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衿式微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子衿出自诗经·郑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子衿一.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

2、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重点)二.了解诗经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称“诗”,汉代时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又称“诗三百”。诗经“六艺”: 所谓诗经中的“六艺”,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3、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氓、七月等。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3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4、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5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三.学习子衿1.朗读古今对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

4、悠的是我的心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2.重点字词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悠悠:深思的样子。宁(nìn):岂,难道。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挑(t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3.主旨归纳: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

5、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4.诗歌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5.课

6、堂练习(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怅惘与幽怨。 6.小结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

7、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河。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式微一.展示“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领会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4.背诵默写诗歌。二.学习式微1.朗读古今对译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

8、还不回家?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2.重点字词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中露:即露中,露水中。躬:身体。3. 主旨内容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全诗表现了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4.诗句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

9、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

10、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5.课堂练习(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2)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三.小结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11、,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布置作业】诗歌鉴赏式微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胡:为什么。 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中露:露中,露水之中。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3分)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