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焊接性复习题(共5页)_第1页
材料焊接性复习题(共5页)_第2页
材料焊接性复习题(共5页)_第3页
材料焊接性复习题(共5页)_第4页
材料焊接性复习题(共5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影响焊接性的四大因素:(材料)、(设计)、(工艺)、(服役环境)。 2、 焊接性实验的内容:(焊缝金属抵抗产生热裂纹的能力)、(焊缝及热影响区抵抗产生冷裂纹的能力)、(焊接接头抗脆性断裂的能力)、(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 3、 直接模拟实验法:(斜Y坡口焊接裂纹实验法)、(插销实验)、(压板对接裂纹实验)、(可调拘束裂纹实验)。间接实验法:(碳当量法)、(裂纹敏感性指数法)、(HAZ最高硬度法)。 4、 不锈钢的焊接性主要问题有(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热裂纹)、(焊接接头的脆化)。

2、60;5、 焊接性的评定原则(可比性)、(针对性)、(再现性)、(经济性)。 6、 合金结构钢的强度用钢可以分为(热轧及正火钢)、(低碳调质钢)、(中碳调质钢)。 7、 碳素钢的焊接性主要取决于(碳含量的高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焊接性逐渐(变差)。 8、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性主要问题有:(焊缝成形能力差)、(焊缝及热影响区热裂倾向大)、(气孔倾向严重)、(接头性能下降)。 9、 中碳钢的预热温度取决于碳当量、母材厚度、结构刚性、焊条类型和工艺方法。通常35、45钢预热温度可为150250。刚性很大时,

3、可将预热温度提高到250400。 10、目前焊接铝合金的主要方法有:气焊、钨极氩弧焊(钨极脉冲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 11、铝及合金焊接时的主要问题?答:气孔问题,热裂纹,高强度铝合金接头强度,弱化问题,腐蚀问题。1.简述用低碳钢焊条或镍基铸铁焊接材料焊接铸铁时,焊缝热裂纹情况和解决措施? 答:用低碳钢焊条焊接灰铸铁时,即使采用小电流,第一层焊缝碳的质量分数仍高达0.7%-1.0%,含硫量也高,促进形成FeS 与Fe的低熔点共晶物,高的焊缝含碳量会增加热裂纹敏感性,导致形成焊缝底部热裂纹甚至宏观热裂纹。 用镍基焊接材料焊接铸铁时,由于铸铁母材

4、中含有较多的S P等杂质,熔入镍基奥氏体焊缝金属后,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类似,容易形成Ni-Ni3S2 Ni-Ni3P低熔点共晶,且镍基焊缝凝固后为较粗大的单相奥氏体柱状晶,凝固过程中容易使低熔点共晶在奥氏体晶间连续分布,促使热裂纹形成。 解决措施:冶金方面:调整焊缝化学成分,使其脆性温度区间缩小,加入稀土元素 增强脱S P 反应,是晶粒细化,以提高抗热裂性能 .采取正确的冷焊工艺,是焊接应力降低。以及使母材的有害杂质较少融入焊缝 2、与一般结构钢相比较,Gr-Ni奥氏体钢焊接时有较大的热裂纹倾向,在母材和焊缝成分不

5、变的条件下,焊接时应该采取何种工艺?答;为避免焊缝枝晶粗大和过热区晶粒粗化,以致增大偏析程度,应尽量采用小焊接热输入快速焊工艺,而且不应预热,并降低层间温度。多层焊时,要等前一层焊缝冷却后在焊接后一层焊缝,层间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焊缝过热。施焊过程中焊条或焊丝也不宜于摆动,采取窄焊缝的操作工艺。3、同一牌号的中碳调质钢在退火或正火状态下和调质状态下进行焊接时的焊接工艺特点有何区别?中碳调质钢的工艺特点:最好在退火状态下进行焊接,主要问题是防止裂纹 退火状态下的工艺要点: 1) 焊接方法:基本上不受限制。 2) 可采用较大的线能量,并适当提高预热

