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1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2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3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4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 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X X X、xxxxx X代表。 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课题名称:通过家校结合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论证字数不得少于 2000字)。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一、课题的界定家校结合: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自然教育的场 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家庭教育对孩子生活习惯、 社会习惯的养成具有 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则是孩子一生中最根本的教育场所,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与学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 生行为习惯的转变。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着与自己的经历和教育程度相应的固定 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强的潜意识作用。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按照小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规定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尊敬父母、尊敬老师、讲话文明、诚实守信、 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按时上学、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爱护公物、 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公共秩序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 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使人终生受益。二、选题意义现在农村小学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受自身素质及观念的影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管理方式方法欠妥,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同时,有部分 家长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忙于农活或长期外出务工,对子女的教育无暇顾及、疏于监督,导致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为了这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 转变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家校结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转变的研究,要改变家长只注重学生在学校接受 知识教育的意识,忽略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做重点。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从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4、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 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比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 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 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 童养成教育的研究等,然而从已有的研究看,往往学者们都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 置于学生的道德研究之中,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的 研究,而忽视儿童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就通过家校结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转 变的研究在国内现有的教育理论研究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这次的课题侧重于通过指导农村家庭教育,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 究,国内外的这些研究成果

5、,为我们开展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转变的研究提供了可 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四、课题的研究价值1、理论价值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看,许多有关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侧重于学生行为习 惯的养成,我们课题组开展的通过家校结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的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制定措施、具体实施、及时反馈等步骤来转变学生已有不良行为 习惯。2、实践价值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 惯,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开 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 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培养学

6、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对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具体的实施 方案,然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馈、 修改,最终形成一套转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 为习惯的可行性的方法。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生活自理、合理 作息、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奋好学、善于思考、自 主探究等)、良好的社会习惯(如语言文明、遵守公德、乐于助人等)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理划分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并 根据年级

7、特点制定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方式,促进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从而转 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定出的规范。3、建立有效的评价手段,检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六、创新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当前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入手, 通过指导农村家 庭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断反思和总结,整理有关转变学生行 为习惯的相关理论资料。七、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采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培养或矫正学生的习惯, 并分析研究活动的效果。2、问卷调查法: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在研究前、中、后期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方法和途径。3、经

8、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获取的研究资料、取 得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争取提示出一定的规律,使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4、文献研究法: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八、实施步骤本课题从2015年2月2016年1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5年2月3月),课题启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召开开题会议,正式启动通过家校结合促进学 生行为习惯的转变的研究。(2)召开动员会议,营造“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变的教育实验”的浓厚 氛围。(3)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对 实验

9、教师进行培训,促使教师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策略、方法、途径。(4)整合相关力量,以项目为核心,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形成良性运行的 机制。第二阶段(2015年4月10月),课题研究阶段(1)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做好研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布置课题研究任务。(2)实施行动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转变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3)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进行阶段总结,修正实施方案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每位实验教师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包括学生的亮点、教学 中的亮点、班级管理中的亮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的建议。第三阶段(2015

10、年11月2016年1月),总结验收阶段。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整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召 开总结交流大会,总结疏理各个层次, 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通过多 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限1000字以内)。一、内部条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课题组XXX、XX X、XXX、XXX等人都从事过新华区教科研课题通过指导农村家

11、庭教育促进学 生行为习惯的研究,并获一等奖。1、课题主持人:XXX本科毕业,多年担任校长职务,他对教育科研有着 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经验。2、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XXX 年龄34岁,小学高级教师,新华区骨干教师、优质课教师、优秀 辅导教师,2000年9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 教育教学经验;XXX 年龄34岁,小学高级教师,平顶山市骨干教师,新华区优质课教 师、优秀辅导教师,2000年9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积累 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XXX 年龄35岁,小学高级教师,新华区优质课教师、优秀辅导教师, 2000年9月参加工作,

12、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 验;XXX 年龄26岁,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从事小学数学教学;xxx 年龄26岁,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xxx 年龄25岁,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从事小学体育教学。3、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敬业爱岗,踏实肯干。 因此,能保证本课题在科学、高效的机制上进行。二、外部条件:1、随着家庭教育的深入人心,广大家长必将越来越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 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 能形成合力,促进该课题的顺利研究与实 施。2、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保证。【参考文献】1、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孙云晓、卜卫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2、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史德志主编新时代出版社,200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