时不使用的资金的
47、使用权转移给政府部门,不会增加基础货币量,从而也不会扩大货币供给量,赤字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导致通货膨胀:(1)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就可能推动利率上升(2)在国债市场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债的规模过于庞大,损害了政府和国债的信誉,人们对政府的偿债能力失去信心,政府就不得不增加货币发行量或向中央银行借款,结果也是将赤字债务化转变为赤字货币化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另一方面,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国债利息率是国债发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利息率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才有可能靠税收的自然增长支
48、付利息,否则也要靠借新债偿还旧债的利息。货币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一般认为,巨额财政赤字通过扩张总需求必将导致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与赤字规模有关,但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弥补暂时性的财政赤字而一次性增加的货币供给,只能引起物价水平的一次性上升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导致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财政赤字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存在,而且通过赤字货币化持续地为财政融资,才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一般只有货币供应超过货币需求时才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M=货币乘数m基础货币B )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况:(1)货币乘数下降幅度大于等于基础货币增加量 供应量不会增加反而可能减少(2)货币需求增加幅度大于
49、等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幅度(3)政府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不超过经济增长所要求的货币需求的增加量 财 政二、简答题1、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公共物品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盒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1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2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2、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答:社会公共需要
50、涵盖额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1)非加总性。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字加总。(2)无差别性。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代价的无对称性。社会成员享受公共产品无需直接付出代价,或只付出少量费用。(4)外部正效应。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结果时,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来解决。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正效应。(5)剩余产品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51、。 3、简述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论1) 4、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论1)5、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论1)6、为什么说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答: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一是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
52、约资金,提高所购买物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第三是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避免国家损失。7、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的分类。(论5)8、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财政支出的规模,或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这一比重也是不同的。我国在近20年来,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不仅与其他国家的现实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出现相反的发展趋势。从静态和动态趋势两个角度来分析
53、。首先是从静态角度看:与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比率相对较低,但是从实际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看,财政支出的规模与之不相称;从动态角度看来:我国财政支出比率的下降态势及其不合理,高速的人均GDP增长率没有伴随有财政支出的增长,反而是逐年下降,两者的差距较大。我国财政支出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和边际财政支出倾向非常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原有的“统收统购”不再执行,税收限制的后果等等因素。在今后时期内,要扭转财政支出比率下降趋势,除了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顿和归并预算外资金外,最重要的是提高税收比率。9、简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
54、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同等:政局不稳时,政府支出规模必然会扩大。行政机构效率低下,则开支必然会增多)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同等: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救济 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大,反之,发达国家老令化问题,也会对支出提出新需求)10、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答:政府投资即为财政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明显的特点:(1)政府处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
55、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基础设施等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大多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总之,由于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它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基础设施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中。11、为什么发展农业需要政府投资?答: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政府从事农业投资十分必要,因为:1农业自身很难产生足够的积累。2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难以承受贷款的负担3许多农业投资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工程大、投资多,长期的项
56、目,如大型水库、科研)4改造传统农业要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要素,从研发到推广的一系列过程,需要大批资金支持。 12、从税收支出作用的角度简述税收支出的分类。(论8) 13、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从我国自身的纵向比较看,财政收入占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而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则明显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从以上分析看,我国财政收支(指预算部分)的增长变化存在两种反差,一是财政支出增长慢于GDP增长;二是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增长。产生两种结果,一是预算内收不抵支,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张;二是预算内支出不能满足应由政府开支的正常需要,预算外开支导致国家财政不断被肢
57、解,国家资金分散化。可以预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随着经济秩序的好转,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停止下降并缓慢回升,从数据来看,1996年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15、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就不称其为财政。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有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则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6、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答: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病人下肢静脉栓塞
- 《举办毕业音乐会的报告》
- 纸制品企业教育培训
-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市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派克比例阀培训
- 医学教材 变应性鼻炎课件
- 房地产开发合作协议(31篇)
- 营业员工作总结范文(27篇)
- 语文教案(范例10篇)
- 个税专项附加培训
-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完整版)
- 数控车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 大型机械租赁供应商考评表
- 线束检验标准(修订版)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等量代换 (共16张ppt)青岛版
- 计算机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文件范本
- 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 GB∕T 3407-2019 石油混合二甲苯
-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教学精品ppt
- TwinCAT PLC 编程手册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