6、温度,有效防止冷裂。预热T及层间T可控制在250300之间。 3) 焊材应保证熔敷金属的成分基本与母材相同。如淬硬倾向特别大的材料,为防止裂纹或脆断,必要时,采用低一级强度的焊材。 4) 为防止延迟裂纹,焊后及时进行热处理。 在调质状态下的工艺要点: 1) 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及焊后回火温度均应低于焊前回火温度50以上。 2) 采用热量集中,能量密度高的焊接热源。 3) 可采用A不锈钢或镍基焊条焊接6、为什么Al-Mg合金及Al-Li合金焊接时易形成气孔?铝及其合金焊接时产生气孔的原因是

7、什么,如何防止?为什么纯铝焊接时易出现分散小气孔,而Al-Mg合金焊接时则易出现集中大气孔?答: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活性很强,表面易形成难熔的氧化膜,氧化膜可吸收较多的水分形成焊缝气孔。 氢是铝及其合金熔焊时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防止措施:(1)减少氢的来源 (2)控制焊接参数   氧化膜不仅提供了氢的来源,而且能使气泡聚集附着。刚形成熔池时,如果坡口附近的氧化膜未能完全熔化而残存下来,则氧化膜中水分因受热而分解出氢,并在氧化膜上萌生气泡,由于气泡是在熔化早起形成的,有条件长大,所以常造成集中的大气孔。铝镁合金比纯铝更容易形成吸水性强的氧化膜,所以出

8、现集中大气孔7、不含Nb或Ti的18-8不锈钢在熔合区会发生刀状腐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防止? 答:实质是与M23C6沉淀而形成贫CR层,防止措施:控制Wc<0.06%.焊接时尽量减少过热,如尽量避免交叉焊缝和采用小的热输入。面向腐蚀介质的一面无法放在最后施焊时,应调整焊缝尺寸和焊接参数,使另一面焊缝韩接时产生的实际敏华加热热影响区不落在表面过热区上。此外稀土元素如La Ce可速碳化物在晶内的沉淀,可有效的防止刀状腐蚀 8、低合金钢焊接中焊缝热裂纹的产生原因,分析低碳高锰热轧钢的热烈倾向? 答:热扎钢中的C P S 

9、;等元素含量偏高或严重偏析 热扎及正火钢一般碳含量较低。而Mn含量较高,因此这类钢烦人Wmn/Ws能达到要求,具有较好的抗热裂性能,焊接过程中的热裂纹倾向较小,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热裂纹,第三章:合金结构焊接热影响区(HAZ)最高硬度   1分析热轧钢和正火钢的强化方式和主强化元素又什么不同,二者的焊接性有何差别?在制定焊接工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热轧钢的强化方式有:(1)固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Mn,Si。(2)细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3)沉淀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正火钢的强化方式:(1)固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强的合

10、金元素(2)细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V,Nb,Ti,Mo(3)沉淀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Ti,Mo.;焊接性:热轧钢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碳当量较低冷裂纹倾向不大,正火钢含有合金元素较多,淬硬性有所增加,碳当量低冷裂纹倾向不大。热轧钢被加热到1200以上的热影响区可能产生粗晶脆化,韧性明显降低,而是、正火钢在该条件下粗晶区的V析出相基本固溶,抑制A长大及组织细化作用被削弱,粗晶区易出现粗大晶粒及上贝氏体、M-A等导致韧性下降和时效敏感性增大。制定焊接工艺时根据材料的结构、板厚、使用性能要求及生产条件选择焊接方法。  2分析Q345的焊接性特点,给出相应的焊接材料及焊接

11、工艺要求。 答:Q345钢属于热轧钢,其碳当量小于0.4,焊接性良好,一般不需要预热和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从脆硬倾向上,Q345钢连续冷却时,珠光体转变右移,使快冷下的铁素体析出,剩下富碳奥氏体来不及转变为珠光体,而转变为含碳量高的贝氏体与马氏体具有淬硬倾向,Q345刚含碳量低含锰高,具有良好的抗热裂性能,在Q345刚中加入V、Nb达到沉淀强化作用可以消除焊接接头中的应力裂纹。被加热到1200以上的热影响区过热区可能产生粗晶脆化,韧性明显降低,Q345钢经过600×1h退火处理,韧性大幅提高,热应变脆化倾向明显减小。;焊接材料:对焊条电弧焊焊条的选择:E5系列。埋弧焊:焊剂

12、SJ501,焊丝H08A/H08MnA.电渣焊:焊剂HJ431、HJ360焊丝H08MnMoA。CO2气体保护焊:H08系列和YJ5系列。预热温度:100150。焊后热处理:电弧焊一般不进行或600650回火。电渣焊900930正火,600650回火  3.Q345与Q390焊接性有何差异?Q345焊接工艺是否适用于Q390焊接,为什么? 答:Q345与Q390都属于热轧钢,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只是Q390的Mn含量高于Q345,从而使Q390的碳当量大于Q345,所以Q390的淬硬性和冷裂纹倾向大于Q345,其余的焊接性基本相同。Q345的焊接工艺不一定适用于Q3

13、90的焊接,因为Q390的碳当量较大,一级Q345的热输入叫宽,有可能使Q390的热输入过大会引起接头区过热的加剧或热输入过小使冷裂纹倾向增大,过热区的脆化也变的严重。  4.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时,选择焊接材料的原则是什么?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材料有什么影响? 答:选择原则:考虑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状态对焊接接头强韧性的影响。由于一般不进行焊后热处理,要求焊缝金属在焊态下应接近母材的力学性能。中碳调质钢,根据焊缝受力条件,性能要求及焊后热处理情况进行选择焊接材料,对于焊后需要进行处理的构件,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应与基体金属相近。  5.分析低碳调质钢焊接

14、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简述低碳调质钢的焊接工艺要点,典型的低碳调质钢如(14MnMoNiB、HQ70、HQ80)的焊接热输入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在什么情况下采用预热措施,为什么有最低预热温度要求,如何确定最高预热温度。 (P81)答:焊接时易发生脆化,焊接时由于热循环作用使热影响区强度和韧性下降。焊接工艺特点: 要求马氏体转变时的冷却速度不能太快,使马氏体有一“自回火”作用,以防止冷裂纹的产生; 要求在800500之间的冷却速度大于产生脆性混合组织的临界速度。 此外,焊后一般不需热处理,采用多道多层工艺,采用窄焊道而不用横向摆动的运条技术;典型的低碳调质钢在W

15、c0.18时不应提高冷速,Wc0.18时可提高冷速(减小热输入)焊接热输入应控制在小于481KJ/cm;当焊接热输入提高到最大允许值裂纹还不能避免时,就必须采用预热措施,当预热温度过高时不仅对防止冷裂纹没有必要,反而会使800500的冷却速度低于出现脆性混合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使热影响区韧性下降,所以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提高预热温度,包括层间温度,因此有最低预热温度。通过实验后确定钢材的焊接热输入的最大允许值,然后根据最大热输入时冷裂纹倾向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采取预热和预热温度大小,包括最高预热温度。  6.低碳调质钢和中碳调质钢都属于调质钢,他们的焊接热影响区脆化机制是否相同?

16、为什么低碳钢在调质状态下焊接可以保证焊接质量,而中碳调质钢一般要求焊后热处理? 答:低碳调质钢:在循环作用下,t8/5继续增加时,低碳钢调质钢发生脆化,原因是奥氏体粗化和上贝氏体与M-A组元的形成。中碳调质钢:由于含碳高合金元素也多,有相当大淬硬倾向,马氏体转变温度低,无自回火过程,因而在焊接热影响区易产生大量M组织大致脆化。低碳调质钢一般才用中、低热量对母材的作用而中碳钢打热量输入焊接在焊后进行及时的热处理能获得最佳性能焊接接头。  7.比较Q345、T-1钢、2.25Cr-Mo和30MnSiA的冷裂、热裂和消除应裂纹的倾向. 答:1、冷裂纹的倾向:Q

17、345为热扎钢其碳含量与碳当量较底,淬硬倾向不大,因此冷裂纹敏感倾向较底。T-1钢为低碳调质钢,加入了多种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保证强度、韧性好的低碳自回火M和部分下B的混合组织减缓冷裂倾向,2.25Cr-1Mo为珠光体耐热钢,其中Cr、Mo能显著提高淬硬性,控制Cr、Mo的含量能减缓冷裂倾向,2.25-1Mo冷裂倾向相对敏感。30CrMnSiA为中碳调质钢,其母材含量相对高,淬硬性大,由于M中C含量高,有很大的过饱和度,点阵畸变更严重,因而冷裂倾向更大。2、热裂倾向Q345含碳相对低,而Mn含量高,钢的Wmn/Ws能达到要求,具有较好的抗热裂性能,热裂倾向较小。T-1钢含C低但含Mn较高且S

18、、P的控制严格因此热裂倾小。30CrMnSiA含碳量及合金元素含量高,焊缝凝固结晶时,固-液相温度区间大,结晶偏析严重,焊接时易产生洁净裂纹,热裂倾向较大。3、消除应力裂纹倾向:钢中Cr、Mo元素及含量对SR产生影响大,Q345钢中不含Cr、Mo,因此SR倾向小。T-1钢令Cr、Mo但含量都小于1%,对于SR有一定的敏感性;SR倾向峡谷年队较大,2.25Cr-Mo其中Cr、Mo含量相对都较高,SR倾向较大。  8.同一牌号的中碳调质钢分别在调质状态和退火状态进行焊接时焊接工艺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中碳调质钢一般不在退火的状态下进行焊接? 答:在调质状态下焊接,若为消除

19、热影响区的淬硬区的淬硬组织和防止延迟裂纹产生,必须适当采用预热,层间温度控制,中间热处理,并焊后及时进行回火处理,若为减少热影响的软化,应采用热量集中,能量密度越大的方法越有利,而且焊接热输入越小越好。  在退火状态下焊接:常用焊接方法均可,选择材料时,焊缝金属的调质处理规范应与母材的一致,主要合金也要与母材一致,在焊后调质的情况下,可采用很高的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以保证调质前不出现裂纹。  因为中碳调质钢淬透性、淬硬性大,在退火状态下焊接处理不当易产生延迟裂纹,一般要进行复杂的焊接工艺,采取预热、后热、回火及焊后热处理等辅助工艺才能保证接头使用性能。&#

20、160; 9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性特点与低碳调质钢有什么不同?珠光体耐热钢选用焊接材料的原则与强度用钢有什么不同?why? 答:珠光体耐热钢和低碳调质钢都存在冷裂纹,热影响区硬化脆化以及热处理或高温长期使用中的再热裂纹,但是低碳调质钢中对于高镍低锰类型的刚有一定的热裂纹倾向,而珠光体耐热钢当材料选择不当时才可能常产生热裂纹。珠光体耐热钢在选择材料上不仅有一定的强度还要考虑接头在高温下使用的原则,特别还要注意焊接材料的干燥性,因为珠光体耐热钢是在高温下使用有一定的强度要求。  10低温钢用于-40度和常温下使用时在焊接工艺和材料上选择是否有所差别?why?&

21、#160;答:低温钢为了保证焊接接头的低温脆化及热裂纹产生要求材料含杂质元素少,选择合适的焊材控制焊缝成分和组织形成细小的针状铁素体和少量合金碳化物,可保证低温下有一定的AK要求。 对其低温下的焊接工艺选择采用SMAW时用小的线能量焊接防止热影响区过热,产生WF 和粗大M,采用快速多道焊减少焊道过热。采用SAW时,可用振动电弧焊法防止生成柱状晶。  第四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  1. 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如何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答:焊缝中的含碳量易形成脆硬的淬火组织,降低焊缝的韧性,提高冷裂

22、纹敏感性。碳容易和晶界附近的Cr结合形成Cr的碳化物Cr23C6,并在晶界析出,造成“贫Cr”现象,从而造成晶间腐蚀。    选择含碳量低的焊条和母材,在焊条中加入Ti,Zr,Nb,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来降低和控制含氟中的含碳量。  2. 为什么18-8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要求含有一定数量的铁素体组织?通过什么途径控制焊缝中的铁素体含量?答:焊缝中的相可打乱单一相柱状晶的方向性,不致形成连续,另外相富碳Cr,又良好的供Cr条件,可减少晶粒形成贫Cr层,故常希望焊缝中有4%12%的相。   

23、0;通过控制铁素体化元素的含量,或控制Creq/Nieq的值,来控制焊缝中的铁素体含量。  3. 18-8型不锈钢焊接接头区域在那些部位可能产生晶间腐蚀,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如何防止?答:18-8型焊接接头有三个部位能出现腐蚀现象:1焊缝区晶间腐蚀。产生原因根据贫铬理论,碳与晶界附近的Cr形成Cr23C6,并在在晶界析出,导致晶粒外层的含Cr量降低,形成贫Cr层,使得电极电位下降,当在腐蚀介质作用下,贫Cr层成为阴极,遭受电化学腐蚀;2热影响区敏化区晶间腐蚀。是由于敏化区在高温时易析出铬的碳化物,形成贫Cr层,造成晶间腐蚀;3融合区晶间腐蚀刀状腐蚀。只发生在焊Nb

24、或Ti的18-8型钢的融合区,其实质也是与M23C6沉淀而形成贫Cr有关,高温过热和中温敏化连过程依次作用是其产生的的必要条件。 防止方法:1控制焊缝金属化学成分,降低C%,加入稳定化元素Ti、Nb;2 控制焊缝的组织形态,形成双向组织+15%;3控制敏化温度范围的停留时间;4焊后热处理: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消除应力处理。  4. 简述奥氏体不锈钢产生热裂纹的原因?在母材和焊缝合金成分一定的条件下,焊接时应采取何种措施防止热裂纹?答:产生原因:1奥氏体钢的热导率小,线膨胀系数大,在焊接局部加热和冷却条件下,接头在冷却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拉应力;2

25、奥氏体钢易于联生结晶形成方向性强的柱状晶的焊缝组织,有利于杂质偏析,而促使形成晶间液膜,显然易于促使产生凝固裂纹;3奥氏体钢及焊缝的合金组成较复杂,不仅S、P、Sn、Sb之类杂质可形成易溶液膜,一些合金元素因溶解度有限如Si、Nb,也易形成易溶共晶。   防止方法:1严格控制有害杂质元素S、P可形成易溶液膜;2形成双向组织,以FA模式凝固,无热裂倾向;3适当调整合金成分:Ni<15%,适当提高铁素体化元素含量,使焊缝%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Ni>15%时,加入Mn、W、V、N和微量Zr、Ta、Re<0.01%达到细化焊缝、净化晶界作用,以提高抗裂

26、性;4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    5. 奥氏体钢焊接时为什么常用“超合金化”焊接材料?答:为提高奥氏体钢的耐点蚀性能,采用较母材更高Cr、Mo含量的“超合金化”焊接材料。提高Ni含量,晶轴中Cr、Mo的负偏析显著减少,更有利于提高耐点蚀性能。    6.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焊条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焊时如何选择焊接材料?在焊接工艺上有什么特点?答:易出现问题:1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2焊接接头的脆化高温脆性相脆化475脆化。  SMAW要求耐蚀性:选用同质的铁素体焊

27、条和焊丝;要求抗氧化和要求提高焊缝塑性:选用A焊条和焊丝。  CO2气保焊选用专用焊丝H08Cr20Ni15VNAl。   焊接工艺特点:1采用小的q/v,焊后快冷控制晶粒长大;2采用预热措施,T<=300接头保持一定ak;3焊后热处理,严格控制工艺消除贫Cr区;4最大限度降低母材和焊缝杂质防止475脆性产生;5根据使用性能要求不同,采用不同焊材和工艺方法。  7. 何为“脆化现象”?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时有哪些脆化现象,各发生在什么温度区域?如何避免?答:“脆化现象”就是材料硬度高,但塑性和韧性差。 

28、  现象:1高温脆性:在9001000急冷至室温,焊接接头HAZ的塑性和韧性下降。可重新加热到750850,便可恢复其塑性。2相脆化:在570820之间加热,可析出相。相析出与焊缝金属中的化学成分、组织、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预先冷变形有关。加入Mn使相所需Cr的含量降低,Ni能使形成相所需温度提高。3475脆化:在400500长期加热后可出现475脆性适当降低含Cr量,有利于减轻脆化,若出现475脆化通过焊后热处理来消除。  8. 马氏体不锈钢焊接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在焊接材料的选用和工艺上有什么特点?制定焊接工艺时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易出现

29、冷裂纹、粗晶脆化。 焊接材料的选用:1对简单的Cr13型,要保证性能,要求S、P、Si,C含量较低,使淬硬性下降,更要保证焊接接头的耐蚀性。2对Cr12为基加多元元素型,希望 焊缝成分接近母材,形成均一的细小M组织。3对于超低C复相M钢,采用同质焊材,焊后经超微细复相化处理,可使焊缝的强韧化约等于母材水平。   工艺特点:1预热温度高局部或整体T=150-260;2采用小的q/v:防止近缝区出现粗大和析出;3选用低H焊条:焊缝成分与母材同质,高碳M可选用A焊条焊接.  9. 双相不锈钢的成分和性能特点,与一般A不锈

30、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有何不同?在焊接工艺上有什么特点?答:双相不锈钢是在固溶体中F和A相各占一半,一般较少相的含量至少也要达到30%的不锈钢。这类钢综合了A不锈钢和F不锈钢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及优良的耐氧化物应力腐蚀性能。    与一般A不锈钢相比:1其凝固模式以F模式进行;2焊接接头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耐氯化物SCC性能,耐晶间腐蚀性能,但抗H2S的SCC性能较差;3焊接接头的脆化是由于Cr的氮化物析出导致;4双相钢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冷裂纹,也不会产生热裂纹。   焊接工艺特点:1焊接材料应根据“适用性原则”,不

31、同类型的双相钢所用焊材不能任意互换,可采取“适量”超合金化焊接材料;2控制焊接工艺参数,避免产生过热现象,可适当缓冷,以获得理想的/相比例;3A不锈钢的焊接注意点同样适合双相钢的焊接。  10. 从双相不锈钢组织转变的角度出发,分析焊缝中Ni含量为什么比母材高及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组织,性能有何影响?答:双相不锈钢的合金以F模式凝固,凝固结束为单相组织,随着温度的下降,开始发生转变不完全,形成两相组织。显然,同样成分的焊缝和母材,焊缝中相要比母材少得多,导致焊后组织不均匀,韧性、塑性下降。提高焊缝中Ni含量,可保证焊缝中/的比例适当,从而保证良好的焊接性。

32、0;   在焊接加热过程,整个HAZ受到不同峰值温度的作用,最高接近钢的固相线,但只有在加热温度超过原固溶处理温度区间,才会发生明显的组织变化,一般情况下,峰值低于固溶处理的加热区,无显著组织变化,/值变化不大,超过固溶处理温度的高温区,会发生晶粒长大和相数量明显减少,紧邻溶合线的加热区,相全部溶于相中,成为粗大的等轴组织,冷却后转变为奥氏体相,无扎制方向而呈羽毛状,有时具有魏氏组织特征。  第五章:有色金属  1.为什么Al-Mg及al-li合金焊接时易形成气孔?al及其合金焊接时产生气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气孔?为什么

33、纯铝焊接易出现分散小气孔?而al-mg焊接时易出现焊接大气孔? 答:1)氢是铝合金及铝焊接时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   2)氢的来源非常广泛,弧柱气氛中的水分,焊接材料以及母材所吸附的水分,焊丝及母材表面氧化膜的吸附水,保护气体的氢和水分等都是氢的来源。   3)氢在铝及其合金中的溶解度在凝点时可从0.69ml/100g突降至0.036mol/100g相差约20倍,这是促使焊缝产生气孔的重要原因之一。   4)铝的导热性很强,熔合区的冷速很大,不利于气泡的浮出,更易促使形成气孔 

34、0;防止措施: 1) 减少氢的来源,焊前处理十分重要,焊丝及母材表面的氧化膜应彻底清除。  2)控制焊接参数,采用小热输入减少熔池存在时间,控制氢溶入和析出时间3)改变弧柱气氛中的性质  原因:1)纯铝对气氛中水分最为敏感,而al-mg合金不太敏感,因此纯铝产生气孔的倾向要大    2)氧化膜不致密,吸水强的铝合金al-mg比氧化膜致密的纯铝具有更大的气孔倾向,因此纯铝的气孔分数小,而al-mg合金出现集中大气孔    3)Al-mg合金比纯铝更易形成疏松

35、而吸水强的厚氧化膜,而氧化膜中水分因受热而分解出氢,并在氧化膜上冒出气泡,由于气泡是附着在残留氧化膜上,不易脱离浮出,且因气泡是在熔化早期形成有条件长大,所以常造成集中大的气孔。因此al-mg合金更易形成集中的大气孔。  2.硬铝及超硬铝焊接时易产生什么样的裂缝?为什么?如何防止裂纹? 答:裂纹倾向大,铝及硬铝产生焊接热裂纹    原因:1)易熔共晶的存在,是铝合金焊缝产生裂纹的重要原因      2)线膨胀系数大,在拘束条件下焊接时易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也是产生裂纹

36、的原因之一 防止措施:1)加合金元素cu,mn,si,mg,zn使主要合金元素含量Me%>Xm,产生自愈合作用      2)生产中采用含5%的Si,Al合金焊丝解决抗裂问题,具有很好的愈合作用    3)加入Ti,zr,v,b微量元素作为变质剂,细化晶粒,改善塑性韧性,并提高抗裂性      4)热能集中焊接方法可防止形成方向性强的粗大柱状晶,改善抗裂性    5)采用小电流焊接

37、,降低焊接速度均可改善抗裂性问题  3.分析高强度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低于母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性能有什么影响?什么情况下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 答:原因:1)晶粒粗化,降低塑性,晶界液化产生显微裂纹    2)非时效强化铝合金haz软化,主要发生在焊前经冷作硬化的合金上,经冷作硬化的铝合金,haz峰值温度超过再结晶温度(200-300)区域就产生明显软化     3)时效强化铝合金haz软化,由于第二相脱溶析出聚集长大发生过时效软化 防止措施

38、:1)采用小的焊接热输入  2)对al-zn-mg合金,焊后经自然时效可逐步恢复或接近母材的水平 热处理对接头性能的影响:1)焊后不热处理接头强度均低于母材,特别是在时效状态下焊接的硬铝,即使焊后人工热处理,接头强度系数也未超过60%   2)al-zn-mg合金强度与焊后自然时效长短有关系,随自然时效的增长,强度可接近母材要求焊缝有足够的强度,则焊后要热处理焊后要洗掉焊剂残渣,以防焊件腐蚀  4.铜及铜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有何特点,焊接性如何?不同的焊接方法对铜及铜合金焊接接头有什么影响?  答:1)铜及铜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冷热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